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实现了全国大部分人民的温饱。到现在全面小康在越来越多地区得以实现,那么,我们今后更高的目标是什么呢?宜居!可以说,宜居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国家要宜居,城市要宜居,我们的村镇更要宜居。我国现在还有8亿农民,他们居住在农村,居住在小城镇,他们的居住生活水平总体上反映了我国的人民居住生活水平,因此,探索一条小城镇建设的道路和城市宜居建设同样重要。

龙湾镇位于罗定市西部,距市区52公里,是全市最边远山区镇之一,原称扶合镇, 20051112更名为龙湾镇。辖11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 2010年底,全镇总人口330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38),大部分为汉族,占人口98%,兼有壮族和瑶族等。镇辖区面积126.4平方公里。

2010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568万元,同比增长11%;完成工业总产值1575万元,同比增长20%;完成农业总产值9805万元,同比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5812元,同比增长9.5%。两税完成156万元,超额完成13.3%。经济作物方面种植黄榄基地8000亩,茶叶基地3000亩,有龙须菜、木薯、玉米、龙眼、八角、三华梨、蔬菜、蚕桑及氹仔鱼与山地鸡,形成特色的农业产业生产基地。此外,龙湾镇还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全镇共有水库2个,建有小水电站14座,总装机容量3655千瓦。

第三产业方面,我镇有比较出名的以生态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区,由广州南湖国旅承包经营,06年开始营业,旅游区将会成为城市人休闲渡假的好地方,潜在前景和效益都很好

 2010年,龙湾镇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镇政府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和自筹资金,2010年共投入105.6 万元建设了垌旺沙瓮小学至坑尾,永乐村泗扶线至红旗一,二队村道,林河至公鲁,上赖村上游至向阳,大石村路口至中办,S352线至中办等六条村道建设。投资35万元修建了红卫陂,茶山陂,利望陂等五个陂头,维修排灌渠道1800多米,把南充周寨,上赖五七,金充高田三个村庄建成市卫生村,中安的勒竹村改造为市宜居村;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沼气建设,改厕等任务。争取上级资金330万元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群众的民生问题,加快山区经济的发展,使龙湾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为推动宜居村庄建设活动的深入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创建更舒适的环境,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后续经常性清洁卫生管理工作和垃圾清运工作,提高农户的保健意识,使得村民过上快乐,健康,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并制定一系列村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卫生文明公约等。可以说,为小城镇宜居村建设开了一个好头。

  但宜居建设不仅仅是环境治理,而是人居环境总的改善。我认为现在制约村镇宜居建设的因素还有很多,就我所理解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居住分散,建筑布局无整体感。原有建设规划都是依照老村镇布局,并没有大的改变。而老的村镇建设布局都是依田而居,就是几户人家围着一块田,形成了民居——田亩——民居的格局,在整个村镇的任何一个地方放眼望去肯定能看到或成片或孤立的建筑,而农田被分成小块。这就是农村现在的小、乱、散现象的成因。这种状况,不仅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化作业难以推进,少部分农户缺乏田间护甚至抛荒,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加大了环境整治成本,降低了土地利用的效率。另外,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时仅仅为了几亩地,几户人家农田的机械作业,就必须造一条机耕路,否则就被认为不为民办事,增加了干群之间的矛盾。

   2、环境重复治理。环境治理年年搞,今年的百日整治活动效果比较明显,但这种大规模,耗费较多的方法不能持续使用,尚需根本的解决之道。现在的农村,沟塘废塞、河面变窄、水草丛生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居民生活垃圾袋装化虽然得到实施,但分散的居住状况使得垃圾收集的效率不高。由于垃圾收集需要人员较多,范围遍及全镇每个角落,跟踪管理也难以到位,所以往往不能及时清理。

   3、规划落后,镇村无主次之分。所谓规划,就是政府主导的,对区域建设布局进行科学的安排、引导,甚至强制,最终达成一种预想的较为理想化的状况。我市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但集居区规划的制订尚不完善,镇、村之间集居区并无主次之分,没有一个大规模的,能够吸引全镇有需求住户的集居区。某些基层干部对集中居住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一是认为现在自然形成或沿路分布的居住格局已经很集居了;二是还有少数人存在畏难情绪,推进集居需要大量资金,工作难度大;三是依田而建的农耕社会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农民建房都要考虑耕种远近问题,镇村干部难免受其影响。

   4、绿化重点不突出。现在的村镇绿化,经过多年的投入、管理,较之往年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很少再有光秃秃的道路了,田间地头也有了绿色的花边。但五接的绿化并不比周边乡镇好。道路绿化一排,庭院绿化一堆,总体绿化无序现象还普遍存在。一直以来,在绿化投入上受限于镇级财力,难有大的作为,这是乡镇绿化一直小打小闹的最主要原因,最终降低了小城镇的吸引力。

   5、道路建设缺乏亮点。看一个地方发展水平,很大程度是看这个地方的道路。喜不喜欢一个地方,很多人是在来这个地方的路上决定的。路边杂草丛生,人们据路而居,路面破败不堪,这些都很难让人产生喜欢的感觉。

   6、外来人口对经济繁荣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外来人口,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现在的深圳,定居人口300万,外来人口数千万,离开了数千万凤凰东南飞的外来人口,深圳的奇迹就无从谈起。外来人口多了,衣、食、住、行、上学一样都不能少。现有的近万外来人口中,企业自身安置了约有2000人左右,虽然企业正在建设居住区,但仍会有很大一部分需要社会来解决。作为地方政府,不但有造福当地人民的责任,也有义务为外来人口在五接的扎根创业不断创造良好的条件。

