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苏联卫国战争——为俄罗斯的自由而战

战争第二阶段(1942年11月19日—1943年底) 苏德战争进程中的根本转折

截至1942年11月下半月前,苏德战场情况仍很紧张。苏联及其武装力量继续单独对德国同盟作战。西欧第二战场尚未开辟。德军向苏德战场调来67个师,并组建了16个新的兵团,至1942年11月前,德军在这里共有62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517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5080辆,作战飞机3500架,战斗舰艇194艘。

此时,中国抗日战争消耗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太平洋战争也分散了日本的部分兵力,使苏联减轻了后顾之忧。苏联作战军队共约66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高射炮和50毫米迫击炮除外)778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7350辆,作战飞机4544架。在这种条件下,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规定的任务是:于1942—1943年之交的冬季粉碎苏德战场南翼德军,同时大大改善莫斯科和列宁格勒附近的战略态势。

苏军首先要在斯大林格勒地域粉碎德军1个最大的和最积极的集团,为向哈尔科夫方向、顿巴斯方向和北高加索方向发展进攻创造条件。斯大林格勒反攻计划的特点是:战略企图大胆,目的坚决,军事行动规模大。11月19日,西南方面军(司令为瓦图京中将)和顿河方面军(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中将)转入反攻,11月20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上将)转入反攻。德军防御被突破。11月23日,在卡拉奇市东南地域,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坦克兵团和机械化兵团封闭了合围圈,德军第6集团军以及坦克第4集团军部分兵团(22个师另160个独立部队,共约33万人)陷于合围。12月,苏军向顿河中游进攻,10天内前进几达300公里,击溃了意大利第8集团军以及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一部。顿河方面军歼灭被围集团的战役(1943年1月10日—2月2日),是伏尔加河大会战的最后一幕。

斯大林格勒会战,按其意义和规模来说,超过了过去所有的会战和交战。6个半月内,在广大地区进行了激烈战斗,双方同时参战的兵力计有200余万人。德国及其盟国损失近150万人,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斯大林格勒一战之后,战略主动权终于转到苏军最高统帅部手中,苏德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历史性转折。伏尔加河会战是达成苏联最重要军事政治目的,即根本改变战争进程和开始大批地把德军赶出苏联国土的一个决定性阶段。

1943年1月,苏军在高加索方向转入了进攻,并于4月初前解放了北高加索大部地区,前进了500—600公里。苏军向顿河上游、库尔斯克方向和哈尔科夫方向发展进攻,从北面迂回顿巴斯。2月8日,库尔斯克解放,次日,别尔哥罗德解放。2月16日,哈尔科夫解放(参见哈尔科夫苏军进攻战役)。为挽回败局,德军统帅部在哈尔科夫西南集结了重兵(30多个师),进行反攻。德军再度攻占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参见哈尔科夫德军进攻战役),这样苏军便在库尔斯克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与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于1月12日转入进攻,突破了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参见对列宁格勒封锁的突破)。此役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

3个方面军所发动的斯大林格勒反攻,已转变为11个方面军的总攻。开始大批地把德军从苏联领土上赶出去。不仅1942年夏季被德军夺取的国土解放了,而且战争开始时被他们侵占的许多地区和城市也都解放了。1942年冬,德军及其盟军损失约17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4万门、坦克3500余辆、飞机4300架。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决定性战场的积极行动,使英美军能顺利地结束北非进攻(参见北非战争),随后又于1943年夏在西西里岛登陆(参见西西里战役)并在意大利南部展开进攻(参见南意大利战役)。

德军虽在1942—1943之交的冬季遭到失败,但仍拥有巨大军事威力。由于对德国和被占领的欧洲各国的资源进行了总动员,至1943年夏季前,德国同仆从国在苏德战场集中了53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433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5850辆,飞机约3000架。德军所以能如此集中兵力兵器,也是因为没有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军统帅部力图不惜任何代价防止法西斯集团瓦解并夺回战略主动权,决定于1943年夏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发动一次代号为“堡垒”的大规模进攻战役,粉碎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尔后向西南方面军后方实施突击(“豹”战役)。此后,预定向东北方向发展进攻,以图进至苏军中央集团的后方,构成对莫斯科的威胁,并重新向列宁格勒进攻。为了进攻库尔斯克,集中约50个战斗力最强的师,近90万人,火炮约1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约2700辆(多为新式),飞机2000余架。

