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祝味菊医案

祝味菊医案(二)

 

案一、感冒

   ×,男,1939113初诊

   症状:鼻塞微呛,苔润,脉息弦细。

   病理:正虚阳浮,风邪外干。

   诊断:感冒。

   治法:当予潜阳和表。

   处方:灵磁石45g(先煎) 石决明45g(先煎) 川桂枝9g 生白芍9g 白杏仁12g 仙半夏15g 赤苓15g 黄附片12g(先煎) 竹茹9g 桑寄生15g 生姜9g

   二诊(116):前恙渐瘥,苔腻,脉沉细。浮阳较敛,表邪未清。再予前法损益。

   上方去赤苓、桑寄生,加炒茅术15g 朱茯神18g 制川朴4.5g 牛膝炭9g 半夏改用24g 附片改用15g

   三诊(118):鼻塞已除,二便调,睡眠不熟,苔腻,脉虚细。再予前法损益。

   灵磁石45g(先煎) 生龙齿30g 黄附片15g(先煎) 朱茯神18g 姜半夏24g 炒茅术15g 酸枣仁24g 大腹皮12g 夜交藤12g 带皮砂仁9g 巴戟天18g 淡干姜4.5g

 

案二、感冒下利

   ×,女,193971初诊。

   症状:恶寒发热,汗出不彻,不利腹满,苔白腻,脉沉紧。

   病理:凉风干表,生冷伤中,营卫不和,脾失运化。

   诊断:感冒。

   治法:当予辛温淡化。

   处方:漂苍术15g 川羌活9g 粉葛根9g 广香薷3(后下),带皮苓18g 姜半夏15g 大腹皮12g 陈薤白9g 川桂枝6g 黄附片15g 淡干姜9g 灵磁石30g 炒泽泻9g

   二诊(74):肌热平,下利亦瘥,苔腻,汗多,肢麻,脉息细缓。再予温潜淡化。

   灵磁石30g 黄附片18g 朱茯神18g 酸枣仁24g 带皮苓18g 姜半夏15g 大腹皮12g 淡干姜6g 上安桂4.5g 炒茅术15g 西砂仁9g 生牡蛎30g

 

案三、伤寒

    ×,男,194139初诊。

   症状:肌热1周未解,苔腻,无汗,寐不安,脉浮缓。

   病理:寒邪外束,中湿遏阻,营卫不和,三焦失化。

   诊断:伤寒湿阻。

   治法:当予温潜辛化。

   处方:灵磁石30g 水炙麻黄6g 紫石英30g 姜半夏12g 苏梗6g 大腹皮9g 云茯神12g 川桂枝6g 黄附片12g 生茅术12g 黄郁金6g 白杏仁9g 生姜9g

   二诊(310):汗犹未彻,苔腻,泛呕,脉浮缓。再予温潜辛化。

   灵磁石45g 云茯神12g 水炙麻黄4.5g 酸枣仁15g 大腹皮9g 黄郁金6g 乌附块12g 姜半夏18g 川桂枝6g 生茅术12g 苏梗6g 白蔻仁6g 生姜9g

   三诊(312):肌热平,苔腻,作呕,脉息沉缓。表和中阳未化,食物阻滞。再予温潜消化。

   上方去麻黄、郁金、白豆蔻,加焦枳实9g 淡干姜6g 炒白芍6g 炒麦芽12g

   四诊(314):热平,苔化,纳呆,便秘,脉息虚缓。病去正虚,心脾不足。再予潜阳益脾。

   灵磁石30g 酸枣仁15g 炒茅术12g 云茯神12g 带皮砂仁6g 炒麦芽12g 乌附块15g 生牡蛎30g 姜半夏18g 苏梗6g 淡干姜4.5g 大腹皮9g

 

