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油诗故事集锦
(1)司马光的《登山》趣诗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著名政治家和史学家,他出身官宦之家,自小聪慧,思维敏捷。据说有一次,他随二学士登岭,途中二学士联句,洋洋得意,很瞧不起他,并言:“竖子亦能诗否?”司马光脱口而出,吟了一首《登山》趣诗:
  
   一上一上又一上,
   看看行到岭头上。
   乾坤只在掌握中,
   五湖四海归一望。
  
  当司马光吟完一二句时,二学士不禁大笑,说:“这也叫诗?”待其吟完三、四句之后,二学士不由得大惊,马上对他刮目相看。此诗一、二句表面看起来朴实无华,味同嚼蜡,实则两句用四个“上”字,却形象地描绘出登山的情景。前三个“上”字,皆为动词,意为“登”。三个“上”与一个“又”,表明登得很高,也表明登得很艰苦很费力。由于连续不停地登,所以“看看行道岭头上”,岭头上的“上”,不是动词,而是表示地点位置的方位词。这两句诗犹如小孩子的口语,没什么深文大意,但形象逼真,妙趣横生。诗的三、四句是作者站在岭头上面,居高临下,深刻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感受,表现出作者的宏大气魄和驾驭天下的壮阔胸怀。该诗的艺术特点是画龙点睛,先写登山情景,后写登山感受,从而托物言志,突出主题。语言亦庄亦谐,雅俗相济,韵味悠长,读来颇觉新鲜而又耐咀嚼。
  
   (2)孕妇诗嘲两状元
  
  一条船上载着文武两状元和一孕妇,因为同是当朝状元,两人谁也不服谁,争执中便互相比试起诗才来,文状元先吟道:     
   我的笔儿尖,   
   我的砚儿圆。   
   文章三篇好,   
   中个文状元。      
  
  吟完,文状元傲慢地盯着武状元,武状元也不甘示弱,接着吟道:     
   
   我的箭儿尖,   
   我的弓儿圆。   
   马上射三箭,  
   中个武状元。      
  
  两状元的态度可谓不可一世,而他们的文才武略又在诗中毫不掩饰地体现出来。文状元说自己文章做得好,武状元说自己弓箭使得好,两人的特长委实没有可比性,还是相互僵持,毫无结果。此时在一旁看热闹的孕妇突然开口吟道:     
  
   我的脚儿尖,   
   我的肚儿圆。   
   一胎生两子,   
   文武两状元。      
  
  两状元听完,羞愧得恨不能在船上打个洞钻进水里去。孕妇的诗是对文武两状元的极大嘲讽,言外之意也暗含着辱骂两状元的成分。有点特长就自吹自擂,有什么了不起?你们还不都是老娘胎里生出来的?意即两位状元都是自己的儿子,属于小字辈,见到老娘应当尊重。第三首诗最大的特点是结合自身实际,结合他人特长并把两者融为一体,归纳为自己的优势,可谓绝妙。全诗通俗易懂,生动风趣,讽刺意味极浓。
  
  
   (3)酒醉如泥抱小姨    
  
  从前有位书生去岳父家祝寿,因众人劝酒,难以推托,喝得烂醉如泥。小姨见其不省人事,便扶他去客房休息。谁知迷糊中的书生以为是妻子,便抱着强吻,小姨气急败坏,遂提笔作诗一首,放于书桌上抽身而去:     
  
   好意扶你睡,   
   竟敢亲我嘴。   
   是个读书人,   
   这般没道理。    
  
  没过多久,小舅入房斟茶,见桌上有诗,便拿起来读,读完后不禁大笑,于是续写一首道:     
  
   酒醉随他醉,  
   为何扶他睡?   
   猫儿见了鱼,  
   哪有不尝味。     
  
  后来,书生醒过来看见桌上有诗,读完觉得万分羞愧,知道自己定是酒后失态,得罪小姨,还见笑于小舅,便和诗一首:     
  
   酒醉如烂泥,   
   朦胧抱娇妻。   
   醒后方知错,   
   原来是小姨。     
  
  刚写完,岳母走进来,看见3首诗,忙又写了一首,并加以好言劝慰:     
  
