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下】古巴导弹危机:美苏曾这样接近核战争

U一2飞机的高空侦察

当苏联人紧锣密鼓地向运送导弹和飞机的时候,美国人也没有闲着,而是利用各种手段来了解详情,【下】古巴导弹危机:美苏曾这样接近核战争对策。在这方面,曾使美国丢尽脸面的U一2高空侦察机这回为肯尼迪争了口气。

U-2飞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耗资1200万美元研制出的一种单座喷气式高空侦察机。早在50年代初,中央情报局提出研制、开发一种苏联导弹打不着并且能够南北飞越苏联的侦察机,1954年艾森豪威尔同意了这一建议,1955年由洛克希德公司董事长拉伦斯·L·约翰逊设计的第一架U-2飞机在加州伯班克的一个秘密工厂制造出来。这种飞机很像滑翔机,机翼大,结构轻巧,可以在2万1千多米的高空中飞行,超过了一般截击机的飞行高度和一般地对空导弹的射程。不仅如此,它涂着防雷达电波的特殊涂料,还可以关掉引擎无声地飞行,其续航能力可达4000~6000英里。这种飞行最奇特的功能在于,它装配有高性能的915毫米特殊镜头的红外线摄影机,能够将125英里宽、3000英里长的地面景物拍摄成 照片。这种照片经过放大,人们可以清楚地辨认出地面上50厘米大小的物体。1956年5月,4架U-2飞机首次部署在土耳其,有一架还飞越过苏联领空抵达挪威。

可是,正当美国人因此而踌躇满志的时候,1960年5月1日清晨,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驾驶U-2飞机穿越苏联领空时被防空炮火击落,他本人也被俘。苏联政府利用这一事件大作文章,同美国进行讨价还价,美国则强词夺理,不肯认错,由此爆发了一场苏美之间的外交战。这一事件不仅给正在升温的苏美关系泼上了瓢冷水,而且直接导致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于5月中旬召开的巴黎会谈流产。

吉隆滩事件后,肯尼迪批准U一2飞机重新飞行计划。9月14日,U一2飞机进行因气候原因推迟了5天的侦察飞行。在那个万里无云的星期日凌晨,以南向北飞过了古巴西部高空,拍了大量的照片。 当晚,技术人员对经过处理的一长卷胶片进行审查、分析,并同以前拍的照片比较。直到第二天,他们终于在圣克里斯瓦尔地区的胶片中发现了第一个苏联中程导弹基地的形迹。10月16日上午9点左右,中央情报局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总统安全事务特别顾问麦乔治·邦迪。邦迪感到事关重大,不敢耽误来到总统的卧室,把所有情况汇报给肯尼迪。肯尼迪对赫鲁晓大欺骗他的行为十分恼怒,但考虑到事情重大,还是镇定地听完了汇报。上午11点,中央情报局送来放大的并附有说明的照片。照片上显示出存放导弹的帐蓬。圣尤里安栗地正在装配的伊尔-28飞机。美国情报人员分析,苏联的这些中近程导弹能击中1100海里以外的目标,华盛顿,达拉斯。卡纳维拉尔角。圣路易以及这些地方的所有城市和战略空军司令部所属基地都在其射程内。据估计,这个由16枚到 24枚导弹组成的综合发射场在两周内可以投入作战使用。

这一下子,美国人再也坐不住了,五角大搂马上拟定了有针对性的军事训练计划,并以此为借口向佛罗里达和接近古巴的美军基地集结部队。大约有4万名海军陆战队参加了这次行动,其中5千人部署在古巴东南部的关塔那摩基地上。美军王牌的101空降师也处于战备状态,驻扎在佛罗里达的几十万美军随时都可以向古巴发动进攻。

16日中午11点和下午6点,肯尼迪在白宫两次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对古巴的行动计划。五角大楼的“鹰派”提出了两种强硬措施:一是美国武装部队直接攻击古巴。在具体的做法上,先派飞机对古巴进行空袭,摧毁其防御设施、仓库和机场。然后派海军陆战队登陆,一举将苏联的导弹、技术人员和卡斯特罗政权消灭;?是动用500架飞机对古巴进行地毯式的轰炸,当然主要目标是导弹发射场。不过,这些公开的,赤裸裸的侵略计划遭到一些持重稳健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这些做法对美国是很危险的。如,肯尼迪总统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美国驻苏联大使汤普森都主张谨慎从事。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施莱辛格更认为,马上进攻古巴很可能挑起美苏之间的战争。

