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样的王朝才能称得上是“大一统”?

公元前221年,秦国消灭齐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至此,中原王朝进入大一统时代!

秦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周平王东迁以来长达五百多年的烽火战乱,海内一统。秦帝国建立,嬴政自称“始皇帝”,从此大一统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自秦朝开始,后续中原大地陆续出现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等王朝,这些王朝中,能称得上是大一统的并不多。那么,什么样的王朝才能称得上是“大一统”?

一、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贪婪

“大一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其中最为直观的,就是中原王朝所占据的领土的广阔程度。一般而言,大一统王朝所占据的土地面积都是很大的。

一个政权能强力地开疆拓土,最直接的因素是军队战斗力强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央集权的增强。从秦始皇开始,皇帝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皇帝有了号令天下所有可用之人、调度天下所有可用之物完成大事的客观条件。若此时的最高统治者恰好风华正茂、雄心勃勃,那么中央集权就可以使他拥有更加可怕的力量。将这样的力量用于开疆拓土,那么这个王朝的领土边界就会向周边大大拓展。

正是因为完成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的中央集权的改革,秦始皇得以举全国之力“却匈奴七百余里”,“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而十多年后,作为汉朝肇始人的刘邦,三十万大军被围白登山。这其中固然有王朝初创国力衰微以及轻敌的因素,但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是:此时的汉朝还有大量的分封制异姓王的存在,刘邦作为老大无法集千万人于一,这种力不从心自然也就无法像秦始皇那样所向披靡。后期武帝期间国力恢复,中央集权加强,汉朝也就很快扭转战局,开始深入漠北反击匈奴!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集合。在长期的征伐中,中华民族聚居区逐渐稳定在长城以南,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的相对封闭区域,这一区域在清朝时期被定型为“汉地十八省”。这其中包括了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等多个地形区。由于这一范围长期稳定,因此完全占据这一地区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先决条件。自秦朝以来,除了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以及两宋,其他王朝皆可归为大一统。

北宋之所以被排除,在于北宋始终没有光复燕云十六州、河西走廊以及云贵地区。

二、对文明输出的钟爱

中原王朝是农业文明并长期领先于世界。

由于中原地区地形相对封闭,因此在没有外来威胁的条件下,内部更容易发展出统一的政权。而一旦政权统一,那么势必会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这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生产力发展,除了满足了人们的吃饱穿暖,还极大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战国时期,铁器被冶炼出来,逐渐取代青铜器。这一技术变革不仅让耕地更容易,军队战斗力也得到极大提升,如虎添翼的汉家雄师很快开始了对周边蛮夷的吊打。汉武帝时代,汉军的环首刀成为匈奴人的噩梦,匈奴被虐得遍体鳞伤。而后,汉武帝向东扫灭了朝鲜,将其旧地设置为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临屯郡,合称汉四郡。

不仅如此,汉帝国还不断向西域扩张。前60年在轮台设西域都护,将西域并入汉朝版图。唐朝延续了汉朝的扩张步伐,640年,唐太宗派侯君集征服高昌,在高昌故地仿内陆编民造册,设州置县,完全按照中原的统治方式进行治理。而后,唐朝在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作为唐朝统治西域的大本营。

文明输出,是在中原王朝对外征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的。通过对征服地不断输入汉文明,在这些地区逐渐建立起文明认同,这反过来又是大一统王朝建立的物质前提。对比今天的欧洲,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先辈从未间断的文明输出。

除了直接的领土征服,还有就是中原文明的强大向心力。唐朝的遣唐使是唐朝文明输出的典型案例,日本引进唐朝文明可谓丧心病狂,就连都城平城京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微缩版的长安。除了日本,还有新罗,也就是朝鲜。唐朝时期,大量朝鲜人选择到唐朝求职,很多人还进入唐朝政府高层,唐玄宗时期的名将高仙芝就是朝鲜人的优秀代表。

