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浒武松:形象与性格探析、与宋江为何最终分道扬镳?与李逵人物形象对比

​■《水浒传》中武松性格发展变化分析


在《水浒传》中,作者对一百零八个好汉的性格塑造各有特点,其中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就是一个代表性案例。武松从初入江湖到历经沧桑,其思想和性格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将对武松的性格变化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因素作分析。

一、武松从对宋江的依赖到意识的独立

武松出身贫寒,父母早亡,只有一个哥哥相依为命。但是他的哥哥武大却经常受人欺负,而且对武松爱怨交加。怨的是武松经常惹事吃官司,爱的是有了武松自己就不再被人欺负。武松在柴进家中受到了物质上的优待,但是对武松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多大影响,但自从遇到宋江之后,其思想开始发生改变。武松性格豪爽、武功过人,深受宋江的赏识,二人结拜兄弟,并经常共同饮酒、较量枪棒。宋江的言谈举止都对武松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为日后武松对宋江在招安方面的支持埋下伏笔。宋江是武松江湖中的大哥,思想上的导师。当武松说出自己有心接受招安的时候,宋江以非常赞同的口吻希望武松能够“博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个好名”。当二人分别时,武松对宋江一送再送,并下了四拜才自投西而去。在梁山排座次时,武松从思想上还是对宋江有所依赖的,真心拥护宋江做梁山泊主。然而之后武松开始出现意识上的独立,与宋江的关系出现裂痕,以致最终二人决裂,武松在六和寺出家。产生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武松对招安有了独立的见解。当宋江对待被梁山好汉打败的政府军官卑躬屈膝,为了争取得到朝廷的招安而无限制讨好时,武松心中非常不快。虽然宋江折箭为誓之后大家不敢再言,但是心中并没有服气,特别是武松更是对宋江只想招安,不顾兄弟的感受很有意见[1]。武松之所以不离开宋江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首先武松非常讲义气,对宋江给自己的帮助念念不忘;其次,武松一旦离开梁山泊也无处安身;最后,武松对当时的朝廷还具有一定的幻想,认为皇帝只是暂时受到了蒙蔽。但是当梁山泊好汉被招安之后,却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宋江也将对朝廷的“忠”放在了对兄弟的“义”之上,这成为武松离开宋江的直接原因。

二、武松从对招安的向往到对招安的拒绝

招安是许多绿林好汉的向往和归宿。在梁山英雄当中,有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因被俘而加入梁山的政府军官更是如此。武松原因接受招安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宋朝先造反,造成一定的影响力之后再接受招安入仕做官是一种常见现象。二是武松曾经做过都头,其所接受的思想熏陶仍然是做一个忠臣孝子,落草为寇实为万不得已,在做强盗期间内心也在不断挣扎。当武松得到哥哥被谋杀的确切证据之后首先想的也是报官,希望能够通过正常的途径达到为哥哥报仇的目的。当他得不到县官的支持时才手刃仇敌。在复仇的环节武松并没有滥杀无辜,复仇之后投案自首,希望在吃官司之后重新做人。因此,武松愿意接受招安并非因宋江的三言两语的劝说,而是出于自首前途的综合考虑。三是宋江对武松的思想的影响较大,其接受招安的思想潜移默化地熏陶了武松。

武松对招安的拒绝则是因为他对社会现实进一步的深入了解。朝廷对梁山英雄的招安目的是利用他们和其他各路义军相互残杀,达到坐收渔利的目的。在各路义军被消灭殆尽时,梁山好汉们也元气大伤,最终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接受招安仅仅是一种身份的洗白,对腐败的朝廷并没有什么改变,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并不能带来益处[2]。武松看透朝廷这一目的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拒绝。