肯尼迪对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目的也并没有完全摸清,这到底是诱使美国对古巴采取军事行动,从而招致国际舆论谴责,还是迫使美国参加全球性的讨价还价,以撤出在古巴的导弹为条件,要美国在柏林问题上作出让步或澈出在土耳其的导弹?还是要试探美同人的反应?由于捉摸不定,肯尼迪也认为对已经加强防御的古巴进行大规模的海陆空攻击,对美同来说过于冒险了。于是经过反复权衡并与同僚们多次协商,肯尼迪组织了两个秘密小组,要它们进一步向白宫提供对付古巴的详细计划。为了保密,他照常参加竞选活动,履行日常公务。表面好象风平浪静,可实际上一个更大的军事行动正在密谋酝酿之中。

危机的开端

对加勒比海危机时间上的限定,史书基本是从1962年10月22日美国宣布封锁古巴开始,到28日美苏达成协议、苏联停止在古巴建造导弹基地并将导弹撤走为止,历时一周。这期间,美苏围绕导弹在古巴的进退问题剑拔弩张,展开较量。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索性将这次危机直呼作“古巴导弹危机”。的确,这是极不寻常的一周,肯尼迪总统的弟弟,当时任美国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把它称作“黑色的星期”。

就在美国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决策的时候,苏联加快向古巴运送武器的速度,加紧了导弹基地的建设步伐,在外交上也采取了强硬的态度。10月18日,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在纽约先后会见了美国总统和国务卿腊斯克,向他们软中带硬地说:“美国对古巴采取敌视行动,同时也敌视那些对同古巴保持良好关系、尊重其独立并在古巴困难的时刻给它援助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不会袖手旁观。20世纪60年代不是19世纪中叶,不是把世界瓜分为殖民地的时代,也不是被侵略国家在遭到进攻几周后都不能呼救的时代。苏联是伟大的国家,不论是由于古巴问题还是由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局势而出现爆发一声大战的威胁时,它不会只是一个旁观者。”

当时,肯尼迪、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罗伯特·肯尼迪、副国务卿乔治·鲍尔等人都表示,美国不想武装进攻古巴,但决不容许苏联将这个岛屿变成"进攻美国和拉丁美洲的军事基地。葛罗米柯针锋相对地回答:美国在土耳其、日本设置军事基地并派驻大量的美军顾问,至于在英国。意大利及其他一些西欧国家就更不必说了。既然美国可以在上述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可以同这些国家签订军事条约,难道苏联就没有权利帮助古已发展经济和巩固国防吗?苏联的强硬态度,犹如催化剂,促使美国政府在采取强硬行动的决策中走得更快。

9月16日白宫秘密会议之后,秘密小组(后来称之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小组)成员度过了极度紧张繁忙的4个昼夜,一次一次地召开会议,汇集各种意见,提出多种可能采取的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和进行可行性论证,秘密小组的成员大都倾向于在古巴周围海域建立一个防止苏联原子装备运入的特殊封锁圈。9月18日,肯尼迪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具体拟订行动的细节,并在次日制定出了一套系统的方案。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由总统批准实施了。

20日下午,肯尼迪借口身体不适从芝加哥返回华盛顿,然后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举行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505次会议。肯尼迪向与会者展示了导弹照片,并把实行封锁的方案告诉给大家。经过讨论,在听取了委员们意见并向空军战略司令部进行了询问之后,肯尼迪批准了对古巴进行海上封锁的方案,不过为了减少火药味,在称谓上采用“隔离"一词。

