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西魏大臣柳虬的长子,后来成为了瓜州刺史

柳虬是西魏时期著名的大臣,他的重要事迹主要见于《北史》和《周书》中,但在出土的墓志中可以发现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原来,柳虬美阳男的封邑在今天的山西省境内(位于闻喜县以南);而同时代苏绰的弟弟也被册封为美阳子,他的封地就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由此看来,令狐德芬并没有写错地名,他的记载是有些根据的。此外,有一方墓志还详细记载了柳虬夫妇的长子柳鸿渐的事迹,他继承了父亲美阳男的爵位和封地。本文就来叙述柳鸿渐的生平,以及柳虬家族的事迹。

河东柳氏家族

柳虬的曾祖父名叫柳绍,他是钟离太守、假节隋郡太守和监督隋郡诸军事。根据沈约《宋书·卷三十五·志第二十五·州郡一》记载,钟离太守在南朝宋时期属于南兖州管辖的职务,在东晋安帝时期开始设立,他认为汉代的九江郡和晋代淮南郡都有钟离县,就是这个地区。隋郡太守中的“隋”与“随”可以通假,这种用法早在《战国策》里就有类似的例子,西汉时期的帛书也是如此。并不是说,隋这个字是隋文帝杨坚创造出来的,实际上早在先秦时期这两个字就可以通假,声韵相通,如《帛易·随》,“隋(随),元亨,利贞,无咎。“  柳绍被任命为假节隋郡太守(治所在湖北随州),他掌管着地方军政太守,“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可见在晋代时期这样的地位是相当有影响力的。随后,柳绍被任命为监督隋郡诸军事,随郡的重要地位被确定于南朝宋时期。从中可以推断出,柳绍是在南朝宋时期去世的。实际上,随郡太守应该是在晋代时期设置的,在南朝拥有着相当重要的实权。柳虬的祖父名叫柳缉,是南朝宋的宋安太守(治所在湖北广水)。宋安郡是宋明帝时期设置的郡,这已经到了南朝宋的后期了,但在前废帝泰豫元年被废止了,宋安郡还是归属于始兴。柳缉最后的官职是“义阳内史”(相当于郡太守),这个职务在南朝宋时期常设置,他应该就是义阳王的行政长官,地位很重要。根据史书记载,义阳王就是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九个儿子刘昶,他很早就被封王,在内外交困之下,被迫逃到北魏,但他的行政长官柳缉没有跟随。刘昶在北魏安家以后,柳缉不久也病逝了,但家族并没有受到义阳王事件的牵连,很可能柳缉并没有参与其中。柳缉的妻子是崔氏,出自清河的名望家族。这对夫妇的儿子柳僧习还是留在南朝齐为官,他最初担任奉朝请,它属于比较闲散的职务,后来被任命为兖州安东将军府的司马,安东将军的地位很高,属于正三品。后来他决定投奔北魏,被册封为方舆子,仍旧担任安东将军府的司马,这个地区归属于北魏。在后来,柳僧习还担任了抚军将军(正二品),地位较高。他最后的职务是杨州刺史(杨和扬这两个字能够通假,可以溯源到先秦时期),墓志有时候会使用不常用的字。但是,根据《魏书》记载,柳僧习最后的职务是扬州大中正,可能还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他被安葬在河南洛阳城以南,当时是在魏明帝元诩时期。尽管,柳僧习的任官经历非常丰富,但墓志只选择他后来的职务,这应该就是北朝到唐代墓志撰写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撰写人知道和熟悉他一生的经历,但会有意识的作出筛选。

