打开APP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世界十大学习方法》之西蒙学习法
高广宇
>《待分类》
2022.04.25
关注
如何短时间学会一门学问?专一学习还是交叉学习效率高?西蒙学习法就是短时间集中力量学习一门知识,类似于生产管理领域的批量生产。如果你想短时间学会一门知识,比如编程,英语四六级,那么短时间集中精力则更有效率。
摘要
:西蒙学习法为
6
个月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它的本质是广义动量定理。广义动量定理通过调整力量、方向、作用点和时间来增加成果。西蒙学习法使用了拆分来降低难度,集中力量将知识分而治之。
用
2
句诗来概括,就是:
西蒙学习攻一科,持续六月不挪窝。
本章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西蒙学习法;
第二部分介绍西蒙学习法的步骤和图解流程;
第三部分使用广义动量定理和图解分析西蒙学习法;
第四部分介绍西蒙学习法的使用案例;
第五部分使用管理学分析西蒙学习法;
第六部分讲述一万小时理论和西蒙学习法;
第七部分使用通用方法论分析西蒙学习法(如图
2-1
所示)。
图
2-1
西蒙学习法的思维导图
2.1
西蒙学习法概述
西蒙学习法是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的一个理论:
“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
6
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如图
2-2
所示)。”
图
2-2
西蒙的讲课照片
赫伯特·西蒙(
HerbertA.Simon
),美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认知科学家,
197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1975
年图灵奖获得者。西蒙学识广博,是现今很多重要学术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如人工智能、信息处理、决策制定、问题解决、注意力经济、组织行为学、复杂系统等。他创造了术语“有限理性”和“满意度”,也是第一个分析复杂性架构的人。西蒙在管理学上提出了“管理就是决策”的著名论断。
关于
6
个月掌握一门学问,西蒙教授立论所依据的实验心理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
1
分钟到
1
分半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记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
5
万块,如果
1
分钟能记忆
1
“块”,那么
5
万块大约需要
1000
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
40
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
6
个月。为了感谢西蒙的这个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界称这种学习法为西蒙学习法(如图
2-3
所示)。
图
2-3 6
个月掌握一门学问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50000
块信息×每块
1
分÷每小时
60
分÷每周
40
小时÷每月
4
周≈
5.2
月,这里的结果是
5.2
月,是按照每个信息需要
1
分钟进行计算的(如图
2-4
所示)。
图
2-4 6
个月的时间计算
如果每个信息需要
1.5
分钟,那么需要
7.8
个月,而如果取平均值,即每个信息需要
1.25
分钟,那么需要
6.5
个月。这里所说的
6
个月是一个大概的估算,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门学问也不一定就包含
5
万个信息,每天也不一定只学习
8
小时,每周也不一定只学习
5
天。
很多人在找西蒙学习法的出处,我是找了好久才找到。西蒙学习法的中文出处应该是来自美国诺埃尔·兰迪博士的《超级学习力训练》,这是一本
2004
年出版的中文译本(如图
2-5
所示)。
图
2-5
《超级学习力训练》里西蒙学习法
以上内容和网上的内容差不多,下边我将使用我的通用方法论和图解法来分析、解释西蒙学习法。
解决问题包括两大方法,分别是降低问题难度和提高能力。降低问题难度有
4
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是拆分(分而治之)、类比、联想和溯因。提高能力有
