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1840年6月,从印度和新加坡开来的近50艘英国舰船在广州海面集结,英国人的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

沉睡了二百年的中国雄狮被打醒,从那时起国家蒙难、百姓蒙辱、文明蒙尘。承平已久的清政府被迫应战,打响了中国反帝斗争的第一战。

纵然腐朽落后、衰败无能的清政府在战斗中节节败退,最后只得委屈求和、割地赔款,但十余场的大小战斗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的民族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向西方列强证明了华夏儿女不屈不挠的英雄气节。

定海镇总兵——张朝发

出身于贫苦渔家的张朝发,因擅潜游之术,在福建总督府应募为水兵。入伍后的张朝发,骁勇善战,累升至参将。

鸦片战争爆发后,张朝发临时受命为定海镇总兵。定海镇即今日的浙江省舟山市。舟山群岛早就是英军预定好的攻占目标。英国外交大臣、两次鸦片战争的幕后推手——巴麦尊,曾试图把此地当作大英帝国在东方土地上的第一个殖民地。

1840年7月6日,英国军舰驶入定海港,此时的清营中还是一片松散,似乎硝烟离他们还很远。正是在这种松散的戒备和轻敌的心态下,张朝发将载满炮火的英舰判断为是商船误入,丝毫没有应战的准备。

直到次日接到了英军的“最后通牒”,他才意识到战争已经降临到头上。张朝发怒撕书信,立即下令向英舰开炮。清军竟然主动开炮,这在英军的意料之外,军舰受损后,英军立即退出了港口。

7日清晨,英国军舰再次集结在定海港口,这一次他们直接向港口开炮,利用强大的炮火优势,轰开城门。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清军的防御工事已经损毁大半,张朝发登上城门,与战士们坚守阵前,誓死不退。一颗炮弹落到了城楼上,张朝发左腿中弹血流不止,当场昏迷,被部下送至镇海抢救,但终因失血过多,不治身亡,十年46岁。

失去指挥官,加之城楼已经燃起炮火,定海很快被英军攻入。知县姚怀祥率城中士民与英军作战,但是文人不善武斗,加之敌我力量悬殊,姚怀祥身负重伤,仍然不愿投降英军,最终自刎而死,跟随张朝发而去。

由于张朝发初期的错误判断,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等人,诬陷其“弃城逃跑”,将城镇失陷的所有责任推到了他的身上,引起了定海镇人民极大的反对。但是直到咸丰年间,他的冤屈才被洗清。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

关天培出生于江苏淮安,鸦片战争爆发时他已经年至六旬。他是晚清少有的“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全力支持林则徐虎门销烟,与林则徐、邓廷桢等被称为禁烟名臣。

1841年1月,中英双方谈判无果,义律发起虎门战役(又称第二次穿鼻海战),强攻沙角、大角炮台。这是关天培与义律的第二次交手,前年的第一次穿鼻海战,关天培连续六次击败英国商船的挑衅,威名在外。可这一仗却截然不同,经过了半年的战争,虎门守城的将士少了大半,沿岸的炮台工事也多有损毁。关天培除了对防御工事进行整修加固外,曾经多次向两广总督琦善请求援兵。但是琦善却以200绿营兵敷衍了事。

没有防卫、没有援兵,关天培得知这是一场根本打不赢的战争。但他没有选择退却,而是决定抗战到底,以身许国。关天培一向以清廉自称,开战前他变卖了仅有的一些家产,把钱财分散给愿意同他坚守阵地的士兵,让他们寄回家中。

2月26日,英军攻入虎门,关天培率兵在靖远炮台阻击来犯之敌。此时的关天培受伤十余处,但仍然坚持在阵前指挥。最后,这位年逾六旬的英雄将领身中炮弹,当场身亡,同他共守炮台的400多名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定海三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

第一次定海之战后,英军撤离了定海,清政府意识到定海防卫之重。张朝发殉国后,清廷任命葛云飞为定海镇总兵,防卫定海。两江总督裕谦又调来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协力防守定海。时称定海三总兵。

1841年9月,英军再犯定海,26日起英军开始试探性的进攻定海。三总兵共同防守定海镇,与敌浴血奋战六昼夜。

10月1日,英军发动总攻,兵分三路、水陆配合进击定海。时王锡朋镇守晓峰岭、郑国鸿镇守竹山门,而葛云飞则据守土城,当敌要冲。

在正面炮火的掩护下,一小股英军率先从晓峰岭登陆,并建立阵地炮轰晓峰岭,王锡朋率军战至最后,英勇牺牲。随后英勇攻入竹山门,郑国鸿率部顽强抵抗后,当场殉难。

晓峰岭和竹山门被攻破后,英军主力向土城进逼。葛云飞率领二百多名勇士杀入敌阵,与敌军展开近战,全身受伤数十处,仍坚持砍杀敌军。最终被炮弹击中胸口,英勇献身,其部下均奋战到底,壮烈牺牲。

