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与音乐
  

 文學與音樂        
 
  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说,任何艺术样式在表情达意这种功用上都是相同的,音乐与
文学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在表现人类最为复杂微妙而且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方面,文学和音乐的功用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是各自所使用的材料、手段、方法、样式等不一样罢了。
  今天,咱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音乐与
文学的密切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并借此来培养和提高大家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一、 音乐艺术的本质及功用

  因为我们平时对
文学的接触更多一些,了解更深一些,所以我们先从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开始。
  我们几乎每天都唱歌。唱歌,本身就是在从事音乐活动。但你千万不要以为,流行歌曲就是音乐的全部了。那只是冰山露在水面上的一个小角罢了,而且是小得可怜的一个小角。真正的音乐、广义的音乐,范围要大得多、内容要深刻得多,至少要分为声乐与器乐两大块。除了少数精品之外,绝大多数的所谓流行歌曲,缺乏深刻的理性和内涵,同那些真正高雅深刻的古典音乐比起来——套用郁达夫的话来说——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如果我们只知道追逐通俗歌星、欣赏流行歌曲,只知道谢霆锋、小燕子,而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刻也更丰富的钢琴曲、提琴曲、协奏曲乃至交响乐,还有美丽而浪漫的莫扎特,深刻而豪放的贝多芬,那将是多么大的遗憾和错误啊! 
  音乐之于我们的生活,绝不只是盐之于菜的关系——多点少点没关系、没有的话只不过是缺少点滋味;不是的,音乐之于人类来说,其本身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阳光和水啊!没有音乐的民族,是无法想象的,那一定是愚昧的蛮荒之邦,没有任何文明、开化可言,他们的精神世界一定是黑暗无光的。
  为了提高大家对音乐的理性认识,我这里准备了一些有关音乐的格言:
       1.音乐在本质上是科学的,在内容上是哲学的,在形式上是艺术的,在功用上是
教育的。
       2.音乐是美丽心境的流露。(修芒)
       3.音乐能洗净灵魂中积存的尘埃。
       4.音乐能给人高尚的指示。(爱迪生)
       5.音乐应使人类精神爆发出火花。(贝多芬)
       6.一个人如不懂得音乐,他的精神必黑暗无光,这样的人没有感情,让我们不要信任他。(莎士比亚)
       7.人若不知音乐,便不懂生活。(莎士比亚)
       8.音乐是人生中最美好的艺术,只要有美丽的音乐,就有幸福快乐的生活。(史宾诺)
       9.音乐所宣传的真理,比一切哲理和世界上的大智慧,还要高过数倍。(贝多芬)
       10.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冼星海)
       11.把握音乐的精神,别无他法,只有用一个“爱”字。(华格纳)
       12.只有音乐才是有生命的、真实的艺术,她的内容颤动、活跃,已构成了活的生命现象。 (柏德里斯基)
       13.艺术正如生活那样,它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也不可能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们认为,还有比本身就是时代海洋的音乐更美好的东西。
       14.让你
文学、绘画、雕刻、建筑的爱好永驻;但最要紧的,是让音乐永伴你一生。
       15.没有油画、雕塑、音乐、
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会失掉一半儿。 (斯宾塞)
       16.生活的苦难压不倒我,我心中
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 (莫扎特)
       17.因为贫穷,莫扎特才谱
得出那么动人的音乐——在贫困者的心中,有种神秘美丽的仁慈心,弹奏着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18.音乐是属于群众的,这是人人有份的。(威尔第)
       19.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格林卡)
       20.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他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
       21.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确切地反映个人与人民的精神品质。(艾涅斯库)
  这些格言,从不同的角度,形象而深刻的描述了音乐的本质和功用。可以这么说:在表达人类最为复杂、深刻而微妙的思想情感方面,没有比音乐更直接也更神奇的了。不懂音乐,不喜欢音乐——不仅是没有情趣的问题,而且实在是一个不懂生活、缺乏爱心、生命质量低下的表现。因此,对音乐的忽视和无知,实在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用先哲的话说,就是“让你对
文学、绘画、雕刻、建筑的爱好永驻;但最要紧的,是让音乐永伴你一生”吧。

