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来袭|中国通史之春秋战国(下)

三、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一)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

1.管仲相齐

①政治:基本维持“国”“野”分治制度,“叁国五鄙”制。士农工商分区定居

②军事:轨里连乡制,兵民合一,军政合一

③经济:相地而衰征,官吏统管山林河泽

④外交:尊王攘夷

2.晋、楚整顿内政

(1)晋文公改革:重用狐偃、赵衰,整顿内政图霸

(2)楚庄王改革:为楚国霸业奠基,孙叔敖、芍坡

3.子产改革:郑国

4.吴越改革

(1)吴王阖闾:伍子胥改革,任用政治家、军事家孙武

(2)越王勾践:任用范蠡、文种

(二)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1.魏文侯——李悝变法

(1)政治:“食有劳而禄有功”。废除官爵世袭制

(2)经济:“尽地力之教”、“平籴法”

(3)法律:创制《法经》,法家始祖

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成文法典,保护私有财产,打破过去“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局面,集各国法律之大成,为秦汉法律的张本

(4)军事:吴起的“武卒制”,改革军制

2.楚悼王——吴起变法

基本承袭李悝变法。

①削弱旧贵族:“三世而收爵禄”,“实广虚之地”

②精简冗官,削减俸禄以强兵

③整顿吏治,私不害公,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3.秦国——商鞅变法

(1)背景

①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秦孝公语)

②前408,实行“初租禾”:封建关系确立

③准备:秦献公改革

(2)秦孝公与商鞅变法

①目的:富国强兵,破除奴隶制,巩固发展封建制度

②内容

<1>军功爵制,严禁私斗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编制户籍,行伍连坐

<4>废井田,开阡陌

<5>普遍推行县制

<6>统一度量衡

<7>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影响: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1>变法触犯旧贵族利益,秦惠王继位后,商鞅被车裂而死

<2>秦国跃居为最强国,为统一六国奠基

4.其他诸侯国的改革

(1)赵烈侯改革

(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3)韩昭侯改革:申不害相韩

(4)齐威王改革(邹忌相齐)

(5)燕昭王改革(乐毅改革)

5.意义

(1)废除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制度,提高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

(2)巩固和发展封建制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春秋时期的文化     

1.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与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

(1)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经济政治制度的剧变反映到社会思想上(人神关系颠倒)

(2)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对天和神信仰的动摇

2.老子和《道德经》

3.孔子与《论语》

4.孙武和《孙子兵法》

5.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1)数学:较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城市建筑、土地测量与赋役征收等

(2)天文历法

①天文:《春秋》对日月食的记录非常翔实,出现世界上“哈雷彗星最早的记录

②历法:《左传》记载两次日南至(冬至),使用19年7闰的历法。

(3)建筑器械:鲁班

(4)医学

①诊病方法已有切脉、望色、听声、写(观)形等。

②病理上,医和认为六气不调和是病因。此后,医学家在基础上发展成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成为医学名著《内经·素问》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战国时期的文化

1.学术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

(1)社会背景:

①阶级基础:社会变革,矛盾复杂。

②"士“的崛起:士”成了各阶级在思想上的代言人

③各学派的发展机会: “诸侯并征,厚招游学”