三、武松身上的英雄气概与本身固有的痞性

《水浒传》对武松的形象刻画比较真实,既有对其英雄事迹的描述,又有对其流氓习气的描写,这样的描写并没有引发人民对武松的反感,相反进一步增强了其人物形象的丰满性。武松在成名之前在阳谷县经常惹是生非,其“痞性”也是其个性的表现之一。武松在柴进庄上与宋江相处的一段时间,不良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喝醉酒之后却仍然“性气刚”,与人打架。在武松上景阳冈之前喝酒时,同样显示出了其“痞性”,不给酒喝就骂人,再不给酒喝就威胁砸店。当酒家好心劝他冈上有大虫,不要一个人过冈子时,他却说:“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这也说明了武松行走江湖,身处险恶的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警惕性。同样,在十字坡孙二娘开的黑店里,武松看出真相后也是先说“馒头馅内有几根毛,如人小便处的毛一样”,引发孙二娘动手,再予以制服。在《水浒传》的武松大狗环节,更是对其英雄形象的一次解构,将其塑造成一个有缺点的英雄。景阳冈武松打虎的细节描写奠定了其光辉形象的根基,永远地定格在人们的心目之中。在打狗的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酒量再大也有喝醉的时候,再英雄的人物也会做出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正因为对武松双重性格的描写才使得其形象更加丰满,也令读者更加信服。

四、结语

武松的人物形象塑造栩栩如生,深得人们的喜爱。市井细民从武松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武松是人们潜意识中的自我。市井细民的人生充满艰辛与无奈,在面对强权的时候希望能像武松一样快意恩仇,然而生活的束缚使人们只能将这种想法停留在萌芽状态。因此,人们在武松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豪爽中,在打虎、杀人的张扬与发泄中找到可以纵欲的本我。



■《水浒传》中武松形象与性格探析


明末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作者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了”[1]2。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写出各种英雄事迹和故事情节,同时让人物具有性情、气质、形状、声口上的个性区别,这是《水浒传》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功之处。如描写人物粗鲁特征,就有许多种写法:“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羈绊……”[2]2《水浒传》作者能够用精严笔法,将一百单八人塑造的个个形神毕肖,栩栩如生,正是在同与不同处有辩。而若从宋江选择“招安”道路然后给梁山事业带来覆灭的教训角度来评价,《水浒传》又好在投降,给投降派做了教材。这就不得不提到其中“天人式”人物武松——反对“招安”的中坚分子。金圣叹曾认为武松是水浒英雄第一人,是上上等人物。诚然,通过武松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来看,比如“景阳冈打虎”,表现出其快与捷;“斗杀西门庆”,表现出其正和良;“醉打蒋门神”又表现出其阔和大;“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又表现出警和毒……在这一系列的英雄故事中,体现出武松所具有的诸般英雄品质,呈现出一个光辉伟岸的英雄形象;同时在这一系列事件之中,武松所具有的性格,又是有所变化而又逐渐成长的。从“打虎英雄”到“落草二龙山”,从一开始希望“异日受了招安”到聚义后坚决反对招安,是什么原因让这一人物做出这样的转变,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

一.神勇刚猛与嗜酒任气

“景阳冈武松打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流落江湖近一载,在结拜了山东及时雨宋公明为兄后,武松更加思念嫡亲哥哥,于是前往清河县。武松在途径阳谷县“三碗不过冈”酒店连饮了一十八碗酒后,不信店小二的多番好意劝说——近日冈上出现大虫,已伤及多条人命——一步步走上景阳冈,果然遇到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那老虎一扑、一掀、一剪,都被武松一一闪躲过,然后武松顺势就两手揪住老虎,将虎头按住在地,使尽平生力气,将老虎打得不能动弹。赤手空拳能够按住老虎,并能将其打死,真是天生神力、英勇非凡,这也成为了武松行走江湖的一块响亮的金字招牌。《水浒传》中有打虎行为的,还有李逵和二解兄弟。李逵的杀虎,首先面对的是幼虎,幼虎气力未足、经验不丰,铁牛蛮壮又有利刃在手,难度不大;再杀母虎时,李逵又占据着地理优势,背倚着虎洞石壁,空间狭小,母虎难以腾挪;杀雄虎时又手持朴刀只一下解决的。而二解两兄弟本是猎户出身,非常熟悉老虎的习性,且所追杀的老虎已经中了药箭,难度比李逵杀虎已经较容易,更不用说跟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相比了。作者不忌讳犯笔,能够在“打虎”这个相同场景安排下四个好汉的举动,并且详略得当,各有风姿,尤其凸显出了武松的天生神勇。

“醉打蒋门神”更能体现出武松的真才实学。然而在前往快活林之前,作者却一再描写武松与酒的故事。鲁智深曾经就吃酒发表过十分酒有十分力气的言论。相对应的,此时的武松也说喝一分酒便涨一分的力气,于是有了“无三不过望”。金圣叹曾将孟州东门至快活林一路作为千载第一酒场,称赞武松是千载第一酒人。于是在吃了十分酒后,气力源源不断的武松,一套“玉环步、鸳鸯脚”便制服了蒋门神,再一次表现出神勇与侠义,锄强扶弱,报答了施恩的礼遇之恩。

