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初六大家 吴历作品欣赏
吴历(1632年—1718年),清代著名画家。本名启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因所居有言子墨井,又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为“清初六家”之一。幼学画,稍长学琴。早年多与西人牧师、神父往来。1681年,吴历决意随柏应理神父赴罗马觐见教皇,原欲经澳门乘荷兰船赴欧洲,已至澳门,却未能成行,遂留居澳门约5个多月。1682年在澳门加入耶稣会,受洗名为西满·沙勿略,并遵习俗取葡式名雅古纳。常居圣保禄教堂,吟诗作画,有《渔山袖珍册》、《白传湓江图卷》、《秋山红叶图》等作品面世。此时他的绘画,明显有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之处。同时还著有《三巴集》,“三巴”即以其居地澳门圣保禄教堂之译音为名,其《澳门杂咏》30首,均与澳门有关,实为早期澳门重要的文学史料。1682年离澳,在江浙一带传教。卒于上海。
湖天春色图  立轴 1675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忆初萍迹滞娄东,倾盖相看北海同。正是蚕眠花未老,醉听莺燕语东风。归来三径独高眠,病渴新泉手自煎。丛菊未开露未傲,多君先寄卖壶钱。帱函有道先生侨居隐于娄水,予久怀相访而未遂,丙辰春从游远西鲁先生,得登君子之堂,诗酒累日,盖北海风致不甚过矣。旦起冒雨而归,今不觉中元之后三日也,而先生殷勤念我,惠寄香茗酒钱于山中,予漫赋七言二绝,并图赵大年湖天春色以志谢。墨井道人吴历。
文中的“帱函”是一位天主教徒,“远西鲁”是比利时籍西教土。吴历具体是在什么时间加入的天主教,史籍上没有太多的详细记载,但是从这幅作品的题记中推测,应该是在1675年吴历43岁前后。
吴历早年曾跟王鉴学画,同时做王时敏的学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浑朴厚润。《湖天春色图轴》作于45岁,是他中年时的代表佳作。平远景色中,近、中、远三处柳树渐远渐小。景深感很强。细笔勾皴,精微秀美,青绿淡染,明快清雅,真实地传达出了江南水乡的绮丽春色。
兴福庵感旧图卷  绢本设色 1674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吾友笔墨中,惟默公交最深。予常作客,不为话别,恐伤折柳。庚戌清和,游于燕蓟,往往南传方外书信,意甚殷殷。辛亥秋冬,将欲赋归,意谓同此岁寒冰雪,而未及渡淮,闻默公已挂履峰头,痛可言哉。自惭浪迹,有负同心,招魂作诔,未足抒写生平,形于绢素,訾笔陨涕而已。却到昙摩地,泪盈难解空。雪庭松影在,草诏墨痕融。几树春残碧,一灯门掩红。平生诗画癖,多被误吟风。鱼雁几曾隔,赋归迟悔深。自怜南北客,未尽死生心。痴蝶还疑梦,饥鸟独守林。云看无限意,何事即浮沉。甲寅年登高前二日雨霁并书。桃溪居士吴子历。钤印:吴历。卷尾有许之渐、纪萌、张景蔚三家题记。
甲寅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历时年43岁。此图是作者为怀念故友默容而作,一段长题简述了二人的交往,情深意切。画中描绘兴福庵的景物,寺外杂树丛竹,墙内孤松白鹤,本是一处清幽之所,然人去室空,满目凄清,透露出作者以笔墨寄托哀思的心境。树木勾点结合,层次分明,穿插自然,蜿蜒曲折的围墙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山石有皴有染,大面积的青绿敷色表现了真实自然的景致,是画家兼取宋、元画法而别具一格的代表作。
珊瑚钩诗意  设色纸本    (322万元,2011年12月上海天衡)
款识:东坡称陶靖节诗云: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识此语之妙也。仆居陶中,稼穑是力。夏秋之交,稍旱得雨,雨余徐步,清风猎猎,禾黍竞秀,濯尘埃而泛新绿。乃悟渊明之句善体物也。此珊瑚钩诗话,是图近之并书,墨井道人。印鉴:吴历之印、墨井道人、汉倬
诗堂:山稻异平畴,习习松下风。值兹炎威沸,憙余幽径通。曾岗宿烟雾,异境造洪蒙。方诮王乔拙,不睹元化功。萧然一柱杖,安计岁歉丰。墨井道人此幅盖出山樵别派,笔敛气静,几过石谷。至引陶平畴远风之句,尚不及予诗之要眇也。庚申(1920)七月既望,曾熙。钤印:曾熙之印
裱边:此幅旧为常熟翁相国所藏,王廉生前辈所称为小渔山者。此幅题款之妙,亦从来所未有。直到东坡神境,奇哉奇哉。清道人。钤印:清道人
今之言书画者,莫不曰四王吴恽,独渔山最少。以余所见,除卷子外共八幅而已。惟张燮师一幅用浓墨者,仿唐六如。陶斋尚书一幅青绿设色者,笔法绝似王石谷。其它六幅皆仿黄鹤山樵,与此同一妙境。余尝论国朝画家善学山樵者,惟石谷子与墨井道人二人。其画松叶皆用笔锋直下,排比直点自然,飒飒作涛声。石谷子外,无有能与其奇者,以此辩渔山,百不失一。钤印:梅盫
    