   小女不懂事,   
   纸上乱写字。   
   本是一家人,   
   何必当回事。     
  
   一场因醉酒引起得误会,在如此轻松幽默的气氛中得以化解,可谓皆大欢喜。
  
  
   (4)郑板桥的打油诗:    
  
  被人誉为“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为官清廉,为人诙谐,留下许多奇闻轶事。据说他中秀才后,生活仍然穷困潦倒,不得不靠卖字画度日。有一天,有个小偷溜进他家行窃,他借助月光认出此小偷是熟悉的庄邻,便不动声色,念了首打油诗,劝其返回:     
  
   大风起兮月正昏,
   有劳君子到寒门。   
   诗书腹内藏千卷,
   钱钞床上无分文。   
   出门当心黄尾犬,
   翻墙莫碰兰花盆。   
   夜深不及披衣送,
   收起雄心回家门。
  
  
   (5)领导下乡干什么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领导干部:     
  
   下乡背干粮,   
   干活光脊梁;   
   早上挑满缸,   
   晚睡硬板床。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领导干部:     
  
   下乡坐着小吉普,   
   肚子吃得鼓又鼓;   
   回来照顾三块五,   
   你说下乡苦不苦?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领导干部:     
  
   下来时候像个工作的样子,   
   出出进进像个贵宾的样子,   
   吃饭像个过年的样子,   
   走时像个打猎的样子。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添加到专辑

  (6) 苏东坡与苏小妹   
  
   据传苏小妹也极有才思,常与苏东坡以文相戏。某日,苏东坡看着额凸眼凹的妹妹诗兴大发,便吟了一首打油诗打趣她:     
  
   未出庭前三五步,
   额头发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至,
   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听后,马上回敬一首打油诗嘲讽苏东坡的脸太长:     
   天平地阔路三行,
   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
   今年还未到腮边。
  
  
   (7)无赖调戏反遭戏
   
  相传旧时有位无赖文人,仗着自己小有才华和名气,经常在父老乡亲面前吟诗作对,炫耀自己。有一次,他路过一座石桥时,见桥下有一美女正在淘米,于是便吟诗调戏:
  
   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
   去了桥边木,添女便为娇。
   阿娇休避我,我实爱阿娇。
  
   此诗根据特定的环境,应用变字法对少女进行调戏,耍赖还装文雅,手段委实高明。少女听后,微微一笑,随即吟诗应道:
  
   有米便为良,无米也念良。
   去了粮边米,添女便是娘。
   老娘虽爱子,子不孝老娘。
  
  此诗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与无赖相同的格式和腔调回击,特别是最后两句,道明文人的无礼,并巧设圈套,把文人当成儿子。
  
   两诗通俗易懂,生动风趣,诙谐幽默,令人捧腹。
  
  
  
   (7)无赖调戏反遭戏
  
  相传旧时有位无赖文人,仗着自己小有才华和名气,经常在父老乡亲面前吟诗作对,炫耀自己。有一次,他路过一座石桥时,见桥下有一美女正在淘米,于是便吟诗调戏:
  
   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
   去了桥边木,添女便为娇。
   阿娇休避我,我实爱阿娇。
  
   此诗根据特定的环境,应用变字法对少女进行调戏,耍赖还装文雅,手段委实高明。少女听后,微微一笑,随即吟诗应道:
  
   有米便为良,无米也念良。
   去了粮边米,添女便是娘。
   老娘虽爱子,子不孝老娘。
  
  此诗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与无赖相同的格式和腔调回击,特别是最后两句,道明文人的无礼,并巧设圈套,把文人当成儿子。
  
   两诗通俗易懂,生动风趣,诙谐幽默,令人捧腹。
  
  
  
  
  
  
   (8) 西坡的趣诗和趣事
  
  据传有个字号叫西坡的人,擅长作17字诗.17字诗,也称"三句半",是一种固定格式的打油诗,多以嘲人和自嘲为题,且语言通俗诙谐,令人解颐.     有一年大旱,某太守求雨,不得.西坡便作诗嘲讽:   
  
  太守祈雨泽,          
  万民大喜悦.          
  昨夜推窗看,          
   ----见月.     
  