然而作者在刻画出武松英勇神武的高大形象背后,另外也描写了这一人物嗜酒任气与受困宵小的情形。如孟州城下,破庙里遭擒;白虎山前,寒溪中醉躺。金圣叹认为古代的君子不能够始终依仗着才能和武力,如饮酒后可以搏杀大虫,也可能醉酒时失手于黄狗;武力可以夺取雄镇,却也难免受缚于寒溪。盈不可久,刚猛易折,这是武松失手于群小之事,刻画出武松也具有的凡人特点,更体现了武松这一人物所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

二.精细机变与正直爽快

在《水浒传》中,鲁智深算得上是作者着意刻画的人物。比较鲁智深和武松,二人在多个地方都是很相似的,比如都嗜酒,都有一膀子力气和一身好武艺……然而二人却有粗有细。鲁智深自述曾被孙二娘用蒙汗药麻翻,险些儿被害了性命,这是鲁智深的不精细之处。后来武松被发配孟州城安平寨,也来到十字坡下孙二娘的酒店,不过武松精细的多,先自瞧出有些端倪,于是故意调戏那妇人露出了马脚,然后趁其转身切肉的功夫将酒泼在了暗处。同行的两位公人吃了酒后果然被迷晕了,然而此时武松仍然不动声色,也假装喝了酒,中了招。后来得以智擒孙二娘。同是与鲁智深比较,在得知史进被县府捉拿后,鲁智深抄起禅杖便要去劫狱,武松却认为不应轻举妄动,应该知会梁山泊商议之后再行动。果不其然,鲁智深因为莽撞和过度自信,失陷于县衙内堂。相比较鲁智深,这是武松行走江湖的精细沉稳之处。

另外能体现武松精细果敢的,还有“血溅鸳鸯楼”一段。武松于飞云浦砍翻四人后,踌躇思考了一会,趁着黄昏回到了孟州——他要报仇。在用计赚开角门、杀掉马夫之后,武松便将施恩送行时所赠的两身衣服换了,并将行李盘缠挂在门闩上,虚掩了角门。这是考虑到撤离时因情形紧迫而做的准备。同样是登上鸳鸯楼,初次是飞身上楼,挺刀直剁蒋门神,速度机敏,擒贼擒王;而后有两位家仆走上楼来时候,武松却隐身在黑暗处,也是一刀杀一个,何等的麻利,毫不拖泥带水。血洗完鸳鸯楼,武松临撤退的时候,仍然是出了中门,将前门栓好,这是为防事发过于迅速而做的拖延操作。心思是如此缜密和沉稳,而此时恰好四更时节,月色正好。

武松不但是精细果敢的,同时也非常正直爽快。沧州郡结识宋江时,便将自身从前的各种遭遇一古脑儿说出来了。在调查先兄武大的死因时,对着何九叔也是让其“闲言不道”,只回答武松所关心的问题。而面对施恩文文謅诌、吞吞吐吐欲说不说的时节,武松却让他只捡紧要的话直说。在孔太爷庄上被吊打时,却把眼来闭了,由他打,只不做声。大有一种认栽任剐,讨饶非好汉的气概。爽直时是真的爽直,不屑处也是真的不屑。当梁山好汉众伙相聚聚义厅、齐赏重阳酒,当乐和唱到望天王、早降招安旨时,武松一把把桌子颠的粉碎,心直口快说到:“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冷了众弟兄们的心”[3]904。丝毫不掩饰不愿被招安的意愿,这是他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被官府欺骗而后的洞察,而此时众多军将却都默不作声。