如果说以上都是东亚文明圈内部的交流的话,那么唐朝和阿拉伯的交流,就属于世界性的来往了。早在伊斯兰教草创时期,教主默罕默德就对门徒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而一个多世纪后的怛罗斯之战导致唐朝的造纸技术等传到了阿拉伯,而后进入欧洲,完成了向世界的输出。

汉朝、唐朝、元明清都是文明对外输出的狂热爱好者,他们的文化输出不仅为本朝打下万里疆土,更极大地巩固了核心文明区的统治。而北宋虽然也有对外贸易,但是文明的输出相对微弱。特别是在对周边政权上,北宋军事上不占优势,文明程度上又和辽金等不相上下,因此北宋被排除在大一统王朝序列之外。

除了对外的疯狂输出,在国内,中央对边远地区的文明“教化”也一直在推进,特别是对西南地区。这一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民族成分复杂,而且地形崎岖难以彻底臣服,因此历朝历代都倾向于推行羁縻统治,只要部落首领认我这个老大,定时交纳土特产表示忠心就行。而从明朝中期开始,中央对西南地区开始推行“改土归流”,通过废土司置州县,中央政府将汉文明推广到整个西南地区。清朝时期,西南地区完成改土归流,至此西南地区成为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对万邦来朝的狂热

万邦来朝是每个帝王的梦想,也是每个大一统王朝的基本特征。

首先,大一统的王朝一定是强盛的,强盛就会有征服周边蛮夷的实力,而一旦对周边小邦形成巨大威胁,那么这些小邦就会面临两个选择,是抵抗到底还是主动归附?抵抗到底是可行的,如果有两把刷子,像高句丽,实力相对强悍,隋朝也是无可奈何的。而如果搞个“联合军”,合力对抗中原王朝,貌似也可行,例如汉朝时期匈奴就不断煽动西域各国反抗汉朝统治。

但是在中原王朝实力恢复或者真的动了怒,那么任周围撮尔小国如何折腾,也是无济于事的。匈奴很强悍,最后被汉朝推平;高句丽很难缠,最后还是被唐朝搞定。而听大哥的话的小弟,则普遍活出了新高度,例如新罗。

其实说白了,万邦来朝就是中原王朝最大的面子工程,厚往薄来。最著名的例子当属明朝自1405年开始的郑和下西洋,前后耗费钱财数以万计,最后充实国库,繁荣民间经济的作用却微乎其微。看样子是万国来朝了,而为了这个所谓脸面倾家荡产在所不惜。何必呢?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首先他让皇帝大人体会到了被人追捧的感觉,当然,自己同胞不算。这就好比父母亲人等夸奖自己,你欣喜之余总感觉他们在安慰自己,而一旦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也对你报以赞许时,不管是真是假,你的内心都会心花怒放。

被万国追捧,对于皇帝本人来说,这是自己政绩的一大证明,在自己的治理下,江山一统,海内承平,实力强大,所以大家都来认我这个大哥,这是封建时代皇帝最大的虚荣。

要实现万邦来朝并不容易,首先是自身实力一定要强,是异常强大,谁不服灭谁那种。然后,就是自己的周边,不允许出现一个强大到威胁自身生存甚至和自己平起平坐的政权。这也是隋唐四代帝王矢志不移要铲除高句丽的原因,因为任由其坐大,必将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宋朝之所以不是大一统王朝,就在于其立国之时,北部就盘踞着一个强大的辽国政权。辽国政权不仅势力强大,而且完成了封建化改革,在文明程度上与北宋不相上下。因此1005年《澶渊之盟》确立了双方兄弟之国的关系,北宋虽不情愿但也只好认可。

这样的情况下,北宋想要万邦来朝,简直是痴人说梦,且不说北宋始终无法打败辽国,单就中原地区出现两个皇帝这个事,就十分之尴尬。事实上,辽国在对外扩张上要比北宋更积极,因此在国际上产生的影响力也远远大于北宋。如果说当时存在万邦来朝的情况,那也是辽国皇帝享有。当然,没有搞定北宋辽国也不是大一统。而北宋,虽是传统意义上的正朔,但是实力不济,没有盛世荣光也在情理之中。

大一统时代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有利因素相互交织、汇聚而成的结果。所以说:不是所有的王朝,都叫大一统。

什么是大一统王朝呢?