    
山水  洒金纸本 己亥(1659)年作     山色青于染  立轴纸本 1665年作                仿米家山水  立轴
夏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666年作  (2875万元,2011年5月北京翰海)
款识:宋元名家皆以北苑为宗,惟子久深得其微妙。此幅夏山图笔法飞舞神采奕奕真稀世之宝。丙午九秋日临不敢固辞聊以效颦未能得其神韵深用自愧。吴历。印鉴:吴历(白)、渔山(朱)、王时敏印(白)、烟客(朱)
题跋:渔山与此图血战累旬,咄咄逼真。遂令子久重开生面,虽其灵心妙悟不繇与古人有徇知之合,不然何以浑化入神至此。王时敏题。
《夏山图》是一幅对美术史研究颇有意义的作品,它真实地呈现出当年王时敏与吴历师徒授受的情景,又弥补了黄公望原作似已佚失的遗憾。吴历早年曾向王鉴、王时敏习画,临过不少前人真迹,奠定了坚实的笔墨基础;后来信奉基督教,又曾旅居澳门,受到西洋画的影响,将明暗光影等元素吸纳进传统,创造出“阳面皴”一类笔法,从而使作品能轶出“四王”藩篱,别具一种风貌。这幅《夏山图》则系他34岁师从王时敏时所绘。后者家藏甚富,吴历常去王家的拙修堂观画,而王氏的主要教授方法就是让学生临摹古人原作。黄公望的《夏山图》应是时敏的藏画,他自己就曾作过《仿大痴夏山图》。现在他让吴历临摹,乃是一种教学手段。吴历花10多天时间完成后,题跋上呈老师过目。跋语对黄公望原作的极口赞叹,反映出临摹珍品时的激动欣悦,也暗含着对老师的感激。因系作业,故只写“属临”而不写上款。王时敏的题跋则是对作业的评语,对临作极其满意,无保留地作了赞扬肯定。从吴历临作看来,黄公望《夏山图》不仅“笔法飞舞,神采奕奕”,而且构图讲究,设色富丽,层峦叠嶂,气势苍茫,左下部溪桥上一红一蓝两个行人之小,更加映衬出大自然的苍翠雄伟。黄公望对发扬光大董源(北苑)开创的江南画派有着他人无法企及的贡献。即从此画呈现的夏日群山万木争荣的气象,也可看出他不愧为继承弘扬董北苑画风的第一人。
      