三.孝悌明理与奉公守法

水浒中属于嫡亲兄弟关系的,在一百单八将里,即有三阮、二解、孙立孙新和宋江宋清、张横张顺等等。以外的也有何涛何清等。然而论起手足之情,却远不及武大与武松深厚。虽说长兄如父,但武大之于武松,却是既如父与子,又如子与父。在阳谷县相逢武松,武大便道又是想武松,又是怨——怨的是先前武松在家时,酒醉便任性打人,衙门就要武大顶缸、随衙听候。青年时期的武松总是惹祸招灾,没有哪一个月是安安生生、不惹祸招灾的,此时武大如父而武松如子;说那想的缘故,是武松虽然惹祸招灾,却能够给予武大庇护,免受他人的欺负,任谁也不敢随意愚弄和嘲笑。这便是武松如父而武大如子。而当潘氏色诱武松连称叔叔之时,武松识廉耻明伦理,坐怀不乱,始终以礼相待,称呼“嫂嫂”来警示潘氏遵守长幼尊卑伦理道德。但当潘氏诬陷被武松调戏时,武大却深深地信任武松,说“我的兄弟不是这等人”[4]298。更有武松远行之前,对于武大的谆谆叮嘱,拳拳情意,让人泪目。自武大遇害后,放眼四海,世上再无“三寸丁谷树皮”,一眼别离便成永久,若再会,也只能在酒醉后夜梦中了。想武松在酒深处,会不会深深理解“人皆有兄弟,我独无”[5]的感慨和忧伤,为兄复仇,让兄瞑目,即使刀山火海、万人阻挠,也将一往无前、无暇顾身了。

“景阳冈打虎”为百姓除掉一害,是武松人生的高光时刻,此时的武松,是被知县喜爱和抬举的武都头。都头,虽然官职卑微,却让武松很珍惜,这是当年的问题少年成年后首次被社会认可,被封建正统认可。在以后行走江湖时,武松也是很在意这个称呼。如果没有不仁的嫂嫂毒害了亲兄。武松当如宋江所说的那样,做得一个大官。然而天不遂人愿。武松嫡亲哥哥被毒害,武松得知后立马去搜索证据,希望通过官府讨得正义。但是县官、县吏都是与西门庆有些关系的,即使武松已搜集到人证物证,也被推脱不予立案追究。奉公守法在这里行不通,那只好由武松独掌正义了。

四.知恩图报与快意恩仇

汉代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认为游侠是“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6]武松受阳谷知县的抬举之恩,便尽忠职守,每天按时点卯值班。为知县押运钱财到东京并确保万无一失。虽然这一点在今天被有些学者诟病认为其是为封建官僚效力,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不应以现代人的思想去苛责古人,无论多么伟大的英雄人物,都不能够跳出那个时代和社会,所受的教育与影响所带来的铭刻于骨子里的思维。同样的,为报施恩的情义,武松以暴易暴,驱赶了曾强行占有施恩快活林酒楼的恶霸蒋门神,这也不能说武松没有是非观念。在其看来,这是侠义之事,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受到别人的礼遇、涓滴之恩涌泉相报的思想。武松的知恩图报同时也体现在对待小人物身上,如对破获先兄被毒杀一案有重要帮助的郓哥,武松疏财养赡其父;对待押解其前往孟州的两位公人,武松也是感念他们一路上小心侍奉之情,再三请张青不要杀害,并将银两送给他们;虽然曾经被吊打在孔家庄门房上,武松也感念孔明孔亮二人相敬之义,后来也不计前嫌攻着力攻打青州以解救孔明等人。其武松的知恩图报,并没有因为对象身份的高低而有所抑扬。

然而武松又是快意恩仇的。当状告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且药死武大而知县不予受理时,武松便决定自行解决了。武松对武大有多想念,对仇人就有多愁恨。于是一刀剜开潘氏心腹,将出五脏来祭奠亲兄,并一刀砍下头来;对待西门庆,也是将其头砍下,与潘氏头结绾一起而摆在武大灵床上以告慰先兄,这是武松的悲愤至极的表达。同样在“血洗鸳鸯楼”时,也是出于被张都监欺骗和陷害而充满悲愤,若说对于瑞兰尚有一丝不忍之心,那助纣为虐、蛇鼠一窝却不能不让人义愤填膺,于是“血溅画楼,尸横灯影”[7]387。等到变化为行者形象的时候,武松已经由个人的快意恩仇变成了悲天悯人——“夜走蜈蚣岭,斗杀王道人”,便是行者那正义的第一刀。

五.钱财分明与仗义疏财

自古钱财分明大丈夫,武松在这一点上算的上是水浒英雄们的楷模。在《水浒传》里描述武松事迹的回目中,无论是住客店,还是在酒店,亦或是搬到家中与武大合住,作者总是顺带一笔如“算还房钱”、“算还酒钱”、“取出些银子与武大……”[8]295等等。不管是吃食、物品、酒水,或贵重或轻贱的,在武松而言,对待平民百姓,用钱买物应该是天公地道的——或临去算还,或临行取带,不欠分毫。非但在钱财上,即使在人情上,武松也是不愿意欠债。比如第二十八回中孟州牢城初到配军是要打一百杀威棒的,这是宋太祖时就定下的规矩,得小管营施恩疏通将欲寄下,武松却说“我不要留这一顿寄库棒,寄下倒是勾肠债,几时得了?”