在这一重大决策公布之前,美国政府紧张地悄悄地进行着周密的准备。比如起草船只隔离检查声明,与美国驻外使馆联络,起草给美洲国家组织的通知,给各盟国首脑发信,给西柏林市长发信,准备对古巴和其它拉丁美洲国家进行24小时新闻连播,下令做好军事准备,组织增援古巴关塔那摩美军基地兵力等等。白宫发言人宣布,肯尼迪总统在晚上将要发表《国家处于最紧急状态》的电视讲话。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10月22日华盛顿时间下午6点,即在美国宣布封锁古巴前一小时,腊斯克紧急约见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将肯尼迪致赫鲁晓夫的一封信和即将播发的告美国人民书的文本转交给他,但拒绝对这两份文件作任何解释和答复。多勃雷宁看到这两份文件后对腊斯克说,美国政府正蓄谋制造一项严重的危机。这意味着美国拒绝就美苏任何双边问题进行谈判。肯尼迪在信中说,如果发生了某种事件,美国为了保卫自己及其盟友的安全将做我们必须做的一切。古巴已经出现了苏联的导弹基地和进攻性武器系统,因此,"我必须告诉您,美国决意一定要铲除这种对西半球的威胁。我们将要采取的行动仅仅是消除这种对西半球国家安全威胁的最低程度的需要。”

1962年10月22日华盛顿时间下午7时整,神情严峻的肯尼迪坐在电视摄像机前面,发表电视讲话。他说:“政府正象它许诺的那样,一直严密监视苏联在古巴岛的军事活动。上星期,许多无可辩驳的证据说明,在这个大海环绕的海岛上,正在修建一个进攻性的导弹体系。这个导弹基地,除了提供一支进攻西半球的武装力量以外,不可能有其他的目的……有了这种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远程和显然是进攻性的武器,古巴将立即变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这就对所有美洲人的和平和安全构成了明显的威胁……苏联人第一次突然秘密地决定在他们的领土以外安装这种战略武器,说明他们蓄意改变'现状’,这是无法自圆其说的持久挑衅。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勇气和我们的诺言将来能被我们的朋友或者敌人认为可信的话,我们的国家决不能听任他们这样做。”

紧接着,肯尼迪命令美军进入临战状态,24小时之后又签署了《第三千五百零四号文件》,宣布自格林威治时间24日14点起,美国对古巴全岛实行全面封锁,任何开往古巴的舰只都必须接受美国军舰的检查,否则就将其击沉。美国的大型海军编队集结在加勒比海,一半以上的战略轰炸机已准备起飞,配备“北极星”导弹的核潜艇已经进入作战阵地。肯尼迪的演说同时用38种语言播往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美国开始行动,朝鲜战争以后,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最严重的战争危机爆发了。

美军的拦截行动

美国的行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在国内,有84%的美国人赞成,反对的只有4%;在国际上,美洲国家组织20个成员国中有14个同意肯尼迪对古巴的军事隔离,西德、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政府或首脑都发表声明支持美国政府的行动。一时间,西半球形成了与苏联对抗的联盟。在这种气氛中,肯尼迪于23日又发表了《禁止进攻性武装运往古巴》的公告,宣布:"归我统率的部队从1962年10月24日格林威治时间下午2时起,根据本公告包含的指示禁止进攻性武器和有关物资运往古巴。”公告中规定的被禁止物资包括:地对地导弹,轰炸机炸弹,空对地火箭和导弹,用于上述武器的弹头,维持和操纵上述武器的设备等。肯尼迪还授权国防部长,可以发布必要的条例和指示,包括对古巴在适当的距离以内划定禁区或限制区和规定的路线,对可能前往古已的任何舰船可予拦截并命令它说出名称、货物、停靠港口接受检查。

在美国咄咄逼人的气势面前,苏联也不甘示弱。苏联政府23日发表声明,针锋相对地指责美国实行海上封锁是“"史无前例的海盗行为",是“朝着发动世界热核战争走去"。苏联表示,如果侵略者发动战争,那么决心给予最强烈的回击,“苏联有必需的一切”。掌握着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两个超级大国剑拔署张,一场空前的较量开始了。加勒比海上骤起风暴,几十年后,科济列夫说:“在1962年10月的日子里,人类站在核战争的灾难边缘。苏联的核导弹部署在古巴,美国肯尼迪总统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它们除掉。军事冲突似乎难以避免。”

