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对学习了解多少?
博主荐语:
     香港大学荣休教授程介明先生,在《上海教育》杂志2018年9月刊上,发表关于学习科学解读方面的文章,值得收藏。程教授认为学习科学最根本的原理只有一条:人脑是可塑的,是人的活动在塑造人脑。我个人认为教育工作者要遵循的最重要教育规律,即是基于儿童脑发育的学习科学。




我们对学习了解多少?
程介明

    笔者一直从事教育宏观政策的研究,但是近年来很关注学习科学的发展。学习科学的说法,大概 10年前来自美国。是在传统的心理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脑科学的研究,不再停留于人类学习 A 与 B 之间(例如实验前与后)的差异,而是具体研究A 到 B的过程。因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拿来支撑、确定、修订、改进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也可以开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下面是笔者一些不成熟的归纳:
      学习科学最根本的原理只有一条:人脑是可塑的,是人的活动在塑造人脑。
    心得之一:学习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学习是人类接触外部世界,对外部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学习是人类从感性到理性,主动构建概念(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学生必须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学生必须有主动学习的空间。
    心得之二:学习是因人而异的。由于历史、环境与经历的差异,也由于个人生理、心理的差异,人们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各各相异。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心得之三:知识的构建,在于经历。最有效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发生的。必须让学生有多元多样的经历,吸收前人的知识,也是重要的经历。
    心得之四:学习的成功,在于应用。学习的检验,在于理解;理解的检验,在于应用。理解与应用,是交叉互动的过程。因此,学习的考量,应该超越“懂得什么”,而着重“能做什么”。
    心得之五:人类学习是总体性的。学习的成果往往是综合性的,而不是零碎分拆的。大部分的学习是不在意的。因此,应该着重塑造学习的环境,提供学习的资源,而不是单向地、分割地传授知识。
    心得之六:人类的学习,是群体活动。群体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因此,应该尽量创造群体学习的机会。
    衍生例子之一:语言学习。语言是在不断运用、不断尝试、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学会的。因此,英文考得好,没有用过,等于没有学。不学讲话,抽象地学拼音,不符合学习规律。
    衍生例子之二:多语学习。学习语言,不只是发音,而是理解语音背后的意义;因此幼儿学语言,也开发了脑的有关区域;接触多种语言,就会开发多个脑区;因此,多语儿童解题能力高于单语儿童。
    衍生例子之三:经历。学生应该有广泛的经历。只是听、读、写、考,就很不足够。他们需要有课内、课外、校外、社会、城乡、自然界、海外的经历;同时涉猎各类书籍,尝试各种乐器,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应该有观察、聆听、探索、发表、实验、比赛、幻想、成功、失败、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经历。
    衍生例子之四:模仿。模仿是学习的起点——幼儿学语言、学走路、音乐的练习曲、舞蹈武术的基本功、体育的基础动作、中国书法的临帖、中国画的梅兰菊竹,都是从模仿开始。西方一度认为这是无意义的重复(rote-learning),违反创意。但是现在认为,模仿重复—不假思索—举一反三—领会精髓—自由创作,是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
    衍生例子之五:背诵。与上例同理,记忆与背诵,是实践的一种方式。不背乘法口诀表,没有运算的自由,就难以理解乘法。不背元素周期表,就不断被元素的原子价所烦扰,变成学习元素的障碍。但是,背诵不是目的,更不应该是考试的内容。
    衍生例子之六:总体学习。不在意学习、应用中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认汉字与认人脸一样,是总体性的,因此识字过程不应该从笔画少的字开始,而应该顺从绘本故事、指读、词汇等次序;而且认字应早于写字。
    衍生例子之七:群体学习。讨论,是学习的重要元素。学生互评、高班评低班、小组讨论、全班讨论,都是简单可行的有效学习方法。群体学习,是与个体化学习并行的。
    衍生例子之八:潜移默化。人脑有镜像脑细胞(神经元),可以意会感应。实地考察、访贫问苦、学研旅游、海外交换、社会见习、网络社交……都是感同身受的学习。教师身教、学校文化,都是学生耳濡目染的德育学习。
    衍生例子之九:学习考评。如前述,从考“懂得什么”转化为“能做什么”,需要有四个元素:制作(创作或制造)、运用(有实际应用价值)、综合(而非分割式考细项)、群体(小组为单位)。
    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得出其实错综交叉。中国尤其在基础教育,教研的传统深刻、组织健全,如果有了学习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撑,教学水平必定有根本性的飞跃和突破。
    学习科学,并不会全面颠覆教学的实践。然而,可以帮助我们返璞归真思考教育,重新把学习放上中心舞台;重新摆正分数与考试的位置。这样,也许是克服应试教育的真正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能与文明》115.“洗脑”为什么会有效?
关于科学体系——《世界观》读书笔记
程介明:人脑是可塑的,学习是赋予外部世界意义的过程
享受过程☆瑜伽心得分享
初探科学知识体系的构成兼议科研选题背后的意识养成
实用心理学(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