  北朝女子形象

柳虬的一生

柳虬出生于公元501年,也就是南朝齐永元三年(萧宝卷继位),当时的柳僧习和裴叔业遭到了皇帝的猜忌,他们权衡再三决定投靠北魏。柳僧习和夫人赵氏携带着两个儿子踏向了漫漫的路程,孩子刚出生不久,他被起名为虬(传说中的一种无角龙),他的字叫仲瞻(瞻的意思就是龙,写作龜,同虬这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周书》记载柳虬的字是仲蟠),在传抄古文字中就有这个异体字,比较少见。很有可能,柳虬最初的字就是仲瞻,但在柳虬曾孙的墓志中,也许说明了他的字就是“仲蟠”。柳虬的哥哥名叫柳鷟(意思就是凤凰),他的字就是元翔,柳虬的弟弟柳庆(庆最早的字形类似鹿皮,意思就是人们拿着鹿皮去祝贺)。可见柳僧习的几个儿子所起的名字可谓别具特色,都蕴含着吉祥幸福的含义,从中也可以证实他本人对古代文字颇有研究,据说他擅长隶书。根据墓志记载,宇文泰当政的时候,柳虬被改为乙弗氏(属于鲜卑贵族姓氏),在十五岁那年能写文章,与史书的记载是一致的。他自幼研习五经,稍微懂得一些基本意思。此外,他还广泛涉猎史书和百家的言论,“百家览其纲目”。年仅十五岁的柳虬参加了秀才科目的考试,被举荐为兖州安东府的主簿,当时的兖州刺史是冯俊,随后为扬州(杨州)治中。在大统三年,领军将军独孤信镇守洛阳,当时柳虬在阳城过着耕田的生活,他在那里有田产。独孤信立即征召柳虬,任命他为行台郎中,让他专门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随后,柳虬就跟随着独孤信,担任开府司马。不久,他被宇文泰看中了,被留任为相府记室,这也被墓志所证实,只不过没有提到独孤信的名字。此后,柳虬就跟随着宇文泰担任着秘书丞、中书侍郎和秘书监,他长期从事监管历史撰写的工作。柳虬的妻子出身于安定席氏家族,她是司空掾席景通的女儿,也是济、豫和并三州刺史席法友的孙女。柳虬和妻子共有七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其中长子名叫柳鸿渐。鸿渐的名字源于《易经·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六四,鸿渐于木”,意思就是大雁飞翔从低到高,按照循序渐进的顺序进行,寓意深刻。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农历十二月二日(1月10日),柳虬病逝于长安,时年54岁,他被追赠为兖州刺史,谥号为“孝”。