武松不但钱财分明,而且仗义疏财。景阳冈打虎后,有一千贯的赏银,可算得上很重的一笔财富。武松却体谅到众猎户的苦处,当众给散了。连知县都认为武松仁义,想要提拔他。当武松与何九叔找寻郓哥问武大捉奸备细情形的时候,闻之郓哥有六十岁老爹需要养赡,便取出五两银子送给老爹做盘缠;在官司结束时,又给了他十二、三两银子以作终身之用,虽说这是之前所承诺过的,但此时自身尚不暇自顾,却能够有始有终、已诺必诚、言行必果,真是大丈夫行径。在十字坡武松被张青的四个火家误捉后,得知他们是赌钱输了才做此勾当,武松直接取出十两银子把与四人去分。在蜈蚣岭上杀了王道人解救出妇人后,武松也不要那妇人捧出的金银,让妇人自拿去养身——不贪财,不欺弱,钱财分明,赈人不赡,武松可谓有之。相比之下,因十两纹银,刘唐与雷横相争,李逵因之大闹赌坊。在这对待金钱的态度上,武松可以算得上真正仗义疏财的好汉。

六.结语

武松是《水浒传》作者用如椽巨笔刻画塑造出的英雄豪杰,不但具有其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浓厚的审美意味,而且当面对贪官污吏横行、世风日下世道不公的时候,期待这样一位敢于揭竿而起、独掌正义的英雄出现,是普通百姓情感的寄托。正是在这奸臣当道、外虏屡犯的乱世,大贤处下而不肖居上,所居非人而尸位素餐,让这样一位神武刚猛、孝悌明理的人物上不得保境安民、立功边庭,下不能奉养兄长、守法奉公,以至于做出“以武犯禁”的行为,充满了“孤愤”的感慨。在“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末世之中,不欺负弱小,不谄媚强权,心怀正义,为他人解难而不顾惜个人生命,这是承袭了秦汉以来游侠们的侠义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民间百姓的某种自由愿望和理想主义色彩。明末金圣叹生逢大动乱时代,对于《水浒传》寄托了个人和家国的情感,又对于聚义后被招安、被驱虎搏狼从而与方腊起义军两败俱伤,笼罩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剧气氛而有所愤慨,于是“腰斩水浒”,存其七十一回而将第一回作为楔子。而后有清一代遂流播传世。依据金圣叹评点第五才子书法,对武松一系列故事进行梳理、对性格特征进行提炼、对英雄形象进行探析,从而深入了解这一人物所处的时代以及《水浒传》作者和金圣叹所处的时代和创作意图,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武松这一光辉形象和侠义精神,也必将继续流传后世。

■武松与宋江为何最终分道扬镳

宋江、武松都是《水浒传》中浓墨重彩的人物,而且两人交集颇多,从素不相识到义结金兰,从若即若离到分道扬镳。所谓志同道合者,才能行远,三观不同的人是不可能走到最后的。武松和宋江就是如此。

武松与宋江初次相见,是在柴进庄上。

宋江是逃犯,武松也是逃犯,就连罪名都高度一致。宋江杀阎婆惜,武松杀公务员(后来才知被救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当时,武松在庄上不受欢迎,属于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类型。据说因为他喜欢吃酒,酒后又好打人,大家都在柴庄主耳边吹风,武松因此不被柴进待见。也有住得太久的因素,武松一下住了一年多,真把这里当福利院了。

宋江初来乍到,又是江湖上闻名的“及时雨”,与“小孟尝君”柴进齐名,享受的自然是最高规格的待遇:安排洗浴、更换新衣,轮流把盏,开怀畅饮。单是服务人员就近20人,“有十数个近上的庄客并几个主管”。

宋江一见武松,“心中甚喜”,和他倾心相交,每日四处游玩,陪吃陪喝。十数天后,武松辞别。宋江在酒店为其饯行,并十里相送。这份超规格的礼遇,让初涉江湖、受尽脸色的武松感动不已,提出要和他拜为义兄。