空山幽寺图  立轴 纸本 戊申(1668年)作                 南山颂寿  立轴
        
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670年作             松林层峦  立轴 水墨纸本
深壑幽居  立轴  设色纸本 庚戌(1670年)作
款识:仿黄鹤山樵笔法,庚戌清和墨井道人吴历。印鉴:渔山(朱文)、吴历(朱文)、卧雪山人(朱文)
吴历年少时与王翚同师王时敏,山水画以黄公望为基,苍浑厚重。此图用笔沉着细致,皴染秀润工细,设色清润淡雅,风格清朗自然。采用高远、平远结合的构图方式,远山密林,闲村长水,颇有超然尘外的出世意味。此图的远景与黄公望构图相似,但中景构图繁简,皴染疏密,往往落墨轻盈,染色虚渺,伴着一种意蕴,古趣随着笔尖而来,境界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然而在近景处,在繁密的山树里,村寨清寂,人迹杳无,唯有溪水长流。这仿佛昭示了作者先儒后佛再天主教的人生弧形轨迹。
拟黄鹤山樵山水  设色纸本 壬子(1672年)作
款识:流水闲过岳麓西,几重树色隔云溪。客来尽日吟窗下,松静门无一鸟啼。壬子谷日,拟黄鹤山樵。虞山渔山子吴历题。
印鉴:吴历、渔山、延陵、墨井
吴历早年尝从王鑑、王时敏学山水,与王石谷同年、同里、同门,并同享盛名。早年习古甚深,尝于王时敏家中临仿其所藏宋元杰作,咄咄逼真。此为其四十一岁时所作,山重水复,林木森森,气象磅礴,笔墨健举而仍有松灵渊雅之趣。虽曰仿王蒙,但粗拙苍郁,已略具晚年风骨。
山水卷  手卷 设色纸本 1672年作
消夏图卷  美国大都会藏
仿王蒙山水  手卷
        
仿黄鹤山樵云壑松阴  癸丑(1673年)作       仿黄鹤山樵笔意  水墨纸本
             
     
松溪远峰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673年作            溪山隐居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673年作
夏山雨霽图   立轴 水墨纸本
这幅图的画法仿学吴镇,用笔朴拙,墨色浓重,用披麻皴、解索皴画山石,焦墨重笔点苔,具有强烈的明暗对比。
           
      
仿倪秋亭晚趣  水墨纸本 癸丑(1673年)作           湘江秋月图  立轴
写云林遗意  立轴 水墨纸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山峦起伏,高树成林,草亭傍水,江天夕阳相映成趣。上有行书诗题及名款。吴历与王翚、恽寿平同学于王时敏门下,专意绘事,日夜临摹宋元真迹,渲染皴擦,风格高峻,得其神髓。其山水宗黄公望,得力于王蒙,兼有吴镇之长。此图虽仿倪瓒,但具有自己的笔法,江亭遥岭,碎石丛树,萧瑟简淡,不失为吴氏晚年佳作。
仿高房山云山图卷  手卷 水墨纸本
仿梅道人  手卷
山水册 (十开) 水墨纸本 1674年作   (728万元,2009年11月北京翰海)
款识:古人论画曰,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乃之用笔点墨,大非细事,必须无一毫世念。澡雪胸中了了,而后了了于笔,自然与天地生生之气。烟云凑合出万象,无不如意。墨井道人吴历。甲寅年二月戊午。钤印:吴历、吴历之印、吴历渔山之章、延陵、渔山、渔山子、墨井
题跋:吴墨井山水,其峰峦树石多出新意,犹宋之有李迪也。昔见墨井画册,杂临摩诘董巨诸家,为吴画之冠冕。此册用笔如释氏所谓,金翅披海,笔力百钧,艺林之球壁也。心畬题。钤印:溥濡
题跋:予尝论渔山不当与四王并论,当作元画观。其妙处直是山樵再世。今观君壁所宝此册,则又不当作元人观,直是宋人神境,真钜制也。片楮零缣已不易得,况十册耶。大千拜观题。钤印:张爰私印
吴历少时学画于王时敏、王鉴。擅画山水,得王时敏正传。自澳门归,画风一变,多用干笔焦墨,邃密郁苍,而略带西画技法。画山石时,用“阳面皴”(即受光部分也有皴笔),此法为诸家所无。
此《山水》册作于“甲寅年”(1674),为中年作品,尚未见到明显的西方绘画的影响,仍是传统面貌。每开景物繁简不一,用笔谨严朴厚,细密沉着,中锋多于侧锋,有些画上已用到“阳面皴”,有些画面用重墨、焦墨、积墨,墨彩焕发,郁郁苍苍。该画曾经黄君璧白云堂收藏,其好友傅儒、张大千在后两册的题跋中对该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吴渔山之作极少,有“渡海三家”的鉴藏印与题跋,该册更是弥足珍贵。
枯木逢春  立轴 1674年作
             