2
种方法,包括是广义动量定理和系统思考(如图
2-6
所示)。
图
2-6
解决问题的方法(通用方法论)
2.2
西蒙学习法的步骤和流程图
西蒙学习法可以概括为
4
个步骤:
1
)选择一门学问;
2
)拆分这门学问,拆分到可以比较容易学习为止。
3
)持续学习
6
个月,各个击破每个被拆分的小部分。
4
)掌握这门学问。
可以使用流程图来图解西蒙学习法的步骤(如图
2-7
所示)。
图
2-7
西蒙学习法的流程图
拆分是降低问题难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拆分将复杂问题拆分为简单问题,然后各个击破进行解决,这类似于军事学上的分散敌人,然后集中兵力进行各个击破。
2.3
西蒙学习法的本质
为了形象地说明,把西蒙学习法比做一把锥子,也称锥形学习法。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西蒙学习法所支配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势。
我们可以使用八大思维图示法中的类比进行图解分析(如图
2-8
所示)。
图
2-8
西蒙学习法和凿石头的类比
如果以简笔画来表示,那么一块大石头相当于一门学问,而锥尖比作知识的专一性,精力的集中可以使用锤子打在锥尾的作用力表示,时间的连续性可以使用锤子连续往复打击锥尾来表示,为了更形象,增加了一个
18:15
的时钟来表示连续的工作(如图
2-9
所示)。
图
2-9
西蒙学习法示意图
上图也可以使用广义动量定理
Fαt=MV
来分析,在广义动量定理中,有四要素会影响成果,包括力量的大小
F
、方向
α
、作用点和时间
t
,改变这四者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改变成果。力量
F
对应于锤子的打击力,也就是“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方向
α
对应于
1
门学问,也就是图中的石头;作用点对应于“专一性像锥尖”;时间
t
对应于“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如图
2-10
所示)”。
图
2-10
使用广义动量定理分析西蒙学习法
锤子的打击力类比于能力,石块类比于知识,锥尖类比于精力的聚焦程度,时间的连续性类比于连续学习的时间。锤子的打击力越大,那么石头越容易被拆分,从而各个击破;锥尖越尖,锥子越容易插入石头,从而拆分石头;时间越长,则在石头上的凿痕越深,越容易拆分这块石头。而如果方向总是改变,一会在这块石头凿一下,一会在另一块石头上凿一下,就好像一会学习这种知识,一会儿又去学习另一种知识,结果哪种知识也没学会。
我们也可以将西蒙学习法、凿石头和广义动量定理放在一起进行类比,西蒙学习法的知识专一性就如同凿石头的锥尖,也如同广义动量定理中的方向;西蒙学习法的精力的集中就如同凿石头的锥子作用力,也如同广义动量定理中力的大小;西蒙学习法的时间连续性就如同凿石头的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也如同广义动量定理中的时间(如图
2-11
所示)。
图
2-11
西蒙学习法、凿石头和广义动量定理的类比
集中
6
个月的时间来攻克一门学问,这是长时间将力量集中在一个方向上,这个做法类似于亚当·斯密所说的专业化,专业化可以比多样化增加产出。他在《国富论》中举了生产扣针的例子,一个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劳动者,无论如何努力,一天也生产不了
20
枚扣针,但有了专业分工之后,经过前后
18
道工序,每人每天可以生产
48000
枚扣针(如图
2-12
所示)。
图
2-12
亚当·斯密和专业化
集中时间学习一门学问,可以减少由一种学问到另一种学问的时间损失;可以减少回忆所需时间和加快进入这门学问的速度;理解度的增加使得后期的学习速度加快。
这种“锥形学习法”的高效原理在于,连续的长时间学习本身包含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应用,这样就省去了大量的复习时间。如果用烧水来做比喻,“锥形学习法”是连续的加热,所以热量散失的少;普通的间断学习是烧一会儿就停止加热,一段时间以后再继续加热,这样许多热量就白白散失了。两相比较,自然是持续“加热”效果显著了(如图
2-13
所示)。
图
2-13
持续学习和烧水的类比简笔画
持续学习知识就像给水持续加热;间断学习知识就像间断给水加热,此时水会散热,就像人遗忘知识一样。下一次学习还要去重新学习之前遗忘的知识,如果遗忘的速度大于等于学习的速度,那么就像间断烧水一样,永远也烧不开,所以连续的学习要比间断的学习效果好,遗忘的损失降到了最低,同时也减少了重新学习的时间(如图
2-14
所示)。
图
2-14
持续学习和烧水的类比桥形图
为什么要拆分知识呢?