此时武松、宋江同病相怜,也有一样的信念:宁可亡命江湖,也不愿落草为寇。他们内心深处依然对朝廷抱有希望,自然惺惺相惜,结为至交。以至于二人分手时,武松居然挥泪而别。他一路上都在寻思:“江湖上只闻说及时雨宋公明,果然不虚!结识得这般弟兄,也不枉了!”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好。

二人再次相逢,已是次年十一月,孔太公庄上。

二人久别重逢,喜悦洋溢。“宋江心内喜悦”“心中大喜”。之后宋江邀武松同榻夜谈。住了十多日,两人辞别孔太公。

之后,武松要投二龙山,宋江要奔清风寨,两人在瑞龙镇作别。在这里出现了令二人产生隔阂的谈话。气氛原本很融洽,作为结拜兄弟,武松本欲再送宋江一程。宋江推辞一番,语重心长地对武松讲了一段话:“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意思很明显,他希望被朝廷招安。而武松并不希望被招安。

在柴进庄上,武松对大宋体制还存有幻想,毕竟他杀人在先,理屈在己。而此时的武松与大宋体制已彻底决裂了。身为都头,他替县官办事,哥哥被害证据确凿,县令却不予受理;为张都监掏心掏肺,却被设计陷害。所以他在鸳鸯楼大开杀戒,连杀15人并留血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武松强调自己打虎而非都头,是他觉醒的标志。

宋江却初心不改,仍寄厚望于大宋体制。三观不同,自然隔阂顿生。二人分别的细节也处处与上次不同,大有彻底划清界限的味道。酒店饮酒,上次是宋江埋单,这次却是武松刷卡;临行作别,上次是武松挥泪,这次却是宋江洒泪。武松将感情与钱全部奉还,不伤感情不伤钱,各不相欠。

作别之后,上次宋江一直看着武松背影,“望武松不见了,方才转身回来”,武松内心以结识宋江为荣。这次武松压根连内心戏都省略了,“自投西去了”。

武松与宋江再相逢,又是三年后。呼延灼攻下白虎山,擒拿了孔明,弟弟孔亮跑到二龙山搬救兵。鉴于青州高城深池,难以攻打,二龙山三位领导武松、鲁智深、杨志召开了班子会议,准备与梁山合伙。经过分析,鲁智深、杨志二人,此前与梁山头领宋江不曾有交情,只是听说过及时雨宋江的大名。武松与宋江不仅有交情,而且是结拜兄弟,堪称和梁山牵线的最佳人选。然而,会议很耐人寻味,首倡与梁山合伙的人,不是武松而是杨志。理由很充分:宋江有名望、呼延灼是敌方、孔明是宋江弟子。鲁智深明确表态,“正是如此”,投了赞成票。武松竟然未发一言,议案最终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随后,鲁智深当即作出决议:“孔亮兄弟,你要救你哥哥時,快亲自去那里告请他们,洒家等先在这里和那撮鸟们厮杀。”

等到宋江带队前来,双方见面的场景也很官方。武松引着鲁智深、杨志等人前来相见。宋江请鲁智深就座,并相互致意寒暄。一个讲“久闻阿哥大名,无缘不曾拜会”,一个讲“今日得识慈颜,平生甚幸”。杨志也与宋江亲切交流,力赞梁山之盛。接下来便是鲁智深令左右置酒招待。见面会上没看到武松与宋江有特别亲近之举,完全没有二人在孔家庄重逢时的喜悦,更没有进发同榻而眠的火花。

从倡议提出、方案实施,到两军会师,按理说,一边是义兄的队伍,一边是自己的人马,武松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他积极性不高,可看出二人渐行渐远之态势。

转眼间到了次年重阳节。

虽然梁山泊只是山寨,宋江却极注重文化生活。为凝聚团队合力,统一全员思想,他决定大摆筵席,召开菊花大会,所有人不论远近,都来参加,这当然少不了武松。

当天的场面非常热闹,山珍海味,语笑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宋江趁着大醉,写词《满江红》。老大有雅兴,自然要助兴。歌手乐和当场才艺表演,谱曲演唱,果然是高手在山寨。老大目光殷切,乐和格外卖命,男高音撕裂云霄。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武松却跳出来,大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身为宋江结拜兄弟,武松直接砸了场子,旗帜鲜明地反对招安。鲁智深也力挺武松,说大宋满朝文武多是奸邪,就比衣服上色,怎么洗干净?恰好李逵跟着起哄,踢翻了桌子,宋江下令将其拿下,这才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对于武松的反对,宋江刚开始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来就跳过反对派,自任组长,以吴用、朱武之谋,燕青之力,全力推进招安。进京面圣时,众人都穿御赐的红锦绿锦,鲁智深将其缝做僧衣,武松改作直裰。这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抗争。