(2)百家争鸣

2.史学与文学艺术

(1)史学著作

①《左传》:我国最早编年体史书

②《竹书纪年》:魏国编年体官史,可校正《史记》错误

③《战国策》:最基本的战国史料,不可尽信,长沙马王堆汉墓

(2)诸子散文

①地位:孟、庄、荀、韩文学价值最高

②特性:孟子犀利善辩,庄子想象丰富,荀子说理气势,韩非尖酸刻薄

③共性:善用寓言故事阐明主张

(3)屈原和楚辞:《离骚》《天问》

(4)艺术

①青铜工艺

<1>特点:造型精巧、轻便、实用、多样

<2>纹样:除铸纹外,出现精细的鎏金文、刻文,大型青铜器花纹中有描写现实生活的图像,例如河南汲县山彪镇的战国墓葬出图的水陆攻战铜鉴

②绘画:毛笔,《人物龙凤图》与《御龙人物图》

③音乐

3.自然科学的发展

(1)天文历法

①天文:《甘石星经》,观测金木水火土五行星运行及规律,甘德发现木星的3号卫星,比欧洲早400年,甘德、石申编制世界最早的恒星表,比欧洲希腊伊巴谷星表早200年

②历法

<1>四分历:置闰方法为19年7闰

<2>月令:测知一年24节气,按其安排农业生产

(2)医学:扁鹊,四诊法

①解剖:知道内脏、血管和血液循环的情况

②分科: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

③方法:望、闻、问、切

④器械:针、石、熨斗

⑤用药:汤药、药酒、药膏

⑥著作:马王堆汉墓出土《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枢经》

⑦名医:扁鹊创四诊法,精通内科

(3)光学:《墨经》首次科学解释小孔成像

(4)数学

①概况:在制造农具、车辆和兵器等的实践中已有角度的概念

②表现:《考工记·车人》记载多种角度的名称,《墨经》有点、线、面等几何概念,《荀子·大略》《荀子·管经》通用九九口诀

(5)地理

①司南

②绘图

(三)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

①孔子:儒家学派创始者,言论由他的门人整理成《论语》

②思想主张

A.政治:仁与礼

<1>:“德”“礼”为首要统治手段,在“政”、“刑”手段之外→用法先王,行德治的方法稳定社会,减轻人民痛苦

<2>仁与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节用而爱人”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降重民重仁的思想。

B.宗教思想:人间性

“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C.教育思想

以礼、乐、诗、书教育学生,大半生从事教育活动。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推广私人讲学

<2>教学实践: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敢于质疑但不轻下判断;重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耻下问”

<3>教学方法

A.学思结合:强调学与思关系,学习与复习的结合:知识获得建基于常复习、练习

B.启发教育: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举一反三”“不愤不启”

C.“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程度、个性特点教育→培养各具专长的人才

<4>培养目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

③影响

①强调和谐、友爱、克己、为人、团结、凝聚的群体主义道德,三大教育观,影响巨大

②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值得总结其思想。

(2)孟子

①背景

<1>孔子去世后,儒分为八:子思为孔子嫡孙,孟子思想通过子思而上溯孔子,称“孟氏之儒”

<2>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已成定局:孟子称接受他的思想能成为全国之“共主”,取周王而代之

②政治思想

<1>仁政说:继承孔子“仁”的思想,前提为恒产论

<2>民贵君轻:反映了奴隶社会崩溃,庶民地位提高。

③哲学思想:性善论

<1>仁政的哲学基础:“以不忍人之心,行使不忍人之政”

<2>“四心”为“四德”之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为人民争取自由和个性解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④其他主张

<1>实行温和改良,反对激进变革

<2>“法先王”:不是原封不动,而是“托古改制”,为巩固新兴封建政权提供理论基础。

3)荀子(荀况)

隆礼、重法(政治);人性恶;制天命而用之,天人相分论(唯物主义)

①简介

<1>荀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孙氏之儒的创始人。

<2>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批判地吸取各家之长,自成体系的地主阶级思想家

<3>尊崇孔子,但把子张、子夏、子游氏后学斥为“贱儒”(“俗儒”),斥责子思与孟轲

②政治主张:儒法兼宗

<1>“隆礼”与“重法”

实质上与法家有共性(荀子弟子有李斯、韩非)。“礼治”、“法治”原本是儒法对立的主张,荀子将二者进行融合,礼为根本原则,法为具体措施,相辅相成

<2>君舟民水

③哲学基础:人性恶

说明封建法治和教化人民的必要性,强调后天学习、去恶从善,“青出于蓝”

④自然观念:唯物天道论

“制天命而用之”,肯定“天”是自然之天,唯物主义

<1>天人相分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不受人的意志支配,天也管不了人事。第一次从理论上把人与神、自然与社会区分开,有力批判了天命论