截至1943年夏季前,苏军得到相当大的补充,特别是在技术兵器和武器方面。作战军队共有66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0.5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0200辆,作战飞机10200架。苏军准备于1943年夏发动总攻。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识破了德军统帅部的企图,并从现实情况出发,决定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以顽强防御打破德军的进攻,消耗其突击集团并在反攻过程中予以粉碎。在历史上,开创了兵力较强的一方转入预有准备的防御之先例。

库尔斯克会战的各次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由统一的企图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战役整体,实施这些战役,应能保障牢固掌握战略主动权,在最重要方向转入总攻,并在1943年夏季战局一开始就打破德军计划。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仅中央方面军(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为瓦图京大将)就有133.6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火箭炮和高射炮除外)191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辆、飞机2172架。在这两个方面军的后方集中了强大的预备队——草原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

7月5日,德军从南、北两翼开始进攻(参见库尔斯克会战)。在地面和空中展开了激烈交战。苏军阻止了楔入苏军防御10—35公里的德军各突击集团的进攻,并于7月12日和8月3日先后在奥廖尔方向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转入了反攻。各方面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准备和行动由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这是苏军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第三次大规模反攻。计有22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5个坦克集团军、6个空军集团军以及大量远程航空兵参加了这次反攻。反攻得到了战线其他地段进攻行动的支援。

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遭到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苏军共击溃德军30个精锐师(含7个装甲师),使德军共损失50余万人、火炮3000门、坦克1500辆、飞机3700余架。德军在侵苏战争中夺取战略主动权的最后企图乃告破产。从此,苏军完全掌握战略主动权,德军统帅部被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战场都转入防御。苏军在库尔斯克附近的历史性胜利,直接影响到意大利法西斯制度的复灭,注定了意大利1943年9月退出战争。

1943年8月,苏军的反攻转变为从大卢基到黑海长达2000多公里战线上的战略总攻。主要突击指向西南方向。加里宁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大将)和西方面军(司令为索科洛夫斯基上将)实施了斯摩棱斯克战役,于9月25日解放了斯摩棱斯克。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上将)于9月17日攻占了布良斯克,强渡了索日河,进抵白俄罗斯东部地区。中央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向第聂伯河中游迅猛进攻。开始了解放左岸乌克兰作战和第聂伯河会战。9月21—30日,苏军在700余公里的地带内进抵第聂伯河,从行进间强渡了该河,在基辅以北及其以南、克列缅丘格地域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南夺取了数个登陆场。同时,西南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大将)和南方面军(司令为托尔布欣大将)在顿巴斯实施进攻,突破了德军米乌斯河防御。最重要的经济区顿巴斯获得解放(参见顿巴斯战役)。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为彼得罗夫上将)与黑海舰队协同,于10月9日完全解放了塔曼半岛(参见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进逼刻赤海峡。

在随后一些战役中,苏军扩大了第聂伯河各登陆场,重创德军许多集团。10月20日,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分别改称乌克兰第1、第2、第3、第4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则改称白俄罗斯方面军。1943年11月6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解放了乌克兰首都基辅(参见基辅苏军进攻战役)。基辅和克列缅丘格—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两大战略登陆场的建立,为解放右岸乌克兰准备了条件。

在西方向,波罗的海沿岸第2、第1方面军,西方面军和白俄罗斯方面军于12月月中前解放了加里宁州部分地区,斯摩棱斯克州全部地区,波洛茨克州、维捷布斯克州、莫吉廖夫州和戈梅利州各一部,强渡了杰斯纳河、索日河、第聂伯河、普里皮亚季河及别列津纳河,进逼波列西耶。开始了解放白俄罗斯东部地区作战。

从1942年11月到1943年12月,苏军且战且进500—1300公里,解放了一半左右的德占区。

此时,德国及其盟国有236—266个精锐师对苏作战,其中218个师被苏军击溃。这是苏联人民及其军队获得辉煌胜利的根本转折阶段,这些胜利,使国际舞台上的军事政治形势急转直下,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苏联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1943年,苏联共生产飞机34900架,坦克和自行火炮24100辆,火炮130300门,迫击炮69400门。而德国仅生产飞机252000架,坦克和强击火炮11900辆,火炮73500门,迫击炮2.3万门。