此后征战中,鲜见武松与宋江的私下交流。平定方腊后班师,路过杭州时,武松决定在六和寺出家,宋江闻言,未作任何挽留,只勉励一句:任从你心。

所以,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不是生死之遥,而是三观不合。三观不合,亲密战友也可形同陌路,旧日同僚也可反目成仇。武松与宋江越走越远,自然在情理之中。

■武松与李逵人物形象对比浅析

武松在作者的笔下是力和勇气的化身,他在武家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称武二郎,景阳冈借着酒劲打死老虎,威震天下,做了阳谷县步兵都头。景阳冈打虎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集中渲染的就是武松的力和勇气。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伤害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的老虎,这显然是作者作了艺术的夸张,是理想化的,但细读整个关于打虎的描写,却又发现并未脱离生活,而且写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在打虎之前,作者首先写武松喝酒,将近用了全部章节一半的篇幅写武松在酒店里喝酒,写得很细,不厌其详,但决非闲笔,也不流于琐碎。因为在作者心中,写喝酒就是写打虎,而喝酒本身就包含了现实和理想两种成分。那种一般人喝两三碗就要醉倒的“透瓶香”,武松却连喝了十八碗都不曾醉倒,还吃了四斤熟牛肉。在酒店里对喝酒的描写包含着现实主义的成分,从现实方面来说,没有这十八碗烈酒下肚,武松就不会有打虎的胆量和气力。如果在打虎以前不让武松喝酒,或者说未让他喝足,那也就不能打死老虎,不喝酒就不能打虎,不喝酒就显不出英雄本色。

其次是写武松既胆大,又胆怯。当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虎,劝他在店里住下时,他反倒说人家要谋财害命。这里面既有武松长期江湖生活的经验,也包含着暴躁,不讲理,强烈的个人主义因素。说是不怕老虎,其实含有吹牛的成分。但是武松谈虎而不会变色,敢于上景阳冈,毕竟还是胆气不小。但当他看到官府榜文时,却胆怯犹豫了。此时,作者对武松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非常的出色:“我回去必叫人耻笑,算不得好汉。难以转去。”“怕什么,且只顾上去,看怎的。”其实,这都是些为自己壮胆的话,从中透露出的是内心深处的胆怯。武松争强好胜,很爱面子,虚荣心极强,他把丢面子看得比丢性命还重要,明知上山有危险,但还是硬着头皮上去,这就是他一面心中胆怯,为自己壮胆,一面硬挺着走向有老虎出没并且伤了许多人性命的景阳岗,这种矛盾心理充分体现出了武松的性格特征。这是武松的缺点,也是他的英雄本色。

在孟州,武松帮助对他有恩的施恩夺回了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因而得罪了蒋门神,蒋门神的后台张都监、张团练设计将他当贼抓了。这时的武松虽然也很勇猛,但毕竟有些媚骨,不分青红皂白的知恩图报让人感觉武松似乎分不清是非。

但血的教训让他走向成熟,怨怒之情化作了惊心动魄的反抗行为,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了蒋、张等十几口,蘸血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生活让武松认清了现实的社会,他不再向官府投案,而是先上二龙山,后归梁山泊,投身武装反抗的行列。武松被动或主动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也被生活改变了自己,作者抓住了这一点,_才更深入地塑造了武松这一英雄形象。

刚勇豪爽、毫无畏惧、爱憎分明、敢做敢为的武松,灵台前愤斩潘会莲,狮子楼怒杀西门庆.报恩义助施恩,武松知恩图报,疾恶如仇,看透世事黑暗,武松走上反抗之路。应该说,武松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对武松的现实主义描写。现实主义描写实质上是一种生活化的表现手法,它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以其自身的行动来展示自己的性格。《水浒传》中除了“景阳冈打虎”一节外,作者在《水浒传》中多次运用生活化表现手法,将一个光明磊落,敢做敢为,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的英雄人物武松活生生的展现在读

