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生活到小说》:如何将生活改头换面写成一篇小说?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小说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无论是虚构类亦或非虚构类小说,都需要以现实生活作为依托。现实生活是基础,文学艺术则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捕捉。

那么,如何通过自己的经验与想象把真实的生活改头换面?把身边的故事改编成一篇优秀的小说?

这本《从生活到小说》将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本书作者罗宾·赫姆利是美国著名作家、写作导师,著有八部虚构与非虚构类作品,并多次获奖,还曾在创意写作的发源地爱荷华大学担任非虚构创意写作专业主任,也是香港城市大学攻读创意写作艺术硕士班的导师。

本书共八章:

第一章:日志是艺术大师们创作的灵感源泉。第二章:确定适合自己的创作形式。第三章:聚焦真实的生活。第四章:塑造人物的方法。

第五章:如何将真实的故事改头换面,使其成为小说的内容。第六章:如何把真实的地方写进虚构故事。第七章:如何把初稿修改成一个好故事。第八章:如何不让创作的小说踩到法律纠纷的雷。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引言部分:如何将生活改头换面?

1、优秀的小说取决于作者的感知力与观察力

自海明威时代起,就有一套愚蠢的理念在一些作家中流传,说什么如果你必须先经历生活,然后才能书写生活。

让我们试想一下,一位家庭美满的小说家难道要为了创作一个有外遇的人物形象,而背弃心爱的妻子,去经历一场体验式的道德沦陷吗?

所以说,这种作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但是,的确有一部分作家的处女作往往更倾向于自传形式。譬如,哈珀·李在1960年发表的被评为年度普利策奖的长篇小说——半自传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

这本名著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售出超过三千万册,同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赫姆利指出自传形式的小说,皆属于标准的成长小说。这类创作者将自己的成长经历融合进小说的人物中,讲述着生命起伏转折的故事。

这类小说的真实感确实很强。因为,很多小说家把自己的成长原型中的细节,描写得恰到好处。这些独一无二的个性描写,将作品塑造得轰动一时,甚至轰动一世。

但是,很多以自传体形式出道的小说家,往往在创作第二部作品时会遭遇到瓶颈。像著有《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哈珀·李,至今仍未能创作出第二部小说作品。

所以,作者赫姆利鼓励创作者们要用“变形”的手法,进行创作。譬如,作者的处女作《最后的斯蒂旁克》,就是以他的一个朋友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在现实生活中,他的这个朋友有五个孩子。而小说中的人物则有两个女孩儿,这两个女孩儿的原型又分别以11岁的作者和年长他五岁的哥哥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但作者却将现实生活中的人改头换面到小说中,将现实生活中的两个男孩儿变形,融入到小说中的两个女孩儿身上。

对此,作者赫姆利指出无论创作哪种小说,将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融入其中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要么以一件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为基础展开故事创作,要么创作一个基本上源于想象的故事。

但是,想象的故事中也一定有着你所熟悉的生活画面。所以,不让真实生活进入小说创作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儿,即使小说里的故事与我们自己毫不相干。

所以,小说是现实与想象力之间的融合体。而围绕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会让故事的真实性脱轨,相反会让这份真实在另一个虚幻的世界中,得以继续真实的延伸。

2、用真实的情感去创作令人信服的故事

美国当代最佳作家之一的安·贝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从不写任何直接的自传作品,但也从不写任何不能真实反映某些情绪状态的文字。我会把在纽约市区一个饭店听到的对话用到爱荷华州的巴士站。”

无论是创作虚构类还是非虚构类作品的优秀大师们,他们都会让笔下的人物在变形后,也一定要务必做到真实。

作者赫姆利在书中分享了,获得诺奖的爱尔兰荒诞派作家塞谬尔·贝克特的一次创作体验。有一次,贝克特在公园里看到一群老人放风筝。他便决定要在下一个故事中,一定要有一个放风筝的老人。

当时,他正在创作小说《莫非》,他在下一个场景中描写了一位卧床的老人,想象着自己正在放风筝。

贝克特将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改头换面,从最初的形象出发,拓展它,丰富它。或许,没有什么可以比一个不久于人世的老人,幻想着放风筝,更能打动读者的内心了吧!

作者赫姆利在书中提及到他创作的一个自传性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作者在上小学时,曾在美术课上造了一台时间机器,实验失败后,遭遇同学们耻笑的一段真实经历。

作者发明的时间机器,作者被同学们称呼为“白姆利”的外号,以及作者穿着睡衣去上学的故事都曾真实发生过。

但其中一位同学却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位人物,而故事的细节也都是采用虚构的写法加工创作的。

可见,写作大师们在创作时,都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托,经过变形加工后,再以虚构的情节进而展开故事创作。

这像极了摄影中的背景虚化技巧。一张图片中,聚焦一个清晰的实体,再加以朦胧的背景作为陪衬。这样一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美感,才会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的遐想。

正如作者赫姆利导师在书中所说:“故事不必真实,却仍是诚实的;不必是事实,却仍可以是令人信服的。”

3、小说三要素:“白日梦”、“谎言”、“麻烦”

著名作家盖尔·古德温在“成为作家”这篇文章中写道:
“这里关于我如何逐渐成长为一个作家的记录是真实的。但同时,其中也充满谎言,很多谎言连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然而,在某种意义上,也许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都是真的;除了我,谁也写不出这个。我选择讲述什么故事,我选择如何讲述这个故事,我选择不讲述什么,这些都表达了我是谁,以及我是个怎样的作家。”

古德温在这里提及的谎言,不是我们泛指的“撒谎”。而是在小说创作中,一种对情节“虚构”的创作手法。

一个优秀的小说家会将读者带入他曾经历过的真实故事中。可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虽然真实,但却会让人感觉平淡无奇。

创作者就会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未知世界中的二次元空间里,而这个连接现实与幻想世界之间的桥梁,就是小说三要素中的“谎言”。

这个让想象力在脑海中遨游的过程,也就是小说三要素中的“白日梦”。

当然,小说中离不开冲突。人物的冲突,情景的冲突,故事的冲突,所有的冲突,像一块超级大的磁铁,深深吸引着读者继续读下去。

这种冲突,也就是小说三要素中的“麻烦”。

相比于其他的文学创作形式,小说在人们心中,一直有着其他题材所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

小说以它独特的文学魅力,一直在文学艺术的长河中源远流长。

优秀的小说创作者,总会用自己最真诚的文字,为读者创作出一个超级震撼的视觉盛宴。

读者会在这些故事中,看到作者的真实、真诚与真情流露。读者也会随着故事走进作者为之创作的故事殿堂。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创作者;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那么,就请你带上所有的真诚,让自己在“白日梦”中,发挥独一无二的想象力,用心去写出属于你自己的故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说创作的核心:为何虚构,如何虚构?|写作课
非虚构写作:为何非虚构文学会如此吸引人?
我们从写字到写作,从生活到小说
写作笔记:作为文体的散文及其他
王安忆:写作一面是揭伤疤,一面又是救赎
怎么靠写作赚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