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司马懿的处世智慧:​从不露锋芒到锋芒毕露(下)

​3.把握良机,借刀杀人

对于司马懿这位三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来说,把握机会一定是他最拿手的,也一定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三国第一名将关羽的死,就和司马懿把握机会,然后借刀一挥有很大的关系。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雄心勃勃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就拜关羽为前将军,率军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刘备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关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樊城,然后直下皖、洛,最后进逼曹操的统治区,进而一统中原。

曹操得知刘备的意图后,大为紧张,他深知樊城的战略地位。于是便急派于禁、庞德两位大将率7万人马去增援曹仁。

曹仁虽然是曹操的宗族,但其才华连曹操的一半都达不到,再加上关羽确实生猛,又时值秋季,霖雨不止,汉水猛涨,给了关羽很大的便利机会。关羽利用水势,决堤口水淹曹军,生擒了于禁。关羽爱将军庞德之才,劝其投降,然庞德对曹操忠义非常,被斩杀。

曹仁

关羽的声望在此时达到了顶峰,而刘备的蜀军也因关羽此战而威名大震。关羽趁此良机,率领大军直逼樊城城下。关羽的成就远远没有达到人们对他的期望的原因就在于关羽的骄傲和轻敌,此战使关羽信心膨胀万分,为他后来的被杀埋下了伏笔。

曹操不放心曹仁的樊城,此时已到了洛阳。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雄才如曹操者,也不禁惊慌失措,他为了避关羽的锋芒,心中有了迁都的打算。设想一下,如果曹操真的因此战而迁都,估计三国的历史将会被改写,一个因一次战役而失去勇气的曹操恐怕未必会是有“神将”关羽相助的刘备的对手。

此时的曹营严阵以待,宁静中有些慌乱。但一直以沉得住气著称的司马懿依然十分沉着,面对关羽的锋芒和曹操的犹豫,他忙上前上了一道对他的一生也有重大影响的阻谏:“于禁将军和庞德将军是被水淹才失败的,并非是战场上杀不过关羽所致,于我们是无碍的。如果现在匆忙迁都,既是向敌人示弱,也会助长了关羽的凶焰,更重要的是会引起淮沔一带居民的骚动和不安。我有一主意,现在的孙权和刘备,看似很亲实际上非常疏远。他们双方都不愿意看到对方强大。

现在的关羽如此得意,那对面的孙权肯定是不愿意看到的。现在我们大可不必为关羽着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派使臣与孙权联系,请其派兵抄关羽的后路,这样,两方截击,樊城之围自然迎刃而解。”

司马懿的这番话大有醍醐灌顶之功效,同时也反映出司马懿对人性有针对性的把握。他清楚地知道刘备、关羽、孙权各个人的弱点及孙刘两家联合中的弱点。曹操听到此时大喜,毫无思索,便决定依计而行。

我们还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司马懿如此良策,恐曹操军中真的难有一将能敌关羽之勇武。就是司马懿的一番话,使得蜀汉大好的形势出现了根本性的裂痕。

孙权当然也不愿意看到刘备和关羽的坐大,他和司马懿的意见不谋而合。这样,孙权要求自后路进攻关羽,便以讨好曹操。曹操更是大喜过望。

此时,司马懿良机一握,借刀杀人的计策已经实现了一多半了。

处于两军之夹攻中的关羽在听到孙权要乘机抄他的后路时,骄傲的内心也不免惊慌起来。他不愧为名将,此时也意识到先退一步的重要性。但天要亡他,他本身的求功欲望大过了自身的理智。

关羽在两路大军夹攻中围樊城不放,曹仁自恃有大军增援,不肯轻易放弃,最终守住了樊城。此时的曹操和孙权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孙权派大将吕蒙率兵袭击公安,而关羽根本就没有把名不见经传的吕蒙放在眼里,此时若放弃樊城而救公安,后果还不是非常严重,可关羽丢掉了此次最好的机会。

刘备的南郡太守糜芳很快也投降了,吕蒙便占据了江陵。与此同时,东吴的另一员对关羽来说更加名不见经传的大将陆逊也攻取了宣都等地。关羽此时已陷入绝境,无奈,他只好放弃樊城之围,率领自己的残部返回当阳,可又被自己的人出卖,加上不肯单人单骑而逃,最终败走麦城,被吴将俘获,不降被杀。

吕蒙

关羽的死可以说是蜀汉由强势到守势的转折,刘备的五虎上将军以关羽为首,孙权和曹操杀了关羽就相当于斩下了刘备的一条最得力的臂膀。在此次战役中,司马懿不仅借东吴之力解了樊城之围,而且还借孙权之手杀了关羽,真可谓一箭双雕,坐收渔翁之利。这不能不说是高人一筹的谋略。果然,没过多长时间,刘备为报“二弟”被杀之仇,起兵伐吴,而把主谋曹操和司马懿抛在了一边。吴蜀从此由联合走向了斗争,使得曹操军团获得很大的利益。此皆为司马懿之功。

司马懿平时不怎么说话,可他非常善于把握这样的良机。曹操虽然对司马懿有所怀疑,但终因爱才而留之。不久,曹操病死于洛阳。司马懿大力支持的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曹丕很看重司马懿的才华,便封司马懿为河津亭侯,后迁为丞相长史。

司马懿不只是具有非凡的把握时间的能力,其独到的眼光更是为后人所折服。他一眼就看穿了蜀吴的貌合神离,最终成功借刀杀掉关羽。可没过多久,孙权跃跃欲试,举兵西进。曹魏部曹操去世没多久,不愿和孙权打仗。曹丕忙召集群臣分析军情,商议对策。