拆分知识就是为了降低难度,集中精力对知识分而治之。
拆分,也称为分而治之,它是一种各个学科通用的方法,拆分是将问题拆分成可以解决的小问题,然后各个击破。哲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说:“将面临的所有问题尽可能地细分,细至能用最佳的方式将其解决为止”。
比如你买了一个西瓜,你不会直接用嘴去啃西瓜,因为西瓜太大了,不好下嘴,即使是西瓜没有皮也不好下嘴。这相当于难度大于嘴的能力,用刀将西瓜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再吃,这就是拆分(如图
2-15
所示)。
图
2-15
拆分西瓜
那么要拆分到什么程度呢?至少要使得能力大于问题的难度,这时问题才能被能力所解决。比如对于大人,西瓜可以拆分成较大的块,而对于老人和孩子,拆分的块应该小一点,这样才更利于他们吃西瓜。
从军事学的角度来说,最核心的原则就是集中兵力打击敌人,而
6
个月专注于一门知识就是集中自己兵力于这一门知识上,而不是多门知识。自己集中兵力,相对应的就要分散敌人的兵力,而将一门知识拆分若干块就是分散敌人的兵力,也就是集中自己兵力打击敌人分散的兵力,套用在西蒙学习法上就是集中自己的精力来各个击破一门知识的各个知识点。
2.4
西蒙学习法的案例
《华盛顿邮报》报道:德克萨斯州双腿残疾的年轻黑人男孩戴维·汉姆生,
17
岁那年立志要当一名音乐家,他以每天
10
小时的时间苦练了
1
年钢琴,终于使音乐专家也为他高超的钢琴演奏艺术叹服。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练习钢琴过猛而得了难以治愈的腱鞘炎。于是他又以每天
10
个多小时的时间攻读法语,只用了
2
年时间就学完了法语专业的全部课本,最后以法语第
1
名的成绩考入了康奈尔大学法语系,插班
2
年级。不久他又攻读考古学,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考古专业
4
年学完的课程,并一举夺魁,考了个考古研究生第
1
名,师从著名考古学家怀特柳德教授(如图
2-16
所示)。
图
2-16
汉姆生学习示意图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天赋固然是一个因素,难道那么多考古毕业生没有一个天赋好的吗?显然不是。实际上戴维学习这门知识所花费的时间并不比专业大学生花费的时间少。
以耶鲁大学
4
年制的化学系为例。一年级每周
46
节课,其中化学专业课
10
节,其它课程
16
节。
20
节自习课中,自习化学专业只有
4
节。所以化学专业共有
14
节课,合计
11.66
小时。每周学习专业课不到
12
小时,每天平均不到
2
个小时。而一年
365
天除去
50
多个星期日、暑假、寒假、法定假日、其他假日和社会活动等等,充其量不到
240
天时间,
480
个小时,如果采用“西蒙学习法”,每天学习
10
个小时的话,只用
50
天就可学完大学
1
年的学习课程,而
4
年制的大学课只需用
200
天就可以学完。
可是,为什么戴维比其他学生成绩优秀呢?西蒙学习法的知识增长是一种优势累积,不仅在知识的数量上,而且在知识质量上也是和传统的学习方法不同的。比如按常规的学习方法,上一堂化学课后,又上其他课,期间由于化学课的停顿和其他课对化学知识记忆的影响,上第二堂化学课时还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复习,以此类推……学得越多,复习量就越大。而持续不断的学习的本身就包含着对学过的知识的不断使用,所以就可以省去复习所浪费的时间。又由于进攻的态势本身就是一种优势,所以还会产生质量优势。马太效应在这里的表现是:越是在很短时间里精通了这门学科,就越容易灵活运用。
2.5
管理学分析西蒙学习法
我们可以使用管理学的小批量生产和批量生产来类比理解西蒙学习法。
一个工位需要生产
A
、
B
、
C
、
D
这
4
种产品,每种产品的每个产品的生产时间是
40
分钟,生产不同产品的切换时间是
10
分钟,每种产品各生产
10
个需要多少分钟?
生产流程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小批量生产,生产很少产品就换模一次;另一种是批量生产,生产一批产品换模一次(如图
2-17
所示)。
图
2-17
小批量生产和批量生产
如果我们每生产
1
个产品就进行切换,需要切换
40
次,
40
个产品的总时间就是
40
×
10
×
4+10
×
40=2000
分钟,这种方式在生产上就是极限换模,是丰田生产方式中使用的方法(如表
2-1
所示)。
表
2-1
小批量生产的生产时间
如果每次我们生产完一种产品再去生产下一种产品,那么需要切换
4
次,总时间
=40
×
10
×
4+10
×
4=1640
分钟,这种方式叫做批量生产(如表
2-2
所示)。
表
2-2
批量生产的生产时间
明显是批量生产时间更少,那么为什么丰田要推行小批量生产呢?
