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曲对入门(1)

诗 词 曲 对 入门

一、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押韵”,也叫“合辙”。
  所谓韵,大致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如:“东”、“同”、“隆”等的韵母都是“ong”,它们就都是同韵字。一般在诗词里,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古代人做诗词押韵是依照韵书的,称“xx格”,比如“江阳格”,就是指韵书里第二部“三江七阳”通用。“三江”,有“江缸窗邦降双泷舡撞腔……”等20字,“七阳”指“阳扬杨洋羊徉方忘望能……”等约230字。
  “官韵”(朝庭颁布的韵书)共十九部,从“一东”到“十七洽”分十七个分部。做诗词时必须按韵书要求入韵,不然就是“打油诗”了。

    二、平仄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跟今天普通话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四声是:
   ①平声:分阴平和阳平,“阳平”类似于现代汉语里的“一声”,“阳平”类似于现代汉语里的“二声”;
   ②上声:一部分已变为去声。上声接近于现代的“三声”;
  ③去声: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四声”
   ④入声:“入声”音现代官方语言中已没有,但民间如江浙、福建、山西、内蒙等地还有保留。可以想象一下天津人自己发“天津”的“天”字那种音。山东及辽南地区民间发“门”、“年”、“油”等音时,入声音比较典型。
  入声音在古诗词中非常重要,因为有不少的词牌都是要求“入声韵”的,吟或唱起来更澎湃激昂。
 知道了古代的四声,就好理解平仄了。“平”就是“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和“二声”,“上、去、入”三声就是“仄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外加古汉语的“入声”。
 平仄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可以使声调多样化,古人在这方面有过许多研究,编撰了“平仄谱”。平仄在诗词中的交错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①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②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三、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规则是实对实、虚对虚。古人没有现代人这样把词分类,  所谓“实”,指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或实实在在的行为或思想,“虚”就是相反的。现代人做古诗在这一方面较好处理,  就是用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对偶在上古时就常用,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两雪霏霏”。
  但律诗中的对仗还有自己的规则,我们常听说“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苍穹;山花对海树,飞鸟对鸣虫……”这样的对仗歌。这个规则是:
  ①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②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第二讲  诗律
一、诗的种类
  一般的划分,诗分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古诗又称古风。从字数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朝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四言诗古句较多,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
  五言和七言: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律诗简称“五律”,绝句简称“五绝”;七言律诗简称“七律”,绝句简称“七绝”。
  律一般是八句,第三、四行与五、六行要求对仗;绝一般只有四句。律的第一段(前四句叫“上阕”,后四句叫“下阕”),跟词一样。
  诗是唐朝时从南北朝的“骈文”发展而来,词起源于中唐,兴盛于宋。一般我们都称“唐诗宋词”。比较起诗,词主要是长短句,用途上,诗是用来“吟诵”的,而词是根据词牌用于唱的,有固定的乐谱,相当于“借谱填词”。词在以后的章节中再讲。这里主要先讲诗。
  诗的韵脚一般只用平声韵,主要有:
   上平声15韵,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等;
  下平声15韵,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等。

二、律诗的平仄 
  1、五律的平仄  五律的平仄有四个类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详见七律的平仄)

2、七律的平仄
   
①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脚
   五方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两点注意:
    ①如果首句用韵,则第二、第六句的平仄就不需完全相对。粘对,是指第三、五、七句与二、四、六句平仄一致;
   ②平仄虽有讲究,但只要不犯“孤平”(即五言第一字、七言第四字要用平声),不一定拘泥形式。另有“一三五不论”,即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的用法。但“二四六分明”,该用平仄的地方不能改动。
   3、律诗的对仗
   律诗的对仗主要体现在:
   ①绝句中间两句,
     ②律诗三、四和五、六句
   也有全诗中除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不对仗外,其它全部对仗。

一、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1、五言绝句(加线的字表示可平可仄,以下同)
①仄起式
   1、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②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七言绝句
  ①仄起式
    1、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②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绝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是古绝:
   ①用仄韵;
②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 五绝 〗

  五绝即五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仄仄仄平平

      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         平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声语,         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听鼓 (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平平平仄仄

      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         仄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

〖 七绝 〗

  七绝即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读范至能…… (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平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苏台揽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胜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吴王宫里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韵。


--------------------------------------------------------------------------------


〖 五律 〗

  五律即五言律诗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       平平平仄仄

      直为斩楼兰。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仄仄仄平平

      将军猎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尽马蹄轻。       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       仄仄平平仄 

      还归细柳营。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气晚来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       平平平仄仄 

      莲动下鱼舟。       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孙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犹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间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归飞体更轻。       平平仄仄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

〖 七律 〗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也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传巫峡,      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酬乐天扬州……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十三年弃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到乡翻似烂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      平平仄仄平平仄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听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

      暂凭杯酒长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地”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凤去台空江自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晋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水中分白鹭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长安不见使人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凰”字属平声,末字“游”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 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坫肌?

三 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行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四 支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五 微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对龙旗。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六 鱼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伯乐马,浩然驴,弋雁对求鱼。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爱见人长, 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已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七 虞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鸟。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日暧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名缰对利锁,挈榼对提壶。鸠哺子,燕调雏,石帐对郇厨。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鸜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垆。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韩信武能增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八 齐

  岩对岫,涧对溪,远岸对危堤。鹤长对凫短,水雁对山鸡。星拱北,月流西,汉露对汤霓。桃林牛已放,虞坂马长嘶。叔侄去官闻广受,弟兄让国有夷齐。三月春浓,芍药丛中蝴蝶舞;五更天晓,海棠枝上子规啼。

  云对雨,水对泥,白璧对玄圭。献瓜对投李,禁鼓对征鼙。徐稚榻,鲁班梯,凤翥对鸾栖,有官清似水,无客醉如泥。截发惟闻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秋望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

  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梅溪。萧史凤,宋宗鸡,远近对高低。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杨柳和烟彭泽县,桃花流水武陵溪。公子追欢,闲骤玉骢游绮陌;佳人倦绣,闷欹珊枕掩香闺。

九 佳

  河对海,汉对淮,赤岸对朱崖。鹭飞对鱼跃,宝钿对金钗。鱼圉圉,鸟喈喈,草履对芒鞋。古贤尝笃厚,时辈喜诙谐。孟训文公谈性善,颜师孔子问心斋。缓抚琴弦,像流莺而并语;斜排筝柱。类过雁之相挨。

  丰对俭,等对差,布袄对荆钗。雁行对鱼阵,榆塞对兰崖。挑荠女,采莲娃,菊径对苔阶。诗成对六义备,乐奏八音谐。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说郑声哇。天欲飞霜,塞上有鸿行已过;云将作雨,庭前多蚁阵先排。

  城对市,巷对街,破屋对空阶。桃枝对桂叶,砌蚓对墙蜗。梅可望,橘堪怀,季路对高柴。花藏沽酒市,竹映读书斋。马首不容孤竹扣,车轮终就洛阳埋。朝宰锦衣,贵束乌犀之带;宫人宝髻,宜簪白燕之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言律诗格律
【诗词微塾】律诗基本句式
拗句和拗救
诗词知识大全
诗词格律葵花宝典——五分钟学会写诗
《诗词格律》要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