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生余录 (明) 徐春甫 (2)
养生余录 (明) 徐春甫(2)
  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人道有不可废者。庄周乃曰∶人之可畏者,衽席之间,不知戒者过也。盖此身与造化同流,左为肾属水,右为命门属火。阳生于子,火实藏之,犹北方之有龟蛇也。膀胱为左肾之府,三焦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由中而出,夹脊而上,贯于脑。上焦在膻中,内应心;中焦在中脘,内应脾;下焦在脐下,即肾间动气,分布人身。方其湛寂,欲念不兴,精气散于三焦,荣华百脉。及欲想一起,欲火炽然,翕撮三焦,精气流溢,并从命门输泻而去,可畏哉!嗟夫!元气有限,人欲无涯。火生于木,火发必克。尾闾不禁,沧海以竭。少之时,血气未定,既不能守夫子在色之戒;及其老也,则当寡欲闲心,又不能明列子养生之方。吾不知其可也。
麻衣道人曰∶天地人等列三才。人得中道,可以学圣贤,可以学神仙,况人之数多于天地万物之数。但人之不修人道,贪爱嗜欲,其消减只与物同也,所以有老病夭伤之患。鉴乎此,必知所自重,而可以得天元之寿矣。
欲不可绝
黄帝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又曰∶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圣人和合之道,但贵于闭密,以寄天真也。
素女曰∶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此法语也。所禀者浓,食饮多,精力健,或少过其度。譬之井焉,源深流长,虽随汲随满,不惧其竭也。若所禀者薄,元气本弱,又食减清耗,愿强而为之,是怯夫而试冯妇之术也,适以投虎牙耳。道弱者亦须禁止,不可根据此施泄。
素女曰∶人年十六者,当闭精勿泄。若气力尚壮盛者,亦不可强忍,久而不泄,致生痈疾。
彭祖曰∶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若念头真正,无可思者大佳,长年也。又曰∶人能一月再泄精,一岁止二十四泄,得寿一百岁。
《名医论》曰∶思欲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为白淫而下。因是入房太甚,宗筋纵弛。
书云∶男子以精为主,女人以血为主。故精盛则思室,血盛则怀胎。若孤阳绝阴,独阴无阳,欲心炽而不遂,则阴阳交争,乍寒乍热,久而为劳。
富贵家子唐靖,疮发于阴至烂。道人周守真曰∶病得之欲泄而不可泄也。
《史记》济北王侍人韩女病腰背寒热,仓公曰∶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
欲不可早
齐大夫褚澄曰∶羸女则养血,宜及时而嫁;弱男则饰色,宜待壮而婚。又云∶男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
又云∶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又云∶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阴气早泄,未完而伤。
又云∶童男室女,积想在心,思虑过常,多致苛损。男则神色先败,女则月水先闭。
欲不可纵
黄帝经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灵神位。
彭祖曰∶上士易床,中士易被。又云∶易被不如易床,易床不如易房。服药千钟,不如独卧。
老君曰∶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生也;情欲出于胸臆,精散神惑,死也。
彭祖曰∶美色妖严,娇外家盈房,以致虚损之祸,乌可以长生?《阴符经》曰∶淫声美色,破骨之斧锯也。世之人若不能秉灵烛以照幽情,持慧剑以割爱欲,则流浪生死之海,害生于恩也。