  落后的村镇面貌由来已久。这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一是粤西山区小城镇一直是容易被人们遗忘的偏僻角落。这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只有一条镇级水泥路,要致富,先修路,没有像样的路,企业就落不了户,进而造成了粤西山区小城镇持续的贫穷落后。二是劳动力外流。镇内企业少,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少,吸纳劳动力能力低是人们背井离乡的主要原因。三是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例如龙湾镇就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名土特产资源等,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四是镇级财力紧缺,规划建设有心无力。乡镇长期处于保吃饭的境地,人们多外出打工谋生,也造成了一直以来粤西小城镇民富镇穷的状况。具体表现是,全镇楼房户占全镇户数超过85%,但镇区较小,街道短而窄小,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所有的制约因素随着小城镇项目建设的蓬勃开展即将成为历史。所有的一切正在发生改变,作为一个粤西人,有理由相信,粤西的未来不是梦,不久的将来,粤西一定是一个宜居、和谐、繁荣的小城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需要政府部门科学的规划、积极的推动和坚决的执行。

  一、高起点推进生态建设。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要彻底改变靠牺牲环境和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创造绿色GDP。作为基层政府部门,必须始终把这一方针作为指导乡镇今后发展的指针,努力探索生态建设新路子,实现生态经济双赢。一是要持之以恒抓好环境整治和绿化工作。要重点加大主干道及镇区环境整治工作,完善镇、村、组三级卫生包干网络,对每个地块明确牵头人、责任人和保洁员,形成强有力的组织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强化督查力度,保证各项制度落实到人,以效果定报酬,不断完善环境长效治理模式。要坚持治标与治本,整治与巩固有机结合,制定出台镇区长效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实行多部门跨行业共同联动,整体推进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镇区环卫工作,进一步充实环卫人员,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严格实行住户、商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并签订责任状。要落实绿化养护责任制,镇村签订责任状,村由村管护,提高植树成活率,有效提高林木覆盖率,不断优化镇村生态环境。要在财政预算中编列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保证环保人员工资到位,保证卫生包干网络有效运行。二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是五接投入生态治理资金最多的一年,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使得镇级环保体系进一步完善。但这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还要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进一步完善镇区和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功能设施,围绕镇区的总体框架,加快镇区各主次干道的延伸和建设,把镇区做优做美。

  二、大幅度加强规划力度。小城镇建设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经济、社会工程。宜居小城镇的建设尤其要重视规划的作用。要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着眼长远的原则,认真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

  在小城镇规划的制定实施过程中,作为科学决策主体的政府主要应当考虑规划的目标是否合理,有无客观实现的可能性,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专家的、老百姓的),反复论证,充分酝酿,多方案比较,作出决断,最终经过法定程序审批。规划一经批准,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不能随心所欲乱改规划,以保持规划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现有的集中居住区规划在执行中遇到许多问题,这方面我们可参考西方国家有益的经验。法国是浪漫之都,自由之都。但法国很多城镇都有一个特点,即建筑式样较为一致,但又不觉单调。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点:一是西方国家的城市规划能够达成较为一致的建筑式样,明显是贯彻了国家意识,或者说是通过城市权力机关的强制;二是建筑布局好、绿化到位、品味高,使建筑能经得住时间和人们生活水准提高的考验。因此,我们的城镇规划工作必须发挥相对于西方的后发优势,定位好城镇类型,划分好区域分布,调整好产业布局,用高品味的规划造福子孙后代。

  要贯彻集中的精神,努力改变人们独门独户的居住思想,逐步把农民居住向镇区、集中居住区集中,完成农民到居民的转变,提倡现代生活方式,减少和取消各村未动工集中居住区,允许全镇农户旧房拆迁后向镇级集中居住区集中。

  三、根本上重视农业生产。一直以来,粤西小城镇大力推动各镇产业园核心区建设,原本偏僻闭塞的村庄渐渐被巨大的厂房、林立的龙门吊所取代,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集约发展。工业生产的集中,农民居住的集中,根本上就是为了集约利用好土地资源,因此要在此基础上,开展全镇范围内的土地流转,彻底改变农居随处见的小、散、乱局面,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进行规模经营,做到农业用地的集中和农业生产的集中。要大力引进效益农业项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大力推进规模化、机械化作业,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

  四、人性化开展政务管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使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要加大对广大群众进行城镇管理、司法治安、工商管理、交通法规、健康卫生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人们摒弃俗风陋习,养成科学文明的健康行为。在管理过程中,既坚持严格办事,又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观念。要加大对市场、道路等区域违章建筑的依法取缔力度,同时又要为原本在违章建筑内的经营户安排适当的经营地点,最终达到镇区治理与繁荣经济的双重效果。

  五、大力度促进集镇繁荣。要树立经济发展并不等于社会繁荣的思想,用切实办法引导居民投资、扩大居民消费。要加大集镇市场、街道建设力度,不断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优化人民消费结构,提升消费档次。要规范集镇市场秩序,维护正当市场竞争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努力营造五接人在镇区内有消费场所、上消费档次、有消费人群,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繁荣市场景像。

  六、创造性放大资源优势。要形成以原有资源吸引大企业,以大企业营造大品牌,以大品牌吸引新资源,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要营造镇整体特色,镇的各个功能区应该设置分明,各具特特点,

总而言之,基层乡镇的宜居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可以用言之不尽来形容。这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乡镇建设的主旋律。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统筹好经济社会的发展运行,破除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的思想,努力建设好生态文明,创造更多的绿色GDP,就一定能建设一个宜居和谐的新型小城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常熟市梅李镇: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鄌郚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自查报告
西岗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滕州市西岗镇人民政府
西新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解读《上埠镇总体规划(2010-2025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