  本诗通过表现太守的祈雨行为和民众的热切希望,与实际取得的效果之间的矛盾来达到嘲讽的目的.求雨时,太守如此虔诚,百姓如此欢喜,待到夜晚推窗一看,却仍见一轮明月高悬,何曾看见半个雨点?不仅现在没有,根据天文常识推理,明天也不可能降雨.这样求雨,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被人嘲笑.     后来西坡因事被发配云阳,临行前,其舅舅相送.舅舅一眼失明,他不但不与同情,反倒作诗嘲讽舅舅.诗云:
  
  发配到云阳,          
  见舅不见娘.          
  两人齐下泪,          
   ----三行.          
  
  本来,外甥无故被发配到边远地区,为舅的来送行,伤心落泪在所难免,因舅舅独目,故两人流泪仅有"三行". 别离伤情时,西坡竟还不忘幽舅舅一"默",这实在算是"黑色的幽默";而且"三行"两字突出多少辛酸,却又风趣.诙谐,让人不由得含着眼泪笑出声来.     西坡被发配边区后,该地县令颇喜其诗,但见其是位农民,感觉非常好奇,便令其再试作一首,作得好可以免罪.此时恰逢县官夫人从后门进来,西坡一看她是个大脚女人,灵感马上就涌上来:                   
  
  环佩响叮当,          
  夫人出后堂.          
  金莲三寸小          
   ----横量.          
  
  该诗说明这位县官夫人虽是披金带玉,雍容高贵,但那双脚过于宽大,别人的"三寸金莲"是指脚的长度,而这位贵夫人的"三寸金莲"是横量的,指的是宽度.宽度和别人的长度差不多尺寸,也就可以想象这双脚有多长了.这就滑稽俏皮地嘲讽县官夫人大脚的难看.     县官听后,恼羞成怒,下令重责.幸好旁边书吏暗示,县官才改变主意,令其以县官自己为题,再作一首,西坡稍加思索,便吟道:
  
  老爷坐大堂,          
  衙役站两旁.          
  为官清如许,          -
   ---米汤.          
  
  又讽刺县官贪赃枉法,政治腐败!为官如何清?清如米汤!而米汤是浑浊不清的,其为官之道,可想而知.     话音刚落,县官便怒不可遏,责令左右重打其十八大板.然后问道:"你还敢作诗嘲讽本官吗?"西坡连声说:"不敢不敢",又顺口吟了一首:                   
  
  作诗十七字,          
  被责一十八.          
  若上万言书,          
   ----打杀.         
  
  县官无可奈何,把西坡赶出了县衙.     
  
  
  
  
   (9) 尼姑巧诗避众嫌
   
   昔时,有座清雅秀丽的莲花庵,里面住着一位年轻貌美的尼姑,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其一举一动都被好事者尽收眼底。
  
  有天,尼姑外出归来,扶着一个不省人事的醉汉走进庵门。村民看见后,有的气急败坏,大喊伤风败俗,有的则围观起哄。尼姑也不说什么,进屋写了一首诗贴在门口:
  
   十字坡头遇醉夫,
   醉夫醉倒待人扶。
   醉夫妻弟尼僧舅,
   舅姐当年嫁醉夫。
  
  此诗前两句点明扶人进庵的原因,后两句点明醉汉的身份,却不直接说明,拐弯抹角让众人自己去推断,十分有趣。众人看后,得知醉汉是尼姑的父亲,便自动离去了。原来,尼姑深明自己处境,怕直接说出醉汉的身份无人相信,招来更大麻烦,所以采取此方式,本诗用语哩俗,生动风趣,幽默机智,令人发笑。
  
  
  
   (10)张打油和他的打油诗 
  
  相传唐朝南阳有个读书人叫张打油,他喜欢民间俚语,也爱好用民间俚语写诗.某日天色骤变,大雪纷飞.他望着窗外团团飞舞的雪花,不由得诗性大发,吟了一首《雪诗》
  
  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此诗形象地描绘了雪中景物的特点.首句是整体概括冰天雪地,江面上一片迷茫.次句突出迷茫世界中的异彩,由远而近,白中带黑,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大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妙.再次句纯属白描,黄狗身上洒满雪花,变成白狗,从而引出末句"白狗身上肿".这个"肿"字,言明白狗身上也披着厚厚的雪花,十分传神,令人叫绝.前三句都在颜色上做文章,而此句却写出神态,变静为动,更具活力.虽通篇写雪,却不着"雪"字,而雪的形态又跃然纸上,实属不易.语言粗浅通俗,情调诙谐,风趣逗人. 
  