全元起曰∶乐色不饰则精耗,轻用不止则精败。圣人爱精重施,髓满骨坚。
书云∶年高之时,血气既弱,觉阳事轻盛,必慎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一度不泄,一度火灭;一度火灭,一度增油。不制而纵情,则是膏火将灭,更去其油。
庄子曰∶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春秋》秦医和视晋侯之疾曰∶是为近女室,非鬼非食,惑以丧志。公曰∶女不可近乎?对曰∶节之。
《玄枢》曰∶元气者,肾间动气也。右肾为命门,精神之所舍,爱惜保重,荣卫周流,神气不竭,可与天地同寿。
《元气论》曰∶嗜欲之性,固无穷也。以有极之性命,逐无涯之嗜欲,神自毙之甚矣。《仙经》云∶无劳尔形,无摇尔精,归心静默,可以长生。《理颂》云∶道以精为宝,宝持宜秘密。
施人则生人,留己则生己。结婴尚未可,何况空废弃。弃损不觉多,衰老而命坠。《仙书》云∶阴阳之道,精液为宝。谨而守之,后天而老。
书云∶声色动荡于中,情爱牵缠,心有念动,昼想夜梦,驰逐于无涯之欲。百灵疲而消散,宅舍无宝而倾颓。恣意极情,不知自惜,虚损生也。譬如枯朽之木,遇风则折;将溃之崖,值水先颓。荀能爱惜节情,亦得常寿也。
肾阴内属于耳,膀胱脉出于目。目盲所视,耳闭厥听,斯乃房之为患。
人寿夭在于撙节。若将息得所,长生不死;恣其情,则命同朝露。
欲多则损精。人可保者命,可惜者身,可重者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固,齿发浮落。若耗散真精,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神仙可惜许歌》曰∶可惜许!可惜许!可惜元气宫无主。一点既随浓色妒,百神位送精光去。三尸喜,七魄怒,血败气衰将何补?赤宅丹田属别人,玉炉丹灶阿谁主?劝世人,休恋色,恋色贪淫神必败。精神一去百神离,百神去后人不知。几度待说说不得,临临下以泄天机。
欲不可强
《素问》曰∶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注云∶强力,入房也。强力入房则精耗,精耗则肾伤,肾伤则髓气内枯,腰痛不能俯仰。
《黄帝经》云∶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保之可长活。
书云∶阴痿不能快欲,强服丹石以助阳,肾水枯竭,心火如焚。五脏干燥,消渴至近。讷曰∶少水不能灭盛火,或为疮疡。
强勉房劳者,成精极体瘦,羸惊悸,梦遗便浊,阴痿里急,面黑耳聋。
真人曰∶养性之道,莫强所不能堪尔。
抱朴子曰∶才不迨,强思之;力不胜,强举之,伤也。甚矣,强之一字,真戕生伐寿之本。
夫饮食,所以养生者也。然使醉而强酒,饱而强食,未有不疾以害其身,况欲乎?欲而强,元精去,神气散,戒之!
欲有所忌
书云∶饱食过度,房室劳损,血气流溢,渗入大肠,时下清血腹痛,病名肠。
大醉入房,气竭肝伤。丈夫则精液衰少,阴痿不起;女子则月事衰微,恶血淹留,生恶疮。
燃灯烛行房,终身之忌。忿怒中尽力房事,精虚气损,发为痈疽。恐惧中入房,阴阳偏虚,发厥,自汗盗汗,积而成劳。
远行疲乏入房,为五劳虚损。月事未绝而交接生白驳。又冷气入内,身面痿黄,不产。金疮未瘥而交会,动于血气,令疮败坏。忍小便入房者得淋,茎中痛,面失血色,或致胞转,脐下急痛死。
或新病可而行房,或少年而迷,或老人而不能节减,妙药不能顿服,因而致患。岁月将深,直待肉尽骨消,返冤神鬼,故曰∶油尽灯灭,髓竭人亡;添油补髓,勉强何干?鬼魅来侵,总是自招其祸。
交接输泻,必动三焦心脾肾也。动则热而欲火炽,因入水,致中焦热郁发黄,下焦气盛额黑,上焦血走随瘀,热行于大便黑溏。男女同室而浴者,多病此。
服脑麝入房者,关窍开通,真气走散。重则虚眩,轻则腹泻。
《本草》云∶多食葫入房,伤肝,面黑无光。(葫即蒜也。)书云∶入房汗出,中以劳风。赤目当忌房事,免内障。时病未复,犯者舌出数寸死。
《三国志》子献病已瘥。华陀视脉曰∶尚虚未复,勿为劳事。色复即死,死当舌出数寸。其妻从百里外省之,止宿交接,三曰病发,一如陀言,可畏哉!