        二、 
文学与音乐的“亲缘”关系

  从艺术的产生及发展历程来看,
文学和音乐几乎是一块孕育、一齐诞生的孪生姐妹。养育她们的母亲,就是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原始的文学和音乐,比如鲁迅所说的“吭哟吭哟”派,实在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原始音乐和原始诗歌几乎都是结伴而生、不分彼此的。诗歌诗歌,诗是文学,歌是音乐,他们的关系天生就是那么的密切。
  以中国
文学例,最早的《诗经》,其中的《国风》原本就是各地的民歌,其中的《颂》就是祭祀时的乐歌。
  后来的汉乐府,与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好多都相当于今天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只不过是流传过程中歌曲旋律丢失了,现在只剩下了歌词。
  等到后来的词、曲,那更是配乐歌唱诗,是根据固定曲谱所填的歌词。
  可以这么说,是音乐,为中国
文学——尤其是中国诗歌的发展和飞跃提供了强健的翅膀。又是文学,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力。二者实在相依相生,密不可分。

        三、
文学与音乐的“沟通”和“互换”   

        对于我们来说,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是,如何实
文学与音乐的“沟通”和“互换”?因为二者的神髓都可以说是意境或诗意,所以如何用相应的文字来创造性的描述这种诗意或意境,就显得十分有趣而且必要。 
但音乐又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最难捉摸的东西。很难用文字捕捉和描述,除非你有很高的
文学修养。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师,同样精通音乐,因此才写得出那么美的文字,恰好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典范。我们不妨首先来欣赏一批有关音乐的精彩描写:
  1.那不知是一首什么曲子,慢起式,如茵茵绿草地飘然雨至,等不到花开,乐曲便缓缓向前走了,抒情的柔板悠扬的沁入人的心脾,身心熔化一般,如叮咚小溪流入一片宽广无垠的湖泊,水波不兴,只有柳丝轻摆,恍惚间似有几声鸟鸣,乐调转而激越,节奏强烈,速度加快,如高山瀑布飞流直下,磅礴的乐调在高音区结束。
         …… ……
        乐曲悠扬的从云外飘来,仍然是慢起式,但这回低音的浑厚、高音的悠远给我们描绘的是大海,蔚蓝得让人心醉,海风阵阵,水波荡漾,那是芬兰海湾的独有景致。音乐家像是在海边眺望,同无边无际的波涌浪滚相对促膝,交换着无尽的心事,宣泄着浓浓的情感,时而细语呢喃,时而雄姿英发。乐曲仍在高音区结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找到了阑珊处的西贝柳斯,才真正读懂了《蓝鸟》。
             ——节选自胡瀚淋《音乐之谜》
         2.触摸到的一切都是生命:黎明前的暗夜,暗夜下静谧的原野,原野的野蛮和它蕴含的生机,第一片颤抖的曙色,曙色漫上天际时大地的骚动……大鹏来了,来自遥远的天际,象征了天地万物不可亵渎的自由与高贵。接着是天地万物的苏醒,出现了亲切的劳动的节奏。一片澄明之中,太阳磅礴而出,草木繁盛,万物盎然,田野山河如美丽的新娘……
        一种俯视苦难、超拔苦难的高贵气息,令人战栗又令人沉迷,令人凄惋又令人向往……
          ——节选自王安忆《交响乐〈地平线〉听后》
  3.第一次听《乡村骑士》的村民合唱和间奏曲,我便立刻被吸引住了。合唱曲的明快,间奏曲的婉约,都那样长久地在我心头共鸣。尤其是间奏曲,格外甜美,明显的西西里民歌曲调,起初的弦乐如潺潺的溪水,渐渐加入竖琴等的弹拨,宛若溪水在晶亮的鹅卵石上跳跃,阳光在它们的身上一闪一闪的,犹如小精灵一般款款飞舞,让人沉浸在恬静的梦境中。两支曲子加起来才短短15分钟,真觉得太短太短,那旋律总像难以消逝,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节选自肖复兴《可怜的马斯卡尼》
  4.我戴着耳机躺在那儿,很想知道贝多芬究竟是否有过这感受,就像它此刻在我的脑袋里轰鸣这般。高潮来了,我的胸骨开始震颤。至此,最终的鼓声盖过了所有那些F大调的音符。我站起身来,用含含糊糊的德语随那声势浩大的乐队一起放声高唱,还上下跳跃,就像是这位传说中的我,指挥了这令人敬畏的最后时刻的演奏:从天边,来了上帝,还有他的天使,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嚯嚯哦哦……姆卡勃姆班,巴啊…………!!!老天!
        振奋,欣喜,昂扬,果敢,整个征服了我!不可思议!出自那全部的悲伤和烦恼、那种种挫折和失意、那整个深刻而漫长的沉寂,——出自那一切的,竟是这一切的崇高,是欢乐和得意地倾泄!他以欢腾的庆贺来抗拒他的命运!
         ——节选自[美]富尔格姆《第九交响乐》
         5.朱自清《歌声》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裤,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鲜花还都在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暗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了那蒙蒙的雨,园里没有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的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阴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够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921.11.3.上海
         6.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动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李凭箜篌引》
        7.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听蜀僧睿弹琴》
        8.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杨。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韩愈《听颖师弹琴》
        9.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白居易《夜筝》
        10.另请参见白居易《琵琶行》和刘鹗《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
        ——从这些大师们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
文学与音乐真的是骨肉至亲,相通相融;而实现二者的转换,实在需要很高的修养,既有文学的,又有音乐的。当然其最高要求,说白了,无非是发达的想象力而已。也正因如此,我们常常把音乐因素引入课堂。当优美的课文——比如《我的空中楼阁》,插上优美的音乐翅膀之后,我们神思的驰骋是多么的轻松而优雅?当我们哪怕仅仅是聆听一首轻柔的乐曲,沉醉在那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意境和氛围中,我们的心灵又是怎样一种解放和升华?我们也多想将它化作像朱自清先生那样美丽清新的文字呀?我们也尝试过听音乐作文吧?还记得《浪尖上的钢琴》那首曲子吗?很多同学开动想象,写出了很美的想象作文。艺术门类彼此本质上的相通,人类大脑对于艺术刺激的强烈反应,均为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转化提供了物质的和精神的基础。修辞上的通感,便是艺术感觉强烈共鸣的产物。

