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振林教学论文《描一幅抗战乐观主义的生动画卷——2021新课标Ⅰ卷〈石门阵〉赏析》刊于《语文月刊》2021年第9期

陈振林文字

描一幅抗战乐观主义的生动画卷

——卞之琳小说《石门阵》赏析

 陈振林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卞之琳是以诗人的形象出现的。他有著名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只是这一首短诗,让卞之琳在诗坛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让我们记住了“卞之琳”这个名字。其实,诗人卞之琳不只是写诗,他也留下了一些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等作品。《石门阵》是他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卞之琳(1910—2000),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祖籍南京,现当代诗人(与李广田、何其芳合称“汉园三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他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前,卞之琳以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为主,发表和出版了不少译著。短篇小说《石门阵》,他写于1938年。当时他正在延安,这篇小说与他当时的经历相关。1938年8月14日,他与何其芳、沙汀等人前往延安和太行山区去访问并随军生活,受到毛泽东及延安文艺界领导的接见。当年,卞之琳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临时任教。同时,他想着到敌后浴血奋战的地方去生活一番。这一时期,作为诗人的他诗风开始转变,写作内容开始拓展,开始歌唱人民的斗争生活。也就在这一时期,他写出了诗体的“慰问信”《慰劳信集》,写出了报告文学《晋东南麦色青青》,也写出了一些抗日战争题材短篇小说,比如《石门阵》。

1938年的中国大地,中华儿女全面投入到抗日战争之中。就在这一年,广州、武汉相继失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各地的抗日游击战争也进行得有声有色。《石门阵》所写内容,就是当时的某次抗日游击战。

小说《石门阵》的内容并不复杂,它借讲故事的人木匠王生枝之口,叙述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借“石门阵”打击日本鬼子的事。小说的故事核,在小说中,借助现场听众胡老三说了出来:“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这也就是一支游击队的一次战斗,但在小说《石门阵》中就变得不同寻常,而且颇有趣味。也就只是一篇不足2000字的短篇小说,却在描一幅抗战乐观主义的生动画卷。

(一)严肃的抗战题材散发出抗战乐观主义精神。

战争题材一向是严肃的文学题材,更何况是抗日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不足2000字的《石门阵》,却通篇散发出抗战乐观主义精神。

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不是盲目乐观,不是没有根基地自信,而是不自乱阵脚,也不妄自菲薄,能运用良好情绪沉着应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观精神。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论持久战》。他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状态是相反的对照。规定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运用矛盾同一论思想指出了中日两个交战国强弱转化的条件,得出了中国这个当年的弱国最后必然胜利的预言。这个预言,在当时也是有针对性的,当时在国统区普遍流传着中国武器不如人、中国必败的言论。毛泽东这个预言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对中国全民抗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

正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时候,卞之琳来到了延安。他在阅读《论持久战》之后,和当时众多的文艺工作者一样,对抗战必胜充满了信心。他走进太行山,也熟悉游击队的抗战生活。于是,这种信心和乐观精神在卞之琳的抗战小说《石门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石门阵》的内容是写一名叫王生枝的木匠,在村民面前讲鬼子扫荡、游击队抗击鬼子的故事。正因为有了这个会讲故事的人,那些残酷、艰苦的抗战,在王木匠的嘴里就成了小品一样的故事,自然而然地表达出中国人民对抗战必胜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这种自信与乐观,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使小说有着浪漫的乐观精神。卞之琳其实是借用小说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扩大抗战乐观主义的影响。

这一时期,虽说是全民抗战的苦难时代,但乐观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像《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作品,我们都能看到抗战乐观主义精神,看到全民抗战的艰辛与自信。

(二)反复、烘托、象征等手法充分运用,使情节紧张、主题突出。

《石门阵》虽短,却运用了反复、象征、衬托、铺垫等众多写作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全篇情节紧张,使小说主题更加突出。

1.多重反复,使情节紧张跌宕而扣人心弦。

小说中的反复手法有直接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形式。直接反复如“来了!来了!”,“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糟了!糟了!”等,间隔反复如“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等。反复手法的作用,最根本的作用是“强调”,那强调什么?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清楚。

反复手法,在形式上可以吸引村民的注意力,引导听故事的人的思绪,让听众跟着讲述者的节奏走。比如:“干咳了一声”其实是故意的,目的就是聚焦听众的注意力;“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强调了“没有人”的真实情况。反复手法,在内容上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这一组间隔反复,强调鬼子们看到屋门里都是石头门而不作声的场景;“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这一组间隔反复,再三强调看到的都是“石头门”,像进入到真实情境一般,扣人心弦。

2.侧面烘托,增添情节的生动性。

小说中,除了讲故事的人王生枝,他是正面出场的主要人物;另外还有侧面人物露面,他们对主要人物进行烘托,增添了情节的生动性。鬼子下马时,“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鬼子心想着要进到每家农户家里时,李矮子发出声音“真不是好东西!”,同时他家的驴也叫了起来;鬼子进到村里后都不出声,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说到都是石头门时,宋长发老婆着急了;最后,王生枝点名胡老三,让胡老三作证,“大致还不错”。这些人物出场,虽说是侧面入笔,但是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情节的生动性、真实性。

3.蓄势铺垫,故事与人更具可感性。

小说开篇即是铺垫。由《三国》中的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吓走陆逊的故事开头,这样铺垫其实是小说中故事套故事的写法。两个故事,事由都是由石头阵引发,结局都是将“敌人”给吓走。符合讲故事的特点,也让小说更具有可感性。