案四、伤寒坏症

    ×,男,193981初诊。

   症状:病经月余,肌热复炽,神衰语乱,筋惕肉(目闰),腹硬满,脉微欲绝。

   病理:伤寒正虚邪恋,心力衰惫已呈虚脱之象。

   诊断:伤寒坏症。

   治法:姑予潜阳强心。

   处方:黄附片24g 别直参12g 上安桂3(研冲),炮姜炭6g 生龙齿30g 灵磁石60g 酸枣仁45g 朱茯神18g 甘枸杞15g 龙眼肉15g

   二诊(82):筋惕稍瘥,已得寐,大便行,腹部略软,脉息虚细而略缓。心力稍佳,腑气已行。再予前法损益。

   上方别直参改用9g 加紫贝齿45g 仙半夏15g 鸡子黄一枚(打冲)

 

案五、湿温

   ×,男,1941913初诊。

   症状:肌热已近二周,胸闷,苔腻,肢酸头痛,脉息弦细。

   病理:湿蕴于中,凉风干表,中阳不足,营卫失调。

   诊断:湿温。

   治法:当予辛温淡化。

   处方:磁石30g 枣仁18g 川桂枝9g 附片15g 姜半夏18g 水炙麻黄4.5g 茯神12g 生茅术15g 大腹皮12g 黄郁金9g 生姜12g

   二诊(915):汗出肌热已减,项强背痛,脉仍弦细。

   上方去麻黄、郁金,加羌、独活各9g 杏仁12g 炒苡仁18g

   三诊(917):肌热平,项背强痛已瘥,下肢酸麻,舌苔白腻,脉转细缓。表和湿邪尚盛,中阳不足。

   磁石45g 桂枝9g 巴戟24 (酒炒),附片18g 独活9g 茅术15g 枣仁18g 炒苡仁18g 姜半夏15g 桑枝15g 仙灵脾12g 宣木瓜12g 生姜12g

 

案六、黄疸

   ×,童,194136初诊。

   症状:发热后,苔腻,纳呆,肤黄,脉缓。

   病理:阳虚中寒,三焦失化。

   诊断:湿邪郁蒸发黄。

   治法:当予温化。

   处方:北茵陈15g 乌附块12g 生茅术15g 黄郁金9g 川桂木9g 藿梗9g 炒泽泻12g 带皮苓18g 姜半夏15g 大腹皮12g 北柴胡4.5g 生姜9g

   二诊(31):纳少肤黄,脉息细而缓。中阳不足,心力亦衰。再予温渗。

   北茵陈15g 安桂4.5(后入),黄附块15g 淡干姜6g 生白术15g 赤芩15g 炒泽泻15g 北柴胡4.5g 黄郁金9g 带皮砂仁9g 云茯神15g 酸枣仁24g

 

案七、肺风案

   ×,童,1941224初诊。

   症状:肌热旬余未解,咳呛不爽,胸胁引痛,苔腻,脉虚缓。

   病理:寒邪外干,肺气壅遏,营卫失其调节。

   诊断:肺风。

   治法:当予温潜辛开。

   处方:蜜炙麻黄6g 白苏子9g 白芥子6g 白杏仁12g 黄附片15g 灵磁石45g 仙半夏12g 生紫菀12g 黄郁金9g 云茯神15g 酸枣仁18g 制川朴4.5g 生姜9g

   二诊(228):肌热渐平,咳呛痰多气促,苔白腻,脉虚细。表和,肺气未肃,中阳不足。再予温中肃肺。

   灵磁石30g 云茯神18g 蜜炙麻黄4.5g 蒸百部9g 姜半夏15g 黄附片15g 酸枣仁24g 白苏子9g 白杏仁12g 炒茅术15g 淡干姜6g 远志4.5g

   三诊(33):肌热平,咳呛气逆,苔白,脉虚细。表和,心肾不足,肺气未肃。再予前法损益。

   磁石30g 茯神15g 炒茅术15g 炙苏子9g 炙紫菀12g 黄附片18g 酸枣仁30g 姜半夏12g 蒸百部9g 淡干姜6g 炙远志4.5g 黑锡丹12g

 