欲有所避
孙真人云∶大寒与大热,且莫贪色欲。
书云∶凡大风大雨大雾、雷电霹雳、日月薄蚀、虹地动、天地昏冥,日月星辰之下,神庙寺观之中,井灶围厕之侧,环墓尸柩之傍,皆所不可犯淫,则损人寿命。若此时受胎,非止百倍损于父母,生子不仁不孝,多疾不寿。
《保命诀》云∶人勿犯长命,及诸神降日犯淫者促寿。朔日减一纪,望日减十年,晦日减一年。初八日上弦,二十三日下弦,三元减五年。庚申甲子,本命减一年。正月初三日万神皆会,十四、十六日三宫降,二月二日万神会,四立日、二分日、二至日、二社日俱不可犯。三月初九日牛鬼神降,犯者百日中恶。四月初四日万神善化,犯之失音。初八日善恶童子降,犯者血死。
五月三个五日、六日、七日为九毒日,犯者不过三年。十月初一日夜西天王降,犯之一年死。十一月二十五日掠剩大夫降,犯之短命。十二月初七日夜,犯之恶病死。二十日天河相交行道,犯之促寿。每月二十八日人神在阴,四月十日阴阳纯用事。以上日辰犯淫且不可,况婚姻乎?按《庚申论》曰∶古人多尽天数,今人不终天年,何则?以其罔知避慎,肆情恣色,暗犯禁忌,阴司减其龄算,能及百岁者,几何人哉?蜀主孟昶纳张丽华于观侧。一夕迅雷电火,张氏殒。道士李若冲于上元夜,见殿上有朱履衣冠之士北面而立,廊下罗列罪人,有女人甚。若白其师唐洞卿。师曰∶此张丽华也。昔宠幸于此,亵渎高真所致。由是观之,天地间禁忌不可犯也。
地元之寿起居有常者得之
人之身,仙方以屋子名之。耳眼口鼻,其窗门户也;手足肢节,其楝梁榱桷也;毛发体肤,其壁牖垣墙也。曰气枢,曰血室,曰意舍,曰仓廪玄府,曰泥丸幽宫,曰紫房玉阙,曰十二重楼,曰贲门,曰飞门,曰玄牝等门,盖不一也,而有主之者焉。今夫屋或为暴风疾雨之所飘摇,虫蚁蠢之所侵蚀;或又为鼠窃狗盗之所损坏。苟听其自如而不知检,则日积月累,东倾西颓而不可处矣。盖身者屋也,心者居星之主人也。主人能常为之主,则所为窗户楝榱垣壁皆完且固,而地元之寿可得矣。
养生之道
老子曰∶人生大期,百岁为限。节护之者,可至千岁,如膏之小炷与大炷耳。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烦,而我小记;众人悸暴,而我不怒。不以人事累意,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为不死之药。
庄子曰∶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年尊爵者,皆重失之。
孙真人铭曰∶怒甚偏伤气,思多大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醺。夜寝鸣金鼓,晨兴漱玉津。妖邪虽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书云∶未闻道者放逆其心,逆于生乐,以精神徇智巧,以忧畏徇得失,以劳苦徇礼节,以身世徇财利。四不置,心为之病矣。
陶隐居云∶万物为人灵且贵,百岁光阴如旅寄。自非留念修养中,未免疾苦为身累。
喜乐
书云∶喜乐无极,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皮革焦。喜怒不节,生乃不固。和喜怒以安居处,邪僻不至,长生久视。喜怒不测,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荣卫不行,发为痈疽。
聚书云∶喜则气和性达,荣卫通行。然太喜伤心,积伤损神。故少喜则神不劳。《淮南子》云∶大喜坠阳。
唐柳公度善摄生,年八十余,步履轻健。或求其术,曰∶吾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
东坡发语曰∶心喜则阳气散,是故抑之以养阳气。
忿怒
书云∶忿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少怒则形佚,忿恨则损寿,怒目久视日月则损明。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气激上逆,呕血食泄目暗,使人薄厥。切切忿怒当止之,盛而不止,至为之伤。喜忘前言,腰背隐痛,不可以俯仰屈伸。多怒则百脉不定。又大怒则鬓发焦,筋血为劳。卒不死,俟五脏传遍终死矣,药力不及。苟能戒心易志,可以得生。
