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湾两洋三洲五海的中东,承载犹太人与阿拉伯人荣耀与血泪的土地

翻开世界地图,有一片从古至今不曾安宁过的土地,宗教矛盾、民族争端、征伐战争在这里轮番上演,每一寸土地都交织着厮杀的血泪,每一条河流都浸透着利益的争夺,它受到了太多的惊扰;但这片土地却在6000年前诞生了辉煌的文明,小麦、大麦、黑麦、豆类从这里起源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荒凉的地表之下更埋藏着足以支配整个世界的能源力量,这就是中东。太多的恩怨纠葛,太多的神奇惊叹,太多的战火与血泪...,让地球上再也没有哪个地方能比这里的历史更复杂离奇,现实更纷繁混乱。

中东是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地球上再也没有哪个地方能比这里的历史更复杂离奇,现实更纷繁混乱。

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中东这片一湾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是从地中海的东部南部一直延伸到到波斯湾沿岸的部分地区,具体包括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塞浦路斯、叙利亚、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约旦、卡塔尔、巴林、阿联酋、阿曼、也门等23个国家与地区,面积15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4.9亿。这里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往来的交通枢纽。

中东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往来的交通枢纽。

这里也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从非洲的摩洛哥延伸到东南亚的马来西亚,从尼罗河到印度河,从地中海到波斯湾,穆斯林的新月汇聚在这条联系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动脉上。沿着这条大动脉,东、西方鲜活的文化得以碰撞和交流,使人类文明一次次迸发出新的活力,当然沿大动脉也带来了游牧民族的铁骑,它们如飓风般席卷而过,摧毁了无数的文明成果,直到中世纪伊斯兰崛起并统一整个中东地区。

作为欧亚非三大陆的结合部,中东是所有横贯欧亚大陆的商路的枢纽。

作为欧亚非三大陆的结合部,中东是所有横贯欧亚大陆的商路的枢纽:这里既有通往黑海和叙利亚各港口的陆路,又有穿过红海和波斯湾的水路,其中渡过阿拉伯海,通往印度西南沿海的贸易尤为繁荣。尽管气候干旱,多沙漠,但中东还是有两块巨大的绿洲滋养了人类古老的文明,那就是古埃及文明与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中东闪现人类文明的早期曙光,图为《圣经》中建筑在示拿地(古巴比伦附近)的巴别塔。

中东闪现人类文明的早期曙光

地球上的古老文明似乎都存在一种奇特的“两河现象”,即文明古国总是与两条大河相伴而生:古中国的夏、商、周华夏文明诞生于黄河、长江之间;古印度文明则离不开恒河与印度河的浩荡奔涌;而古埃及有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滋养;孕育了西亚苏美尔、亚述、巴比伦文明的则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特别是后两者,从尼罗河下游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距离如此接近,时间也都早于古印度与古中国,正是人类文明最初上演的地方。

号称“西方文明精神源泉”的古希腊文明,也明显受过古埃及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称两河文明)的滋养。

即便是海洋文明的代表、号称“西方文明精神源泉”的古希腊文明,也明显受过古埃及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也称两河文明)的滋养。而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创造者是苏美尔人,他们在两河平原南部开掘沟渠,建立起密如蛛网的灌溉渠,润物无声般地培植文明的幼苗。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是两河文明的“母亲河”。

到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邦。苏美尔人还发明了人类最古老的文字-契形文字,对其的研究表明,早在公元前4500年前,两河下游就已有令人瞩目的古文明,公元前4000年—前2250年就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鼎盛时期。

早在公元前4500年前,两河下游已有令人瞩目的古文明,公元前4000年—前225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鼎盛时期。

不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沿岸尽管会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也就是"肥沃的新月地带",但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不同,所以为了计算时间,发明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太阴历,但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那样是定期泛滥,所以为了确定时间,苏美人通过观测天象,发明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的太阴历,在我们今天的钟表上,这种十二双时、六十分、六十秒的时间划分,就直接源于苏美尔人。

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从632年到1258年,享国626年。

这块从波斯湾延伸到地中海东南隅的新月地带,苏美尔城邦兴盛在肥沃的土壤之上,约在公元前1776年楔形文字法典—汉谟拉比法典颁布,使这里成为最早进入法制社会。其后6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横空出世,从632年到1258年,享国626年,极盛时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之一,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