案八、肺损兼新感

   ×,男,1941912初诊。

   症状:咳呛不爽,肌热微有起伏,苔白,脉浮弦。

   病理:风邪外干,卫气不和,肺失清肃。

   诊断:肺损兼新感。

   治法:潜阳和营,兼肃肺气。

   处方:炙苏子9g 川桂枝6g 生白芍9g 生紫菀12g 蒸百部9g 仙半夏15g 生牡蛎45g 茯神15g 生三七4.5g 黑锡丹4.5g

   二诊(914):肌热平,咳呛略减,便秘,苔白,脉转沉细而略数。表邪解,肺气未肃,腑气不行。再予潜阳肃肺,兼和大肠。

   上方去桂枝、白芍,加杏仁12g 枣仁24g 麦芽15g 生白术15g 橘饼1枚,蜜和芝麻油和匀开水冲服。

   三诊(917):咳呛爽,大便已行,溲畅,苔白,脉息沉细而略数。再予潜阳肃肺。

   上方去杏仁、麦芽、白术、蜜和麻油,加炒茅术15g 炮姜炭6g 沙苑子15g

   四诊(920):咳减,二便已顺,白苔渐化,脉息细而略缓。

   灵磁石45g 酸枣仁24g 生牡蛎30g 炙苏子9g 炙紫菀12g 蒸百部9g 生白术15g 仙半夏15g 云茯神15g 仙灵脾9g 淡干姜4.5g 生三七4.5g 黑锡丹6g

   五诊(925):眠食俱安,二便亦调,咳减苔化,脉息沉细略缓。再予潜阳摄肾,兼肃肺气。

   上方去仙灵脾、三七,白术改为茅术,加覆盆子12g 炙款冬6g

 

案九、哮喘

   ×,女,1941113初诊。

   症状:哮症忽发,不得卧,咳唾白沫,苔白,脉虚缓。

   病理:中寒饮聚,肺气素虚,暴寒外侵,中阳失化。

   诊断:哮喘。

   治法:当予温中肃肺,佐以摄肾之品。

   处方:蜜炙麻黄4.5g 白芥子6g 白苏子9g 黄附片30g 云茯神18g 酸枣仁24g 姜半夏24g 制川朴4.5g 白杏仁12g 干菖蒲0.9g 生牡蛎30g 淡干姜9g 黑锡丹15g

   二诊(114):咳哮稍瘥,吐痰已爽,脉息略缓。心力稍佳,肺仍未肃。再予温培心肾,兼肃肺气。

   上方去杏仁、菖蒲,酸枣仁改为30g 加远志4.5g 蒸百部9g

 

案十、下虚痰饮

   ×,男,1941212初诊。

   症状:咳呛上气,痰多,苔腻,脉息芤而微数。

   病理:痰饮中聚,肺气不肃,肾失摄纲,心力亦感不足。

   诊断:下虚痰饮。

   治法:当予强心摄肾,兼肃肺气。

   处方:紫苏子9g 白芥子4.5g 蜜炙麻黄3g 姜半夏15g 北五味2.4g 酸枣仁24g 炒茅术15g,淡干姜4.5g,黄附片15g,炙细辛3g 仙灵脾12g 灵磁石60g 黑锡丹18g 云茯神18g

   二诊(216):咳呛上气较瘥,脉息转缓而软。

   上方去细辛、五味子、磁石,加巴戟天24g 黄附片改为24g 枣仁改为30g

 

案十一、厥症

   ×,女,1937415初诊。

   症状:本病腹水,骤见昏厥,肢温,面赤,目反,四肢强直,脉息弦芤而数。

   病理:气血上并。

   诊断:厥症。

   治法:当予资寿解语汤法。

   处方:羚羊尖4.5g(锉、先煎1小时),肉桂3g(后入),附片15g(先煎),水炙南星12g,酸枣仁24g,灵磁石60g,朱茯神15g,川羌活4.5g,火麻仁15g,仙半夏18g,竹沥一汤匙(冲服),生姜汁1茶匙(冲服)

   二诊(416):厥稍定,已能发言,但错乱无度,神识仍未清明。脉仍芤数,再予前法损益。

   黄附片18g 灵磁石60g 生龙齿30g 酸枣仁30g 朱茯神18g 仙半夏18g 水炙南星12g 上安桂3g 仙灵脾12g 巴戟天18g 竹沥30(冲服),生姜汁一茶匙(冲服)

