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偷渡的阴平古道在哪里?邓艾入蜀路线真相初探

◆邓艾偷渡的阴平古道在哪里?

公元263,魏国举十八万兵伐蜀,原本司马昭的本意是让邓艾牵制住姜维,然后诸葛绪驻守阴平桥头,切断姜维后路,同时用钟会进攻没有蜀军主力的战略要地汉中,这个计策原本是非常的妙的,因为这样既围住了姜维,又可以进攻兵力空虚的汉中,简直是一石二鸟的妙计。

但是没想到姜维来了一个阿姆斯特朗回旋,巧妙的调离了封堵在阴平桥头的诸葛绪,与廖化、张翼、董厥等部队会合,退守剑门关,此前,钟会已经攻破了阳平关,于是两军在剑门关对峙,相持不下,由于粮草殆尽,钟会萌生退意。

而邓艾则在之前追赶姜维的情况下到达了阴平,听闻剑门关已经被重兵把守,于是邓艾上书,请求简选精兵一万余人从阴平古道直接入蜀。

先建立一个粗略的认知,大概有个印象。

阴平古道直观图,从甘肃陇南市文县穿越摩天岭到四川平武县南坝镇,全长265公里。

严格的来讲,阴平古道起于阴平郡,即今甘肃陇南文县的鹄衣坝(文县老城所在地),途径文县县城,翻越青川县境的摩天岭(下图绿色线段都是摩天岭),经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镇),如下图,很多人认为是这种走法的居多。

在这里可以确定一点的是摩天岭到江油的这段路(图中的B段。以白色线分割,下半部分为B)邓艾确实走过,但是阴平到摩天岭这段至今为止都不能确定邓艾是否走过。

第一种偷渡阴平路线

网上大多流传的是上图这个路线,而根据我连续几天的翻阅资料,可以推断出这条路线中的A段是错误的。

从阴平到摩天岭,邓艾走了另外一条路。如下图所示

第二种偷渡阴平路线

据诸多史书记载和有关专家实地考查:阴平古道遗址自今甘肃省文县鸪衣坝至江油关(今四川平武南坝乡)。途经阴平桥,翻越摩天岭,经唐家河、落衣沟、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清道口,按古时三步二米的习俗推算,遥遥700余里。正如《三国志》779页所述:“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

那么阴平古道必须是从阴平郡至阴平桥,再到让水河(白水江的支流),刘家坪,然后翻摩天岭再到江油。

又根据《三国志·钟会传》:

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入江由左儋道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进军前向白水,与会合。

可以猜想一点,诸葛绪被姜维晃飞以后回到了阴平桥头(玉垒关处),而刚好邓艾也追姜维到了阴平,但是没有详细说是不是阴平桥头(两地直线距离相差50公里),但是围剿姜维失败,邓艾想合军南下,诸葛绪不让。因此如此重要的事情邓艾肯定是有过在阴平桥头和诸葛绪分析围剿失败所面临的风险,而诸葛绪显然没有太多思考过这方面。

还有一点,据《三国志·邓艾传》记载

邓艾上言“今贼催折,宜随乘之,从阴平由斜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

据此可知邓艾有问过当地人,知道阴平古道的走法。当邓艾在阴平桥头并且知道阴平古道走法的前提下,那必然是走的第二条路更为合理。

假如是按很多人说的走的第一路,我估计邓艾翻不过摩天岭就已经死了。第一条线路处途径海拔高度最高达3154米,即使是网传邓艾滚下来的南端那一座矮峰,也高达2400多米。

摩天岭段最高处

并且坡度异常的陡峭,达75度左右,见下图中裸男A点处,真正称之为悬崖峭壁,如果邓艾从这里滚下来,即使是从A点滚到B点,那么也要滚200米,这样的坡度,其实已经不能用滚字了,相当于从60层楼跳下去,在这种条件下,生还的可能性极小。

这样一万多精兵估计要死光。而B点的摩天岭坡度大约45度左右,邓艾行军自此发现有那么一段路受阻,但是从45度的山坡滚下去并且裹着毡防止被刮伤那活命是大概率的事情。

摩天岭

放大看看坡度,此处裸男放大了1000倍,实际人在此处就是只蚂蚁。

如今的摩天岭,就是上图谷中标注的摩天岭

当然即使是这样,通往摩天岭一路也是相当不好爬的,由于古代这段路极少人走,所以有的路按只有一个人双脚并立那么宽,三国志里面描写是士兵攀木缘崖,鱼贯而入,可想而知困难到什么地步了。