中东所在的枢纽位置,当它强盛时便拥有四处扩张的便利,当它衰落时便会成为世界列强的“角斗场”

荣耀地亦是苦难地

只是中东所在的枢纽位置,当它强盛时便拥有四处扩张的便利,当它衰落时便会成为世界列强的“角斗场”,于是这片承载着中东民族荣耀的同时,也是一片侵染着血泪与耻辱的苦难之地。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可以用“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概而言之。所谓一个祖先是指闪米特人,无论是巴比伦人、亚述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阿拉伯人等中东民族均为闪米特人支脉

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去往迦南地,途中在西奈半岛的西奈山受“十诫”,自此以色列人逐渐融合为一个民族

两个民族便是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约公元前1900年,闪米特人的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即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共同的先知)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地(今以色列)。据《圣经》记载,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嫡子以撒,他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成为法老的助手智囊,但后来新任法老要将其沦为奴隶,先知摩西随即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返迦南地,期间在西奈半岛的西奈山受上帝“十诫”,现今的以色列便是这一支系。

麦加禁寺、麦地那先知寺和耶路撒冷远寺是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寺,禁寺的克尔白天房是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方向。

由于撒拉久不孕,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以实玛利,后因纠葛,被放逐至阿拉伯半岛繁衍生息,便成了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也自称是以实玛利的后裔。以实玛利的女儿巴实抹嫁给以撒的长子以扫繁衍后代。后来随着伊斯兰教的崛起,阿拉伯帝国开始成形,直到7世纪,拥戴穆罕默德后裔的人与接受哈里发代表真主的人逐渐分裂了伊斯兰教,成为如今的“逊尼派”与“什叶派”。于是宗教矛盾、教派之争、民族分歧就成了中东这片土地上剪不断理还乱的原罪。

“工业的血液”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支配着世界的能源走向、经济局势、国际关系乃至战争热点。

“旧伤”未愈,再添“新患”

到了近代,中东“旧伤”未愈,再添“新患”,占世界的2/3的石油储备在中东被发现,诸多域外大国纷纷投来觊觎的目光。要知道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内燃机大显身手后,由石油中炼制的汽油、柴油就愈发重要,还有润滑油、沥青、溶剂、凡士林等石化产品也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作为“工业血液”的石油,支配着世界的能源走向、经济局势、国际关系乃至战争热点。正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所说:“石油,这些被禁锢在岩层下数百万年的黑色精灵,一朝喷出地表,就注定要改变整个世界!

中东地区的石油储备占到占世界的2/3,引来各大国觊觎。图为中东、中亚石油天然气分布图。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美国、俄国的石油产量已占据全球九成,而靠煤矿和铁矿发家的英国、德国、法国却惊恐地发现,自己国内居然无油可采…于是,当时已被探明拥有丰富油田的中东很快就成为各国石油公司明争暗斗的角力场。域外势力的加入,将原本就因宗教、教派、民族而混乱不堪的中东乱局进一步搅浑,在纵横辟阖中,中东沦为了世界大国实施战略意图的试验场。

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安理会单方面进攻伊拉克,清除反美政权。

2003年,当美国吹响了进军伊拉克的号角时,21世纪以来最大的一场区域性战争正式拉开帷幕。虽然这场战争的策动者自我标榜为伊拉克人民的“解放者”,但美国真正的战略意图并不完全在于查出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是像俄国地缘政治科学院副院长列昂尼德·伊瓦绍夫所言:“除了保证自己的石油利益之外,美国还抱有在这重要战略地区巩固势力的地缘政治目的。”

伊拉克是中东的核心,拥有世界第五的石油储量,控制伊拉克便能够深刻影响整个中东格局。

要知道,伊拉克已证实的石油储量为1150亿桶,位列世界第五,占领伊拉克就必然会对整个世界的石油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对中东而言,沦为地缘政治的“角斗场”,注定会使这片曾经荣耀的土地充满血腥和悲剧。

以色列为何归还西奈半岛给埃及,却强占着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不还?