 

案十二、心肾两亏

   ×,男,1941220初诊。

   症状:耳鸣目眩,心悸,肢麻,脉息弦芤。

   病理:心肾阳气不足,神衰脾弱,消化不良。

   诊断:心肾两亏。

   治法:当予温养为主。

   处方:生鹿角18g 巴戟天30g 紫石英45g 仙灵脾12g 川杜仲15g 黄附片45g 酸枣仁24g 朱茯神18g 灵磁石45g 炒茅术15g 姜半夏18g 淡干姜9g 棉子霜15g

   二诊(225):诸恙渐瘥,脉息仍弦。再予温养。

   上方去茯神、紫石英,加桂枝9g 炒牛膝9g 磁石改为60g

   三诊(311):头胀瘥,腰酸,脉息略缓。再予扶阳益肾。

   生鹿角18g 灵磁石60g 仙灵脾12g 狗脊15g 炒茅术15g 黄附片45g 巴戟天30g 千年健15g 川杜仲15g 姜半夏18g 淡干姜9g 小茴香4.5g 棉子霜15g

 

案十三、肝肿

   沈,男,1940127初诊。

   症状:右胁痞硬,嗳气肢浮,脉息虚而微数。

   病理:气虚湿盛,肝脏肿大,血行障碍。

   诊断:肝肿。

   治法:当予温化为主。

   处方:生牡蛎30g 北柴胡9g 酒炒当归9g 陈枳壳9g 黄郁金9g 炒茅术15g 赤苓皮15g 大腹皮12g 黄附片12g 水炙南星12g 生姜9g

   二诊(131):再予舒肝理脾。

   生牡蛎45g 北柴胡6g 酒炒当归12g 炒茅术15g 炒青皮6g 大腹皮12g 水炙南星12g 仙半夏18g 藿梗9g 青木香4.5g 生姜9g

 

案十四、单腹胀

   ×,女,1939525初诊。

   症状:病已经年,初起全身肿胀,近年四肢尽消,单腹肿胀,口干,纳呆,泛恶,溲少,脉沉微。

   病理:心脾两虚,水津失布,水聚于中,已成臌胀。

   诊断:单腹胀。

   治法:当予强心益脾。

   处方:黄厚附片18g 川椒目18g 生白术15g 带皮苓18g 大腹皮12g 砂蔻壳各9g 上安桂4.5(冲服),仙灵脾12g 生谷芽15g 酸枣仁30g

   二诊(530):前方服后,腰部稍宽,略能进食,脉仍微细。脾运稍动,但正气未复。再予强心理脾。

   黄附块24g 带皮茯苓24g 生白术15g 上安桂4.5g 仙灵脾12g 酸枣仁30g 桑寄生15g 川椒目9g 大腹皮12g 西砂壳9g 生姜9g

 

案十五、水肿

   ×,男,1941112初诊。

   症状:气促痰多,溲少,腹膨,下肢肿胀,脉沉细而虚。

   病理:心肾两虚,脾湿复盛,肝气郁而不达,三焦俱失疏化。

   诊断:水肿。

   治法:当予扶阳强心益肾,兼理三焦。

   处方:黄附片18g 生牡蛎45g 带皮苓24g 大腹皮12g 炒茅术15g 安桂4.5g 川椒目12g 炒青皮4.5g 生姜皮9g 西砂壳9g 刺蒺藜12g 姜半夏18g 仙灵脾12g

   二诊(114):逆气稍瘥,痰爽,囊肿渐消,大便行,溲亦增,脉仍虚缓。中阳稍化,心脾仍衰。再予前法损益。

   上方去半夏、青皮、蒺藜、茅术改白术,附片改为24g,加胡芦巴9g,灵磁石45g,酸枣仁24g

   三诊(116):全身浮肿渐消,忽增咳呛,脉仍虚缓。心力稍佳,中阳未化;新感外邪,肺气不肃。再予扶阳强心,兼肃肺气。

   蜜炙麻黄4.5g 白杏仁12g 黄附块30g 带皮苓24g 白苏子9g 川桂木9g 仙灵脾12g 灵磁石60g 酸枣仁24g 生白术15g 大腹皮12g 川椒目12g 生姜12g

