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地理2019中图版必修二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课 题
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理解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2.通过辨析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分析人口规模与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
3.结合我国的国情,认识区域资源环境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认识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深刻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重大意义。
重难点
通过辨析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分析人口规模与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互动及时间分配
教师
学生
课本21页探索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近年来,南锣鼓巷游客数量迅速增长,
(1)按照人流监测系统,南锣鼓巷容纳多少人时,开始出现紧急报警状态?
(1)8×787×1.5=9444(人)
教学内容
教学互动及时间分配
教师
学生
2015年国庆假期日均客流量达到10万人次。从景区保护的角度看,宽8米、长787米的南锣鼓巷,接待游客的容量相当有限。
南锣鼓巷街区为消除节假日人流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设立了人流监测系统。该系统共设置了17处电子眼,覆盖南锣鼓巷主街和东西各8条胡同,分为绿、蓝、黄、橙和红5个等级。绿色表明人流处于畅通状态、红色表明人流瞬间通过的密度为每平方米1.5人,为紧急报警状态,必须采取限流措施。
(2)当南锣鼓巷出现紧急报警状态时,可能出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3)一个区域容纳人口数量是否也存在报警指标?我们怎么进行衡量?
(1)图中箭头A、B的含义是什么?
(2)人口过多时可能出现拥挤、踩踏等不安全事件。南锣鼓巷的空间有限,能容纳的人口有限,超过容纳极限就会出现问题。
(3) 一个区域也存在容纳人口数量的极限,即报警指标,可以通过环境空间的大小、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进行衡量。
(1)箭头A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箭头B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向环境排放的各种废弃物。
教学内容
教学互动及时间分配
教师
学生
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清康熙年间,有记载的人口为1.9亿。清乾隆年间,中国人口达到3亿。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2)资源是否无限量存在?如果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会有什么影响?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区域环境中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如果该木桶表示的是干旱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
则木桶的“短板”代表什么?
结合下列材料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2)资源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是有限的,过度索取资源导致资源枯竭,人类社会也面临无法持续发展的困境。
揭示了某区域环境的承载力(容纳的最大人口)取决于该环境内最紧缺的资源。
如果是干旱地区,“短板”代表该地最紧缺的水资源。
说明在推广农业技术、改变人的饮食习惯后,清朝时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了。
教学内容
教学互动及时间分配
教师
学生
材料二:有些工业化较早的国家(如英国)已经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产资源,不得不依赖大量进口。
材料三:农业社会中,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和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农民依然如此。工业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砂石3.55吨、水泥27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合作探讨]有一片草原,放养了一定数量的牛羊,若干人在此幸福地生活。几年后迁来一些人,当地的生活水平开始下降,但也可以勉强维持生活,又过了几年,又迁入了一些人,结果生活难以维持,大批人被迫外迁。
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密度远远小于东南部地区,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材料三
日本等国家的土地、矿产资源严重不足,但人口密度很高,且国民生活水平很高,为什么?
[提示]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但不是固定值。如果一个区域的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逐步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也随之增加。如果人口过快增长,区域供养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也随之下降。
科学技术
社会文化
地域开放程度
生活消费水平
经济水平
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
探讨1:你能够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论解释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吗?
结合下列材料探讨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
探讨: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固定值吗?试说明。
虽然有些发达国家某些矿产资源紧缺但是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并未下降,而是通过进口资源保证了环境承载力。
说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耗的资源也在提高,这样会加快资源消耗速度使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草原上,开始属于“人口合理容量”;当第一次人口迁入后,已接近“资源环境承载力”;当第二次人口迁入时,已超越草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
气候干旱,缺少淡水;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环境相对闭塞。
科学技术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生活消费水平
地域开放程度
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合理容量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也不相同。
板书设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目标
高考地理核心知识点归纳——人口
【每日一练】0221 必修2 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
地理总复习 | 人口迁移、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要点突破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区别
颠覆传统素材,《人口容量》课件持续加推,助力您的在线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