在红海的千顷波涛北部,有一个半岛像楔子一样嵌入到亚非大陆之间,《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记载的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就是经过这里奔向上帝许给他们的迦南地(巴勒斯坦地区),这就是西奈半岛。而在迦南地的东北方有一处高地,被誉为“中东水塔”,更有与苏格兰巨石阵相媲美的吉尔加巨石阵,这就是戈兰高地。这两处自古传奇的地方,经过上个世纪的纷飞战火,归宿却截然不同,那么以色列为何归还西奈半岛给埃及,却强占着戈兰高地不还给叙利亚呢?

西奈半岛像楔子一样嵌入到亚非大陆之间,《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的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经过这里逃出埃及

西奈半岛是埃及绝不可丢失的要地

西奈半岛位于亚非大陆的交界处,是亚洲的最西端,东濒亚喀巴湾与内盖夫沙漠,南临红海,西临苏伊士运河与苏伊士湾,北边是地中海,以苏伊士地峡与埃及本土相连。从布隆角至穆罕默德角的南北距离约为400公里,面积为6.1万平方公里,约占埃及总面积的6%。地势上南高北低,南部为海拔800-1500米的提赫高原;西南苏伊士湾沿岸有加阿沿海平原;北部是间有石漠和流沙的平坦高原,地中海沿岸有海拔300米以下平原,这里也是塞得港通往以色列的陆上走廊。

西奈半岛位于亚非大陆的交界处,东濒亚喀巴湾,南临红海,西临苏伊士运河与苏伊士湾,北边是地中海。

西奈半岛地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除了煤、石膏、云母、粘土、铜、磷酸盐、铁和稀有金属钴、铅、锌外,锰矿储量更是高达900-1400万吨。近些年西南苏伊士湾海岸又勘探出多处油田,所产石油已占到埃及石油总产量的25%,是埃及重要的石油基地。

《圣经》旧约“出埃及记”中的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路线图

同时西奈半岛又是北非尼罗河文明与西亚两河文明进行贸易和交流的交汇点,所以在半岛中南部“神峰”西奈山下,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圣凯瑟琳修道院里,内雅利克教堂、凯瑟琳教堂和奥马尔清真寺三座古建筑鼎足而立,成为犹太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

西奈山下的圣凯瑟琳修道院,是犹太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又是世界现存使用的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

同时西奈半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古典时期征服战争的“行军之路”。如公元前1479年,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率领军远征西亚就途经西奈,事迹至今仍记载在上埃及神庙里的壁画上;公元前6至4世纪,古亚述人、波斯人和希腊人也都是经过这里入侵的埃及,甚至是后来的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无一不是借道西奈半岛,阿拉伯国家联军与以色列之间的四次中东战争,西奈半岛都是主战场之一。所以西奈半岛对于埃及而言,是绝不可丢失的战略要地。

从戈兰高地俯览加利利海(太巴列湖),加利利海总面积166平方千米,最大深度48米,低于海平面213米。

“中东水塔”戈兰高地,以色列的战略制高点

戈兰高地地处以色列东北部,叙利亚西南部,约旦河谷地东侧,原属叙利亚,现由以色列实控已有53年。戈兰高地是一块狭长山地,东到鲁卡德河、南到亚尔木克河、北到赫尔蒙山东坡,其西南临约旦河上游的太巴列湖,南北长71公里,东西宽20公里,中部最宽处约43公里,面积1860平方公里(其中以色列实控1200平方公里,剩余600平方公里为叙利亚控制),最高峰是海拔2814米的黑门山。

戈兰高地地处以色列东北部,叙利亚西南部,约旦河谷地东侧,原属叙利亚,现由以色列实控已有53年。

除此以外,戈兰高地还是这一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降水量约500-800毫米,有“中东水塔”的美誉,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加利利海(也称太巴列湖)就位于戈兰高地的西南部,供应着以色列40%的淡水资源。

位于戈兰高地的西南部的太巴列湖,通过“国家水渠”供应着以色列40%的淡水。

戈兰高地平均海拔约600米,比以色列平原高出300多米,既是叙利亚西南边陲的天然要塞,又是以色列在该地区的战略制高点,从戈兰高地西南可以俯瞰以色列的加利利海,高地东北距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仅有60公里。对以叙双方来说,谁掌握了戈兰高地,谁就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戈兰高地年降水量约500-800毫米,被誉为“中东水塔”,图为世界海拔最低的淡水湖-加利利海(也称太巴列湖)