隐居云∶道家更有颐生旨,第一令人少嗔。
书云∶当食暴嗔,令人神惊,夜梦飞扬。《淮南子》∶大怒破阴。
先贤诗曰∶怒气剧炎火,焚和徒自伤。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人有所怒,气血未定,因以交合,令人生痈疽。
悲哀
书云∶悲哀憔悴,哭泣喘乏,阴阳不交,伤也。故吊死问病则喜神散。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久而阴缩拘挛,两胁痛,不举。悲哀太甚则胞络伤,而阳气内动,发则心下渍,溲数血也。大悲伐性,悲则心系急,肺叶举,上焦不通,荣卫不舒,热气在中而气消。又云∶悲哀则伤志,毛悴色夭,竭绝失意。生纳云肺出气,因悲而气耗不行,所以心系急而消矣。夫心主志,肾藏,因悲哀则失精,阴缩,因悲而心不乐,水火俱一而神精散亡矣。
思虑
黄帝曰∶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可寿百数矣。
彭祖曰∶凡人不可无思虑,当渐渐除之。身虚无,但有游气。气息得理,百病不生。又曰∶道不在烦,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不劳,神不极,但尔,可得千岁。
庚桑楚曰∶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灵枢》曰∶思虑怵惕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皮烂脱肉,毛悴色夭。
书云∶思虑过度,恐虑无时,郁而生涎,涎遂转升而不降,为忧气劳思五噎之病。思虑则心虚,外邪从之,而积气在中,时减于食。又云∶思虑伤心,为吐衄,为发焦。谋为过当,饮食不敌,养生之大患也。
诸葛亮遣使至。司马不问戎事,但以饮食及事之繁简为问。使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饮食不数升。懿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后果然。
张丞节云∶劳,经言瘵证,有虫,患者相继,诚有是理。只譬如俗谈不娩事,人害相思也,与一女人情密,勿经别离,念念不舍,失寝忘餐,便觉形容瘦悴,不偿所愿,竟为沉。
士人有观书忘食,一日有紫衣立前曰∶公不可久思,思则我死矣。问其何人。曰∶我谷神也。
于是绝思而食。是故盖思则气结,伏热不散,久而血气俱虚,疾至夭枉也。
忧愁
《灵枢》曰∶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上逆则六腑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积遂成矣。
书云∶忧伤肺,气闭塞而不行。又云∶遇事而忧不止,遂成肺劳,胸膈逆满,气从胸达背,隐痛不己。忧愁不解则伤意,恍惚不宁,四肢不耐。当食而忧,神为之惊,寐不安。
女人忧思哭泣,令阴阳气结,月水少,时多内热,若渴不已,肌体枯黑。
深忧重恚,寝息失时,伤也。
惊恐
书云∶因事而有大惊恐,不能自遣,胆气不壮,神魂不安,心虚烦闷,自汗体浮,饮食无味。
恐惧不解则精伤,骨酸螈,精时自下,五脏失守,气虚不固。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气乃乱矣。
大恐伤肾,恐不除则志伤,恍惚不乐,非长生之道。
惊恐忧思,内伤脏腑,气逆于上,则吐血也。
恐则精怯,怯则上焦闭,闭则气逆,逆则下焦胀,气乃不行。
有妇人累月不产,以坐草太早,恐惧气结而然。遂与紫苏药破气,方得下。
临危冒险则魂飞。戏狂禽异兽则神恐。
《淮南子》云∶大怖生狂。
有朝贵坐寺中,须臾雷击坐后柱且碎,而神色不动。又有使高丽者,遇风樯折,舟人大恐,其人恬然读书,如在斋阁。苟非所守如此,则其为戒当何耶?