《山西通志》中关于柳虬的记载

鸿渐和他的一生

柳鸿渐的名字仅仅见于令狐德棻的《周书》,提到了他继承父亲柳虬的爵位。根据墓志记载,柳氏家族可以溯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展获,也就是历史上的柳下惠,“周之胤下惠后”,墓志记载他是周朝王室的后代,这与历史的叙述是完全一致的,它属于周文王的支系。根据《大周开府仪同三司瓜州刺史义康敬公宇文鸿渐墓志》记载,柳僧习最后的官职是颍川郡太守,这与史书的记载是一致的,但是与柳虬的墓志有些差异。此外,柳虬的曾孙柳保隆的墓志提到,柳虬生前的爵位是美阳县开国子,但唐代追述的官职有可能出现差缺,应该以柳虬和柳鸿渐的墓志记载为准。柳鸿渐在他年幼的时候就表现出聪慧的禀赋,生活简朴,擅长诗歌文赋,墓志引用了“擅雕龙之稷下”,在这里隐喻着他的的文辞优美,精雕细琢,类似于六朝时期的文风。在18岁以后,柳鸿渐担任了大司马祭酒,仍旧掌管纪室,这个大司马应该指的就是独孤信,他在大统十二年——十六年(546——550年)之间担任了这个职务。公元553年,也就是西魏恭帝元年,柳鸿渐被任命为帅都督,地位比较高,北周武帝宇文邕时期,还曾经两次废止和重建帅都督。随后,他还从事瓜州长史、别驾和敦煌郡守的职务,柳鸿渐的工作地点就是在敦煌,“州通西域,蕃夷往来”,经常与西域的重要人物联系。后来,柳鸿渐被任命为大都督,这样他就成为了西魏最高的军事统帅。恰好这个时候,柳虬病逝,他深感悲痛,但是不被允许请假守丧。柳鸿渐只好继续担任本职,服丧期满,他继承了美阳男的爵位,不久被提拔为效榖郡守(治所在甘肃安西县以西),进封爵位为美阳子。墓志撰写者称赞柳鸿渐在治理西部地区取得的成绩,“推毂西垂,治德恰于民心,余威振于殊俗”,在当地人们中拥有着崇高的威望,敦煌被治理地相当好,符合他们的心愿。宇文泰决定让柳鸿渐继续帮助他治理瓜州,还授予他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和仪同三司的职务。保定三年,宇文邕继位以后,他下令把柳鸿渐召回长安。回到都城以后,宇文邕立即任命他为陆通的长史(陆通被授封为绥德公与墓志的记载“绥惪公”是一致的),陆通在当时还是柱国(属于勋官,正九命)。宇文邕决定分别派遣使者巡行和视察各方民俗和政治,他选中了柳鸿渐,被任命为荆州和襄州二总管。这里原来就是柳虬家族生活的地方,柳鸿渐来到这里,经常举行各类宴席活动,“无失故旧之欢”,整顿当地的政治,除暴安良。回到都城以后,宇文邕以盛大的礼节和仪式迎接他,举行庆功宴会,正式任命柳鸿渐为万春城主(城堡的管理者),万春镇的名字一直被认为是唐代(四川成都温江区)才出现的,实际上可以溯源到北周时期。后来,柳鸿渐被改封为义康郡公(从子爵升到郡公)。义康郡还是隋代大臣杨素的一个儿子的封邑,位于阳西(广东省阳江市的县)。根据史书的记载,义康是隋文帝杨坚平陈以后改置的郡。实际上,根据这方墓志的记载,义康郡早在北周时期就已经设置了,北周的势力已经延伸到广东阳江地区。很可能是在武帝宇文邕统治后期(571年),江南正好处于陈宣帝统治时期。柳鸿渐擅长处理北周和南陈的外交关系,根据墓志提到的,“国宝善邻,恨争桑之不旷,于是斟酌羊陆,纵容吴楚”,可以看出他尽量与南陈保持和睦共处的关系,双方还达成一致的协议,这样使得边界保持安定。在这样政策的指导下,江南的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没有受到干扰,他们感谢柳鸿渐给予的仁惠。显然这样的做法是得到了宇文邕的理解和支持,让柳鸿渐全力治理江南。有些巧合的是,柳鸿渐与陈宣帝的柳皇后家族(她出自柳世隆的后代)有些关系,这很可能是宇文邕有意选择他的一个原因。尽管,柳鸿渐自幼生长在北方,但对自己的家乡的了解很可能从父亲和母亲那里获得了一些初步的印象,柳虬的父亲就是出生在江南。不久,宇文邕改任柳鸿渐为蒲州(治所在山西永济,北周明帝时期改为蒲州,源于蒲坂)总管长史和别驾。柳鸿渐在蒲州的时候,也深得当地人们的喜欢和敬重,他努力执行宇文邕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当地的经济和生活。尽管,宇文邕统一了北方,但他还是想日后能够灭掉江南小国,他再次做出决定,任命经验丰富的柳鸿渐为襄州(治所在今天的湖北襄阳)总管长史和别驾。当时的柳鸿渐患上了疾病,不久病情变得严重了,也就是说他突然遭遇到病变。北周建德元年农历六月十九日(572年7月14日),柳鸿渐病逝于蒲州长史府邸,估计去世年龄有三十多岁。周武帝宇文邕闻讯后,立即追赠他为邵、勋和将三州诸军事与邵州刺史,谥号为“敬”。农历十月十五日(11月5日)那一天,柳鸿渐被安葬在长安小陵原,那里是他父亲柳虬的墓地。墓志作者在铭的后面还赞美了柳鸿渐是一位少见的人才,他的一生是顺遂和幸福的。但是过于富贵的人往往不懂得人世变迁,“舟壑潜迁”,荣华的生活却伴随着祸福,这两个典故在这里明显暗示着柳鸿渐在蒲州长史府邸可能遭遇了不测,但没有点明。柳鸿渐的弟弟柳吉甫,是在577年去世的,死因是源于胃病(心气之疾),他一生主要是从事文职事务。根据墓志记载,柳吉甫是在武乡郡病逝的(位于山西长治),但史料记载,这个郡在北魏延和二年(433年),被改为乡郡,实际上,至晚在北周武帝时期,武乡郡这个地名没有改变,说明北魏更名只是短暂的。此外,还可以知道,柳鸿渐和柳吉甫的母亲席氏生活在同州(今天的陕西大荔县),也许在柳虬病逝以后,她带着家人搬到同州生活,那里应该有她的府邸。平时席夫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尤其是长子柳鸿渐经常在外省就职,很少有机会回到京城。宇文逌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弟弟,他被任命为行军总管,打败了稽胡。他返回以后,被任命为河阳总管,作为司录的柳吉甫随他同行,彼此关系密切。因此,可以从柳吉甫去世的位置证实,他本人的确是在河阳(河阳属于镇),墓志和史料的记载是完全一致的。后来,因为病重他才迁居到武乡郡。

  南北朝时期的黄金头饰

婚姻和墓志体例

柳鸿渐的墓志完全没有关于妻子和孩子的记载,这种体例在北周时期是比较常见的。在通常的情况下,男子的墓志很少记载妻子的生平,顶多附带孩子,尤其是儿子的信息。也许,柳鸿渐没有儿子,只有女儿,很多时候是不记载的,尤其是年龄非常幼小。柳吉甫墓志的后面,附带记载着:他的妻子是出身于闻喜的裴氏,他们有两个儿子,长子柳慧辩,次子柳慧童。柳鸿渐和柳吉甫都被安葬在父亲柳虬墓地的旁边,这说明了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礼仪,也暗示着柳鸿渐属于有过婚姻的男子。不记载去世年龄也是当时墓志的一种格式,也许柳鸿渐完整的生平保存在原始史料中,因此,墓志撰写者这样处理,也是有他理由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二十六位皇帝宇文毓
北魏《李瞻墓志》
北周君主宇文毓
11“太守”是怎样的官职?——每天学点国学常识
北魏《李瞻墓志》精拓本
南北朝时期,在位时间最长和最短的皇帝分别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