此时,曹操在世时很多谋臣大都已经死了,所以,很难找出一位出众的谋士。众大臣都认为,东吴此次兴兵西进,其意思很明确,就是上次帮助我们守住了樊城,便认为樊城应该让出,可能他们还进而想得到襄阳城。此时两城积储都不多了,是很难持久抵御孙权大军的。于是,众位大臣到出一个结论:建议应及早命令镇守襄阳的大将曹仁在孙权兵到之前,火速弃城,退居皖城。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馊主意,如果曹操在世,听到这样的主意,估计会大为光火,甚至会大开杀戒的。此时,独守一旁的司马懿果断地站了出来,他对众大臣的看法不以为然,说道:“孙权和我们联手刚刚打败关羽,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刘备的伺机报复。孙权此人无大志,只求一保,所以他现在最想做的事便是与魏王结好、防御西蜀,他是决不敢贸然犯我们的。况且樊、襄二城在军事上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千万不能放弃。”

司马懿的这番话同样让人感到其谋不可限量。首先,他敢于想众人所不敢想,认为孙权不敢犯魏;其次,他看重的是樊、襄二城的战略位置,而没有看重孙权得其二城的表面。司马懿的独到眼光再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魏主曹丕固执己见,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命曹仁焚弃二城,退居皖城。后来事情发展的结果果然如司马懿所料,孙权根本不敢侵扰二城。曹丕闻讯后,懊悔不迭,更加看重司马懿。

司马懿借刀杀关羽,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把握机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人性分析能力。他把自己和对手都分析的相当到位,这样,他就做到了知己知彼,从而百战百胜。

4.统领全局,洞察先机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根据孔明“隆中对”三分天下,联吴伐魏的策略,蜀汉在赤壁之战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司马懿的计策使得关羽在荆州被杀,整个情势大变,蜀主刘备一心要为二弟关羽报仇,准备出兵东吴,虽然赵云、孔明等人极力相劝,但刘备最后仍一意孤行。

刘备为报杀弟之仇,一意孤行,倾全国之兵力,兴兵伐吴。此时魏国的举动就关系到三国的兴亡了。司马懿很清楚,如果趁机攻击蜀国的话,很可能会再次促成蜀吴的联盟,于是,他建议曹操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

刘备轻敌冒进,再加上其本身没有什么真正的军事才能。很快就被东吴陆逊火烧联营七百余里。蜀国元气大伤,精锐力量几乎损失殆尽,刘备也在这此战役中负伤,为他没过多久便去世埋下了伏笔。同时,虽然东吴在此战役中取胜,但其实力也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至使蜀、吴与曹魏的实力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司马懿的计策又再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其实,刘备在这次战役中犯下了很多错误。孙子兵法有云:主不可愠而致战,将不可怒而兴师。刘备决定亲率大军攻打孙权,可以说是一个因为个人感情、情绪、好恶所做出来的决策。

陆逊

根据诸葛亮的规划,蜀汉应该和孙权保持良好关系,因为当时首要目标应为曹操。所以当时赵云劝说:“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但是刘备却回答:“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这一句话,让一位领导者限入了狭碍的格局,竟然为了私仇而起兵,因小失大。而作为魏国的干才,曹操和司马懿都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说到因小失大,司马懿的主要对手诸葛亮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蜀主刘备刚死,诸葛亮开始对付孟获,他用了最著名的攻心之术——七擒七纵。其实,单就对付孟获这一个弱敌而言,用攻心之策应该说是正确的,也反应出了诸葛亮的高明。但这样做在此时却会因小失大,因为诸葛亮面对的主要对手是曹魏和司马懿,在更强悍的敌人还没有吞没之前是绝对不能在这么个地方消耗宝贵时间和精力的。

诸葛亮没有想到,打败弱者既起不到锻炼自身队伍的作用,又起不到吓唬强者的作用,而司马懿却充分地意识到了战略的攻防转换须逐渐进行,不能操之过急。也就是说在战略防守的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战术进攻。司马懿在平定燕王公孙渊时就是速战速决、干净利落。在司马懿的意识里,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事阻挠自己。司马懿死后,大将羊祜做了漫长的攻心战之后,杜预就担心吴国会出新人,希望抓住机会尽快灭吴。而司马懿的后辈司马炎直到最后才给曹奂、刘禅、孙皓三个皇帝都封侯,并让其“善终”,不是此前他们对曹芳、曹髦使用的外儒内法的凶悍手腕。在大节方面,司马懿比诸葛亮要做得好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最后诸葛亮六出祁山而最终败北的原因。

就事论事,在“促使”孙刘开战这件关乎全局的事件中,司马懿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由此我们对他此番作为评价为:司马懿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不同于集团之间那种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的能力,以及基于这种关系而产生的政治联合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战略思想,都使他明显的区别于曹操身边的其他谋士。他从中表现出的智慧、干练、冷静和统领全局的魄力无疑是其自身非凡将才的一次预演。实际上,他联吴击蜀的战略观点,已经与主张联孙抗曹的诸葛亮相抗衡,同时也为以后诸葛、司马之间的正面交锋埋下了伏笔。

在前面我们提到过曹操在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曾说过到这样一段关于龙的话,他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这句话本来是暗喻曹操自己的,但是纵观司马懿的所做所为,从一角度来评论又是对他的最好的评价:他隐介藏形,洞察先机,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统领全局,把自己的人生规划推向无人及能的高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战役?
司马懿:越大器晚成的男人,越懂的隐忍!
三国五大守城高手,第一耗死孔明,第二坑苦关羽,第五吓哭孙权!
人生大赢家司马懿,司马仲达(上)
历史上有哪些精彩的计谋?哪个最让人捉摸不透?
三国谋士那么多,谁才是最被高估的那个?既非庞统也非郭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