阴平小道一处

翻过摩天岭之后邓艾就再也没有爬过比摩天岭高的山峰了,此后一路行军过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再到靖军山,然后直接奔赴江油。

但是原本阴平古道并不用翻阴平山和走马转关。如下图所示,蓝色粗条为阴平古道。

阴平古道唐家河一段

但是邓艾却选择了翻阴平山到马转关,然后再向东南往靖军山方向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要避开清溪古镇(北魏置马盘县)人多聚集的地方,增加了奇袭江油的概率。

避开清溪古镇

根据《龙安府志》载:“靖军山,蜀孔明曾置军于此,遗址尚存。”

说明在靖军山这里诸葛亮有屯蜀军作为前哨部队,以防止从阴平古道偷袭,但是后来被后主裁撤,如果真是这样,也只能说天要亡蜀,如果邓艾军队经过这里碰到山上的蜀国哨队,可以保证一点的是蜀汉有时间去消化这次奇袭,诸葛瞻也有时间去抢占江油。当然,这是题外话,不是今天的主题。

靖军山设伏兵

出了靖军山和清道口,江油关便在眼前了,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已出三校人马埋伏田章的马邈也只能选择投降。

江油一打开,可以清晰的从图中看出,越过马阁山或者顺着涪江直下,便是平原地带,于是魏军迅速连下涪城、绵竹,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

不难看出,邓艾此次偷渡阴平是很艰险的,巴蜀这一代地形特别的难走,我后来模拟了下邓艾的行军路线,真的是山路十八弯。

不得不佩服邓艾,即使其中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是自身对军队的领导力以及临时的决策都达到了完美的地步,才能促成了这次伐蜀的成功,换做另外一个将,都很难说一定会和邓艾一样。

◆邓艾入蜀路线真相初探

司马昭毫不掩饰灭蜀时间的紧迫性,他的战略方针决定如下:“绊姜维于沓中,士女内震(引起蜀国士族和宫中女眷的恐慌)其亡可知也”。

蜀国唯一军事大将姜维毫不畏惧,于公元263年表奏后主,“......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曹魏景元四年,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秋八月,曹魏出兵十八万,分三路伐蜀。

1.东路由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十余万大军从东都洛阳出发,由斜谷、骆谷与子午谷三道并进,袭取汉中。

2.中路由雍中刺史诸葛绪率领三万大军自祁山经武街、趋桥头,断绝蜀军主力姜维的归路。

3.西路由征将军邓艾率领三万大军由狄道牵制姜维于沓中。

令人痛心的是,宠宦黄皓把姜维的表奏扣压不呈,军事要隘“阴平桥”弃之不守。虽然亡蜀是不可阻挡的,但是,黄皓绝对是罪祸首。

九月,魏军对蜀军发起全线攻击,东路钟会包围汉城、乐城、与关城,蜀汉东大门洞开。

中路诸葛绪占据了桥头、也截断了姜维归蜀之路。

而西路军邓艾派遣天水太守王颀正面攻击姜维营垒,陇西太守牵弘在旁拦击,金城太守杨欣奔赴甘松,从背后发起攻击,姜维三面受敌,被困沓中。

当姜维得到汉中己失的檄报时,恐关城失陷(其实已经陷落),突围至阴平西北的强川口展开激战,姜维战败,撤至阴平,与援军廖化会合,得知关城己失,与张翼、董厥等援兵合兵守剑阁以拒会(钟会)。

汉中、武都与阴平遂沦陷于魏。

姜维收缩兵力,猬集剑阁“列营守险,会攻之不克”。对峙到十月,天寒地冻,钟会准备撤军,这时,驻屯阴平的邓艾却认为姜维已经溃败,应该乘胜灭蜀(“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他向司马昭“上言”:“从阴平、由斜径德阳亭趋涪”的作战新方案,司马昭批准。

请注意下边的引言,来自《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十一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栈道),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濒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将马邈降”。

从上边引用的史料来看,进攻路线是:沓中一一阴平一一江油一一涪城一一绵竹一一雒城一一成都。线路清楚,唯有阴平到江油这“七百里无人之地”的入蜀路线过于简略。致使以后各书记载不一,海内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史学界也无法定论。

根据笔者查看资料,共有十七种说法不一。

最权威的当然是《三国志.邓艾传》,上面已经引叙。

但是《三国志.钟会传》“邓艾.......欲从汉德阳入江油左儋道诣绵竹,趋成都。

巜晋书.文帝传》:“冬十月,邓艾帅军万人自阴平逾绝险至江油。......

