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49年后撤退台湾或出走港澳、海外的人物(1962-1963)

1962年

胡宗南(1902-1962)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原名琴斋,字寿山,浙江镇海人。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参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后历任师长、复兴社干事会干事、第1军军长、第17军团军团长等。抗战时期,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第1战区司令长官、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北绥靖公署主任。1947年率部进攻陕甘宁边区。1948年,任川陕甘边区绥靖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后转驻西昌,兵败后去海南岛。1950年赴台湾,曾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澎湖防卫司令官等。1962年2月14日在台北病逝。

胡 适(1891-1962) 现代学者,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编辑。1927年后,长期支持国民党的政策,历任光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国防参议员、驻美国大使、行政院高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1949年去美国定居。1958年赴台湾,任台湾国民党中央研究院院长等。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宋邦荣(1900-1962)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号汉峥,河北安国人。1923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28年后,历任营长、参谋、团长、国民党河南剿总中将处长 、济南兵工厂厂长等。抗战时期,任河南军管区国民军训处处长、第8战区副长官部中将参议、第1战区副官处处长、汉中警备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鄂陕甘边区副总司令、冀西师管区司令。1949年赴台湾,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参议、国防部高参等。1962年2月在台北病逝。

杨宣诚(1889-1962) 国民革命军海军中将、外交家、军事情报专家。原名杨宣德,字朴园,湖南长沙人。早年赴日本学习海军,后加入华兴会。回国后曾在清朝海军中任职。辛亥革命后,再赴美国留学。后在日本、俄国工作。1920年归国后,历任国民政府驻日海军武官、参谋本部第二厅少将处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军队大本营第一部情报组组长、第五部对敌宣传组组长,主持对日军事情报工作。曾参加开罗会议。后升任军委会外事局中将局长。1947年赴台湾,任省政府顾问兼农林公司董事长。1962年3月23日在台北病逝。

萧文铎(1891-1962)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号震东,湖南宜章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6师参谋长、江西省保安处处长、第18师副师长等。抗战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18师师长、湖南第8区保安司令等。抗战胜利后,任湖南第3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部司令等。1948年3月退为备役。1949年赴台湾,继任立法委员等。1962年5月14日在台北病逝。

罗 瑶(1899—1962)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字友遽,广东东莞人。北京政法专门学校毕业。返粤后任徐景唐幕僚,任第13师政治科长、广东省政府军事厅政治部科长兼代主任。抗战时期,任广东省建设厅主任秘书、第12集团军总部秘书、广东绥靖主任公署少将参议、第12集团军特别党部书记长。抗战胜利后 ,任广东省民政厅主任秘书、建设厅主任秘书、东莞县县长。1949年移居香港从事教育。后半身不遂,移居台湾。1962年春逝世。

许季珂(1896-1962) 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湖北云梦人。1919年武昌文华大学毕业 后,在汉口、河南、甘肃、辽宁等邮政管理局工作。抗战期间,历任国民党军委会军邮总视察、湖北省邮政总负责、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等。1950年赴台湾,任台湾邮政管理局局长兼邮政总局副局长。1962年5月在台北病逝。

梅贻琦(1889-1962)  民国政要、教育家。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出生于天津。1909年留学美国。1914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学校物理系主任、清华大学教务长、清华留美学生监督。1931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含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主席)。1949年赴台湾。1958年任台湾当局教育部部长兼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2年5月在台湾病逝。

胡宗铎(1892-1962)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字今予,湖北黄梅人。1917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后在广西军队中任职。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7旅旅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第19军军长、武汉卫戍司令、第4集团军第3师师长、第16师师长等。蒋桂战争桂系失败后,通电引退,所部为蒋系军队改编。1931年参加反蒋活动。1932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高级参谋。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1946年退役。1949年春被白崇禧发表为华中“剿总”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年4月南下广州,继赴香港九龙定居。后赴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62年8月26日在台北病逝。

林树艺(1906-1962) 国民党政要。浙江瑞安人。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毕业。历任国民党政府浙江省新昌、遂昌等县县长,浙江省浙西行署秘书处处长、政务处处长,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书记长、国大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赴台湾,一直担任台湾当局立法委员。1962年10月病逝。