  有一次,张打油外出办事,途遇大雪,闯入一家大院避雪,却不觉走进主人的书房.于是,便在其粉墙上题了一首打油诗:    
  
  六出飘飘降九霄,    
  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此诗前两句描绘雪景,中间着一过渡,引出后两句的扫雪画面,极具生活气息.其用语通俗形象,趣味盎然,让读者哑言失笑. 
  
  诗刚写完,书房主人回来了,看到墙上的墨迹后勃然大怒,便派人把张打油抓起来责问其为何乱涂乱画.原来这家大院是本县参政的住所.张打油急忙为自己辩解:"不是乱写瞎画,本人虽然无才,却也能写两首小诗,大人如若不信,可以当场测试."    
   
  参政就以当时正值南阳城被叛军围困,求朝廷派兵救援为题命张打油作诗.张打油眉头一皱,吟了一首<围城诗>:    
  
  天兵百万下南阳,    
  也无救兵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 
  
  待张打油念完诗,参政忍不住大笑起来,跟墙上的题诗进行比照,发现两首诗的格调也是一模一样,于是就释放了他.   
  
  从此,张打油的名字就流传开来.以后,人们就把张打油这类语言通俗.格调诙谐.有时暗含讥讽或自我解嘲的诗称为"打油诗".
 
 从前有这么一户人家,家里有个老汉和他四个儿子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
    在一个天气晴朗,万里无
的上午,兄弟四人在地里除草,忽然,有一块云彩在天边飘过,大哥抬头看看云之后,说:“咱们兄弟四人做首打油诗如何?就以天上刚飘过的云为题。”“好。”兄弟们异口同声的说。大哥就一马当先,张嘴就来:“天上有块云;”话音刚落,二哥就接口道:“有云就有雨;”三个不服气地说:“有雨它就下;”“下雨就回家。”四弟也很快就对了上来。说完,兄弟四人就扛起锄头,有说有笑的回家了。
    远远就望见老汉正拿着扫把在打扫庭院,诗兴大发的兄弟四人当即又做打油诗一首:大哥讲:“门前有个老;”“拿着扫把扫;”二哥忙把话来接;三哥也不示弱:“扫地什么吗?”“没啥也想扫。”  四弟毫不客气地就接了上来。之后兄弟四人仰天大笑,一边笑,一边夸奖
自己如此聪明,诗人也不过如此。全然不顾及老汉的感受,气急得老汉,指着四个儿子就破口大骂:“你们这四个不孝的畜生,地里的活不好好的做,跑来家戏弄老汉,我、我、我、我去县衙告你们。”
    县官接过老汉手中的状子,就派人传唤老汉的四个儿子到县衙。县官就问:“你们兄弟四人不好好的种地,为何如此不孝呢?胆敢骂你爹。”“冤枉呀,青天大老爷。我们哪有骂他,我们是在做打油诗。”“什么,你们还会做打油诗,那么你们就已本老爷门前的这棵杏树为题。”大哥想了想说:“老爷门前一棵杏;”“青枝绿叶黄澄澄;”二哥忙吧诗接;三哥略沉思后;说:“是不是很好吃呢?”老四说:“好吃也没人敢摘。”县官一听,不错,是呀,说的没错呀,本老爷门前的杏树有谁敢动呀!这分明是老汉没事找事,“来人呀!”老爷说:“把这老汉重打四十。他的儿子当庭释放回家。”
    可怜的老汉被重打四十大板之后,一瘸一拐地往走回家,这时,大儿又上前来说道:“咱爹今天去告咱;”二儿接着说:“足足挨了四十板;”“那该有多疼呢?”三儿问,四儿道:“不疼他能光叫唤?”说完之后,不顾老汉的
伤痛扬长而去。
 