大西洋上,美军16艘驱逐舰。3艘巡洋舰,一艘反潜航空母舰和6艘供应舰、150艘后备舰形成了严密的海上封锁线,虎视眈眈地面对着敢于靠近它的一切船只。23日晚间,苏联货船队也浩浩荡荡地驶近隔离线,次日上午苏联6艘潜艇与18艘货船汇合在一起。美方已经准备下令击沉任何干扰隔离的潜艇。就在千钧一发之时,距离古巴较近的几艘船已经停驶并且调转船头。双方避免了一次冲突。至于其中的原因,有人说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各自显现出的谨慎;也有人认为,转回去的船只大约是因为携带了运往古巴的“进攻性”装备;还有人推测,苏联不能冒险让导弹、核弹头。电子设备等秘密技术落入美国人手中。从多勃雷宁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后退的船只运载的是核武器。

但是在25日,美海军第一次拦截了苏联货船--"布加勒斯特号”。这艘苏联货船于9月份从苏联黑海敖德萨港装载了9000吨货物驶往古巴。24日,美国一艘航空母舰驶到大约距其300米的地方,25日晨几架美军飞机在它的上空盘旋。美舰只盘问船上装载的是何种货物,并未派人上船检查。上午8时多,“布加勒斯特号”降低了速度,在距美舰很近的距离内迎面开过。美官方称该船只是一艘普通油船。第二天一早,在黎明的曙光中“布加勒斯特号"到达古巴哈瓦那,受到了古巴码头工人的热烈欢迎。船长和50名船员接受了献花、古巴国旗和卡斯特罗肖像,因为他们“不顾美帝国主义威胁”来到古巴。

然而其它船只就不这样幸运了。26日,美国建造但在黎巴嫩注册的巴拿马货船“马鲁普拉号"被苏联租用,当时是从波罗的海的里加港驶往古巴。当到达巴哈马群岛的拿骚东北约180海里地方时,美军“凯尼第号"和“皮尔七号"驱逐舰前往拦截,并派人登船查看了货单,搜查了船只,检查了货物,询问了船员,直到确认了装载的是卡车及其零部件后,才予以放行。27日,古巴商船“西瓜纳湾"号在离古巴50海的地方同样受到拦截。美方事后说,美军拦截苏联船没有搜查,却搜查了一只苏联祖用的船只,这是有意的选择。其目的是既想避免与苏方不必要的冲突,又要显一下他们拦截是认真的。美苏双方却不愿示弱,也不愿接火。苏联已被迫停止“进攻性”装备的运送,但在占巴的核弹储备库的建设,导弹发射场的安装都在紧锣密鼓地加紧进行。与此同时,美国继续进行空中核实验。美苏双方也是在进行相持不下的心理较量。

赫鲁晓夫同肯尼迪之间的通信

加勒比海一触即发的紧张状态,成为全球的关注中心,核大战的阴影也宠罩在各国人民的心上。作为东西两方阵营的首领,美苏两国巨头都想在危机的处理上,为自己的一方争得更多的利益,至少要尽量减少预想的利益损失,都做出了一副决战的架势,然而,他们在内心深处对核战争对自己一方的危害又顾虑重重。因此,两国首脑亲自出马,开始在第二战线--外交斗争中,明争暗斗,打开了笔墨官司。这期间,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部长会议办公室的睡椅上,和衣而卧,随时准备应付紧急事务。在大西洋彼岸,肯尼迪也昼夜守在电话机旁边,不想离开,即使躺在吊床上同客人谈话,咖啡桌上的电话机也可信手拈来。

在加勒比海危机的第一周里,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之间交换了9封信件。前者写了4封,后者写了5封。这9封信都是通过两国大使传递的,其内容大多数也是公开的,个别信件如赫鲁晓夫27日致肯尼迪的信全文是在1972年公布的。概括地说,肯尼迪给赫鲁晓夫的信是以最后通牒的口吻,带有威胁性;赫鲁晓夫的信则用谴责的语调,涂着辩解的色彩。

10月23日莫斯科时间下午3时,苏联向美国大使馆转交了一封口气强硬的信,这是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第一封信。信中写道:"我坦率他说,您在声明中提出的措施是对各国人民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美国已经公开走上了粗暴地违反联合国宪章,违反在公海上自由航行的国际准则的道路,走上了反对古巴和苏联的道路。”针对美国所讲的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是为了进攻美国,赫鲁晓夫声明:“目前在古巴的武器,不管属于什么类型,都是用于防御目的,是为了保卫古已共和国不受侵略者的攻击。” 最后,他警告肯尼迪:“我希望美国政府能表现出慎重,放弃正在采取的可能导致对全世界的灾难性后果的行动。苏联会作出最强烈的反应,回击美国。”

