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内容的场面描写(写作指导)

                    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内容的场面描写(写作指导)

 

      杰出的文学作品给我们描绘了众多真切而精彩的场面,为作品中的人物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和行动的环境,并努力使人物“活”了起来。透过这些生动的场面,读者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从而深刻地认识到作品的思想意义。一旦作品缺乏这种活泼泼的场面描写,人物便失去生活与行动的环境,情节将无法展开,气氛将无法造成,主题将无法深化,作品就不可能塑造出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来,当然也不会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因为,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活动的,只有写好了人物活动的场面,才能使人物具有立体感。“为了表现典型性格,需要典型环境。这环境必须具有力量把性格引入行动,必须创造条件使性格能全面表现出来。”(屠尔金《戏剧冲突与性格》)所以说,场面描写的优与劣,对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文学作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场面,又叫场景,是指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场面的大与小,取决于生活画面的宽与窄。场面描写就是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大大小小生活画面的描写。
      场面描写与狭义的环境描写不同。狭义的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通常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任务是交代时代背景,描绘地域风貌,制造环境气氛,展现特定场所等,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广义的环境描写,是特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主要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描写。
      鲁迅的《一件小事》描绘了这样一个场面;人力车刚进S门时,车把忽然带倒了一个老妇人;车夫不顾“我”的拦阻,小心地搀扶着老妇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在这个场面中,环境的“静态”描写极其简单。去s门的路只作了一句描写:“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冬天的风只写了四句:“大北风刮得正猛”,“北风小了”,“微风吹着”,“风全住了”。而对场面中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却是笔酣墨饱。场面中写了车夫的行动,写了“我”与车夫、车夫与老妇人的对话,写了“我”的心理活动,着力描绘人物的“动态”,对比中揭示震撼心灵的思想意义。
      场面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内容的场面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展开人物性格和表现作品主题。但是,由于每个具体场面所描写的内容各有侧重,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有的场面描写悉心刻画人物,或勾勒,或细描,让人物充分展现其性格特征;有的刻意渲染气氛,或欢快,或悲戚,让人物在特殊气氛的环境中生活和行动;有的致力推动情节,或顺接,或逆转,让人物的性格发展和事件变化过程紧紧衔接;有的则着意深化主题,或明示,或暗点,使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让作者的倾向从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中外作家都十分重视通过场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水浒传》第二回有一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场面描写。说的是鲁达得知金家父女遭郑屠迫害事后,于次日来到郑屠店前。鲁达先借“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郑屠切好后,鲁达“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又切好,把荷叶包好,鲁达“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终于“按纳不住”动起刀来。鲁达一脚三拳便打得郑屠挺尸地上。这时写到鲁达心里算计: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地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在这个场面中,人物充分展开活动。作者先不写鲁达武艺高强,仗义除害,而是先写他三挑郑屠动武。三拳结果郑屠之后,又写他的“寻思”。这样,既写了鲁达的言语和行动,将鲁达粗中有细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暴风骤雨》写了老孙头分马——一个充满农村生活情趣的场面。作者着力显示翻身农民老孙头的言语和行动,特别运用了对话艺术。分马前,老孙头嘴说“还没定弦”,其实心里早已相中了那栗色小儿马。马儿到手,张景瑞叫道:“瞅老孙头挑个瞎马。”老孙头答道:“......这叫玉石眼,是最好的马,屯子里的头号货色......”老孙头骑上马背,小猪倌叫道:“老爷子加小心,别光顾说话,看掉下来屁股摔两瓣。”老孙头说:“没啥,老孙头我赶了二十九年大车,还怕这小马崽子,哪一号烈马我没有骑过?多喒看见我老孙头摔过跤啊?”不料当真摔了跤,众人围上来,七嘴八舌地打趣他。他嘴里嘀咕着:“这小家伙,回头非揍它不可。哎哟,这儿,给我揉揉。这小家伙......哎哟,你再揉揉。”可是马被追回来之后,老孙头却作如下“表演”:
      郭全海把老孙头的玉石眼追了回来,人马都气喘吁吁。老孙头起来,跑到柴火垛子边,抽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狠狠抡起木棒子,棒子抡到半空,却又扔到地上。他舍不得打。
      这个场面的对话艺术运用得十分精彩,有独白,有对话,有三人以上的言谈,描绘了老孙头翻身后的心境。场面通过老孙头一系列自相矛盾的言行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替地主赶了大半辈子车的农民形象。老孙头性格比较复杂,既有农民本色,又有江湖气味,淳朴中带有世故,滑稽中显得可爱,在他身上,刻有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的印记。
      《斯巴达克思》一书描绘斯巴达克思在斗技场里争斗场面时,一面描写斯巴达克思超群的搏击技艺,一面渲染观众的三次哄响。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哄想,斯巴达克思的英武机智与善良心地很有      层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人物跃然“立”了起来。与“老孙头分马”的场面描写异曲同工。
      场面描写要求通过故事的叙述和一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绘,渲染出或喜或悲的气氛。通过场面渲染气氛要依据主题表现和人物塑造的需要,做到自然合理,恰如其分。
      不同的作品,由于基调不同,反映到各个具体生活画面中,气氛不会相同。即便是同一部作品,因为人物境遇的变化,也会形成若干不同气氛的场面,或恬静,或紧张,或忧伤,或悲中有喜,或喜中有悲等等。
      《红楼梦》第四十回描绘了一个充满欢乐气氛的场面。
      那刘姥姥入了座,拿起簪子,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愣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哪里拿得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起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却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出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场面写刘姥姥的野语村言和众人的不同笑态,入神入微。众人动作不一,笑态各异,显示出人物的身份、性格与气质的不同。把一个气氛热烈、满堂笑语的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是一个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渲染气氛的场面描写。同样是渲染气氛的场面描写,鲁迅的《药》里“华、夏两家上坟”的场面气氛,就更多的是借助景物的描写显示出来的。
      华大妈上坟时,正是“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嫩芽。”华大妈劝夏母归去时,两人见到夏瑜坟顶的奇异景象:“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是,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夏母哭瑜儿时,“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这时,“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寂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华大妈同夏母回家时,刚走了二三十步远,“忽听背后'哑——’的一声大叫”,“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深,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这场面,通过人物活动和寒春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阴冷悲凉的气氛,同时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渲染气氛的场面描写,往往同时有其它方面的作用,因为人物离不开环境,而凡环境都有一定的气氛,主题也往往在一定环境中得到深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名著学写作 | 点面结合,烘托气氛
谈谈场面描写
【记叙文】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作用(2012年11月30日)
记叙文训练之六:场面描写
(1)怎样写记事的记叙文(18篇):4、场面描写
记事记叙文第4讲:记一次活动或某个场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