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族谱有记载丨司马光砸缸救的人是谁?​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这个故事且记载于正史:元末脱脱、阿鲁图编修的《宋史·司马光传》中,文中这样记载“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也就是说司马光砸缸记于正史,应该是真的。但是正史并没有记载:谁掉进缸里被司马光救活,只说“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并没有提到“一儿”的名字。

那么国史没有记载,是不是这就成为了历史的悬案呐?

也不是,除了国史外,还有方志及族谱并称为中国三大历史文献。

根据史料记载,司马光砸缸发生在今日的河南省光山县,当时司马光的父亲在这里做知县。

光山县一代的上官氏族谱到是有这件事的详细记载。这个被救的孩子名为上官尚,被救后为了感恩司马光救命之恩,特意在名字后面加了一个“光”,改名为:司马尚光,同时为了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又修筑一个亭子命名为“感恩亭”。

到此也算是了结一段悬案。司马光砸缸救得人就是司马尚光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族谱虽然和国史方志并列为三大历史文献,但是真实性远远没有国史高,作为民间家族历史文献,演绎性质比较强。

且中国人讲求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名”、“字”是父母起的,但自己可以起“号”。

如:《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关于“号”,《周礼·春官·大祝》记载为:“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如果上官氏族谱记载的是司马尚为感激活命之恩不是改名,而是父母为其取“字”或者“自号”:“尚光”,就更可信一些。

另外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北宋时期的释惠洪撰写的《冷斋夜话》一书中,关于司马光砸缸的记载是“司马温公童稚时,与群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堕瓮水中。群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而得不死。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但关于《冷斋夜话》评价并不高,自宋朝时晁公武、陈善,到郭绍虞等,均对其多所非议。认为书中有假托,“多夸诞”,既有“伪造之病”,亦有“剽窃之弊”。

也不排除是释惠洪急于求名交结公卿,附庸风雅,竟至不惜伪造假托。元末编修《宋史·司马光传》的时候为丰满司马光的人物形象而参考《冷斋夜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9优秀: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被救的小孩是谁?千古之谜或将解开
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是谁?日后成宰相,难怪老师从不提起
司马光砸缸发生在哪里?救出来的小孩叫什么名字
司马光真的砸缸了吗?宋朝没有缸,网友:难道被欺骗了千年吗?
司马光砸的不是缸我们竟从小被骗到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