苏军的历史性胜利,社会主义国家军事威力的增长,德国及其盟国在东线的惨败,使世界大战主战场的兵力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说苏军是在几乎势均力敌的条件下展开斯大林格勒反攻的,那么到1943年底,苏军在战场上的官兵几乎比德军多0.3倍,火炮和迫击炮多0.5倍,作战飞机多2.1倍。1943年底,德军在战场上只是坦克和自行火炮略多于苏军。

在根本转折的一年里,世界各国反法西斯运动有了蓬勃发展。纳粹德国国防军在苏德战场的溃败加深了法西斯集团内部危机,巩固了反希特勒同盟。在德黑兰会议(1943)上通过了关于1944年5月开辟第二战场的最后决定。

战争第三阶段(1944年1月—1945年5月9日) 苏军全面展开战略进攻,德军节节溃败,法西斯德国彻底覆灭

法西斯集团由于在苏德战场遭受严重挫败,1943年底被迫全线退却并转入仓促防御。但德国仍然拥有相当雄厚的战争资源。1943年德国生产的75毫米以上火炮、中型和重型坦克以及飞机(战斗机和攻击机),比1942年增加了1倍多。德军统帅部利用没有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将其314个师另8个旅中的198个师另6个旅,以及盟国的38个师另18个旅投置苏德战场。作战军队共有668.2万人,其中苏德战场就有490.6万人。德军在这里计有火炮和迫击炮约546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5400辆,飞机3000余架。苏军作战军队至1944年初前共有63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高射炮和50毫米迫击炮除外)83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258辆,飞机10200架。但在兵力兵器上(炮兵和航空兵除外),苏军对德军未占压倒优势。

苏军的任务是,从德军手中完全解放苏联国土,援助欧洲各国人民摆脱法西斯枷锁,将纳粹德国国防军彻底粉碎于德国本土,从而结束战争。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计划于1944年通过依次实施数个战略性战役,在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战线上展开进攻。1944年上半年的主要突击预定指向西南方向,以便粉碎“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解放右岸乌克兰和克里木。同时还计划向西北方向进攻,以便粉碎“北方”集团军群,彻底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进至波罗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国接近地。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的任务是粉碎德军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集团,迫使芬兰退出战争。在西方向,苏军应击破“中央”集团军群,从德军手中解放白俄罗斯。

1944年是以实施右岸乌克兰战略进攻开始的(参见右岸乌克兰战役)。在进攻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方面军战役和方面军群战役。各乌克兰方面军的进攻展开于从波列西耶到黑海岸宽达1400公里的地带内。这一进攻是在复杂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其结果使“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被击溃。苏军进抵国界、喀尔巴阡山脉山前地带和罗马尼亚边境。实施右岸乌克兰各次战役的同时,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附近发动了进攻(参见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进攻过程中,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为戈沃罗夫大将)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司令为梅列茨科夫大将),与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司令为波波夫大将)、波罗的海舰队(司令为特里布茨海军上将),远程航空兵和游击队协同,重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前进220—280公里,解放了列宁格勒州全部和加里宁州部分地区。列宁城终于摆脱了德军的封锁。在南方,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为托尔布欣大将)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大将),与黑海舰队(司令为奥克佳布里斯基海军上将)、亚速海区舰队(司令为戈尔什科夫海军少将)和游击队协同,实施了克里木战役,击溃了德军第17集团军,解放了克里木。使苏军在苏德战场南翼的态势和黑海舰队的驻泊条件获得显著改善。在1943—1944年之交的冬季战局中,德军30个师另6个旅被全歼,142个师另1个旅损失人员一半到3/4。德军共损失10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8400辆、飞机约5000架。苏军向西前进300—500公里,并在400公里宽的地段进抵苏捷、苏罗边境,从占领者手中解放了战前人口约1900万的30万平方公里的苏联领土。

苏军在战争中于1944年夏季前取得的胜利表明,苏联不仅能以自己的力量把德军赶出本国国土,而且能彻底击败德军。这也使美英两国统治集团放弃了继续拖延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政策。