         四、结语

        文学与音乐,多么神奇的艺术。我们今天的讲座,只是撩开这神秘面纱的一角。希望同学们永保对它们的浓烈兴趣和真挚热爱,并永远沐浴在它们的恩泽与光辉之中!

施慧:音樂與文學




音乐也如同人类的任何艺术门类一样,具有自身悠久的历史。这历史如一条溪流,涓涓流淌,发出清越古朴、似有若无的音响,随着历史从遥远的过去向我们一步步走来,这音响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宏伟,最终汇成了全人类能够共同拥有、理解与分享的文化财富。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只有音乐这种形式将时间融入了自己的作品,离开了对时间的准确度量与记录,就无法真实而完整地保存音乐作品的原貌。正因为如此,在记谱法发明以前,人类对自己远祖的音乐作品才遗憾地留下了很长的空白。西方古典音乐以巴洛克时期(大约始于1600年)为开端,一直发展到20世纪初, 主要以欧洲传统文化(其中包括古希腊罗马神话、基督教宗教故事、欧洲民间故事等)为背景进行创作。在300多年的历程中,欧洲大地涌现出大批的音乐大师,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李斯特、威尔第、柏辽兹、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瓦格纳、巴勒、德彪西、施特劳斯、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等。《音乐札记》介绍的就是这段时期的西方音乐。
    
    喜爱西方音乐的读者对这些大师的某些作品可能是早已诵之思之,耳熟能详了,早已从这些妙化天成的杰作中汲取了无尽的审美享受。但是《音乐札记》有它独特的视角,它从世界音乐潮流的宏观角度,紧紧扣住历史情境,细致入微地把握每位音乐大师的个性和生活经历,对他们各自的升沉荣辱、悲欢离合进行勾勒。此外,对大师的代表杰作也有精彩的欣赏性描述,流畅而优雅的散文笔触,为《音乐札记》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现在《音乐札记》续编已出版,续编补充了10位重要的西方古典音乐家的介绍,以期我们能追溯过去300年间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音乐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如果要欣赏一位作曲家的作品,会有很多技术性的因素是不能忽视的。因此,我力图回避那些琐碎细节,回避那些只有职业音乐家才会感兴趣的乐谱的详细情况。同时,并附有我的声乐作品CD片,故本书除了优雅唯美的散文风韵之外,还将给你带来三维空间的视、听觉的冲击力。
    