葛云飞牺牲时,身上还披着母亲亲手为他染黑的孝服。出任定海镇总兵时,他正为父守孝。母亲在得知前线战事的消息时,将其孝服染黑,并叮嘱他,“国之忠臣,即家之孝子”。

两江总督——裕谦

定海失陷,英军占领了舟山群岛。经过了短暂的休整,英军旋即率舰队北上镇海城,镇海之战爆发。

定海失手后,两江总督裕谦亲临镇海坐镇指挥。博尔济吉特·裕谦,出身蒙古镶黄旗。然而裕谦出生时,因为父亲犯错惹怒朝廷后病故,因而他家道中落,小小年纪便寄人篱下。为了能够再次重振家门,他选择了八旗子弟最不屑走的科举之后,从此一步步成为封疆大吏。

身为读书出身的儒将,裕谦与其他已经成为软骨头一个的八旗子弟不同,他的身上还有着蒙古民族的那种骁勇,再加之从小熟读诗书,其见识也比那些自废武功的满蒙贵族强出百倍。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他是少有的支持严禁鸦片的满清大臣。

10月9日,英军进犯镇海。裕谦冒着敌人的炮火,登上城楼,亲自擂响战鼓,鼓舞士气。一方面敌人的炮火猛烈,清军的武器难以抵御,一方面军中早已弥漫着投降之风。镇守镇海前沿阵地招宝山的提督余步云丝毫不听裕谦的指挥,一心只想投降。他在招宝山早早挂起白旗,自己率领亲兵做了逃兵,将城中的数千手中出卖给了英国人。

招宝山失陷,敌人的炮火直指金鸡岭。顷刻间,金鸡岭已经是一片火海,总兵谢朝恩中炮身亡,为国捐躯。阵地接连失陷,英军势如破竹,打得清军溃不成军。

看着涌入城中的英军来势汹汹,再看看四处逃散毫无抵抗之心的清兵。此时的裕谦已是心如死灰。当晚,裕谦身着官袍朝着西北京城的方向拜了三拜,向道光谢罪后,转身毅然投入了沉泮池。

后来,裕谦虽然被撤退的亲兵用小舟救起,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裕谦早已没了生存的意志,在去往余姚救治的路上结束了他的一生。

即便是投江殉国,裕谦也不得善终。潜逃出城的余步云,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了裕谦,使这位封疆大吏身后蒙受不白之冤。令人欣慰的是,余步云的谎言最终被揭穿,做了战场逃兵的他被处以极刑。

裕谦是第一鸦片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封疆大吏,是牺牲的官兵中军衔最高者。

福建水师提督——陈化成

陈化成出生于福建厦门的同安,儿时的他就有着鸿鹄之志,仰慕民族英雄岳飞。22岁的陈化成应募成了厦门的一名水兵。此后他战功赫赫,升至金门镇总兵。他曾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他调任福建水师提督,与两江总督裕谦配合,守卫大清海防。

镇海失陷后,英军打开了长江内河。由此溯游而上,企图控制长江沿岸。

闻得镇海三总兵和两江总督裕谦殉难得消息后,陈化成心中悲恸许久。感慨道:“武臣死于疆场,幸也”。

1842年6月,英军集结大小军舰数十艘,试图强占吴淞口。双方在吴淞口炮台多次发生交火。由于此前陈化成对吴淞口进行了固防,沿江26座堡垒均戒备严密,英军的阴谋没有直接得逞。

在击退敌人的多次进攻之后,继任两江总督的牛鉴扰乱了所有的进攻计划。起初牛鉴畏英如虎,他主张与英国议和,避免战争,在陈化成的多次劝阻之下才改变了主意。

看到陈化成御敌有术,重伤敌军多只战舰。牛鉴不甘心功劳就此落入陈化成的手中,因此匆忙赶到前线指挥,想要与陈化成挣功。就是这一行为,使他暴露在了敌人的炮眼之下。还未到前线,牛鉴的轿子旁边就落下了一颗炮弹。炮弹炸开,吓得牛鉴连滚带爬出了轿子,紧接着就带着部下溜之大吉。牛鉴等人的逃脱,令前线的战士误以为英军已经登陆,闯进了镇海城。顿时,阵前打乱,东炮台的守军纷纷不战而溃。东炮台拱手让给了英军,英军由此登陆,由背面向西炮台包抄。前后夹击、腹背受敌,情势危急。65岁的陈化成拔出佩刀,率领将士们冲进敌中,展开近战。然而手中的佩刀终究是敌不过英军手中的来福枪,陈化成身中数弹,他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还在呼喊将士们向前杀敌。

陈化成血战吴淞口,用鲜血护卫了长江大门,吴淞口一战也成为英国战舰损毁最多的一战,这都得益于这名老将的治军严明。

吴淞口失守后,英军很快占领了上海,清政府已无心再战,委屈求和,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把香港岛拱手相让。

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对外作战,以中国的失败告终。纵然是清政府的无能让中国人蒙受了屈辱。但是那些在强敌面前,抵御外辱、视死如归的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在近代反帝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他们英勇的一笔,后人应当记住他们的名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人习惯为失败找借口(含音频)
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六位清朝将领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定海、镇海之战【上】
那么,问题来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阵亡的最高级别官员是谁?
鸦片战争中唯一殉国的清朝总督,抗英失败后自杀,身后事令人感慨
【鸦片战争¹ 07】大清被一个女子征服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