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寿山田黄“出名”的那么早,为何在清末才有“大市场”?

醉古时代 

林清卿 田黄石 秋江泛舟图薄意随形章 115g

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康雍乾之盛期,印石文化在宫廷内发展迅速积淀深厚,大量的印材被送入宫廷之中,耿氏驻闽期间,雇佣了大量人力开采寿山石,清人查慎行在《寿山石歌》中写道:“强蕃力取如输攻……日役万指佣千工。掘田田尽废,凿山山为空,崑岗火连三月烽,玉石俱碎污其宫。”连晚清时期的收藏家陈浏也不免感叹:“……是以田黄精品,加以国工之追琢,大半作贡天家。”

清 田黄冻石 素章 68g

而进贡之后所剩无多的田黄石,也进入“巨邸主第”即高门大户之中,为那些标榜风雅者所占有,可谓“一入豪门深似海”,再不可能在民间觅得芳踪。因此即便是文人雅士或是篆刻大家如何喜爱田黄石,也难以在当时以简单的市场交易的方式购得——

特别是那些远离寿山石田黄石产出地福州的普通藏家和篆刻家。

清 田黄石兽钮闲章 56g

陈浏写道:“七家印谱之声名伟矣,余亲见钝丁、小松、曼生、铁生诸家之石,竟无一田黄,其当日田黄发现之时代,转不若同光间之多耶。”陈浏作为一个“富二代”的收藏家,见过那么多清中早期篆刻名家的印章,竟然没有一件是田黄材质。

当然陈浏见得再多,数量也有限,但至少能反映出即便是声名显赫的清中早期篆刻家,也很难得到田黄石,更不必说其他人了。可以说,在那个时候,由于田黄流入民间的极少,绝大部分都被皇室所占有,因此不仅市场“薄弱”,甚至应该说根本难以形成所谓田黄石的艺术交易市场,大部分人还是通过友人之间的互赠,或是去寿山石产地福州那里淘换到一些石头,这其中以寿山石为主,田黄大概真是要碰碰运气了。

直到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寿山石特别是田黄石的交易,才迅速得以崛起。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陈浏说过“同光以来,朱门故邸,或乘牛车,偶得散出厂肆”,也就是说这些田黄石都去了“厂肆”,那么何为“厂肆”,它和晚清民国时期的寿山石市场发展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厂肆”,指的就是琉璃厂。

清 周尚均制 将军洞芙蓉石丹凤钮方章

说到晚清民国时期,北京古玩的交易中心,琉璃厂必然要有一席之地。琉璃厂位于北京和平门外,原先是明代烧造宫廷所用的琉璃瓦的窑区,清代之后,由于附近云集了许多京城汉官的府邸和各省会馆,赶考的举子们也喜欢在这里暂住,有文人雅士的地方必然要有书籍和笔墨纸砚,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书商以及贩卖文房四宝的商人在此设摊,文人官宦们又雅好收藏字画古董,于是乎,古玩商们也蜂拥而至。琉璃厂的古玩市场就形成了偌大的规模。

琉璃厂的书摊,1933年~1946    Morrison,Hedda

潘荣的《陛京岁时记胜》中就描写过春节时琉璃厂的繁盛景象:“百货云集,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图书充栋,宝玩填街……”其中“图书充栋,宝玩填街”就恰到好处地形容出当时琉璃厂作为一个古玩市场的繁华盛景。特别是到了晚清民国,市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民间古玩收藏市场的进一步成熟,清宫或皇室府邸中的珍宝因各种原因流转到民间古玩市场,官宦绅士们借由古玩显示自身的风雅与财富,琉璃厂更是京城收藏家们的“宝地”。

南新华街路东厂甸(海王村)的旧书摊,琉璃厂“中国书店”前身,1940

东琉璃厂门

民国时期,由于和平门、南新华街的开辟,琉璃厂被分为了东西琉璃厂,西琉璃厂主要出售古书旧籍,而东琉璃厂则以古玩为主,东琉璃厂边更有“海王村公园”,平日里常常有摊贩在此摆摊销售古玩,更加热闹。在这诸多古玩店中,就不乏以经营金石印章为特色的古玩店。

之所以能够出现这样主营印石交易的古玩店,一方面是晚清时期文人雅士、官宦豪奢们对于印章的极致推崇:一方印章虽然不及书画的形制那么巨大,却能够欣赏到它的印材、雕刻、篆刻等多方面的美学趣味,且篆刻本就是文人气十足的艺术,能够彰显收藏者不凡的品位;另一方面是其材质的稀缺性以及宫廷收藏所延续的传统,珍贵的田黄石更是收藏家财力与地位的象征。

林清卿 民国二高山石 海天同寿薄意摆件

有了石头的来源,有了需求这些佳石的藏家,自然而然地,寿山石的交易市场就这样形成了。

那么晚清民国的藏家们,都在购藏什么样的石头呢?琉璃厂里又有什么样的宝贝?留待下期细说。

接下来就说说怎么识别鉴赏历代名家印章?