憎爱
老子曰∶甚爱必大费,多藏必浓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甚爱色,费精神,甚爱则遇祸患。所爱者少,所费者多。惟知足知止,则身可不辱不危也,故可长久。
憎爱损性伤神。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常运心于物,平等。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如觉颇偏,寻即改正。不然,损性伤神。
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惟,戕生之斧也。
《淮南子》曰∶好憎者,使人心劳。弗疾去则志气日耗,故不能终其寿。
视听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彭祖曰∶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耽之祸。如此何以长生?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
孙真人曰∶生食五辛,节熟食饮,极目远视,夜读注疏,久居烟火,博弈不休,饮酒不已,热餐面食,抄写多年,雕镂细巧,房室不节,泣泪过多,月下观书,夜视星月,刺头出血多,日没后读书,数向日月轮看,极目远视山川草木,驰骋田猎,冒涉风霜,迎风追兽,日夜不息,皆丧明之由,慎之,慎之。
书云∶心之神发乎目,久视则伤心;肾之精发乎耳,久听则伤肾。
耳听淫声,目好色美,口嗜滋味,则五脏擂动而不定,血气流荡而不安,精神飞越而不守。
正气既散,淫邪之气乘此生疾。
叙书曰∶久视日月星辰损目,路井莫顾,损寿。故井汲水沸勿塞,令人目盲耳聋,杀看斗则气结。五色皆损目,惟皂湖屏风可助目力。
《淮南子》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讹耳,使耳不聪。又曰∶耳目曷能久动劳而不息乎?有年八十余,眸子了然,夜读蝇头字。云∶别不服药,但小不食畜兽肝。人以《本草》羊肝明目而疑之。余曰∶羊肝明目,性也,他肝不然。畜兽临宰之时,忿气聚于肝。肝主血,不宜于目明矣。
疑惑
书云∶疑惑不已,心无所主,正气不行,外邪干之,失寝忘餐,沉沉默默,气血以虚,渐为虚劳。
《春秋》晋侯有疾,秦医和视之曰∶不可为也,疾如蛊。赵孟曰∶何为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于文,皿虫为蛊。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其卦巽下艮上。巽为长女,为风;艮为少男,为山。少男而悦长女,非匹,故惑。山木得风而落也。
《三国史补》云∶常疑必为心疾。李蟠常疑遇毒,锁井而饮。心,火府也,为外物所中,终身不痊。多疑惑,病之本也。
昔有客饮酒馆者,壁有雕弓,影落杯中,客疑其蛇也,归而疾作。复再饮其地,始知其为弓也,遂愈。又僧入暗室,踏破生茄,疑为物损命,念念不释。中夜有扣门索命者,僧约明日荐祓。
天明视之,茄也。疑之为害如此。
谈笑
老子∶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谓目不妄视,口不妄言,终身不勤苦。目视情欲,不益其事,则没身不可救矣。
书云∶谈笑以借籍气为本。多笑则肾转腰痛。多笑则神伤,神伤则悒悒不乐,恍惚不宁。多笑则脏伤,脏伤则脐腹痛,久为气损。
真人曰∶人若不会将理者,只是多说话。戒多言损气,以全其寿也。
书云∶呼叫过当,辩争问答,冒犯寒暄,恣食咸苦,肺为之病矣。行语令人失气,语多须住乃语。
津唾
真人曰∶常习不唾地。盖口中津液是金浆玉醴,能终日不唾,常含而咽之,令人精气常流,面目有光。
书云∶养性者唾不至远。远则精气俱损,久成肺病,手足重,皮毛粗涩,脊痛咳嗽。故曰∶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