四次中东战争打醒了埃及与以色列

以色列是一个在战火中立国的国家。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和一个犹太国的决议。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根据该决议正式成立,随后1948年5月15日第一次中东战争打响。埃及、外约旦、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组成阿拉伯国家联盟军,总兵力4.3万人+各类飞机131架+舰船12艘+坦克装甲车240辆+各种野战炮140门VS以色列,后者总兵力3.4万人+各类飞机33架+舰船3艘。

1948年5月15日埃及、外约旦、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组成阿拉伯国家联盟军打响第一次中东战争。

到1949年3月10日战争以以色列的胜利而告终,历时15个月的鏖战,阿拉伯国家联盟军死亡1.5万人,以色列死亡约6000人。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4/5的土地,共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的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最后双方在敌对气氛中,中场休息了7年。

1956年英法两国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与以色列联合发动对埃及的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埃及纳赛尔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以筹措阿斯旺大坝的费用。英法两国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以色列为报复埃及封锁其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和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三方联合对埃及宣战。战力对比:以色列10万人、坦克400辆、火炮150门、作战飞机155架;埃及约15万人、坦克530辆、火炮500门、作战飞机255架(实际参战100余架)。结果以色列在军事上获胜,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埃及在政治上获胜,保住了苏伊士运河,并成为阿拉伯世界对抗以色列的领导力量;英法的图谋被美苏阻止,加速了两大老牌帝国的瓦解。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先发制人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彻底确定了以色列在战略上的优势。

1967年6月5日,面对叙利亚、约旦扶持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对以色列不断加剧的袭击、埃叙约黎四国达成的改变约旦河上游河道的计划,以及埃及重新封锁以色列重要出海口蒂朗海峡的举动,以色列决定先发制人,一VS三(即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一开打以色列就出动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约旦的军事机场进行疯狂轰炸,短时间内就瘫痪了三国空军,随后以色列陆军迅速跟上,先集中兵力解决实力最强的埃及,然后回头对付约旦和叙利亚。

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以色列在短短六天时间里,以阵亡983人的代价,占领了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共计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埃及、约旦、叙利亚遭受严重损失,伤亡被俘达6万余人,彻底确定了以色列在战略上的优势,迫使阿拉伯国家不得不接受“一个犹太国家在中东地区存在”的现实。当然这次战争还造成100万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1973年埃及、叙利亚联合向以色列发起“赎罪日战争”,试图夺回被占领土,却先胜后败。

但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惨败也为阿拉伯联军的卷土重来埋下了引子。不肯善罢甘休的埃及、叙利亚于1973年向以色列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试图夺回被占的土地。虽然埃叙联军在战争初期曾短暂占据主动,摧毁了以色列沿苏伊士运河修筑的“巴列夫防线”,但随后美国的大量军援迅速“奶满了”以色列的血量,并利用美国提供的卫星地图,以色列找到埃及军队的空隙,迅速逆转了战局,甚至突破苏伊士运河,攻入埃及本土,先锋部队距离埃及首都开罗仅有上百公里。

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东岸构筑的巴列夫防线,宽约175公里、纵深长约10公里,被埃及轻易突破后完全陷入被动。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随后双方背后的大佬出面调解,最终以色列在美苏的联合施压下,与埃及、叙利亚达成停火协议,以军回撤西奈半岛。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失败让埃及彻底认清想要靠武力灭掉以色列是不可能的现实,所以开始寻求与以色列和解。而惨胜的以色列也认识到想要获得安全的环境,就必须与当时是阿拉伯国家领袖的埃及和谈,缓解自身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

不谋而合的埃以双方在1979年签订“以土地换和平”的《埃以和平条约》,西奈半岛逐步归还给埃及。

于是不谋而合的双方在美国总统卡特的“牵线”下,在1978年签署《戴维营协议》,一年后签订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埃以和平条约》。根据该条约,埃及将放弃敌视以色列的政策,与以色列建交,而以色列将在未来十年内逐步归还西奈半岛。于是埃及成了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不过对以色列来说,还有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由于许多阿拉伯国家对埃以和解不满,阿拉伯国家联盟便驱逐了埃及,埃及也就从阿拉伯联军的总盟主变成了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收过路费”的和睦邻邦,以色列西部的国防压力锐减。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运河航线,美苏都不希望运河被强国影响。图为排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商船。

