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开启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新征程

2019年1月10日,青岛六十六中组织召开2018年教育教学年会(教学论坛),教学论坛以“走进课堂,提高质量”为主题,相佃国校长以《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开启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新征程》为题作交流发言。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今年的教育教学年会我们以“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为主题开展论坛,教学论坛的分主题是“走进课堂,提高质量”,就是希望全体教师立足立德树人,聚焦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探寻课堂改革的途径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今天,我的论坛题目是: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开启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新征程

一、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核心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一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变革正在全面展开。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设计的DNA,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厘清核心素养与教育教学观念、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的阐释朴素、清晰,我们一起来进行学习一些重要观点:

1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带来教育观念更新

核心素养是指人的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人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因、种子和树根。抓住了核心素养,也就抓住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抓住了教育的根本。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型,核心素养导向是一场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科教育观的重建。从“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到“核心素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基础教育不断地从“物”走向“人”,实现教育回归到落实立德树人的轨道上。它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

2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要靠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落实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的灵魂,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正确地引领学科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地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学科核心素养既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抓住学科教育的根本。传统的学科教育过度地在学科上做文章,学校和教师一直纠结于学科知识的容量(内容的多和少)、难度(内容的深和浅),老师们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点和训练点烂熟于心,而对学科的本质和教育价值却知之甚少,对学生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要形成哪些核心素养以及怎样形成这些素养也不甚了解。这是我们目前高中教育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

3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离不开知识教学的基础支撑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知识(双基)的地位和作用似乎被不断地弱化,很多人为此提出质疑:知识难道就不是素养了?没有学科知识哪来学科素养?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知识与素养的关系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遗忘掉的东西就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就是所谓的正确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

知识是学校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一个“阿基米德点”,教学活动离不开知识,教学活动对知识具有绝对的依赖性,没有了知识,教学活动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教学决不能止于知识,人的发展更不限于掌握知识,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人的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人的素养的提升。我们要把“为了知识的教育”转化成为“通过知识获得教育”,知识是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文化资源和精神养料。

4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教学改革得以实现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教育思潮、教学主张层出不穷,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时,教师更应思考“浅草才能没马蹄”教学本质。不能因为“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聚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和学科教育才能找到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动力。教学改革必须回到原点、回归初心,这个原点、这个初心就是人的素养,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才是教学的本体价值,只有从素养这个角度来重新思考和寻找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确保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和深度推进。

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新教育实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提到教育改革,中国基础教育界总会想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朱永新。朱永新2002年开始新教育实验,开始了理想课堂的探索,2004年发布了新教育六大行动,2006年提出了理想课堂三个目标六个维度,2008年提出了新教育的三重境界。他提出的新教育实验,推动了中国的教育行动的研究,推动了一种中国的教育风格的研究。2007年,因为新教育实验,朱永新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颁奖词中这样写道:"教育改革,放飞梦想。强调教育者的反思,诉诸被教育主体的心灵追求,为打破教育异化和矫正扭曲的教育改革做出了有力探索,被称为发于民间的新希望工程"。尽管新教育实验已经是十年的改革试验,但其以“关注人的发展”的理念与做法,至今对我们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1

新教育的五大观点和六大行动

新教育五大观点:

第一个观点:无限地相信学生和老师的潜力。

第二个观点: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第三个观点:重视精神状态,创造成功体验。

第四个观点:强调个性的发展,注重特色的教育。

第五个观点:让师生和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新教育六大行动:

第一个行动:营造书香校园。

第二个行动:师生共写日记。

第三个行动:聆听窗外声音。

第四个行动:熟练应用双语。

第五个行动:建设数码社区。

第六个行动:创设特色学校。

2

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三重境界

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

一是课堂的参与度。

二是课堂的亲和度。

三是课堂的自由度。

四是理想课堂的整合度。

五是理想课堂的练习度。

六是理想课堂的延展度。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框架(模式)。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第一重境界就是讲效率保底线,理解课堂、规范课堂,达成有效教学的基本工具。第二重境界讲的是自由。这里的知识不仅仅是教材的知识,是动态的知识在不同背景下的整体把握。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是整个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六个维度三个境界就是经纬线,共同编织出新教育的理想课堂。

3

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类学习目标

新教育理想课堂“构建有效教学框架”,用“学习目标”代替“教学目标”,并将学习目标分为三类:

A类目标:基础性、阶梯性目标。这是指那些为核心目标搭设阶梯的知识与技能,包括那些为达成核心目标必须要解决的障碍性知识与技能。这类学习目标的达成,具有必要性,但并不一定要耗时很多。

