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古代词语“娘子”和“娘娘”

在古代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独具特色的称谓,它们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娘子”这个称谓可以溯源到唐代以前,在传世的文献和墓志中随处可以见到它,很多时候是作为一个女子的名字。随着时代的发展,“娘子”这个词语逐渐演变成对已婚女子的称呼,直到元明以后还仍旧存在。此外,“娘娘”的称呼可以溯源到唐代时期,主要使用于民间,但宋代以后在宫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来分享一下“娘子”和“娘娘”称呼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在唐代和唐代以前,人们对“娘”和“孃”的区分是非常严格的。根据《广韵》的记载,“孃,母称”,又“娘,少女之号”,前者是作为母亲的称呼,后者是作为年轻女孩的称谓。因此,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中注解说,“唐人此二字分用画然,故耶孃字断无作娘者“,他的这一观点还是比较客观和符合实际的。唐代以后,无论身份高低,只要是年轻女子都会被称呼为“娘子”,这在唐代墓志中也有较深入的反映。在清代《陔余丛考》中曾经提到北齐高欢几个妃子的名字就叫娘,这种取名的习惯很早就已经存在了,娘就是少女的专称。此外,称呼母亲为孃也是始于南北朝时期,在《木兰辞》中就提到了。随后,在《南史》和《北史》中这样的称谓习惯是比较多见的,竟陵王萧子良就称呼母亲裴氏为“孃”。在宋代以后,很多大家族的女孩被称呼为“小娘子”,如宰相晏殊的女儿,而小姐反而是比较低的称呼。在那个时代,很多歌舞艺人和宫廷侍女都被称呼为“小姐”,如《夷坚志》中的林小姐,她是散乐方面的艺人。晚到元代以后,大家族的女儿才被人称呼为“小姐”,这在明清文学作品中有着较多的涉及。

古代女子画像

“娘“这个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了,从女,从良,当时就有女子叫这个名字,但《说文》却没有收录,汉代以后的隶书就有这个字。娘字在文献中最早见于《乐府诗集》中,“见娘喜笑媚,愿得结金兰”,这里的娘指的就是少女。娘子作为妻子的称呼最早起源于《敦煌变文集》中,其中就提到了它。明代著名学者陶宗仪在《辍耕録·妇女曰娘》中记载,“都下自庶人妻以及大官之国夫人,皆曰娘子”,元明以后这种称谓变得更加普遍了,这在冯梦龙《三言》和《二拍》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细节。此外,在唐代时期,妃嫔还被称呼为娘子,尤其是宋代以后的文献。在北宋以后,这种特殊的称呼仍旧继续使用,尽管嫔妃的等级没有说明,但大致可以看出,她们可以被称呼为“娘子”。此外,母亲在宋代以后被称呼为孃子,见于司马光《书仪》中,“古人谓父为阿郎,谓母为孃子”,大概这类习俗用语已经流行很久了,阿郎这种称呼可以溯源到北朝时期。明清时期很多戏曲和小说中都提到了“娘娘”这个称呼,指的是皇后和妃子。实际上,这种称呼始于北宋时期,最初广泛使用于民间,后来就一直延续到明清。民间称呼主妇为“娘娘”,就是源于唐代的《敦煌变文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通常的称呼被引进到宫廷中,也得到了后妃们普遍的接受。如成书于晚明时期《酌中志》就提到了“神庙恭妃王娘娘”,她就是明代万历皇帝的妃子,她在世的时候被称呼为“娘娘”,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宫廷称谓。该书还提到了“郑娘娘”,她就是万历皇帝的郑贵妃。在古代,母亲也可以被称呼为“孃孃”,它最早见于《敦煌变文集》中。据说,宋仁宗称呼刘太后为“大孃孃”,称呼杨太妃为“小孃孃”,这是对母亲的一种特殊称呼,最初还是源于民间。在少数情况下,宋代民间还称呼祖母为“娘娘”,这仅仅见于一些石刻铭文中,连清代学者钱大昕读后,觉得闻所未闻。在一些方言中,“娘娘”还是叔母,或者婶母的称呼,不过读音为阴平。

古代女子画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皇帝叫“官家”的《清平乐》,藏着这些古代称谓知识
宋朝称谓
谈谈古代皇后的一些特殊称呼和意义
苏州女人的一生有多少种称呼?
“姐姐”?这可是亲妈
漫谈四川人喊的「嬢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