胡家风(1886-1962) 国民党政要。江西南昌人。1912年毕业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曾任教育部主事、江西省教育厅厅长、中国大学、华北大学等校教授。1930年后,历任青岛市政府秘书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第一处处长、江西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军委会委员长、东北行辕秘书长、江西省政府主席。1949年5月赴香港。1950年秋赴台湾。1962年12月29日在台北病逝。

谭何易(1897-1962)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广西玉林人。中央军校南宁分校第一期(相当于黄埔军校第4期时间)毕业。后在桂系军队中服役。历任营长、团长等。抗战时期,任第171师第511旅旅长、第176师第526旅旅长、第176师副师长及师长、第84军副军长兼第176师师长等。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48师副师长、整编第46师师长、第3兵团副司令官兼第46军军长。1949年后率残部退入越南。1953年赴台湾 ,任台湾国民政府国防部中将高参。1962年病逝。

刘大钧(1891-1962) 国民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字季陶,号君谟,江苏丹徒人,生于淮安。早年留学美国,专攻经济学和统计学。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国民政府立法院统计处处长、统计局局长、中国经济月刊主编、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 。抗战结束后,任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中国代表、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馆经济参事。1949年后居住美国。1962年在纽约病逝。

吴泽理 (1889-1962)  同盟会员、国民党政要。广东新会人。出身华侨家庭,少年时随父赴加拿大,后受革命思想影响,在加拿大同盟会分会工作。1916年初,袁世凯恢复帝制,孙中山发动讨袁运动,在加拿大组织华侨义勇讨袁敢死队,回国参加讨伐袁世凯。1917年,张勋复辟,华侨敢死队部分被编入粤军第一军许崇智部警卫营,吴泽理任营长。其后,参加援闽、讨桂、讨陈等战役。1924年后,任五邑卫商旅旅长、粤军第三警备司令。后被蒋介石借廖仲凯被刺案打击许崇智而解职。30年代初,从港返穗,隐居于广州市河南基立村,居所称“退园”,一度成为反蒋军政人士聚会场所。吴铁城任广东省主席时,聘为省政府高级参议。广州沦陷期间,日伪诱吴泽理出任伪职,被吴坚决拒绝。后避居乡间,保持晚节。1962年病逝于香港。

                                  1963年

朱家骅(1892-1963)  民国政要、教育家、科学家。字骝先,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去广州,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中山大学代理校长。1927年后,历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中央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交通部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兼党务委员会主任、中央调查统计局(即中统)局长、代理中央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资政。1963年1月3日在台北病逝。

庞炳勋(1879-196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字更陈,河北新河人。1899年入北洋新军,参加了辛亥革命。后返家乡经商。1918年入孙岳部,历任营长、混成旅旅长。后依附冯玉祥,任师长、军长。1927后,历任暂编第14师师长、国民联军第6军军长、西北军第3路军总指挥、国民革命陆军第40军军长兼第39师师长、第3军团军团长、第24集团军总司令、河北省主席等。1943年与日军作战被俘投降,任伪第24集团军总司令、伪开封绥靖公署上将主任等。抗日战争胜利后,任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军总司令、国防部咨议等。1949年赴台湾,为生活计,与旧友孙连仲合开餐馆。1963年1月12日在台湾病逝。

尹仲容(1903-1963) 国民党政要、经济学家。原名国墉,字仲容,以字行,湖南邵阳人,生于江西南昌。1925年毕业于南洋大学。后在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安徽省建设厅、交通部资源委员会等处任职。1946年任行政院工程计划团团长。1949年赴台湾,历任台湾中央信托局局长、经济部部长、经济安定委员会秘书长、外贸委员会主任委员、美援运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1963年1月24日在台湾病逝。

丁济万(1904-1963) 医学家、政治活动家。原籍江苏常州,生于上海,长于孟河医学世家。1922年开始在上海行医。1927年主持家传珊家园诊所。后历任上海中医学会会长、中医公会理事长、并开设华隆医院。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政府中医委员会委员、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迁诊所至香港。1954年及1960年两次赴台湾参加台湾当局选举第二第三届总统。1961年当选为香港中医公会理事长兼医疗研究院董事长。1963年4月在香港病逝。

侯 腾(1907-196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湖北黄陂人。黄埔军校第6期及美国参谋大学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陆军大学班主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馆武官、国防部第2厅厅长等。1949年去台湾,任国防大学校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战略计划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1963年7月16日在美国病逝。