B类目标:核心目标、重点目标。这是指围绕学科重点、教材重点、单元重点、课文重点,具体到本节课,学生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重点知识与技能,为解决某类问题而开发的方法和必要的过程体验。这类目标的达成,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保障。

C类目标:附着性、延伸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属此类目标。达成目标并不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关键在于“附着”“延伸”得合理、得体、巧妙和无痕,不生硬,不牵强,不游离。

三类目标,是层次上的分类。强调目标的层次性和独特性,是为了便于具体落实而对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并从教师“教”的角度,转换为学生“学”的角度。把笼统、抽象、宽泛的课程目标转化为清晰、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需要对三维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和统合,这个过程是一个结合课程内容对目标进行具体化、问题化、情境化和操作化的过程。

问题化:将“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变被动吸收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情境化:让知识教育超越单一的工具取向,也使学习目标能愉快地达成。

操作化:实质就是活动化。课程内容的“活动式展开”既是教材呈现的课堂形式,又是教师教学的实践形态。操作化,让学习目标真正落地生根。

新教育实验给高中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范式,给教育工作者许多启示,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深度思考。

启示一: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尊重教育的本质和学校实际,做好顶层设计,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启示二:教学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课堂是学校改革的主战场。尊重课堂教学的“魂”与“道”,探寻课堂教学的“器”与“术”,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的“魂”“道”“器”“术”:

课堂教学之“魂”:学生的发展,“智”与“德”的提升与发展(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课堂教学之“道”:教学规律、人的思维发展规律、学科特点

课堂教学之“器”:有效课堂教学的架构(特色就是卓越)

课堂教学之“术”: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细致就是成功)

启示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全体教师积极行动,是教学改革落地的基本保障。

思考一:我们的教学改革怎样,应该有什么样的规划,如何开展?

思考二:我们的课堂现状怎样,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特色应该是什么?

三、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我们的新探索新作为

1

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教学改革是学校和教师工作永恒的主题。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位教师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充分、自由地发展的必要前提。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推动着学校教育生态的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就没有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没有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就会被时代淘汰。教师也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改革中获得专业发展,赢得学生的尊重,享受职业幸福,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基础教育的创新,不能偏离基础教育的本位价值,不能脱离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不能脱离课堂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创新、回归基础的重要课题。

当前是启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最佳时机。当前,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展开,解决“三新一旧”(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标、旧教材)的现实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建立起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型,急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新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是时代的要求。

在各种教育思潮和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教育浮躁、教学异化现象频频出现,追求华而不实的教学花样,传统教学的优势被弱化或丢弃,“走进课堂,提高质量”,正是“回归教育本质,提高生命价值”的现实需要。

2

整体规划,稳步推进,让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落地生根

建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体系。“关注人的发展”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多年来,老师们在校本课城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实验,形成了校本课程的雏形,但是没有建立起成熟的校本课程体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形势,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架构校本课程的最好机遇。是否可以按照如下的思路开展研究:

以学生发展为原点,以学业课程(国家课程)为长度,以综合素养课程(校本必修课程)为宽度,以特长发展课程(校本选修课程)为高度,形成课程的立体化架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建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新生态。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学校以“板块式问题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为课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提升了教学质量,助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探索实验的板块式问题组导学案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合作探究教学的的有效载体,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教师的的认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反思型课堂,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并积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我们以“板块式问题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为主题,启动课堂教学研究,是基于学校实际和优势,开展的课堂教学的连续研究,能够实现“板块式问题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提升,是构建校本特色的高效课堂的坚实基础。

我们期望通过“观察课堂,重研常规”;“改造课堂,寻找策略”;“优化课堂,建立常态”等三个阶段、三个层次,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打造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型课堂。

建设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以课程、课标、课堂三位一体的研究为重点,统筹规划教师学习与培训计划,通过校本培训,加强教学领导,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校本教研,加强个人备课,规范课堂行为,建立有效教研、有效备课、有效课堂的新常态。形成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求教育的发展,只要我们遵循落实规范要求与推进教学创新相结合、增长知识见识与增强综合素质结合、应用教学技术和优化教学过程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每个孩子相结合,一定会在改革中创造出教育的精彩,让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落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 课堂教学思考
2016,值得关注的三大课堂改变
关注核心素养,投入课堂革命
深化教学改革需处理好几对关系
学校课改向“新”处去
新时代区域、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