识篆字,养底气

历代印章所用的文字基本上以小篆为标准,前有大篆、金文、甲骨文,后有秦篆、汉篆、缪篆、鸟虫篆等,都能在小篆里找到联系,因此小篆是鉴赏者首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其实篆字不过是古人的平常字体,因为时代变迁才使它演化成了现在人们日常书写、阅读的字体,但印章印文,特别是闲章、书画用的艺术印章,却始终习惯沿用古人的篆体。 


邓石如“意与古会” “我书意造本无法”

明清以来的印文特征比较复杂,因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文人篆刻运动产生了许多流派,而他们对印文的处理又有一套复古与创新的艺术手段。收藏明清名家印章成为众多收藏门类里最为潇洒、最引人痴迷,也最令藏家困惑的一件事。要把握明清印章,熟悉流派和名家个人历史特征是基础,熟悉存世印谱和现存实物印章原件材料是炼就一双鉴印利眼的最重要环节。


青田封门青

识包浆质地

“包浆”是指器物长期接触空气而氧化所产生的一种光泽。明清印章少则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其旧气特征包浆应十分明显,俗称旧气包浆开门(“开门”是指器物真品特征一目了然)。印章质地是指印章的用材。最初以铜为多,从传世的战国官私印中看,主要是铜质的,亦有少量玉印与石印。秦汉至南北朝这一时期,最多见的仍是铜印,间有玉、金、银、铁、铅、水晶、滑石、陶泥等。隋唐至宋代,印型渐大,一般官印仍是铜质。宋代开始出现用瓷做官印的。私印印材发展较快,取材更广,许多新兴材料应运而生,如黄杨、檀香、竹根、玛瑙、琥珀等。但最普遍的,元以前是玉、牙、角,明以后则是花乳石。花乳石是质地不十分坚硬、脆柔细腻、易于镌刻的叶腊石科的总称。我国许多地方均出产,因地得名,品种繁多,主要有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等。浙江青田石佳者半透明,世称“冻石”,并有“灯光冻”、“鱼脑冻”、“封门青”等各种名品。


寿山田黄石

寿山石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分田石、水坑石、山坑石,著名的石材有白芙蓉、白高山、白旗降等优良品种。其田石系列中黄色的,世称“田黄”,最为名贵。


昌化鸡血石

昌化石出自浙江昌化,青浆中带红斑纹者,色如鸡血的“鸡血石”,亦是石中贵族。以上三处印石自明清以来产量最大,也最为有名。传世明清印章,历经摩挲,其局部自然使用特征明显,传世包浆开门,入手时一目了然。有些作伪者用氨水清洗,或用水煮、火烤、浸泡藤黄水等等来制造旧气。一般情况下,建议用温水或牙膏涂抹清洗一下,待它晾干后,再进行细致观察,比较容易识破。


丁敬篆刻

析刀法特征

古代铸印刻印,都是工匠们的事。这是由于金、银、铜、玉、牙等印材坚硬、不易镌刻的缘故。到了明清时代,质地松软的花乳石为篆刻艺术开辟了广阔天地。刀法是指镌刻时用刀之方法。“使刀如使笔,不易之法也。”刀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刀法包括执刀法(指法、腕法)和用刀两个方面。狭义的刀法即指用刀法。

朱简《印章要论》:“吾所谓刀法者,如笔之有起伏,有转折,有缓急,各完笔意,不得孟浪。非雕镂刻画、以钝为古,以碎为奇之刀也。”古人刀法繁多,有用刀十三法、十七法等名目及对刀法的各种讲究。古人还有不能随便刻印动刀的讲究,清陈炼《印说》:“石不佳不刻;篆不配不刻;义不雅不刻;器不利不刻;兴不到不刻;疾风暴雨、烈暑祁寒不刻;对不韵者不刻;不是识者不刻。此所谓八不刻。”


蒋仁刻“真水无香

明清印章艺术进入了辉煌时代,各流派不乏继承者,每一位篆刻家都有各自的师承关系,反映在具体的刀法上,则都有其各自的鲜明特征。明清篆刻家很讲究用刀法,强调“稳、准、狠”,尽量不修改和少修改,因为复刀犹如写字之复笔,难臻自然之美。制伪者在伪造刀法特征时常常露出马脚,所以熟悉刀法特征是鉴印的重要一环。例如,西泠派自丁敬以下,余六人均是取法丁敬刀法艺术之一翼加以发挥完善的:蒋仁得其醇,黄易得其秀,奚冈得其质,陈豫钟得其工,陈鸿寿得其雄,赵之琛得其能。熟练把握个中技法特征,方能蹊径别开。


黄易刻“小松所得金石”

最佳的方法就是多观摩博物馆或藏家处存世的真品实物,从其早期、中期、晚期较全面地历史地来观察、分析、把握某位篆刻家的刀法特征,切忌一鳞半爪,钻牛角尖,死抱书本纸上谈兵,以偏概全,无视篆刻家艺术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特征。  