对王生枝这个人物描写也有铺垫。文中只是简单的一笔,“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可见王生枝的聪明、手巧;这也是他能够将故事讲得精彩的理由。

4.隐喻象征,突出了小说主题。

小说题目是“石门阵”,文中多次出现了“门”。读者能够对“门”有准确的理解,那就理解了小说的主题。

有一种“门”是现实中真实具体的门。文中写“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这种门就是老百姓家里真实的门,大多是木头门。木头门是脆弱的,是挡不住日本侵略者的。

有一种“门”是石头门,是“大门”。文中写“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文中的石头门,就是一种隐喻,比喻众志成城抵抗日本鬼子侵略的“大门”。“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是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把侵略者赶出国门,将他们挡在国门外。

有一种“门”是指没有门。文中写“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就是“没有门”的时代。这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老百姓对和平社会、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望。

(三)大小镜头组合,画出个像与群像。

卞之琳在抗战期间的小说不多,其小说的关注点不在战争本身,喜欢选取小人物的视角,表现中国人民的必胜信念。这样的小说,就像抗战中的速写画一样生动,非常耐读。《石门阵》中,他运用了大小镜头组合,画出了个像与群像,生动形象。

小说的主人公是王生枝,是出场的最主要人物。他是一个聪明手巧的人,能够将煤油箱改造成水桶子,并在各村推广;他又是一个口巧的会讲故事的人,将一次抗击鬼子的游击战讲得绘声绘色。但是,他终是一个木匠,他“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这是他最朴素的愿望,却是他最真实的向往。因为,他能够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之时,肯定已经将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华大地。

但王生枝只是个“个像”,在他周围,有着更多的百姓,像宋长发、李矮子、小梅子、宋长发老婆、胡老三等等,都是急切着想知道游击队抗击鬼子的事,真实关注着抗战现场和发展状态。这些人,是敌后广大的抗日民众的“群像”。

但只有抗日民众“群像”还不够,还有更多的身在抗日现场的中华儿女。他们没有在小说中直接出场,他们只是在胡老三的转述中出现了一次,“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这些更多的抗日将士们,冲锋在前线,献身在战场,成为中国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力量。

大小镜头组合,慢慢推进,一组抗战群体的镜像就形成了。

卞之琳的小说《石门阵》,被选进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选入时略有删改),成为了文学作品类阅读题材料。出题者选入此篇,是有其理由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纪念之年。这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着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为着新中国的建设而上下求索,有着无数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石门阵》是抗战历史进程的极小的一个片断,代表着当年抗战后方民众的精神面貌。将《石门阵》选入高考试卷,可以借小说中的这一个小片断,让青年学生了解当年的抗战状态,学习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学习他们在困境之中的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石门阵》进入高考试卷,也是完全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精神的。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在“课程结构”中特别进行了说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在学习任务群9“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目标与内容”进一步明确:“精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注意选择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的作品”。这里可以看出,新课标从“基本理念”到“课程结构”,再到具体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对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的学习内容都作了规定和具体要求。

将卞之琳小说《石门阵》选入高考试卷,这种选择反映革命传统、革命文化的优秀文学作品成为高考阅读题材料的做法,正是对新课标精神的贯彻与落实。这,其实也为我们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指明了一个重要方向。

附2021年全国新高考语文一卷试卷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石门阵  卞之琳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来了。”大家一起想。

果然——

“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

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

“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

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

“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

“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

“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

“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

“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

“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

“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

“一路上——

“向左看:石头门。

“向右看:石头门。

“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

“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

“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

“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了。

“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

“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

“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

“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延安,1938年秋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

C.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

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故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

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4)

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参考答案:

6.B项。解说:A项没有为后文埋下伏笔,C 项“麻子”“小耳朵”等鬼子为虚构,D 项“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错。

7.D项。解说:作用是深化了主题,而不是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

8.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9.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

长按.识别.关注

陈振林,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广州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广州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倡导“原生态”语文教学,主张以“写”为突破口促进语文教师成长。以文学养教学,以教学促文学。

在《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月刊》等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440多篇。在全国各地进行语文教学、文学创作、校园文化、教师成长等专题讲座(讲课)60多场次。50多篇作品入选中、高考相关模拟试卷,400多篇(次)作品入选各种选本。有作品《爬墙虎》《走进青春》进入中小学教材或读本,作品《秦琼卖马》《性感的荷花》等成为江苏泰州、广西百色等地中考试卷原题。

系冰心儿童图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青铜骏马文学奖、麋鹿文学奖、吴伯箫散文奖、全国教师文学专著奖、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获得者。在《人民日报》《北京文学》《小说月报》《读者》等报刊公开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文集《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父亲的爱里有片海》等28部。《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教师博览》等刊签约作家,《中学生阅读》《中学时代》《少年月刊》等多家刊物专栏作者。

陈振林文字工作室

    陈振林文字工作室,是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的自留地,一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小作坊。原创高效撰写各类文字(报告、总结、交流材料,演讲稿,小说,剧本,策划书,广告词,企事业文化整体构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畅学优】2021新高考语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石门阵》 披文解析
【开讲了】温健康详解2021年新课标1卷小说试题
小说文本细读(一)《八阵图》
名师精讲高考试题|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石门阵》的叙事技巧(王圣博)
晋诺工作室在工作——基于言语形式,巧妙解读题干:——浅析2021年全国卷现代文阅读《石门阵》
高考试卷反套路,是不是意味着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答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