就是以秦始皇横扫六合、席卷八荒,兼并华夏诸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后的秦朝疆域为衡量标准的我国古代王朝。

秦朝疆域

因此我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有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

那么北宋是不是大一统王朝呢?答案是确定的,北宋不是。

北宋是个特殊的朝代,有清明上河图里的繁荣富庶,有澶渊之盟的和平安稳,也有靖康之难的奇耻大辱。北宋是一个不杀士大夫,文官治天下的朝代,也是一个武将地位低下,自废武功的朝代。

(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北宋平定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乱世,解决了自唐安史之乱以来二百多年的藩镇割据问题。北宋统一战争后其疆域涵盖了中原、河北、关中、陇右、江南、荆湖、川蜀、岭南等大部分地区,在中原王朝传统疆域内实现了大部统一。

北宋疆域

但是北宋并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辽东、交趾、平夏、朔方、河西等故地,北宋的疆域远远没有达到大一统王朝的标准。宋徽宗时期虽然暂时和金国结盟收复了一部分燕云故地,但是并没有完全将燕云十六州纳入版图,而且控制时间只有两年。

对于辽东,北宋直接和辽朝签订了澶渊之盟,互为兄弟之国;对于交趾北宋算是放弃了,直接册封交趾王领静海军节度和安南都护承认其半独立状态。对于西夏北宋朝廷处置不当,结果西夏独立了,成为北宋的大敌。

那么北宋不是大一统王朝,北宋的历史定位还是个什么样呢?北宋应该是扩大版的割据政权。北宋和所有的大一统王朝区别很大,反而和分裂割据政权十分相似。

众所周知,北宋是亡于外敌入侵,也可以说是外部势力而不是内部原因。但是没有一个大一统王朝是亡于外敌入侵或者外部势力。而且大一统王朝末期必然有一场动摇政权根基的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

秦朝有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等秦末农民大起义、西汉有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有黄巾起义、西晋有五胡起义、隋朝有隋末农民起义、唐朝有黄巢起义、元朝有红巾军起义、明朝有李自成张献忠流民起义、清朝有太平军起义。

清朝疆域

唯独北宋没有这样的农民大起义,动摇北宋的根基。有的人说了这说明北宋比其他朝代更优秀,更加富庶繁华,老百姓日子过的好。

是这样吗?不是的,我国古代历史上还有很多王朝没有农民大起义,是哪些王朝呢,全部都是分裂割据的小王朝。但是这些王朝的百姓生活就非常好,未必,分裂割据王朝的百姓生活更苦。因为分裂割据王朝没有一个可以长达二百年,而且疆域面积小,对整个疆域内的控制比大一统王朝要强,所以不容易爆发农民起义。

而且这些分裂割据的小王朝,有很多都是亡于外敌入侵,外部势力或者内部的权力争斗。比如辽国、西夏、金国、南宋亡于外敌入侵;比如蜀汉、东吴、南陈亡于外部势力;比如北魏、东晋、刘宋亡于内部权力争斗。


但是没有一个分裂割据王朝是亡于农民起义或者农民起义动摇政权根基的。北宋非常符合这些分裂割据王朝特点。

有的人吹嘘宋朝说宋朝是唯一一个亡于外敌入侵朝代,这个说法非常错误,因为辽朝、西夏、金朝也都是亡于外敌入侵。

北宋是唯一一个亡于外敌入侵的汉人王朝,而且没有爆发农民大起义。这并不值得人们吹嘘,这并不是北宋引以为傲的优点,相反这个说法证实了北宋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割据政权。