    在写《音乐札记》时,我常常思索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我想:西方音乐借文学之光,让音乐与诗意相结合,以求更高层次的艺术品,在十九世纪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色。
    
    音乐家宠爱莎翁的作品,把它化为了音乐,如《仲夏夜之梦》(门德尔松)、《李尔王》(柏辽兹)、《哈姆雷特》(李斯特)、《奥赛罗》(罗西尼、威尔第、德沃夏克)。再看歌德的文学作品:《浮士德》、《爱格蒙特》、《少年维特之烦恼》、《威廉·迈斯特》等等,都是音乐家汲取灵感的源泉。其他作家还有:但丁、塞万提斯、拜伦、海涅、雨果、普希金、托尔斯泰……听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可以领略到歌德、海涅的诗中意境。
    
    文学作品译成音乐作品,更堪玩味,而一文多“译”,这种音乐上的开掘,正像它在舞台上经得起史坦尼、莱因哈特、梅耶荷德等人的不同处理吧?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柴可夫斯基的幻想序曲更为传情呢?抑或是普罗科菲也夫的芭蕾音乐更有生气?音乐的《浮士德》,复“译”更多,如李斯特的用三幅人物肖像构成的交响乐,构思奇妙,但舒伯特的《纺车旁的甘泪卿》更是情景交融,呼之欲出。而瓦格纳《浮士德序曲》又会引领我们到歌德那座巍然而深邃的艺术大厦前仰止一番。“音译”中的神品自然可以神似原作,有些也是借题发挥罢了。如海涅的《卿似一枝花》,舒曼、鲁宾斯坦等不约而同地拿来“一题分咏”。但还是李斯特所作朴实而又含情脉脉。再如柏辽兹的名篇《哈洛尔德在意大利》与拜伦原作风马牛不相及,作曲家也承认,不过是写了游意大利的印象而已。于是音乐向文学取其材,激发灵感,从而诗乐双美,珠联璧合了。
    
    但是,音乐靠到文学身上,也是有得有失。如果没有威尔第和比才的音乐,小仲马、梅里美原作的影响又会怎样?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肯定超过了小仲马原作的话剧。然而虽有“卡门”,却还不可不读梅里美的原作。格里格为《培尔·金特》配的音乐,传达易卜生原诗剧的风格据说也并非毫无遗憾。所以标题音乐要迁就文学情节,就不得不牺牲音乐的连贯与完整性。从形象化中追求新意境,也影响了音乐艺术的纯洁性。
    
    由此,我想到了歌词与旋律的关系。黑格尔发现,更适宜谱曲的,是那种不好不坏的歌词。我自己也发现,我从散文中提炼出来的一些不太高明的歌词,梁巨成先生往往还会谱出旋律优美的歌曲,如《小号夜曲》、《永远的勃拉姆斯》、《秋日里最后的花瓣》、《怀念滇池》等等。“音乐能使歌词化平庸为高雅”,这是格里格说的,但是梁巨成先生谱曲时,我常常叮嘱他:音乐不可失去歌词的意境!再回到文学这一边,它不但因为与音乐结合而从中受益,而且也开拓出自身的新境界。如深受音乐影响的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读这部小说可以看出瓦格纳音乐的影响,有人说读此书同时听听德彪西的音乐也很相宜。
    
    我常常想:在所有艺术中,大概只有音乐和文学的结合有这样的保鲜功能,即使过去了多少漫长的岁月,哪怕乐谱都苍老得发黄甚至破旧不堪,只要一响起音乐,我依旧可以感受到文学的色彩。所以本书的第二章收录了我与作曲家梁巨成先生的部分声乐作品,这里有我们岁月的回忆和情感的轨迹,是这些音乐让逝去的日子复活,而且那样的有声有色。最后,我要感谢杨建昆与禹自颛先生的配器,他们掐分计秒,知道让小号声响多久,让感情在月光下飞驰多长时间。
   