唾液为醴泉,聚流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溉脏润身。宣通百脉,化养万神。肢节毛发,坚固长春。
人骨节中有涎,所以转动滑利。中风则涎上潮,咽喉滚响。以药压下,俾归骨节可也。若唾其涎,时间快意,枯人手足,纵活亦为废人。
小儿惊风,亦不可唾涎也。风涎急塞,有人喜唾,液干而体枯。遇至人,教以回津之法,久而体复润。盖人身以津液为本,在皮为汗,在心为血,在肾为精,在口为津,伏脾为痰,在眼为泪。曰汗曰血,曰泪曰精,出则皆不可回。唯津唾则独可回,则生意又续矣。津液者,吾身之宝。
《金丹诀》曰∶宝聚则为富家翁,宝散则为孤贫客。
起居
广成子曰∶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以长生。所谓无劳者,非若饱食坐卧,兀然不动,使经络不通,血气凝滞。但不必提重执轻,终日,无致精力疲极则妙矣。
庄周曰∶人有畏影恶迹而走,举足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书云∶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盖敢于有为则杀身,不敢有为则活其身也。
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脉络伤。伤阳则衄,伤阴则下。
起居不时,饮食不节者,阴受之,而入五脏,填满塞,为飧泄,为肠。疾风虚邪者,阳受之,而入六腑,身热不得卧,上为喘呼。
精者,神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气之宅。神太用则歇,精太用则竭,气太劳则绝。
甚劳则喘息汗出,损血耗气。
行立
久行伤筋,劳于肝;久立伤骨,损于肾。
养生云∶行不疾步,坐不至疲,立不背日。
奔走及走马,动其气,逆于膈。未散而又饮水,水搏于气,为上气。行汗勿床悬脚,久则血痹足痛腰疼。
真人曰∶夜行常叩齿,杀鬼邪。
沈存中《笔谈》∶草间有黄花蜘蛛,名天蛇。遭其螫,仍濡露,则病如癞,通身溃烂。露涉者慎之。
书云∶大雾不宜远行,行宜饮少酒,以御雾瘴。昔有早行者三人,一食粥而病,一空肠而死,一饮酒而健。酒能壮气辟雾瘴也。
坐卧
书云∶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坐勿背日,卧勿当风。坐卧于坟墓之傍,精神自散。
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为痹,凝于腠为血汗,为利,凝于足为厥。
燃烛而卧,神魂不安。卧宜侧身屈膝,不损心气。觉宜舒足,精神不散。舒卧招邪魅。
寝不得言语。五脏如悬磬,不悬不可发声。
卧勿以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损,膝足冷。
卧不可戏将笔墨画其面,魂不归伏。卧魇不语,是魂魄外游,为邪所执,宜暗唤,忌以火照,照则神魂不入,乃至死。灯前魇者,本由明出,不忌火,并不宜近唤及急唤,亦恐失神魂也。
卧处头边勿安火炉,日久火气头重目赤鼻干,发脑痈疮疖。
卧习闭口,气不失,邪不入。若张口久,或用渴失色。又夜卧勿覆头,得长寿。濯足而卧,四肢无冷病。
又卧冷当风,使人发喑。醉卧黍穣中,发疮,患大风眉脱。又雷鸣时仰卧星月下,当风醉卧,以人扇之,皆惹风疾。
隐居云∶卧处须当防虚隙,烘焙衣衾常损人。饱食即卧,久成气病腰疼,百不消,成积聚。
汗出不可露卧及浴,使人身振寒热发疹。
坐卧处有隙风,急避之,尤不宜体虚年老之人。有人三代不寿,问彭祖。祖观其寝处,果有一穴当其脑户。令塞之,遂得其寿。盖隙风入耳吹脑,则阳气散。头者,诸阳所聚,以主生也。
沐浴洗面
书云∶频沐者气壅于脑,滞于中,令形瘦体重,久而经络不通畅。
常以朔日沐,晦日浴,则吉。沐浴不可同日。饱食沐发,冷水洗头,饮水沐头,热泔洗头,冷水濯足,皆损人。新沐发勿令当风萦髻,勿湿头卧,令人头风眩闷,及生白屑,发秃面黑,齿痛耳聋。
女人月事来,不可洗头。或因感疾,终不可治。
沐浴渍水而卧,积气在小腹与阴,成肾痹。
炊汤经宿,洗体成癣,洗面无光,作甑哇疮。
频浴者血凝而气散,体虽泽而气自损。故有痈疽之疾者,气不胜血,神不胜形也。