因为最终客户需求的产品不是一批一批的,而是一个一个的。有的客户需要
A
,有的需要
B
,而不是一下子需要一批
A
,一下子需要一批
B
。批量生产的话,很多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很久才能卖出去,这就导致过多库存,负债增加。而客户需要的其他产品又需要等待很久,从而导致需求没有被满足而可能丧失这个客户。多次换模虽然总时间加长,但是库存少,这样成本低,所以丰田才推行多次换模,因为库存是负债,减少库存就是降低成本。
对于学习而言则不同,学习的知识不是负债,而是资产,批量学习知识产生的是资产,而不是负债,所以批量学习知识更有效率。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切换就如同生产中的产品切换,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学习状态,西蒙学习法的集中
6
个月学习,就是大大减少了这种学科切换的时间,所以西蒙学习法这种持续学习比间歇学习更有效率。
我们现在学校流行的学习方式就如同小批量生产,而西蒙学习法就如同批量生产。如果你每天或者每周都需要每一学科的成绩反馈,那么多次小批量生产更好;而如果你只是
3
年后需要一个最终成绩,那么批量生产的效果应该更好。比如集中
6
个月学习数学,应该比
3
年间歇学习得更深刻。
持续学习一门知识,记忆得更深刻,遗忘的更少,并且能更快的理解它的核心。并且随着对这门知识的理解,学习的速度也会加快,比如之前需要
1
分钟记忆一个块,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可能就需要
40
秒就能记忆一个块了。
2.6
一万小时定律和西蒙学习法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提出了
1
万小时理论,他写道:“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
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我画了一个戴博士帽的人表示
1
,也表示专家,而
4
个不同时间的钟表示
0
,也表示不同时间都在刻苦学习(如图
2-18
所示)。
图
2-18 10000
小时成为专家
如果周末不休息,每天学习
9
小时,那么
1
万小时需要约
3
年的时间;每天学习
3
小时需要
9.1
年时间,每天学习
1
小时需要
27.4
年。如果周末休息,每天学习
3
小时需要
12.8
年,每天学习
1
小时需要
38.5
年(如图
2-19
所示)。
图
2-19
一万小时成为世界级大师
你想成为世界级的大师吗?你能保证每天学习
3
小时吗?你能坚持
9
年吗?
选择你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领域,持续学习,然后成为行业的大师。一万小时定律其实本质也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应,你的能力越强,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所以要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而如果你不喜欢,你很难坚持很多年,所以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从广义动量定理的角度来说,除了能力和时间,学习方法和学习的作用点也能影响成果,学习方法越有效,选择的点越关键,则越容易获得成功。
西蒙学习法说的是
6
个月学会一门学问,而想要成为世界级的大师,那么就不是仅仅学会一门学问,而是要比绝大多数人更利害,也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2.7
通用方法论分析西蒙学习法
我们也可以使用通用方法论来分析西蒙学习法。
解决问题有两大方法,分别为提高能力和降低难度。提高能力有广义动量定理和系统思考两种方法;降低难度有拆分、联想、类比、溯因四种方法。西蒙学习法使用了广义动量定理和拆分两种方法。西蒙学习法使用了拆分和广义动量定理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图
2-20
所示)。
图
2-20
使用通用方法论分析西蒙学习法
西蒙学习法的本质是广义动量定理,也就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应,也可以称为长期主义。也使用了烧水来类比西蒙学习法,西蒙学习法还可以使用拆分和联想进行分析。
西蒙学习法是将一门知识进行拆分,然后集中一段时间各个击破。拆分就是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使得问题更容易解决。比如你有
100
人和敌人
100
人进行对战,如果你和敌人均同时投入
100
人进行战斗,那么你胜利的概率为一半。但是如果你把敌人分成
2
个
50
人,先集中
100
人打这
50
人,然后再用剩余的人打敌人的另外
50
人,你胜利的概率接近
100%
,这就是军事学的核心原则:分散敌人兵力,然后各个击破(如图
2-21
所示)。
图
2-21
拆分敌人然后各个击破