者面前。

对于黑旋风李逵而言,在《水浒传》中,他是着墨最多,性格最为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对这位梁山的要将,历来的评价很高,或认为他最具反抗意识,或认为他天真可爱。李逵属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喜剧英雄形象,和他相类的人物在古代小说中还有不少,李逵的身上是有一些可贵的品质,比如他的率真、豪爽、敢做敢为等,但其言谈举止中也暴露出明显的性格缺陷,从其身上可以看到一些人性的阴暗面,惟其率真,才暴露得特别明显。

首先是举动缺乏理性思考,只是出自其个人鲁莽草率的性格,没有明确的目的,只能说是一种冲动和宣泄,因而也是容易失控的,很容易成为一种破坏力量。他对朝廷的反抗看似坚决,但那是无意识的,其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熟想法。不像武松那样,经过生活的磨难,对官府的黑暗认识很清醒,个人也越来越成熟。相比之下,李逵则没什么长进,年龄一天天增加,但同样的错误仍然不断重复。

其次是其嗜血成性。李逵作战不是不勇敢,在冲锋陷阵时十分勇猛,为梁山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他经常是敌我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下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这在江州劫法场一节表现得特别明显。当李逵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板斧砍向已经归顺的扈成,将扈太公一家斩尽杀绝后,别说读者,就连宋江等人都看不下去,真不知道扈三娘是怎么接受这一现实的。所幸全书避开了这一点,否则,以李逵的这种作为,扈三娘、朱同等人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梁山内部的内

战是迟早的事,何况好汉们之间的矛盾还远不止这些,但都在江湖义气的名目下被遮蔽了。

再次是其奴仆意识。从表面上看,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最具反抗精神,这有他的屡次反对招安为证,但他的反对招安是以拥戴宋江当皇帝为前提的,他曾多次公开表达过这种想法。因此他的反抗不过是以一个姓宋的皇帝代替另一个姓赵的皇帝而已。

李逵的结局很有悲剧意味,耐人寻味,如此一条勇猛刚烈的汉子没有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最后却死于自己最崇拜、最信任的大哥宋江之手,李逵的悲剧从他追随宋江之日起就开始了。可以想象,即使宋江拒绝招安,带领众好汉杀到东京,自己当上皇帝,等待李逵的也同样是悲剧性的结局。他的大哥宋江也绝不会比刘邦、朱元璋更仁慈,更高明;打江山时是一付面孔,坐江山时则会是另一种面孔,宋江也不会超出当时社会历史所能允许的最大极限。

在反抗官府围剿和攻城夺寨的战斗中,武松勇敢坚定,是义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反招安,指责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虽然表面上看来天不怕地不怕,但在和宋江的交往过程中,却表现出明显的奴仆意识,他对宋江可以说是服服帖帖,达到了任打任杀都毫无怨言的程度。武松则一生光明磊落,敢做敢为,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尽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终究还是从残酷的现实中,从迷失的自我中醒悟过来,一步…步地克服自己的弱点,渐渐地走向成熟。因此,李逵缺少原则的忠诚和服帖,与武松的特立独行是格格不入的。

武松与李逵人物形象的描述,作者用了同中见异的表现手法,来区别他们的不同。武松与李逵的个性都豪爽粗扩,又粗中有细,但细比较起来,却相差甚远。李逵的“细”中显得天真、可爱,如他初次见宋江迟迟不肯下拜,原因是怕受戏弄;而武松的“细”中则见江湖的老道和经验,如他醉打蒋门神就是很好的说明。

在《水浒传》中,人是社会的人,他们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他们的性格受到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遭遇的影响和制约,也随着生活环境和遭遇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武松和李逵走上梁山泊的不同经历,从中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以及他们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方面,武松被逼杀死西门庆的经历是非常典型的,他在经历了生与死的坎坷人生经历以后完成了思想的转变,作者将这一人物刻画得最为出色,也最具有典型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水浒传》才具有了今天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水浒》英雄人物才能够永久地活在人们的心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松为何断了一条左臂,他在景阳冈打虎,作者就留下了伏笔
水浒传读后感
初中语文必读名著《水浒传》知识点梳理
《水浒传》人物关系及主要事件
天伤星·行者·武松
那么多人打过虎,为啥只有武松红了?那山东卖拉面的也不是一家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