时病新愈,冷水洗浴,损心胞。自汗入水,即成骨痹。
昔有名医将入蜀,见负薪者猛汗河浴。医曰∶此人必死。随而救之。其人入店中取大蒜细切面浇之。食之汗出如雨。医曰∶贫下人且知药,况于富贵者乎?遂不入蜀。
书云∶盛暑冲热,冷水洗手,尚令五脏干枯,况沐浴乎?远行触热,逢河勿洗面,生乌。
《闲览》云∶目疾且忌浴,令人目盲。
白彦良壮岁常患赤目。道人曰∶能不浴头,则不病此。彦良记之,七十余更无眼疾。
栉发
真人曰∶栉发去风明目,不死之道也。又曰∶头发梳百度,不可轻以沐。
陶隐居云∶饱则沐浴饥则梳,梳多浴少益心目。故道家晨梳常一百二十为数,沐浴或月一度而已。
真人曰∶发宜多栉,手宜在面。齿宜数叩,津宜常咽,气以精炼。此五者,所谓子欲不朽修昆仑耳。
安乐诗云∶发是血之余,一日一次梳。通血脉,散风湿。
《琐碎录》云∶乱发藏卧房壁中久,招不祥。
书云∶发落饮食中,食之成瘕。宋明帝宫人腰痛引心,发则气绝。徐文伯曰∶发瘕也。以油灌之,吐物长二尺,头已成蛇。悬柱上,水沥尽,唯余发。唐甄立言为太常时,有人病心腹烦满,弥瘴。诊曰∶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吐一蛇如拇指,无目,烧之有发气。若头尾全,食人心死。
大小府
书云∶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痹。忍大便成五痔。努小便足膝香港脚。努大便腰痛目涩。
或饮食,或走马,或疾步,或为寒热所迫,令胞转脐下痛,胞屈辟不小便,致死。
大小二事勿强闭过忍。又忽失度,或涩或泄,皆伤气害生,为祸甚速。
刘惟简至干宁军,有人献金花丸以缩小便。药犯砒蜡,服二日小便极少。至霸舟肢体通肿。盖闭关却水道,水溢妄行。不遇卢昶,几为所误。盖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宜服暖剂以摄水,其可强止之耶?《琐碎录》云∶对三光便溺及向西北,并损人年寿。
衣着
书云∶春冰未泮,衣欲下浓上薄。养阳收阴,继世长生。春天不可薄衣,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大汗能易衣,佳。或急洗亦好。湿衣汗衣不可久着,发疮及风疹,二府不利。大汗偏脱衣,得偏风半身不遂。醉酒汗出脱衣靴袜,当风取凉,成香港脚。
冬时绵衣毡褥之类,急寒急着,急换急脱。
陶隐居云∶绵衣不用顿加添,稍暖又宜时暂脱。
《琐碎录》云∶若要安乐,不脱不着,北方语也;若要安乐,烦脱频着,南方语也。
天时避忌
《内经》云∶阳出则出,阳入则入。无扰筋骨,无见雾露。违此一时,形乃困薄。
经云∶大寒大热大风大雾,勿冒之。天之邪气,感则伤人五脏;水谷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地之湿气,感之害人皮肉筋脉。
先贤云∶人以一握元气,岂可与大造化敌?康节有四不出之训。
书云∶犯大寒而寒至骨髓,主脑逆头痛齿亦痛。又云∶不远热而热至,则头痛身热,肉痛生矣。
真人曰∶在家在外,忽逢大风豪雨、震雷昏雾,皆是诸龙鬼神经过,宜入室烧香静坐以避之,过后不出,吉。不尔杀人。
书忌云∶朔不可哭,晦不可歌,招凶。
四时调摄
《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生而勿杀。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又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
有云∶春夏之交,阴雨卑湿,或引饮过多,令患风湿,自汗体重转侧难,小便不利。作他治,必不效,惟五苓散最佳。
《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使志无怒,使气得泄。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
陶隐居六∶四时惟夏难将息,伏阴在内腹冷滑,补肾之剂不可无,食物稍冷休哺啜。