    愿我的音乐散文能像蝴蝶那样飞逸飘散,愿我们的歌声飞扬的地方,洒下一点斑斓,留下一点美丽……
   
    愿我们在这本书中继续相逢。

王笙寒:音樂與文學的關係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这个讲座。之所以将这个讲座定名为《音乐与文学》,无非是想通过这个讲座将我在音乐与文学方面的思考在这里跟同学做一个交流,做一点沟通。因为我知道,大家首先热爱音乐,其次有一定的可能是喜欢文学。我更知道既热爱音乐又热爱文学的人是不在少数的。所以今天要做的事情是在我们对音乐与文学的双重爱好上架一座桥梁,如果我们过去对音乐与文学的爱好是感性的,今天我们要完成的事情就是理性的;如果我们过去对音乐与文学的爱好是随意的,今天我们要作的事情就是有意的。也就是说:将过去在心头,脑中倏然而逝的一点灵感以今天的讲座的形式作一份归纳和整理。
 
   下面,我先请大家听一段音乐。(放《涛声依旧》)
 
   从大家的表情来看,我就知道这是一首大家早就烂熟于心的歌,这首歌在九十年代是一首歌,流行程度相当于我们现在流行的雪村的《俺们东北人》,但是现在我们经常在《同一首歌》中听到它,它优美的旋律,优美的歌词给我们营造了优美的意境。不能遗忘的是:这首歌也捧红了当年只有二十郎当岁儿的毛宁。我们应该感谢毛宁;更应该感谢陈小奇;但是我们感谢的目光应该放眼到唐代的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我们说诗歌都是一种能够演唱的可惜的是由于年代的久远,我们的语文学习只能感知文学的魅力,而不能感受音乐的魅力。当年的张继如果九泉有知的话,他会很感谢陈小奇妙用他的诗歌意境给一千四五百年的后人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喜悦。    是啊!《枫桥夜泊》中写到了月,《涛声依旧》中也写到了月。就连2001年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它还成了赵本山的一个笑料。
 
   今天,我们来看看音乐与文学的关系:我认为:文学是音乐植根的土壤;音乐是文学的翅膀。它们亲如兄弟,行同手足。

   (一)唐诗与音乐
    
    诗歌的创作至唐代达到很高的水平,代表了当时文学艺术的顶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王之涣~~一代杰出诗人的创作,给后人留下了数万首佳章妙句。唐人有选词度曲的传统,好的诗作无不被人乐人们争相传唱,所以唐代的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以《竹枝》《浪淘沙》《杨柳枝》等绝句为词的歌曲家喻户晓,李白、白居易、元稹、王之涣、王维、李益等人的诗句更是多为知音者协同作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诗人们也以乐工传唱自己的诗作而自豪。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唐代开元中的一天,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同在酒家饮酒,一些梨园的艺人也在此聚会。三人暗中打赌,以歌女演唱个人诗作的多少来定其排名优劣。一会儿,一个歌女唱到:
 
   寒雨连江入夜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不禁暗暗得意。接着歌声又起: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又是王昌龄的《长信怨》,王昌龄更高兴了。此时又一歌女唱到: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一听是自己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也非常高兴。这时王之涣说:“我们以最好的歌女为准,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终身不与你们两人相争,否则的话你两要甘居我后。”果不其然,歌妓中最有名的歌女唱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冤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听罢,王之涣对两人说:“怎么样?不是我狂妄吧!”这时,艺人们也注意到了他们,当知道这三人就是这些诗的作者后,非常高兴,连忙邀请他们入席,一起吟诗饮酒。
 
   这则故事显示,唐代取名士佳句入歌曲是流行的习俗,诗的兴盛,促进了歌曲的发展,而这些优美的诗章插上音乐的翅膀,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二)在音乐与文学两个领域中翱翔的人
    