我们也可以将知识拆分成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集中主要精力攻克核心知识,就能事半功倍。比如将英语单词分为核心词汇和非核心词汇。《孙子兵法》的《九地》篇写道: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所爱就是所依仗的核心能力,比如敌人的核心能力是某个装甲师,通过分散敌人等方式,将装甲师与其他部队分离,然后集中兵力歼灭敌人的装甲师,让敌人失去核心力量,这样敌人就失去依仗,很容易被打败。
提到学习,很容易就会联想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如图
2-22
所示)。
图
2-2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为什么要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测试材料呢?这是为了规避旧知识的影响,也是为了避免不同测试材料的相互影响。比如一个人之前学过英文,然后让他进行测试记忆英语单词,他很可能比别人记得更快。对于不同测试材料,比如一个人学了
after
和
noon
,再学
afternoon
,很容易把它拆分成
after
和
noon
,而使得记忆变得容易,无意义音节就可以规避这些问题。
如何克服遗忘问题呢?可以使用联想中的频因律,增加复习的频次,来对抗遗忘的影响,很多记忆方法和背单词
APP
都是通过增加频次来增加记忆的。
联想还有很多定律,比如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强度律、显因律和准备律等(如图
2-23
所示)。
图
2-23
联想主义定律
所以,除了利用频因律,也可以使用其他定律来增加记忆。比如显因律,原始的感觉越生动,记忆就越深刻,记忆宫殿中就利用了显因律,构造生动的想象画面来帮助记忆。比如准备律,有准备的学习效果要好于无准备的,哪怕只是心理准备,而频繁的学科切换就需要更多的准备,切换的次数多,不如西蒙学习法这种需要较少心理准备的。
准备律也可以联想到奇袭。奇袭是军事学上获胜的重要方法,奇袭就是出敌不意的进行进攻。李德·哈特认为奇袭属于心理领域,敌人的心理没有准备,那么进攻的成功概率就大大增加了。他在《战略论:间接路线》中写道:“奇袭则属于心理性的领域之内。从古到今,在战争中除非所采取的'路线’是具有某种程度的'间接性’,以使敌人感到措手不及,难以应付的话,否则很难获得有效的结果。这种'间接性’常常也是物理性的,但却一定总是心理性的。从战略方面来说,最远和最弯曲的路线,常常也就是一条真正的'捷径’。”奇袭能够获胜的重要因素就是敌人无心理准备。比如老师突然提出马上考试和通知明天考试,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学科的交叉学习就需要耗费精力进行多次的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不好,就会被这门知识奇袭,从而学习不好。另外,交叉学习的各门知识可能互为干扰源,不利于记忆。
艾宾浩斯实验努力剔除了联想各种定律的影响,但是现实中联想的这些定律都是存在的。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上说,增加频次可以增加记忆效应。好像西蒙学习法这种方法属于频次少,而交叉学习各学科好像频次多,所以似乎交叉学习更利于记忆。
短时记忆容易遗忘,长时记忆不容易遗忘。西蒙学习法由于长时间不间断学习,很多记忆都已经变成了长时记忆了。并且由于西蒙学习法的长时间学习,联想的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强度律、显因律和准备律等都会比交叉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更容易记住。交叉学习的知识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而西蒙学习法学的知识则是连贯的,成体系的(如图
2-24
所示)。
图
2-24
记忆的分类
学习除了记忆还有很多方面,比如理解。理解一个原理要比单纯的记忆更不容易被遗忘。西蒙学习法的长时间集中力量于一门知识,更容易理解这门知识的本质,也更容易记住。可以看看各领域的专家,他们的记忆不一定比别人优秀,但是理解力肯定要优秀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点击举报
。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使用通用方法论分析西蒙学习法?解决问题有两大方法,分别为提高
西蒙学习法——用最短的时间掌握知识的高效方法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知识点 题型!赶紧收藏!
【史上最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知识点 题型!赶紧收藏!
动量定理知识详解
世界公认的四大高效学习方法!无论是学生党,上班族都适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留言交流
回顶部
联系我们
分享
收藏
点击这里,查看已保存的文章
导长图
关注
一键复制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
微信登录中...
请勿关闭此页面
先别划走!
送你5元优惠券,购买VIP限时立减!
5
元
优惠券
优惠券还有
10:00
过期
马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