秦德纯(1893-196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字绍文,山东沂水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2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23军军长、第14军军长、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第29军总参议兼察哈尔政府民政厅厅长。1935年奉命与日本土肥原签订《秦土协定》。抗战爆发后,历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常委、北平市市长、北平城防总指挥、第5集团军总参议、军委会点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法执行总监部副总监等。抗战胜利后,任军令部次长、国防部次长、山东省政府主席、青岛市市长等。1949年赴台湾。1963年9月7日在台北病逝。 著有《秦德纯回忆录》。

包华国(1902-1963) 国民党政要。四川成都人。早年入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历任国民政府实业部劳工司科长、中国驻国联办事处一秘及代表团专员、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秘书、三青团中央宣传处副处长、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委员 、重庆市社会局局长等。1949年赴台湾,任“亚洲人民反共联盟中国总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1963年12月25日病逝。

朱绍良(1890-1963) 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一级上将。字一民,祖籍江苏武进,生于福建福州。1910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参加武昌起义和讨袁战争。历任黔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孙中山大元帅府高级参议、第10师参谋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第8师师长、驻赣绥靖主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等。抗战时期,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第8战区司令长官等。抗战胜利后,任重庆行辕主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绥靖主任、国民党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等。1949年8月赴台湾,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等。1963年12月25日在台北病逝。

张 贞(1884-196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字干之,福建诏安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1915年参加讨袁战争。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26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4师师长、福州卫戍司令、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央执行委员、陆军第49师师长等。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军风纪巡察团第四团主任委员、第1团主任委员等。1946年10月晋升陆军上将,并退为备役。1948年当选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赴台湾。1963年12月29日在台北病逝。

于兆龙(1898-196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号瑞图,山东滨县人。黄埔军校第3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7期毕业。历任第44师团长、第131旅旅长、第312旅旅长、军政部西北购马所所长等军职。抗战时期,任第26军第44师师长;1946年后,任整编第77旅旅长、整编第73师副师长、整编第45师师长、第96军军长等。1949年去台湾。1954年退役后,任国防部战略计划委员会委员。1963年冬在台湾病逝。

许良玉(1902-196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号凉月,浙江桐庐人。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历任团长、旅长。抗战时期,任第78师师长、中央军校第7分校学员总队总队长、第89军副军长。1948年,任第3军军长,1949年任第5兵团副司令官兼第76军军长等。1949年去台湾。1963年在台湾病逝。

傅仲芳(1897-1963)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浙江萧山人。保定军校毕业。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抗战时期,任第97师师长、第99军军长兼第97师师长及贵州保安处处长、第29集团军副总司令、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川鄂湘黔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国民政府联勤总部经理署署长。1949年去台湾。1963年在台湾病逝。

王震南(1893-1963)国民革命军中将军法官。字子沛,浙江奉化人,蒋介石表弟。浙江法政学堂毕业。曾任黄埔军校军法官。后历任国民革命军军政部军法司司长、第3战区中将军法执行监、徐州绥靖公署军法处长、陆军总司令部军法处处长等。1948年秋回家乡安葬父亲后,到香港居住。1951年去台湾,辞去公职,不问政事。1963年在台湾病逝。

岑学吕(1882-1963) 同盟会员、民国政要、佛门居士。佛名宽贤,广东顺德人。广东陆军讲武堂毕业。1906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曾远赴香港、南洋办报,鼓吹革命。辛亥期间,任广东都督府秘书、东莞县长、番禺县长等。其后在北京政府和广东政府任要职。1931年开始信佛。1933年字福州鼓山涌泉寺皈依虚云法师座下。1934年,曾以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身份进入西藏,与西藏高层进行谈判。1936年回广东,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委员。1937年初,就任广东省国民政府代主席。后因反对囚禁张学良而去职,隐居香港,潜心佛学。广州解放之初,叶剑英市长曾邀其参与主持省文史馆工作,因年老多病婉拒。1951年3月,乳源云门寺发生僧侣受迫害事件,虚云和尚被暴徒毒打受伤。岑学吕受托,历经数年编成《虚云和尚法汇初编》和《虚云和尚自述年谱》。1963年在香港病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成立时,师级以上领导后来都有怎样的结局
末代第五军军长高吉人
刘安祺[台湾地区陆军一级上将]
中华民国湘军简述与湘军番号
国民革命军派系沿革—湘军
纪念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烈先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