而且北宋没有对外扩张的欲望,这也是很多分裂割据王朝所共有的特点。分裂割据王朝没有统一,所以主要精力都放在进攻其他割据势力谋求统一,或者抵抗其他割据势力的攻击。


一旦其发动对外战争,可能会面临腹背受敌,两线作战的的地步。这种局面本身就造就了分裂割据王朝没有对外扩张的欲望。

对于大一统王朝来说,其王朝上升期或者强盛期往往伴随着对外扩张或者对外战争。秦汉隋唐元明清莫不如是。

但是北宋没有王朝上升期或者强盛期,一开始从高粱河大败就丧失了对外扩张的欲望,而且重文轻武这种自我阉割,自废武功的做法导致北宋也失去了对外扩张的能力。

北宋王朝的本质就是分裂割据王朝,只不过北宋是分裂割据王朝中疆域面积最为广大的王朝之一,而且其也是分裂割据王朝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之一。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大一统王朝

■统一有几种标准,汉朝之前的早期标准九州(这里的州并不是幽云十六州那种概念,幽云十六州是地级市的行政单位,古代九州大地的州是省级地理单位),汉朝开始是13州标准,清朝起五族之地标准(包括汉地18省和新疆西藏蒙古满洲四地) 。

北宋按早期的标准勉强可以算,严格说来并不算, 秦统一以华夏九州为准,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以这个标准来看北宋算是完成任务 但是……

自汉朝开始,华夏的核心领土发展到了13州,即使后来版图在统一王朝中并不算大的隋朝,也基本上囊括了这13州(为了追求完美收复辽东还要去讨伐高句丽),这13州分别是司州、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幽州、冀州、并州、荆州、扬州、凉州、益州、交州 以这13州标准来看,北宋就不算大一统王朝了,缺少凉州(西夏占)和幽州(辽占)两州。

秦统一(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全全国统一。从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秦国经过130多年的努力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不过,秦始皇嬴政是在先辈120多年的艰苦奋斗基础上起步,尤其是秦始皇的太祖父秦昭襄王已经击败了最后一个强劲对手赵国,秦始皇所谓完成国家统一只不过是履行手续。秦统一,难度指数五星,但是秦始皇的贡献为一星——任何中才之主只要不自毁长城,那么凭借历代君王多年的经营,统一六国必然水到渠成。

汉统一(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消灭西楚霸王项羽完成全国统一。从公元前206年刘邦被楚霸王项羽以义帝楚怀王名义册封为汉王开始,刘邦经过不足5年的努力完成了全国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如果说秦始皇出生诸侯完成全国统一,那么汉高祖则是出身布衣完成天下一统,并能够将国运延续近200年。汉统一,难度指数四星,汉高祖贡献四星——能够亲征牵制项羽,能够放手韩信、彭越、英布独当一面,汉高祖才智在统一帝王中属高等级水准。

东汉统一(光武帝刘秀):公元36年光武帝刘秀消灭最后的割据政权公孙述完成全国统一。从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让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去河北招抚开始,刘秀经过13年的努力完成全国统一。如果说汉高祖刘邦一开始即是独立参加中原逐鹿,那么光武帝刘秀则是长期在哥哥刘演、更始帝刘玄麾下听命,直到招抚河北才开始独立行动。东汉统一,难度指数四星,光武帝贡献四星——能够凭借边地突骑先后击败王朗、赤眉、绿林这些强悍对手,光武帝才智与汉高祖难分伯仲。

西晋统一(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消灭东吴完成全国统一。从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篡夺曹魏朝政开始,司马氏经过30多年努力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长期分类割据局面。不过,西晋统一全国的基础已经在曹操统一北方、司马懿攻灭辽东公孙渊、司马昭攻灭蜀汉时奠定大局,司马炎只要不阻止南征既可以统一全国。西晋统一,难度指数二星,晋武帝贡献一星——晋武帝只要放手任何边将都足以完成全国统一,其才智逊色于绝大部分开国帝王。