<2>主观能动性:人在认识与利用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掌握自然规律能“天地官(管)而万物役”

<3>局限:不去探求未发现的自然规律,只能从大自然已经显现的规律与既成事实中掌握。

2.墨家

下层民众代言人,重视劳动,节用、节葬、兼爱、非攻、尚贤、求同、宗教幻想,认识论“三表法”(唯物主义),后期墨家反映新兴地主阶级思想

①概况

<1>墨子:名翟,鲁国人,能制造机械的木工,后上升为士,早年受儒家教育,后创立墨家

<2>组织:反对孔子思想,弟子多源于社会下层,严密团体,纪律严格,领袖为“巨子”

<3>特点:下层民众在政治上的代言人,反映“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

②主张

<1>重视劳动:不劳而获不仁不义,人与兽不同之处,反映小生产者的意愿与要求

<2>十条纲领

A.政治:“兼爱”、“非攻”、 “尚贤”、“尚同”

B.经济:“节用”、“节葬”、“非乐”

C.宗教:“非命”、“天志”、“明鬼”

<3>认识论

判断是非真假标准的“三表法”,出发点是唯物主义

<4>科技:小孔成像

3.道家

道家学派由老子创始,战国前期继承老子思想的是关尹(环渊),战国中期的庄子继承和发扬老子、关尹思想,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周

(1)老子

①老聃: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是其门人追记老子遗说

②《道德经》:到战国时由楚人环渊纂集而成,分两篇(上、下)《史记·孟荀列传》

③思想概要       

A.自然观

冲破传统宗教思想,提出暗示了一个超绝一切的虚无本体——“道”(“大”)

取代天的至上权威,老子哲学思想核心。道是“万物之本”,在上帝之先,“无”即使“道”,“有生于无”,“无为而治”的精神,“恍惚”、“玄妙”,超感觉

B.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尚愚”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三章)

无为就是听其自然,“少私寡欲”;希望统治者尽可能地少过问政事

C.理想社会

“至治之极”的“小国寡民”的世界——经美化后保留有原始公社的早期奴隶制社会,狭隘保守

D.精华

朴素辩证法思想:揭示世间万物包含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互相依存相反相成对立面的转化,力图从内心精神世界消解现实矛盾,以不变应万变

(2)庄子思想概要

①对老子所讲的“道”做了进一步阐释: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②相对主义:把老子的对立面转化的思想向主观唯心论和绝对的相对论结合——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础

③逍遥:感到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可怕和痛苦,为保全自己,竭力想逃避现实,去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精神领域找到安慰

4.法家

①代表人物

<1>早期: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道等    

<2>后期:韩非为集大成者

②主要观点

<1>思想基础

A.历史进化论

力图论证战国政治与经济地位变动和财富权利的转移是合理的、进步的

B.人性恶

立法必须从最坏处着眼,理论前提为性恶,假设人在不受监督的前提下会违法。类似于基督教的原罪说

<2>主张

A.君主专制

a.内容:主张君主专制,“法”、“术”、“势”结合以加强中央集权

商鞅重“法”(成文法令),申不害重“术”(驭臣之术),慎到重“势”(国君至高权势)

b.影响: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理论根据

B.严刑峻法

继承荀子性恶论,在理论上表现轻罪重判,但具有普遍性与平等性。

5.其他学派

①阴阳家:《礼记·月令》,五行相生说;邹衍,五德终始说

②名家:概念推敲,公孙龙“白马非马论”,惠施“合同异”

③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

④农家:许行,空想,不能不劳而获,反对社会分工、等级差别

⑤杂家:吕不韦,班固列为“杂家”

⑥纵横家:苏秦、张仪《战国纵横家书》《战国策》

编辑:王伦立 殷晓彤

负责:周六、周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时代因有这一群人而变得伟大;八位人物撑起中国一半的历史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
诸子百家到底有多少家?
春秋战国思想成就辉煌探源(纲要)
《国学溯源》自序
百家争鸣时最负盛名的“先秦七子”,各有主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