 

案十六、滞下

   ×,女,193982初诊。

   症状:发热,头痛,体酸,腹痛,滞下,苔腻,脉弦细。

   病理:湿浊内蕴,风寒外束,营卫不和,三焦失化。

   诊断:滞下。

   治法:当予辛开温导。

   处方:川羌活6g 广香薷3g 白杏仁12g 大腹皮12g 漂苍术15g 姜半夏15g 制草乌6g 山查炭9g 莱菔子9g 酒军4.5g 广木香4.5g 生姜9g

   二诊(83):肌热汗出较平,滞下略爽,腹痛,苔腻,脉息转缓。表气较和,内邪未清。再予辛开。

   上方去香薷、莱菔子、生姜,加鲜藿香9g,淡干姜6g,陈薤白9g,桔梗9g,姜汁炒酒川连1.5g

   三诊(84):肌热已平,腹痛滞下未瘥,苔腻,胸痞,脉息虚缓。表已和,正虚内邪未除。再予扶正导滞。

   黄附块15g(先煎),灵磁石45g 朱茯神18g 酸枣仁30g 姜半夏24g 黄郁金6g 淡苁蓉12g 莱菔子15g 山查炭9g 广木香4.5g 陈薤白15g 炒茅术15g 炮姜炭9g

   四诊(86):滞下渐瘥,苔浊,中满,寐不安,脉沉缓。胃气不和,饮邪格拒。再予潜阳和中。

   黄附片18g 灵磁石60g 生龙齿45g 生牡蛎45g 姜半夏15g 云茯神18g 破故纸15g 炒茅术15g 覆盆子12g 炒莱菔子9g 大腹皮12g 山查炭9g 炮姜炭9g

   五诊(88):滞下已瘥,苔化,寐稍安,脉沉缓。再予前法损益。

   黄附片24g 灵磁石60g 生龙齿45g 姜半夏24g 云茯神18g 炒茅术15g 巴戟天18g 仙灵脾12g 大腹皮12g 胡芦巴12g 藿梗9g 制川朴6g 生姜12g

   六诊(810):胃纳见苏,溲少,脉沉缓。再予温潜淡化。

   上方去胡芦巴、川朴,加酸枣仁24g 炒麦芽15g 茅术改于术,半夏改为15g

   七诊(812):上方加紫石英30g 生首乌15g 淡干姜6g

 

案十七、休息痢

   ×,男,1940123初诊。

   症状:腹泻经年不已,时见赤白,苔白腻,脉沉细。

   病理:中寒湿盛,痢后湿邪未清。

   诊断:休息痢。

   治法:当予温中化滞。

   处方:漂苍术15g 黄附块15g 炮姜9g 上安桂4.5g 赤石脂24g 大腹皮12g 姜半夏15g 油当归9g 煨诃子肉9g 破故纸15g 肉豆蔻9g 淡苁蓉9g 苦参子3(桂圆肉包吞)

   二诊(126):上方去当归、苁蓉,加西砂仁9g 淡吴萸9g

   三诊(129):前恙稍瘥,脉仍虚细。

   上方去破故纸、肉豆蔻、吴萸,加玉桔梗9g 益智仁9g 陈薤白9g

   四诊(21):上方去益智仁、诃子肉、砂仁、苦参子,加广木香4.5g 油当归12g

 

案十八、脱肛

   ×,男,194022初诊。

   症状:痔痛,肛脱,纳呆,脉虚缓。

   病理:气虚下陷。

   诊断:脱肛。

   治法:当予补中益气汤法。

处方:生西芪15g 炒白术15g 潞党参9g 陈皮6g 土炒当归6g 大腹皮9g 桑寄生15g 炙升麻4.5g 北柴胡4.5g 槐角炭12g

 

