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聊我们中医里讲的五脏之脾

今天我们还是稍微浅聊一下我们中医里讲的五脏之脾,先还是来学习经典文句。

第一个就是中医的经典名句,“食入于胃,散精于肝,浊气归气,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这一段出自内经的经脉别论,强调的就是脾胃为一身气血阴阳之源,第二句就是出自内经厥论里的,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第三名出自太阳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人的四肢要能正常运动,必须靠胃来提供能量,但胃是个容器,本身不具备再消化的功能,必须依靠脾来运化,把实在的气血提供给四肢,这才是脾主四肢的机理。也正因为这样,不是手脚冰凉的人就一定是阳虚,不是这样的,很多女孩子手脚冰冷是因为脾气虚!脾主四肢,脾气不足,则气血不能正常输送以供给四肢,这个时候当阳虚来治往往容易伤阴,因为温阳药多半偏燥。

接下来就是素问玄机原病式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这是刘完素的书哈,他说啊,“故食入于胃,而脾为变磨,布化五味,以养五脏之气,而养荣百骸,固其根本,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受气皆在于脾胃”!!所以对于虚证,补肺不如补脾,补肾不如补脾,因为肺肾还是得靠脾来供养,所以补脾就是直接补源头了,白术是补脾之正药,如果需要运大于补,那我们就用生白术,如果需要补大于运,我们就用炒白术,但炒白术这个火候很关键,白术炒久了,吃了容易使人腹胀;

接下来一句就是调理一切慢性病的心法!

我们的叶天士先生所讲,“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胃为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我们的脾喜燥,得阳始运,始升,所以我们的两首方玄参桔梗汤与五味石膏汤里都有桔梗这么一个升提药,升脾气而已;且有陈皮,法夏这样的燥药,胃喜柔润也,得阴自安,所以我们有玄参,五味子这么一些阴柔之药,配伍在一起,旨在恢复脾升胃降!

内经的痿论里有一段话,“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故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接下来就是伤寒论里太阴病的提纲条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结硬。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这里有很重要的八个字,那就是,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利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拉肚子,也泛指水分的丢失。按常理来讲,水分丢失过多的,就会渴,但现在人家一边在丢失水分而不渴,证明这个病人本身就水分多,是个太阴病!那么就得用温药。这才是用附子干姜的指征!

接着说到,内因:胃可纳受,脾主消导,一纳一消,运行不息,生化气液。乃传于脏腑,故胃为五脏之本,六腑之大源也。若饮食饥饱,寒暑不调,则伤胃,胃伤则不能纳;忧思恚怒,劳役过度,则伤脾,脾伤则不能化;二者俱伤,纳化皆难,而恶心胀满,面黄倦怠,食不消化等症状作矣!

外症: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显火上行,独燎其面;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肠鸣泄泻;脾胃既病,下流乘肾,土来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蚀,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气血精神,由此而日亏;脏腑脉络,由此而日损;肌肉形体,由此而日削! 受病分辨:饮食劳倦,则伤脾胃。故有劳倦受伤者,有饮食受伤者,有劳倦后继以食伤者,有食伤后加以劳倦者。大抵劳役伤脾者,心口按之不痛;饮食伤脾者,心口按之刺痛。又食伤,则其症初寒,后变郁热者多;劳倦,则其症初热,后变虚寒者多。故经曰始受热中末传寒中,即是谓欤。

变病分辨:脾属阴,主湿化;胃属阳,主火化。伤在脾者,阴不能配阳而胃阳独旺,则为湿热之病,如痈肿疮疡,食㑊(原字左边还有一个单人旁,打五笔没打出)黄疸,消渴肉痿,噎膈痰火,食少之类是也输血 在胃者,阳不能配阴而脾阴独滞,则为寒湿之病,如身重肢麻,面黄浮肿,痞胀噫气,倦怠积块,泻利之类是也。又不能食者病在胃,能食而不能化者病在脾!

四肢不用:脾病而四肢不用者,以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能自至其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头足浮肿:四肢属脾,眼胞上下亦属脾,脾衰则清气不化,浊液不输,水湿停留,故头足浮肿。

九窍不利:凡人饮食入胃,先行阳道,阳气升浮,散满皮肤,充塞巅顶,则九窍通利。病人饮食入胃,先行阴道,阴气降沉,遽觉流于脐下,辄欲小便,当脐有动气,隐隐若痛状,是真气谷气不能上升,故九窍不利也。

食后嗜卧身重:脾旺则饮食运动,脾衰则运动迟难,故凡食入后,精神困倦,沉沉欲睡者,脾气馁而不能运动也。至于身重,亦属脾湿,或因内受,或从外袭,俱当健脾分利。若无湿气,止属脾虚,并宜补益中气,升腾下陷,大禁渗利。

这是证治泄补里关于脾胃病的描述,从病因,表现,辩证,包括鉴别诊病各个方面可以说是有精彩的论述,里面有很重要很重要的诊断证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着脾胃大师“李东垣”学习治疗各式各样的脾胃病
根治所有胃病+脾胃不和新解 +用阴阳五行治疗脾胃疾病(不用懂太多医学,懂脾胃治疗就可以免除诸多疾病) +《养胃秘方》
8个问题把脾虚说透了
脾胃气虚、阳虚、阴虚、湿盛.....中医5大汤,教你对症调脾!
零基础学中医之五脏篇|脾
邹时祯说中医基础九: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