肯尼迪看到信后,马上给赫鲁晓夫回了一封具有最后通碟性质的信。该信于华盛顿时间当日下午6时51分由美国驻苏大使馆交给苏联外交部。肯尼迪告诉赫鲁晓夫,造成目前危机局面的原因是苏联秘密地在古已部署进攻性的武器。他要赫鲁晓夫立即对苏联驶往古巴的船只发布必要的命令,遵守美国颁布并且得到美洲国家组织批准的检查条例。

苏联外交部于莫斯科时间24日早7时收到肯尼迪信件的俄译本,随即转给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匆匆看完,便怒气冲冲地回信给肯尼迪:“您向我们提出这些条件,就是向我们挑战。谁要您这样做呢?苏联决不能同意美国的作法。你们提出了一个最后通碟并且威胁说,除非我们服从你们的命令,否则美同就使用武力。想想看,您在说些什么!同意你们的要求就意味着在国家关系上不是遵循理性,而是纵容专横。你们不再求助理智,而是要胁迫我们。……你们想迫使我们放弃每一个主权国家都享有的权利,你们在践踏一般公认的国际法准则。这一切都是出于对古巴及其人民政府的仇视。美国对古巴的行动完全是强盗式的,是堕落的帝国主义的愚蠢行为。”

赫鲁晓夫在信的最后明确告诉肯尼迪:"苏联政府认为违反自由使用国际水域和国际空间的行径,是一种要把人类推入世界核大战渊蔽的侵略,所以,苏联政府不能指示开往古巴的苏联船只服从美国海军封锁古巴的命令。你们对苏联船只的命令应当严格遵守一般公认的在国际水域航行的准则。如果美国方面违反了这些规则,它必须认识到自己会承担什么责任。苏联也不单纯是美国船只在公海中海盗行为的观望者。那样的话,我们将被迫采取我们认为是必须与合适的措施以确保我们的权利。”赫鲁晓夫不无威胁他说,“对此,我们拥有必需的一切!”双方的火药味非常浓,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不过,25日肯尼迪给赫鲁晓大的信及赫鲁晓夫给肯尼迪的长篇复函中,各自的口气都有缓和。他俩都争辩自己的作法有理并指责对方,但同时都表示应当克制,避免爆发战争,赫鲁晓夫对肯尼迪说:“如果你们发动战争,那很明显,除了接受你们的挑战,我们别无选择,但是,如果您没有失去自控能力并能理智地认识到这会导致什么后果的话,那么,我们不应当拉紧系在战争上面的绳索。因为我们越拉,这个结就越紧,当它紧到连打这个结的人都无法解开的时候,那就必须砍开。这意味着什么,不用我对您解释。您本人也知道我国所有准备的武器有多么可怕。”

联合国的斡旋

就在美苏两国首脑的笔墨官司打得热火朝天的同时,各自的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也唇枪舌剑,打个不可开交。

10月的纽约,气候温和,秋高气爽。然而设在市中心的联合国大厦里,却气氛燥热灼人。22日晚,美国大使史蒂文森便向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当月份主席的苏联副外长佐林,递交了美国政府的一封信和一份决议草案,要求在次日上午召开安全理帘会紧急会议,讨论古巴局势。这份决议草案要求从占已拆除撤走所有导弹和其它进攻件武器,派联合国观察小组去古巴确保决议执行以及在上述要求实现后结束隔离措施。苏联也正式要求安理会讨论“美国违反联合国宪章并危害和平"的问题。古巴更是要求安理会使美国侵略部队立即澈出古巴沿海,并停止非法封锁,要求美国有组织的特务停止在关塔那摩的一切挑衅行动,一切干涉和侵犯古巴领土领空的行动。