 
一个细雨蒙蒙的寒夜,有一个小偷摸进了郑板桥的家门,把郑板桥惊醒了。他坐在床上轻轻吟了一首打油诗: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后,便转身向外走。这时,郑板桥又继续念道:
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赶豪门。


 
古时候,有一个人想吃杏子,当地买不到,就给岳父去信,请他代买。因这人写字一贯潦草,他岳父接到信后,只见上面写着请岳父大人买“否”。老岳父满街打听,也没有卖“否”的。最后,经过分析推测,给他买了几斤杏子,并写了回信。信上是这样写的:

贤婿来信要买“否”,急得老汉满街走。
买了一筐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

明代在某郡城郊的小店里,住着几位避雪小住的客人。一连数日大雪飘飘,店客们闲居聊天,其中有位秀才见雪片飞舞,便吟诗一句:
“大雪纷纷落地。”

有位小官吏听了马上凑趣:
“都是皇家瑞气。”

一乡绅续上一句:
“再下三年何妨。”

而一个要饭的乞丐听到后。十分恼火:
“放你娘的狗屁!”

这四句打油诗,看来是则笑话,但他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阶级、不同地位的人的心声。

清代有位宰相叫张英,其老家宅前有块空地,与吴姓为邻。吴家盖房越界,侵占了张家的空地,家人驰书到京城,想让张英出面干预。可是这位“宰相肚里能撑船”,写了四句打油诗寄回。诗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诗,于是打算让吴家三尺。吴家感其义,也退让三尺。留下的这六尺地,后人称之为“六尺巷”,至今犹存,传为美谈。


此诗寥寥数字,就将私塾的破旧、狭小和肮脏之状刻画得淋漓尽致。学生人数少,且坐得很不整齐。教材内容陈旧,“天地玄黄”是老早的蒙学课本《千字文》的第一句,任凭学生去读它,像念经一样混日子。但有趣的是不言“读”,而曰“喊”,表明读之枯燥乏味,只得喊叫了。嘲讽之意,溢于言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村教育的落后。
  春宵一刻值千金
  传说从前有一名叫张三的人娶亲,宴会之后,众宾客便开始闹洞房。大家都说新娘才貌双全,在这新婚的大喜日子里定然有许多感想,就请吟一首诗给大家听听吧。新娘面露羞怯之色,缄默不语,直至夜阑更深,众宾客仍候着不散。无奈之下,新娘终于启口吟出一首打油诗,诗云:
  谢天谢地谢诸君,
  我本无才哪会吟?
  曾记唐人诗一句,
  “春宵一刻值千金。”
  蹊跷诗
  在郎瑛《七修类稿》中说,明代嘉靖年间,杭州有个接生婆为一产妇接生,自己却在产妇家生了婴儿;又有一医生为患者治病,自己却患急症死于患者家中;还有一巡捕官自家遭贼抢劫,因胆小贪生怕死,却叫强盗爷爷饶命。于是有人据此作了一首打油诗:
  稳婆生子收生处,
  医生医人死病家;
  更有一般堪笑者,
  捕官被盗叫爷爷。
  陆诗伯仿作《雪诗》
  明代人陆诗伯有意仿照唐人张打油的《雪诗》,亦作《雪诗》云:
  大雪洋洋下,
  柴米都涨价,
  板凳当柴烧,
  吓得床儿怕。
  顾骑龙“打油”二首
  据史料《笑笑录》载:古时有个叫顾骑龙的瓜贩,虽其貌不扬,却很喜欢读书,且才思敏捷,能随口吟诗。一天,他在街头卖瓜,围观者叫他吟诗,他脱口而出,吟了一首打油诗:
  郎君今日卖西瓜,
  西瓜只只都不差。
  包拍大红兼蜜炼,
 
 
 1977年,大文豪郭沫若在参加曾受到“四人帮”迫害的著名作家阿英的追悼会时,因感慨万端,就当场吟成“打油诗”一首:“你是'臭老九’,我是'臭老久’。两个'臭老久’,天长又地久。”此诗诗意幽默,感情深沉。
 