阴平:古县名,西汉置。名阴平道,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为广汉属国北部都尉治所,三国时去“道”字。为阴平郡治所。

阴平道:古道,自今甘肃文县穿岷山山脉,经四川平武、江油等县,绕出剑阁西百里,直趋成都。路虽险阻,但是最㨗径。

此外还有“正道”“古道之分”,“邪径““步道“之别,所以阴平道作“道路”讲,包括上边讲的“正道”与“步道”。

景谷:谷名。一说,在甘肃文县以南,二说在青川县白水以北,青川河谷一带,“马阁山“即景谷,在文县东南,近摩天岭。

我同意“第二说”:在青川河谷。

据《甘肃通志》载:摩天岭有两个。而去年故去的四川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鲜肖威在其著作《“阴平道“初探》中认为:摩天岭为一系列山岭总称。习惯上将文县南和青川县青溪北和再向东,碧口以南和青川县乔庄之间的山岭都称为摩天岭。”而不是某一处。

因此,我认为邓艾根本就没有翻越摩天岭,而是走“景谷步道”与“步道”这一段悬车束马入蜀,径江油广汉。

因为史载邓艾是“奇袭“,他不可能翻越冬天己经结冰的,无现成道路的摩天岭。

虽然从碧口南下翻越摩天岭到青川的乔庄只有几十里路,但却是“山高谷深”,冰雪覆盖,榛莽丛林”,“至为艰险“,无路可走,在这种条件下去“凿山通道,造作桥阁“,新开一条道路,即使在今天,拥有机械化操作,要开百多里能行车马的便道,耗时二、三个月的时间已经不错了。

而这段路据《方輿胜览》:“至南宋孝宗(1163一1189年)时犹始未开,更无论三国魏晋矣“。

所以“阴平㨗径”根本不存在,只存在于罗贯中《三国演义》小说中。

所以,我赞成郦道元《水经注》:“涪水又东南,经江油戍北,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车束马入蜀,经油广汉是也。”

那么,陈寿《三国志》“....行无人之道七百余里,....”作何解释呢?

我们可以初步肯定陈寿是不可能记错的,他的父亲仼过参军,是高级军事技术人员,他不会误导儿子,陈寿在蜀历仼观阁令史,晋朝著作郎,更重要的是他曾任姜维幕僚。陈寿不应该给后世留下麻烦的。个人估计是印刷时,对原文手稿看错字了,但是,现在又没有陈寿手稿遗留下来。

最可以接受的就是大约二百多年后郦道元的《水经注》:“艾自阴平景谷步道(只能人行之道,宽二尺五)悬车束马入蜀,”“经江油左担出涪”。

可能有人会说,景谷步道即青川河谷,人烟稠密,难道不怕暴露吗?从历史记载来看,从秦末至三国,五百年间此地战乱不断,东汉章帝对羌战争以及长期的蜀魏战争,致使这一带早己近似于“无人之境”。广汉属国领阴平道、甸氐道(今南坪县)、刚氐道(今平武古城镇),经过二十年的战后恢复,到阴平、平广(武),仅仅户三千,人口仅二万。几千人分布在青川河谷一带,的确可以称为“无人区”。

什么叫“悬车束马“?

《辞源》:“悬车,挂车,即停车。“束马”,包裹马脚,在行军山路时,包裹马脚,挂牢车子,以防跌滑。形容险隘难行。”

最后总结一一

邓艾的入蜀路线是:阴平一一桥头一一白水一一乔庄一一大坝一一乐安寺一一曲河一一轿子顶一一江油;邓艾的大部队由:阴平一一桥头一一白水一一乔庄一一青溪(广武)上左担道至江油。

阴平㨗径是虚构的,邓艾没有翻过摩天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蜀汉江油关导游词
邓艾灭蜀偷渡的阴平是现在的哪里?地势到底有多险要?
【巴山蜀水】 行走在“阴平古道”上
古蜀道寻游记,第八站,江油关,蜀汉拿什么守护阴平古道?
邱 刚 | 老当益壮逞豪英 (诗词)
邓艾灭蜀偷渡的阴平是现在的哪里?地势究竟有多险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