在美国,苏联和古巴三国的要求下,联合国安理会于23日晚举行了紧急会议。佐林首先说:美国要求召开会议所提出的理由是完全虚妄的,这是一个企图掩盖美国对古巴空前未有的侵略行动,掩盖横蛮无理的对人,已封锁的拙劣手法。美国代表史蒂文森发言,重申了美国政府决议案中的要求,为美国对占巴实行海上封锁辩解。他说:“因为我国政府认为,古巴最近的情况发展,诸如冷战输入美洲的心脏、构成对个个球和平的威胁,而且无疑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苏联代表指责美国政府没有通过谈判和百接接触,以便清楚地解苏联在古巴的行动的自卫目的,而是在加勒比海采取了违反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的侵略行为,从而使世界面临着一一场热核战争的威胁。只有取消封锁,才能使局势正常化,进而避免爆发战争。古巴代表更是义愤填膺,指责美国的封锁是战争行动,是大国用武力反对古巴独立,同时声称:古巴将反抗这种“北美帝国主义的非法措施”,反对关于派联合国观察员去古巴的建议,决不会接受联合国新的类似刚果的那种行动。

24~25日,安理会继续就加勒比海地区局势展开激烈的辩论。罗马尼亚。加纳等国支持苏联和古巴的立场,认为古巴有权独立选择本国的政治制度和为捍卫本国自由与领土完整而采取的必要防范措施,谴责美国封锁古巴是对和平与普遍安全的严重威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则支持美国对古巴和苏联采取的封锁行动。英国代表迪安、法国代表赛杜、委内瑞拉代表索萨·罗德里格斯、智利代表施拉泽尔等发言支持美国提案。辩论十分激烈。至于佐林和史蒂文森吵得更是不可开交。

美苏两国及其盟国之间的尖锐对立,在会上不可能吵出什么结果来。于是,人们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联合国出面调停。当人类生存系于千钧一发之际,全世界几十亿人的眼睛注视着联合国代理秘书长吴丹,看他有何锦囊妙计将这场核战危机地雷的引信取出,保证世界和平的安全。美苏双方分别给吴丹写信,陈述自己行动的理由,都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一个代表了7个中立国家的代表团于23日安理会讨论前拜访了吴丹,要求他对美苏提出不采取危险行动的呼吁。

10月24日,吴丹在安理会上宣读厂他给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信:“一大批联合国会员国政府的常驻代表,要求我在目前严重局势中,向你们发出紧急呼吁。”他要求卷入冲突中的双方保持理智,为了国际和平与安全,一切有关方面应当不采取可能使局势恶化和带来战争危险的任何行动;双方应自愿停止向古巴运送一切武器,自愿停止包括搜查驶往古巴船只在内的隔离措施。吴丹以庄严而郑重的语调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17年中,从来没有发生像这样危险和紧迫的大国对垒情况。联合国面临着重大责任,“在这个严重的时刻,可以使全世界和平的唯一途径是谈判和妥协。”

此时此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之间的信函口气仍然强硬,苏联的船只仍向古巴行驶,古巴导弹基地的建设正在加紧进行,美国正在组织拟定古巴重点轰炸方案。所以,吴丹的紧急呼吁,并没有立即得到积极的响应。肯尼迪在接到吴丹的信后,当即复信表示不接受并重申了美国暂停隔离的条件,即史蒂文森递交提案的条件。

25日,吴丹再次致函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给赫鲁晓夫的信中,吴丹说:已经驶向古巴的苏联船只只可能对美国实施的隔离行动提出挑战,希望赫鲁晓夫能指示已经在驶向古已途中的船只不要进入拦截地区。在给肯尼迪的信中,吴丹说自己已对赫鲁晓夫提出苏联船只不进入拦截区内的要求,要肯尼迪向美国军舰发指示,尽可能在今后几天内避免同苏联船只的遭遇。

美国首先对吴丹的建议作出积极反应,答应只要已经驶往古巴的苏联船只不进入拦截区的话,美国军舰将尽力避免同苏联船只在加勒比海遭遇。赫鲁晓夫不甘落后,也作出姿态,在给吴丹的信中表示:“我接受您的建议,已经命令驶往古巴但还没有进入美国军舰的海盗地区的苏联船只的船长,不进入拦截区。”26日,吴丹谨慎地分别同佐林、史蒂文森和乔斯特会谈,各方对会谈的内容不透声色,采取了“静悄的外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巴导弹危机的启示:危机需要理智管控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10月24日上午,人类世界最接近核战的时刻
人类历史上最危险一刻发生在1962年10月,世界差点就毁灭了
差点毁灭世界的13天,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揭秘
[图文]惊魂13天:肯尼迪与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60年:谁先眨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