1944年6月6日,美英军在法国西北部沿海上陆,实施诺曼底战役,发动兵力达43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9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7800辆,作战飞机3200架(占其兵力兵器总数的60%以上)。此时,苏军作战军队共约66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981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7100辆、作战飞机约12900架。在苏军编成内参战的还有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法国的盟军部队和兵团,计有10.4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220门、坦克163辆、飞机122架。

苏军为进行战略协同,1944年夏,苏军主要突击拟于苏德战场中段(白俄罗斯)实施,随即向其他方向发展进攻。德军统帅部打算在苏德战场进行顽抗以争取时间,指望反希特勒同盟四分五裂。

6月,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与波罗的海舰队协同,突破了德军坚固防御(参见维堡战役),进抵苏芬边境,为迫使芬兰退出战争创造了前提。6月23—24日,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为巴格拉米扬大将)、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司令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为扎哈罗夫上将)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在第聂伯河区舰队和游击队积极参加下,在白俄罗斯发动了进攻(参见白俄罗斯战役)。各方面军的行动由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

1944年这一规模最大的战役的企图是,以4个方面军向维捷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博布鲁伊斯克等方向实施突击,在6个地段突破德军防御,首先合围歼灭维捷布斯克、博布鲁伊斯克两地域德军翼侧集团,随即围歼明斯克以东“中央”集团军群基本兵力。尔后将新锐兵力投入战斗,向波兰和东普鲁士边境发展进攻。

这一战略方向的突击,出乎德军统帅部的意料。军苏在500公里正面突破德军防御之后,在维捷布斯克、博布鲁伊斯克两地域围歼了德军重兵集团,在沿向心方向发展进攻时,于7月3日解放了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在明斯克以东合围了德军集团10.5万人,该敌迅即被歼(参见明斯克战役)。8—9月,苏军进逼维斯瓦河,在马格努谢夫、普瓦维两地域夺取了一些战役登陆场,解放了华沙郊区普拉加港,逼近东普鲁士边境。在战役过程中,粉碎了德军最强大的集团之一——“中央”集团军群。德军17个师另3个旅被全歼,50个师损失过半。战役胜利结束,白俄罗斯全部、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大部地区以及波兰东部获得解放,为其他方向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7月,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戈沃罗夫)、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大将)和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司令为马斯连尼科夫上将),与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协同,解放了波罗的海沿岸东部地区。7月13日—8月29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科涅夫)重创“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解放了利沃夫、乌克兰西部各州和波兰东南部,进逼维斯瓦河,并在桑多梅日地域夺取了一个重要战役登陆场(参见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8月底,斯洛伐克境内爆发了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德军迅速调动正规军镇压起义者。苏军乌克兰第1、第4方面军(司令为彼得罗夫大将),在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军长为斯沃博达将军)参加下越过了东喀尔巴阡山,解放了捷克斯洛伐克部分领土(参见东喀尔巴阡战役)。德军在白俄罗斯的溃败和苏军在苏德战场南翼的胜利,使在摩尔达维亚和罗马尼亚防守的德军“南乌克兰”集团的处境急剧恶化。

苏军已有可能在雅西—布加勒斯特方向实施强大突击。8—9月,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和乌克兰第3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托尔布欣),与黑海舰队(司令为奥克佳布里斯基海军上将)、多瑙河区舰队和远程航空兵协同,沿向心方向实施了两个强大突击,合围歼灭了“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基本兵力(参见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同时,乌克兰第3方面军左翼与黑海舰队协同,在阿克尔曼(今别尔哥罗德—德涅斯特罗夫斯基)西南合围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迫其投降。苏军在雅西—布加勒斯特方向迅猛进攻的条件下,共产党领导的罗马尼亚人民爱国力量,于8月23日推翻了安东内斯库的法西斯制度。罗马尼亚对德开战。罗马尼亚军队加入了苏军。9月8日,乌克兰第3方面军越过了罗、保边境。9月9日,索非亚市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人民武装起义。祖国阵线政府取得政权,并对德国宣战。“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被击溃后,就为解放匈牙利、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三国人民创造了条件。

