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前凉皇室的后裔,后来成为了长孙晟的二女婿

在古代历史上,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张氏政权对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外交和政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在文化建设上做出了不少重要的贡献。长孙晟的这位女婿张琮就是出身于这个著名的家族,他的墓志开头简单地概括了这段历史。实际上,前秦苻坚灭亡了前凉政权,但他的后代有一部分投靠了东晋;但绝大多数还是返回到了凉州。本文就叙述张琮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他的家族。

凉州刺史和武威郡公

张琮的曾祖父张谊在史书中没有提到过,但墓志说到了,他做过“凉州刺史、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后来还被册封为武威郡公。自从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以后,凉州刺史就被设置为十三州刺史部中地位最高的官员,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北朝末年。西魏初年,宇文泰当政,他任命宇文仲和为凉州刺史。但是,在西魏大统十二年的时候(546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反叛,宇文泰派遣秦州刺史独孤信征讨,并且把他处死了。宇文仲和的继任者是史宁,他依靠自己的勇敢和谋略平定、安抚了凉州,深得当地人们的喜欢和尊敬。依照这个时间线索可以推断,张谊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应该是在大统年间,估计是在前期。宇文泰任命张谊为凉州刺史的原因,很可能源于他出身于当地的世家大族,而且还是北凉皇室的后裔。这样的出身背景和对当地环境的熟悉程度,足以使得他能够轻松地稳定凉州地区。张谊是在什么时候被册封为武威郡公的呢?  根据李延寿《北史》提供的时间,我们可以大致确定,他被册封为武威郡公应该是在大统初年,大概因为他治理凉州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后来,张谊被授予了闲散的职务,属于一种加官。张谊在世的时候,很可能他的长子张暠早逝了,这就是墓志所提到的“死王事”,他当时为鄜城郡太守(治所在陕西),这个郡早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史书一般称呼这个官职为“鄜城郡守”。在张谊去世以后,他的爵位被转赐给王雄,他被正式封为武威郡公。宇文泰这样安排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张谊的爵位本来应该授予他的长子张暠,可惜的是他很早就去世了。但是张暠的儿子张辩的年龄还很小,还没有达到14岁。假如张谊没有其他儿子的情况下,这个爵位就只好授封给其他的大臣。据说,王雄去世以后,他的长子王谦把武威郡公转授给弟弟王震。张暠去世以后,被追赠为上柱国、瀛洲总管和河北壮公。张辩在祖父张谊去世以后,直到后来才继承了父亲被追赠的爵位,就是河北郡开国公,这个爵位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在墓志的后面还记载了,张琮的先祖出自西汉开国功臣张良,这与史书的记载有些差异。