案十九、阳浮中湿痛经

   ×,女,194131初诊。

   症状:经至腹痛,带下,盗汗,苔厚腻,脉虚细。

   病理:阳浮中湿,冲任不调,卫外失固。

   诊断:痛经,阳浮中湿。

   治法:当予温潜淡化。

   处方:黄附片18g 生牡蛎45g 胡芦巴12g 桑寄生15g 生白芍15g 淡干姜6g 炒茅术15g 大腹皮12g 姜半夏24g 带皮苓18g 陈艾叶9g 白鸡冠花12g

   二诊(34):盗汗、腹痛较瘥,口苦,苔腻,脉仍虚细。再予温潜淡化。

   上方去艾叶、鸡冠花,加酸枣仁24g 仙灵脾12g 焦续断9g 小茴香4.5g

 

案二十、脚肿

   ×,男,19391215初诊。

   症状:脚肿,苔腻,脉息缓大。

   病理:阳虚,心脾不足,湿邪下注。

   诊断:湿气脚肿。

   治法:当予温化淡渗为主。

   处方:生茅术15g 黄附片18g 川桂枝9g 生苡仁24g 木防己12g 灵磁石45g 川独活6g 宣木瓜15g 大腹皮12g 姜半夏15g

   二诊(1226):脚肿渐消,脉仍缓大。再予通阳化湿,以丸剂缓调。

   黄附块90g 生苡仁120g 灵磁石120g 川牛膝45g 木防90g 仙灵脾60g 宣木瓜120g  老松节60g 巴戟天90g 川桂枝60g 川独活60g 桑寄生120g 生三七30g,棉子霜90g。上药如法炮制,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5粒,日3服,饭前白汤下。

 

案二十一、痛经

   ×,女,1941310初诊。

   症状:痛经,月事将至,矢气,肢酸,脉息沉缓。

   病理:阳虚,冲任寒阻。

   诊断:痛经。

   治法:当予扶阳温经。

   处方:黄附片18g 酒炒当归15g 上安桂4.5(后下),胡芦巴15g 制香附9g 煨姜12g 灵磁石45g 酸枣仁24g 萱草根15g 大腹皮12g 破故纸15g 小茴香4.5g 陈艾叶9g

   二诊(315):月事已至,腹痛稍瘥,乏力,肢酸,脉息沉细而缓。再予温经扶阳。

   上方去胡芦巴、破胡纸、香附、小茴香,加桑寄生15g 仙灵脾12g 云茯神15g

 

案二十二、崩漏

   ×,女,194171初诊。

   症状:崩复发,淋漓不已,用力即甚,头昏腰酸,脉息虚数。

   病理:亡血过多,气虚失御,瘀血不未尽,冲任不调。

   诊断:崩漏。

   治法:当予温固。

   处方:别直参9g 菟丝饼15g 破故纸15g 炒杜仲15g 桑寄生15g 焦续断12g 云茯神18g 生三七4.5g 乌贼骨15g 酸枣仁24g 茜草根4.5g 大腹皮12g

   二诊(73):崩漏较瘥,头昏腰酸已除,脉息虚数。再予前法。

   上方去杜仲、续断、大腹皮,加生西芪12g 覆盆子12g 茅术15g 炮姜9g

 

案二十三、骨痨

   ×,童,194131初诊。

   症状:背叠胸高,足痿不能行,疼痛不得寐,肌热起伏,脉息虚数。

   病理:痨瘵伤及督脉,颇为棘手。

   诊断:骨痨。

   治法:当予甘温为主。

   处方:生鹿角12g 巴戟天18g 仙灵脾9g 狗脊12g 川杜仲12g 炒白术12g 制草乌6g 川羌活4.5g 云茯神12g 酸枣仁18g 灵磁石60g

   二诊(34):肌热渐平,寐稍安,脉仍如故。

   上方去茯神,加水炙南星12g 骨碎补9g 生谷芽12g 巴戟天改用24g 仙灵脾改用12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名医运用附子经验之“祝味菊篇”——摘自《危症难病倚附子》
祝味菊,下利
祝味菊医案十二、耳鸣目眩心悸肢麻--心肾两亏
【每周一案】第30期 • 祝味菊治水肿案
中内方歌
祝味菊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