1944年9月,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3、第2、第1方面军,在波罗的海舰队支援下发动了波罗的海沿岸战役。10月,波罗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国(除拉脱维亚一小部分地区外)的占领者全被肃清。“北方”集团军群遭重创。其所属59个兵团中,29个被击溃,余皆陷于孤立,并被压向库尔兰(拉脱维亚西部)海边,3个师被封锁于克莱佩达。德军失去了据以威胁东普鲁土方向苏军的有利基地。波罗的海舰队的活动条件得到了改善。

苏军在南方的进攻行动也未停止。乌克兰第4方面军与乌克兰第2方面军协同,于1944年10月底越过了喀尔巴阡山,解放了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参见德布勒森战役),乌克兰第2方面军解放了匈牙利东部,乌克兰第3方面军与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和保加利亚军队协同,粉碎了德军重兵集团。10月20日,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解放(参见贝尔格莱德战役)。乌克兰第2方面军从10月29日起,乌克兰第3方面军从12月12日起,先后在匈牙利境内展开进攻,在布达佩斯地域合围了德军集团18.8万人(参见布达佩斯战役)。1944年12月28日,匈牙利临时国民政府对德国宣战。德军在苏德战场南翼的失败,迫使德军统帅部开始从希腊和阿尔巴尼亚撤兵,这就使阿尔巴尼亚人民解放军能于11月底前从德军手中解放了自己的国家。

1944年10月,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为梅列茨科夫大将)右翼与北方舰队(司令为戈洛夫科海军上将)协同,重创德军第20集团军,解放了苏联北极地区,挪威北部地区,并改善了北方舰队在巴伦支海的驻泊条件(参见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

苏军在1944年的胜利,获得了辉煌的政治和军事成果。苏联(除拉脱维亚西北部外)已从德军手中全部解放,从巴伦支海到黑海的国界全线恢复。并进军芬兰和挪威,攻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国领土。上述东欧各国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在苏军支援下,收复本国全境或部分领土。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获得解放。德军所有的基本战略集团——“北方”集团军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南乌克兰(南方)”集团军群都被粉碎。仅1944年夏秋,就有96个德军师另24个旅被歼灭或俘获。219个师另22个旅损失50—75%。其间,德军在苏德战场共损失160万人、坦克6700辆、火炮和迫击炮2.8万门、飞机1.2万余架。德国几乎失去了所有盟国,在政治上完全陷于孤立。战线已接近其边界,在东普鲁士则越过了边界。从1944年年中起,苏军开始了伟大的解放进军,直接援助欧洲各国人民反法西斯德国的斗争。

1945年欧洲战局是在有利于同盟国的形势下开始的。东线,德军已被赶出苏联国土,主要战场转移到东普鲁士、波兰和捷克、匈牙利境内;西线,美英盟军已把德军逐出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中部,并向德国本土推进。德国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但德军统帅部仍将其基本兵力置于苏德战场,截至1945年初前,在这里作战的有169个师另20个旅,16个匈牙利师另1个旅。这些军队共有37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6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8000余辆、作战飞机4100架。德国还动用了所谓后备军的大部分对苏军作战。并在维斯瓦河与奥得河之间构筑了一个由七道防御地区组成的防御配系。

苏联作战军队(海军和国土防空部队除外)至1945年初约有64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004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约11800辆,作战飞机12700架。苏军人员比德军多0.7倍,炮兵多0.8倍,飞机多2倍以上,坦克和自行火炮多0.5倍。

苏军最高统帅部赋予苏军1945年的任务是粉碎德军,并与盟国共同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规定在从波罗的海至多瑙河的战线上同时进攻,在550公里宽的地带内(奥斯特罗文卡至克拉科夫)在华沙—柏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进攻原定1945年1月20日开始。但德军在阿登地区的进攻使英美军陷入困境。英国首相邱吉尔于1945年1月6日向斯大林求援。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提前开始进攻,尽管军队准备不能充分。1945年1月12—14日,在东普鲁士和波兰同时发起进攻。德军统帅部被迫把部分军队从西线调到苏德战场,使英美军的负担大为减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各大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1945年1月
二战著名战役之-----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
一代战神朱可夫元帅——决胜千里
1944年苏军十大战略进攻之第七次突击——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
胡贝口袋——曼施坦因的谢幕战 双方损失
此仗是德军二战中的首次大失败,彻底粉碎希特勒对苏闪电战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