宇文泰的影视形象

少年有为,投靠李渊

张辩很早就失去了父亲,由他的母亲李氏抚养长大,这位李夫人就是后来唐高祖李渊的姑母,她的姐姐嫁给了北周皇帝宇文邕为妃子。李渊继位以后,他追赠姑母为“信都郡长公主”。张辩的妻子就是隋文帝杨坚的外甥女,她是窦荣定和万安公主的女儿,她的一个姐妹嫁给了李虎第五个儿子李绘为妻子,后来生下了李宝艳,她就是李虎的孙女。因此,张辩和李唐皇室有着较亲的血缘关系。由于张辩不是张暠的长子,河北郡公的爵位可能由他的哥哥继承。大概,张辩的这个哥哥去世过早,侄子年幼,爵位由隋文帝转给了赵仲卿,他是赵刚的次子,后来由儿子赵世弘继承了他的爵位。张辩在开皇七年就被授予“秦州总管”这个重要的职务,《隋书》和《北史》都没有记载。从各方面的叙述来看,秦州总管很可能是三年一换,基本上是由皇室成员和外戚担任。但有时候,总管可以长期久任。后来,张辩被改任为潭州总管,可能他还参加了灭陈的战争,为隋文帝统一全国做出了贡献。但他不是隋代最后的一位谭州总管。在隋炀帝继位以后,各地的总管被废除了。在大业三年(607年),张辩被任命为左武卫大将军,属于正三品的武官。张辩的儿子张琮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喜欢剑术,后来变得越发擅长了。剑术可能是从他父亲张辩那里学会的,张氏家族的男子都精通武艺。在培养儿子方面,张辩有他的思维能力,让他从小就接受“文史”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努力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人。因此墓志赞美张琮,“少习文史,尤工骑射”。大概,张崇曾经做出过突出成绩,他被授予“奋武尉”的职务。随后,他参加了征伐高句丽战争,在战斗中表现优秀,被隋炀帝杨广授予了朝散大夫,并且被任命为新郑县令。他在治理地方的时候,采取“宽猛相济”的策略,给以启迪和教育,墓志引用了《韩非子·观行》中西门豹和董安的历史典故。在他的管理下,这个地区被治理得相当出色,因为政绩突出,被晋升为颍川郡丞(郡太守的下属官员),这个地区是在隋炀帝大业年间重新设置的,它原先是春秋时期胡公满的国都。在隋炀帝末年,各地都出现了农民起义的事件,这在墓志中也有着详细的记载。“空轸贾生之哭”,暗示了张琮不为隋朝所重用,他感到忧伤失望,这种情感类似于汉代的贾谊。“徒怀王允之心”,也许指的就是支配和影响隋炀帝末年统治的一个人,这个人很可能镇压了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应该就是王世充。尽管,张琮有这样的想法,但最终还是未能付诸实践。经过仔细思考自己的前途,张琮做出了重大的决定,他投奔唐高祖李渊,说起来,他还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果然,张琮被李渊授予了骠骑将军的职务,他作战勇敢,运用智慧和计谋。墓志引用西汉霍去病的典故,说明了张琮有着主将的权势。没多久,张琮被升迁到左卫中郎将的职务。刘武周在隋朝末年攻城略地,夺占了多个地方,他与突厥联手,甚至打败了李渊的军队。这一次战争之前,张琮被任命为左三总管的职务,武德三年,他陪同李世民打败了刘武周。

唐太宗李世民的画像

勇冠三军,功封南安县侯

接下来的几年内,张琮参加了对抗王世充和其它农民起义的战争,被李渊册封为南安县开国侯,食邑700户。实际上,根据《隋书》记载,赵仲卿在隋文帝刚继位的时候,他就被进封为“河北郡公”,此后一直到隋炀帝初年去世为止,但他的儿子赵世弘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也就是说,张琮的父亲很可能在杨坚继位以后被改封为其它的爵位,那这个爵位或许就是另外的。王雄战死以后,武威郡公被授予了次子王震。因为,武威郡被废除了,隋文帝只好另外授给张辩其它的爵位,这原先是张谊的。后来,情况有些变化,隋炀帝再次把河北郡公授给了张辩(墓志上明确记载为“河北郡开国公”),他可能去世于隋炀帝末年。在父亲去世以后,这个爵位也许被收回,或者转封(可能由张辩的一个侄子袭封),总而言之,他一直没有袭封爵位。后来,张琮被进封为南安郡公。在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以后,张琮被授予太子左卫率,检校右武卫将军和左领军将军。贞观四年(630年),张琮被授予云麾将军,掌管皇宫警卫。贞观十年(636年),张琮被进封为行睦州刺史,但还没有到任,就在半路上病逝了,死于贞观十一年十二月(637年11月月底),当时还住在宋州(河南商丘市睢阳区),时年55岁,被赐予“懿”的谥号,被迁葬到始平。张琮的妻子是长孙晟的第二个女儿,也是文德皇后的一个姐姐。

  长孙皇后的画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北周大将军宇文神举的家庭和事迹(下)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
过凉州感怀[五律]
甘肃武威为什么古代称为凉州?
雍州〈六〉
杜甫五古《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读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