    音乐爱好者与文学爱好者兼具的大有人在: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鼻祖与先贤。音乐在孔子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他在音乐生活中的实践和理论,对后世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先谈音乐实践:这位孔老先生会唱歌、弹琴、鼓瑟、击磬、作曲,可以说是一位音乐的通才。他要是活在当代,我估计他能和刘欢、三宝相提并论——好歹也得闹个音乐人当当。他为《诗经》正乐时,能够合着伴奏唱完三百零五首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歌曲。他之所以有超乎寻常的能力,就在于他能够不断地学习。他同别人一起唱歌而觉得人家唱得好的时候,他一定要请人重唱,然后自己再跟着学唱。(《论语述而》中有这样的话: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知之)。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孔子还是那种当不成模仿秀就势不罢休的人呢!    
    孔子还是一位作曲家。孔子离开卫国之后,本想渡过黄河,去投奔晋国的赵简子。在黄河之滨,他听说赵简子杀了过去帮他从政的两位贤大夫,便打消了去晋的念头,并把对两位被害者的同情,凝聚在一首叫做《陬操》的琴曲中。
 
   那么,孔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的影响,都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首先,孔子把音乐看得非常重要,认为礼乐对国家来说,是治国平天下的要策,对个人来说,是修身立世的根本。这种思想,贯穿在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正统观念中,因而,也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由始至终的统治思想。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觉得,这种教化的作用,至今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次,是把重乐的观点,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落实在教育实践里。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兼顾德、智、体、美的。他所教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音乐居第二位。他的门生子路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完人。他回答说:“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廉洁,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在这些之上,再加上礼和乐的修养,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他甚至认为人不学民间歌曲,就象面壁而立的痴人一样,是毫无前途可言的。他对自己的儿子伯鱼就说过“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他曾经教门徒鼓瑟,从他对子路鼓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的评价来看,他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他对音乐的推崇,还可以从他的这句名言中体现出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一个人的修养,是开始于“诗”、建立于“礼”,而最终完成于“乐”的。也就是认为音乐是人的最高修养。他对《诗经》音乐的整理工作,是应当给以充分肯定的。
 
   作为一个音乐鉴赏家和评论家,孔子也是空前伟大的。他提出的一系列美学标准和美学命题,不但在当时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今天还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准确把握音乐的实质,并用最准确的话把它概括出来。他用“洋洋乎,盈耳哉”来描述太师挚演奏音乐的开始部分和《关雎》这首曲子的结束部分。对难得的音乐来讲,他是一个难得的知音。“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著名传说,充分、鲜明地刻画出这位艺术痴人,如何融化在音乐之中,达到一种物我两忘、超凡脱俗,甚至因为听觉器官的高度兴奋、高度专注而使其他感官的职能相对退化的地步。
 
   继孔子之后,让我们来关注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
 
   提起屈原就要说到楚辞。它是屈原在长期流放生活中,向民间学习,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楚辞是诗,也是歌,是和当时南方的民间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在《离骚》中唱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他对人民深切的同情。
 
   《九歌》是屈原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之上创作的一套祭神的乐歌,从音乐的形式来看,已经有了“乱”(即乐曲高潮)、“少歌”(小高潮)、和“倡”(不同乐曲曲调的过渡乐句)。在风格上,《九歌》的音乐即《汉书礼乐志》中所说汉乐府中的“赵、代、秦、楚之讴”也就是说,《九歌》不但有楚的音乐,而且还兼容了其他国的音乐。
 
   历史发展到汉代时,建安诗人支撑了建安风骨,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抒发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苍凉的感慨;《长歌行》中为“少壮不努力”的人勾勒出“老大徒伤悲”的无奈。《乐府诗集》中的歌、行、引、曲都是文字以音乐为载体的不同形式,“竹林七贤”也是用音乐来抒发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
 
   时间推进到唐代,音乐与文学的高度结合使我们睁大了眼睛,使我们心动。
 
   在音乐与文学中翱翔的人是大有人在的,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音乐家。他的诗作最擅描写山水田园景色,苏轼称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精通音乐,尤其擅弹琵琶,曾以一曲《郁轮袍》博得皇亲贵戚的赞赏。(放幻灯)《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为送好友出使边疆而作。全诗只有四句,但离愁别绪、真挚情谊尽在其中,所以,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流行一时的歌曲。因该曲歌词中有阳关、渭城等地名,所以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对此,唐诗中多有提及,如白居易“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高调管瑟吹银字,慢拽歌词听《渭城》”(《南园试小乐》)。
 