 
  唐朝时候。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刚进大殿,便看见雪白的照壁上面写一首小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看罢大怒,立即命令左右,查清作诗之人,重治其罪。一位师爷进言:“大人不用查了,作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张打油。”大官下令把张打油抓来了。张打油听了这位大官的责问,上前一揖说道:“大人,我张打油确实爱诌几句诗,但本事再不济,也不会写出这样的诗来。不信,小的情愿面试。”
  大官一听,口气不小,决定试他一试。正好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于是大官便以此为题,要张打油作诗。张打油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大官一听,连说:“有气魄,起句便不平常!”张打油微微一笑,又吟道:“也无援兵也无粮,”大官摸了摸胡子说:“还算差强人意,再念下去。”张打油一口气呵成后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这几句与“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连大官也惹笑了。最终还是饶了张打油。
  一个雪天,张打油看到天公抛撒鹅毛,纷纷扬扬,江山粹白一色。于是诗兴大发,在一个宦官的院墙上挥毫写下了一首《咏雪》:
  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咏雪》前两句由全貌到局部:第一句写全貌,整个江山被白雪覆盖,浑然一体;第二句写局部,井面平铺着白雪,雪下到井里很快融化,井只能是一个“黑窟窿”了。后两句由颜色到形态:第三句写黄狗身上落雪成了白狗;第四句写白狗身上落雪,增加了厚度,改变了形态。末句用“肿”字写狗,是拟人手法,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通篇写雪,不着一个“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纸上。
  明朝人陆诗伯也写过一首《雪》诗,足以与张打油的《雪》诗媲美。其诗云:
  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这首《雪》诗前两句写雪下得大,柴米涨价,通俗易懂;末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说板凳当柴烧了,连床儿也害怕起来,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全诗诙谐有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也算诗话》记载一个故事。一个书生冬天出屋上厕所,看到大雪飘飘,山坡银装素裹,大地一片皓白,顿时诗兴大发:“大雪满山坡,乌鸦变白鹤。”再想往下吟,一时想不出来了。此时寒风扫来,割人肌肤,它打了个哆嗦,高兴地说了声“有了”,于是吟出后两句:“风吹屁股冷,留点明天屙!”这首打油诗前两句通过乌鸦变成白鹤,来说明雪花下得大,且给人生动具体的形象,只是后两句格调过于低俗,没有美感。
  以上是诗人独自创作的咏雪诗,下面是几个人以联句的形式写成的咏雪诗。
  明朝万历年间,赵秉忠考取新科状元。青州知府举办公宴,给赵秉忠祝贺。宴会这天,正好天降瑞雪,于是有人建议以雪为题,众人联句为诗。首先吟咏的是道台大人,他说:剪碎鹅毛空中舞。知府接着吟道:山南山北不见土。比起第一句显得俗气多了。轮到知县了:琉璃碧瓦变成银。贪财之心流露出来,赵秉忠于是说了最后一句:面糊糊了青州府。赵秉忠的一句诗运用双关手法,表面是将雪比喻为“面糊”,实际是讥讽青州府上下官员皆是“面糊”一类的糊涂官。
  一次,乾隆皇帝在宫中赏雪吟诗,一时高兴,命身边的太监们联句。太监们搜索枯肠也吟不出一个字来,都慌了神,私下商量,想念张打油的那首《咏雪》以博皇上一笑。于是太监甲先起句,说道:“黄狗身上白,”太监乙续道:“白狗身上肿。”乾隆听了又笑又恼,连连说道:“简直俗不可耐。”太监丙较机灵,急忙改口:“回头看起来。”乾隆见不再念张打油的诗了,忙问道:“回头看什么?”太监丁更聪明,跪奏曰:“奴婢有一句等在这儿了——'江山一笼统’。”虽然仍是张打油《咏雪》中的诗句,但将首句改为末句,正迎合乾隆皇帝“一统江山”的欲望和心理。乾隆非常高兴,重赏了太监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分钟教你写出一首打油诗
混说打油诗(一)
[编辑整理]趣诗系列之十七字诗
趣谈打油诗
风趣的古代打油诗
阿啰啰 另一类唐诗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