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让保险公司巨亏的产品
在很多人印象中,保险公司是稳赚不赔的。


真的是这样吗?

保险公司到底怎么赚钱的我们交的保费被拿去干嘛了?
一、保险公司怎么赚钱的?
保险公司主要的利润来自于三差,分别为死差、费差、利差。
1、死差
举个栗子,保险公司设计某款寿险时,预期每100人中有1人死亡,但最后只有5人死亡,那么多死的4个人发生的支出,就会导致死差损。如果1个都没死,那就是死差益。
2、费差
例如保险公司2019年准备花200万的广告费,但今年成本控制好最后只花了150万,就会产生费差益

3、利差
例如1996-1998年期间,保险产品里出现过定价利率8%(即预定利率),如果保险公司投资回报为10%,那么,10%-8%=2%就是利差益。反之,则为利差损。
二:保险公司会亏钱吗?

不少人的观念里:保险公司理赔那么难,亏钱这事和保险公司没啥关系。

但事实上,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没想象中那么乐观。
“中国保险行业的三大不良资产,首先是20世纪80年代的“长尾保单”,其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乱投资”,但是负面影响最大的是最晚产生的“利差损”。

——《迷失的盛宴(中国保险史1978-2014)》

三、利差损毒丸

为什么利差损负面影响是最深远的?

故事要从1996年说起。

那时候,1988年诞生的平安,也还不到10岁。

当时,银行业存款利率高达10% ,而那时年轻的保险公司们做了一件“惊天壮举”:预定利率盯住银行存款利率,发行了一大波预定利率8%-10%左右的产品,比如国寿99鸿福96版。
但是谁也没想到,1996年开始,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出现悬崖式的下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1996年以前10%,下降到1999年的2.5%!!
当时只有少数人意识到,这对中国保险业来说,是多么大的危机。
银行基准利率降容易,但寿险的预定利率一旦确定写入合同,就意味着要向投保人提供终身固定收益,利率不能随便降。
划重点:终身!固定收益!

当年有一篇文章很火,现在在网上还可以搜的到,标题是《平安虚惊 马明哲在保监会吐苦水称利差损800亿》。

文章中提到平安董事长向保监会透露称:利差损800亿。

800亿?!

不敢相信,于是又查了一些资料:

“平安人寿仍将长期受利差损保单的困扰。根据平安的测算,在目前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假设下,这些保单所隐含的亏损超过200亿元,而峰值时(2050年前后)的亏损将在400亿元左右。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报告

虽然没有800亿,但这份研究报告给出的数据也是非常惊人的。

除了平安,太平洋、国寿、人保也深受利差损毒丸的危害。


利差损,可以说中国保险历史上最大的危机之一。

四、最大的受益人

如今,这些公司通过上市扩充资本金与保费规模等方式,逐渐减轻了利差损危机。

波涛汹涌的利差损危机趋于平静。

而当时买到这批产品的人,不少都在后悔当时买少了,毕竟,现在投资收益没有那么高了。而此次危机最大的受益者,当属这批高预定利率保单的持有者。


毕竟,写入合同的利率,保险公司就是含着泪,也得按照这个利率继续保下去。

过儿 | 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我强烈不推荐国寿、平安、太平洋的长期保险?
4.025%的年金险真的好吗?
知识点|分红险的前世今生
险资为何“凶猛”:浅谈保险公司背后的原始动力
高利益的增额终身寿险险下架了好多,为什么?现在还值得买吗?
超6成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为负,保险又要涨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