当然以色列之所以会归还西奈半岛,除了自身所面临的的形势,也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态度密不可分。由于占据西奈半岛的以色列可以直接威胁苏伊士运河,美苏都不想看到苏伊士运河被任何一个强国影响,特别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有意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转投美国,面对前来抱大腿的小弟,美国便有心支持埃及收回西奈半岛。于是大势所趋之下,以色列决定将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至此埃以实现和解。

虽然面积狭小的戈兰高地难以再战争中起到缓冲作用,但作为战略要地却是阻止叙利亚攻入以色列的关键。

至于戈兰高地,叙利亚就没有埃及那样的好运了。前面说了戈兰高地的战略重要性,实际上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时也证明了这一点。尽管戈兰高地不如西奈半岛广大,狭小的面积也难以在战争中起到显著的缓冲作用,但作为地缘上的一个战略要地,却是阻止叙利亚攻入以色列本土的关键,毕竟以色列核心区的海法、拿撒勒、特拉维夫等大城市就在北部,但与西奈半岛之间有南部的内盖夫沙漠和加沙地带相隔。

1994年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签署了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的最终协议,并移交了约旦河西岸的行政权力。

有鉴于戈兰高地的重要性,以色列对归还叙利亚一直持拒绝态度。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中东和谈取得进展,俄罗斯提出戈兰高地分别由叙利亚、以色列和联合国管辖,其中60%的土地归还叙利亚,20%由以色列“租借”90年,剩余10%作为缓冲地带由联合国维和部队控制的方案。但被叙利亚严词拒绝,并宣称拒绝讨论以色列从在戈兰高地部分撤军或任何有关戈兰高地的临时性计划,声明“只要有一寸阿拉伯领土置于以色列的占领下,就不可能在阿以之间实现真正的和平”。

1995年11月4日拉宾遭犹太激进分子刺杀。图为1995年11月6日,耶路撒冷的一名阿拉伯男子在拉宾肖像前哭泣。

叙利亚的强硬态度让一心想让以色列回归和平的总理伊扎克·拉宾(1992年7月13日—1995年11月4日任职)不得不作出妥协。实际上拉宾总理任内,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在1993年就签署了拉开巴以和解序幕的关于加沙和杰里科的《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宣言》,中东和平实现一连串的突破。1994年以色列与约旦签署和平条约,正式建交,结束了两国长达50年的战争状态。1995年5月拉宾声明,以色列可能准备交出戈兰高地以换取中东和平,但随后在11月4日的一场10万人和平集会上,拉宾被犹太激进分子刺杀身亡,归还戈兰高地的事宜戛然而止。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文件,承认戈兰高地为以色列领土。在此前一年美国已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后来上台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改拉宾“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提出了“以安全换和平”,在中东和平进程上推行强硬路线,表示戈兰高地早已是以色列的领土,并拒绝与叙利亚进行谈判,如今孱弱又陷入内战乱局的叙利亚只能在国际社会无力地控诉以色列,却对以色列实控着戈兰高地毫无办法。2019年3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内塔尼亚胡时正式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随后2020年6月14日,以色列宣布将在戈兰高地上建设一个以特朗普名字命名的犹太人定居点。

“中东水塔”戈兰高地作为一个战略要地,由以色列占领53年之久,叙利亚想和平拿回戈兰高地几乎是不可能了。

尽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拒绝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拥有,但残酷的国际丛林法则面前,叙利亚想和平拿回戈兰高地是几乎不可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色列为什么放弃了西奈半岛这么辽阔而又资源丰富的土地?
以色列为什么归还面积更大的西奈半岛而不归还戈兰高地
放着三十倍的西奈半岛不要,以色列为何偏偏对戈兰高地情有独钟?
以色列当初归还西奈半岛,是实力不济,还是当时形势所迫?
中东战争(下)   【华人头条
天上飞鸽子,地上跑雄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