书云∶夏之一季,是人脱神之时,心旺肾衰,化为水,至秋而凝,冬始坚。当不问老少皆食暖物,则不患霍乱,腹暖,百病不生。
夏冰止可隐映饮食,不可打碎食之,腹冷热相搏成疾。夏以后乃秋分,须慎肥腻饼肿油酥之属。此物与酒浆瓜果极理相妨,所以多疾者为此也。
陶隐居云∶冷枕冷床心勿喜,凡枕冷物,大损人目。
书云∶夏不用露卧,令皮肤成癣,或作面风。暑月日晒处有石,不可便坐,热生疮,冷成疝。
盛热戴汗当风不宜太过。自日中来,勿用冷水沃面,成目疾。伏热者未得饮水,返以冷物迫之杀人。五月六月泽中停水多有鱼鳖,饮成瘕。
《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使志安宁。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书云∶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又立秋日勿浴,令皮肤粗燥,因生白屑。又八月一日后,微火暖足,勿令下冷。
《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毋泄皮肤。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书云∶冬时忽大热,勿受之,患时病由此。又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时天地闭气藏,作劳不宜汗出冷背。冬寒虽近火,不可令火气聚,不须于火上烘炙。若炙,手暖则已。不已,损血,令五心热,手足应于心也。大雪中跣足,又不可便以热汤洗,或随饮热酒,足随堕。又触寒来,寒未解,勿便饮汤食热物。
四气调神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壤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故天真论曰∶有贤人者,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古今同于一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也。
旦暮避忌
书云∶早出含煨生姜少许,辟瘴开胃。又旦起空腹,不宜见尸,臭气入鼻,舌上白起口臭。
欲见之,宜以少酒饮之。
真人曰∶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一日无灾着,去邪兼避恶。如能七星步,令人寿长乐。
清旦常言善事,闻恶事则向所来方三唾之吉。又旦勿嗔怒,暮无大醉,勿远行。
经曰∶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违此三时,形乃困薄。
夜行用手掠发,则精邪不敢近。常啄齿,杀鬼邪。又夜卧二足伸屈不并,无梦泄。真人云∶夜梦恶,不须说。旦以水面东之,咒曰∶恶梦着草木,好梦成珠玉,吉。
有教入广者曰∶朝不可虚,暮不可实。令候不齐,不独入广也。
杂忌
书云∶忽见光怪变异之物,强抑勿怪,吉。
伊芳川宦廨多妖。有报曰∶鬼使扇。曰∶他热故尔。又报曰∶鬼打鼓。曰∶以槌与之。
范文正公读书夜坐,有大面之怪近之。范以笔书其面,曰∶汝面非常大,难欺范仲淹。二公不以怪处之,而怪自灭,可为法。
脂油点灯,人神不在血光之下。凡刀刃所伤,切勿饮水,令血不止而死。若血不止,急以布蘸热汤之,或冷水浸之,嚼苏叶止血,妙。
《琐碎录》云∶萧管挂壁,取之勿便吹,恐有蜈蚣。祖师刘福真赴召,早起见店妇卧地号叫可畏,但见吹火萧在傍,刘知其蜈蚣入腹。刺猪血灌之,吐出蜈蚣而愈。
凡古井及深穿中多毒瓦斯,不可辄入。且六月最甚。先下鹅鸭毛试之,若旋转不下,是有毒,便不可入。又云∶山有孔穴,采宝者惟二月九月,余月山闭气交死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生要录
针灸神书
养生之道
仙传玄机口诀(傅青主手抄陈虚白真人稿)
内经知要 中医基础
四圣心源微信辅导班第二次讲课内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