   唐代诗人白居易和王维一样也是一位“音乐人”。他的《琵琶行》对琵琶女的精湛技艺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其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诗句成为描绘音乐的经典名句。那个“低眉信手续续弹”的女子“初为《霓裳》后《六幺》”。据崔令钦的《教坊记》等有关文献记载,唐代的各类歌舞曲有数十首,有《伊州》、《乌夜啼》、《绿腰》、《春莺啭》、《胡旋》等,但成就最高、最受人喜爱的还是《霓裳羽衣曲》。唐代多位诗人用生花妙笔从各个角度来描述该曲的美妙之处,留下了数十首和《霓裳羽衣曲》有关的作品。由此看来,“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就不仅仅是白居易的独特感受了,而是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到了宋代,更出现了诗与歌高度结合的产物——词,这种来自民间的文学样式一经文人的介入便极大地提高了它得以流传千古的可能性。这个时期不但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人,而且出现了八、九百个词牌。我们所熟悉的文学上的豪放派及婉约派其实就是音乐的不同风格,有一则故事最能说明宋词仍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体:
 
   1:以词牌为例,念奴娇是大家都熟知的词牌,因为都能吟颂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名句,那么,念奴又有怎样的典故呢?原来,念奴是唐代著名歌女,音声高亢嘹亮,估计活在当代能与李娜(《青藏高原》歌唱者)能有一拼。再如:水调歌头这个词牌,调与歌两个字都反映了宋词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体。又如词牌中的令、慢、引、近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如《如梦令》《扬州慢》就是乐调的长短,音乐曲风的不同。
 
   2:用文人的文集说话,《东坡乐府》就是最好的佐证。
 
   后世所传的词作,有一部分是专为歌唱写的,有一部分是单纯文人的案头之作。在词与曲间,徜徉得游刃有余的当推白石道人——姜夔。他的《白石道人歌曲》中十七首注有工尺谱的歌曲,是保存至今的唯一宋代乐谱,对研究宋词音乐有极宝贵的价值。他一生用诗词、音乐表达他对人生、对爱情、对大自然的丰富感受。其词格调高雅,有人称他的词作“清气盘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其高远峭拔之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词作的音乐部分,也同样高远清秀,别具一格。今天,当我们解读“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意韵时,千万不能忘记白石道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让他的凄美词句伴随着悲怆的旋律飘入寻常百姓家。
 
   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经过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到了元代即成为杂剧,元杂剧的音乐属曲牌体,其曲牌来源于唐宋大曲、宋元词乐及诸宫调等。其特点是每折只能用同宫调系统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并有较固定的连缀格式。如我们所学的《窦娥冤》即采用正宫的曲牌。由此,我们也就知道:正宫的曲牌连缀就是由《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等组成。我们同学是否知道元代在音乐与文学有双重贡献的是谁呢?
 
   对,是关汉卿。关汉卿:大都人。著名戏曲音乐家。王国维认为元杂剧的最佳之处在于有意境: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关汉卿的创作就达到了这种境界。由于他对元杂剧所做的巨大贡献,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放《窦娥冤》曲,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无怪乎王国维在论及元曲四大家时,会得出关汉卿“当为元人第一”的结论,也无怪乎钟嗣成会称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捏杂剧班头”。
 
   通过以上对中国的音乐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使我们对诗与歌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我们知道:这一对孪生姊妹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相濡以沫,如影随形。真是“诗为歌之魂,歌为诗之翼”。
 
   我们能在音乐与文学的优美意境中增长见识,陶冶性情,提升品位,儒雅灵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词论十五:试谈词与曲的合与分(选自《词泊秦淮》)
流行不等于魅俗——谈流行音乐中的诗意美
馨之浅谈歌词创作
歌韵融诗情,经典永流传
“诗歌”的由来
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爱问知识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