参照印谱需要注意的是,早期制版印刷的印谱,往往以原钤印谱的面目销售于书市。这类印谱较精确地复制成铜版、锌版,印刷时以印蘸印泥钤盖在连史纸上。如吴隐创建于光绪末期的西泠印社,早期发行的《赵撝叔印谱》、《求是斋印谱》等均属此类,可以乱真,唯边款多易露出破绽。稍后,则有珂罗版、胶印版。珂罗版逼真,与原印毫厘不差,足资借鉴。而大批量胶印印刷,其印谱印章的字口稍有外溢,白文印线条较原印微瘦,而朱文印线条较原印微粗。鉴定时反此意而观之,则恰到好处。


寿山石螭虎博古方章

观印钮体式

印钮在现今只是一方印章上的装饰品,而在古代,钮制还反映出一朝一代的制度,从中还能看到这一时期冶炼铸造和雕刻的工艺水平。古印中常见的钮有几十种之多。

“钮”也作“纽”,意即印背高起,有孔可以穿带。因此,早期玺印钮形只铸成突起形状,再横穿一孔,即通常所说的“鼻钮”。以后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增加,以及当时各种器皿纹饰和工艺品的影响,印钮被雕成各种动物或器物形状,制作也渐趋精美,种类大大增加,有螭虎、龟、辟邪、狮、鱼、龙、羊、马、覆斗、瓦、坛、桥、钱等形制。


双璃穿环钮扁章

印钮的变化发展经历了先秦至隋唐宋元的实用性时期和明清工艺性时期两个阶段。明、清时代的印钮制作,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石雕艺术的一个缩影。因为它不仅充分运用石雕造型艺术中的表现手法,如圆雕、浮雕、透雕、阴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阴刻等,而且还在 “方寸之地”,集雕刻、书法、绘画于一体,千姿百态,精巧之至,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世界。

明清时代的印钮造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钮头雕和全面雕。钮头雕指只限于印章顶上的雕刻,这类印章通常都有钮台。台以上为钮头,台以下为印身。有的在钮台下的印身四周雕刻带状锦纹的边,被称为“腰饰”。钮头雕有四种造型:肖形钮、花果钮、博古钮和平钮。全面雕分三种类型:圆雕钮、浮雕钮、薄意钮。明清时代的印钮雕刻特点是:刀法细、层次多、打磨细、地子平、线条爽、工整有序,能把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丝丝入扣地融入印钮之中。现在一些仿旧的印章,由于工具、材质、工艺的不同,往往造型呆板,雕刻流滑、破碎、繁乱,古朴典雅的艺术气息荡然无存。

考边款风格   

自明代中叶,篆刻的边款艺术成就与明清流派印章艺术并驾齐驱。如果说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是秦汉印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的发展产物,那么,明清卓有大成的边款艺术则是秦汉印苑里所未曾有的全新创作。鉴定一方印章是否为明清时代的,经过识包浆质地、析刀法特征、观印钮体式三个过程,应该是不难断定的。但涉及到具体篆刻名家,则必须依据存世可查的各项物证资料,及印章本身的边款内容风格来仔细考证。

严格说来,篆刻家同时也是风格不一的书法家,自书自刻,或者不书而刻的款识,常常表现出一种毛笔所达不到的韵味,有的神似晋唐小楷,有的宛如魏晋草书,有的像北碑,有的像汉简,各种书体神韵毕现,构成一个微型的碑林世界。

篆刻家在印旁刻款,始于明代。印款除题年月姓名外,有时还加上其他词句,类似跋语。内容多的,占满一面、两面、三面、四面,甚至包括石顶刻上五面。有的书籍称之“印跋”。


文彭刻

石章刻边款的始创者文彭,刻法如同刻碑,是先写款字,然后依墨下刀,每一笔双面着刀。继之者何震则开创了不写款字,操刀便刻,每一笔只刻一刀的单刀直刻法。双刀法依笔迹而刻,比较能体现笔意;单刀直切,淋漓痛快,则比较容易表现出刀味与石味。明未清初一批印人,石章边款不论篆隶真草,还是多用双刀法。直到乾隆年间,丁敬开始全用单刀法,蒋仁、黄易以下群起效之,单刀法遂成气候。

丁敬隶书边款

收藏印章,讲究的是真品、精品、完整品。明清以来,印家层出不穷,印作多不胜数,只要符合上述三条标准,不管是不是名家之作,都是值得收藏的好东西。对于藏家来说,以精为主,先博后精,不失为一种良策,因为收藏鉴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没有博,哪来精。然而一味求博,劣石旧印收藏一大堆,也不是个办法,所以只有在掌握相当的文史知识后,系统分类,有选择地逐步积累经验知识,由低到高,才能走向成熟精到的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玺印展
明清各家闲章原印精品
让汉印重现刀下,黄牧甫篆刻印石集,历代印谱藏黄牧甫印选
齐白石给东北徒弟周铁衡,留下了16方好印章
齐白石一段大和尚,留下了16方好印章
你没见过的明清篆刻大家(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