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教学反思:“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设计思路

“声现象”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对于声的了解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教材也是以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声的产生、声的传播,以及声速的知识。

在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做”、“看”、“感受”、“听”和“思考”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全方位的感知“声音”。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习惯,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始终感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下面在认真研读2013年远程研修有关《声现象》的优秀作业基础上,并结合教学实际,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整理如下:

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怎样验证?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那些器材,具体怎样操作?确定方案)

  预设方案:

方案1: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方案2: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方案3:用细线将铅笔系在音叉上,音叉发声时,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观察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情况。

  方案4:用细砂撒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砂子的情况。

方案5:把装有水的水槽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水面的情况。

方案6:用碎纸揉成纸团放在喇叭纸盆上,打开收音机音量旋钮,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观察共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纸团在喇叭纸盆上跳动,并闭音量旋钮,纸团停止跳动.


   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了进一步研究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并且渗透了转换法和放大法的学习。这些实验方案可以当堂进行验证,也可以作为课后探究的作业。)

  探究活动三:列举生活中的发声现象

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

生甲: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生乙: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生丙: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生丁: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生戊: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生己: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生庚: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列举一些奇妙的声现象,感知固体、液体和气体振动都可以产生声音。)

  探究活动四:了解唱片的发声原理

生: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师: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古老唱片的发声原理,在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有关“唱片”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

探究活动五: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

媒体播放:

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


  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介质)。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

学生讨论:器材?操作?(教师引导点拨、确定研究方案)

预设方案:

(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

  (2)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


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探究活动六: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

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投影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

类比说明:

指导学生看图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






得出结论:(1)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2)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小实验,让学生明确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知识点3:声速

探究活动七: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提出问题1: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教师预备:

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

  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

  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提出问题2:声音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时,在哪种介质中传播得最慢?

生:阅读课本“一些物质中的声速”表.

得出结论: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v固体>v液体>v气体,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探究活动八:拓展延伸——回声及其利用

  回声是声音从振动的发声体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秒。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例如要测定海底的深度,可以从船上发出特定的声音,并使用特定的仪器接收到回声信号,并记录下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v的条件下,即可求出海底的深度。

学生查阅资料,找出天坛回音壁的原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1声音产生传播2
.arch专题1.1 声音是什么(原卷版)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