隋统一(隋文帝杨坚):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消灭陈朝完成全国统一。从公元前581年隋文帝篡夺外孙皇位开始,隋朝通过8年时间完成全国统一。不过,隋统一全国的基础已经在北周武帝宇文邕攻灭北齐时奠定大局,隋文帝杨坚只是欺人孤儿寡母“摘桃子”而已。隋统一,难度指数一星,隋文帝贡献一星。隋文帝杨坚凭借后周皇帝外祖父的特殊身份篡权,借助北周势力完成全国统一,自古开国基业之易无出其右。


唐统一(唐高祖李渊):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消灭杜伏威部将辅公祏江淮割据力量完成全国统一(留下梁师都残部)。从公元617年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开始,李渊经过7年努力完成全国统一。当时李密瓦岗军、宇文化及隋朝禁军力量都强大于李渊所部,还有河北窦建德、洛阳王世充这样的枭雄,李渊能够一方面不惜向突厥纳贡称臣换取其“不干预”甚至给予良马支持,另一方面避开最强的瓦岗军和隋朝禁军集中力量统一外围地区,然后在瓦岗军摧毁隋朝禁军、王世充突袭摧毁瓦岗军后直取王世充完成天下一统,这种高超的战略布局也许只有汉高祖刘邦(韩信“汉中对策”)、光武帝刘秀、明太祖朱元璋可比。唐统一,难度指数四星,李渊贡献四星——唐高祖能够调配李世民、李靖这些不世名将难能可贵。

元统一(元世祖忽必烈):公元1279年元世祖在崖山之战消灭南宋最后一只抵抗力量完全全国统一。从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开始,孛儿只斤家族经过70多年的努力完成全国统一,创造了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所没有的历史奇迹。不过,元世祖忽必烈是在蒙古已经攻灭了西夏、金朝、回鹘、吐蕃、大理的情况下,依靠汉将张弘范等完成了消灭南宋抵抗力量,并无出彩之处。元统一,难度指数三星,元世祖忽必烈贡献一星——元世祖忽必烈能够信用汉人消灭汉族抵抗力量,也有过人之处,强于晋武帝司马炎。

明统一(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一次北伐深入内蒙古草原攻占北元首都应昌府,元惠帝在逃亡中病故,北元正规抵抗结束。从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之命回乡募兵独成体系起,朱元璋通过17年的努力完成了全国统一,创造了唐朝以来汉人军队深入塞北的军事奇迹。鉴于塞北苦寒地带难以农耕,明朝深入蒙古大漠不能持久,中国的版图在明朝只能退缩到适于农耕的长城一线以南地区。明统一,难度指数五星,明太祖朱元璋贡献五星——明太祖朱元璋是汉高祖刘邦以来又一位布衣皇帝,并创造了南方统一北方的历史奇迹。

清统一(清圣祖福临):公元1658年清圣祖福临派大将吴三桂深入云南,南明永历皇帝逃往境外缅甸,清朝完成全国统一(还剩下孤悬海外的台湾郑经政权)。从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清朝在14年的时间里先后击败李自成大顺政权、张献忠大西政权、南明政权,完成了元世祖忽必烈以来少数民族第二次统一全国。不过,清朝统一全国是在李自成大顺政权推翻明朝情况下坐收成败,而且大顺政权、大西政权、南明政权之间以及南明政权内部不和,直接导致清朝“以汉制汉”战略发挥效用最终统一全国,汉人吴三桂发挥了汉人张弘范的作用。清统一,难度指数三星,清圣祖福利贡献一星——清朝统一全国,真正的功臣是摄政王多尔衮。

排座次:朱元璋-刘邦-刘秀-李渊-忽必烈-嬴政--司马炎-杨坚-福临

注:如果是多尔衮,那么可以排列在忽必烈之前李渊之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建朝再统一,盘点历史上八个大一统王朝从初创到完成统一的时间
为什么说秦国统一天下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难?
中国十四个大统一朝代,看看你漏了几个
北宋是大一统王朝吗?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准确标准是什么?
元、清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意义
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的分裂与统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