         
仿黄鹤山樵笔意  水墨纸本 1675年作
松壑鸣琴  纸本墨笔 1675年作
此图描绘松林高峰的山川景色。整个画中景物郁勃繁密,巍峨沉雄。而其构景萦回曲折,山石形体云翻雾动,加上一鸣琴的情节,更使画中似乎流动着空谷回响,松声涛涛的乐声。画中笔法松秀,皴擦繁密,山石类披麻皴,其以淡墨晕染,浓重相宜,更加增强了画面郁勃沉雄的气氛。
        
仿许道宁山水  立轴 1675年作                      仿李成山水  立轴
仿石谷笔意
少陵诗意图  手卷 纸本 1675年作   (1207.5万元,2012年6月北京匡时)
款识:乙卯年清和,写少陵诗意赠西塞山人。墨井吴子历。印鉴:吴历、墨井
吴历以山水画闻名于清代画坛,其早年作品似王鉴,不多见;中年着重吸取王蒙﹑吴镇之长,用笔细润沉着,善用重墨、积墨;50岁至70岁期间创作甚少;70岁以后作品渐多,水墨渲染和干笔枯墨并用,反复皴染,沉郁苍秀,最具特色。渔山的绘画,远师董巨、米芾、赵大年、元四家,近师董其昌、王时敏及王鉴,继承南宗绘画的传统,而又能拟古入新,自成风格。
这幅画近处是以北宋山石来构制,坡石上面杂树随风摇曳,但整个构图又是南宋以来的一角、半边的特点,故而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特别的冲击力、延伸感,让人从画面中极目远游。附近是一处草庐,里面有闲鹤在啄食,也是一种无忧。远处则是水墨染成的沙渚,空中飞着野雁,一股萧散弥漫画面。
山水  立轴 丙辰(1676年)作
 
       
山水  立轴 丙辰(1676年)作                      拟山樵笔南岳云松  设色纸本
山邨邨密图  立轴 丙辰(1676年)作   (1207.5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树密迷山路,邨闲远俗尘。丙辰九月十有五日写于桐荫山房,吴历。钤印:渔山(朱)吴历(朱)
《山邨邨密图》作于康熙丙辰(1676)年,是吴历45岁时的山水佳作。此图写二山深处,有飞泉蜿蜒云谷间,其下汇成小溪,两岸土丘坡陀间,密树成林,路转蹬回;溪岸之上,有村舍隐于林间;云泉之上,一峰耸起,与群山成揖让之势。画笔清润浑厚,有静穆之致。丙辰为康熙十五年,吴历四十五岁,正是力学并面目初成之时。故构思严谨,一丝不苟,然笔墨松灵,气骨超逸,画格更在同门石谷之上。
山水册页  水墨绢本
    
    
林泉清集  立轴 1676年作      仿吴中圭笔法  水墨纸本                   临梅道人村庄归棹图  水墨纸本
拟王蒙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丙辰(1676年)作
题识:丙辰年十月十四日,为衣叔先生大词宗拟黄鹤山人。延陵吴历。钤印:吴历之印、家在桃溪深处
裱边:1.袁励准(1876-1935)题:国初画家以四王吴恽为极轨。六家中尤以吴墨井画为罕觏。近四十年来在京师鉴家所见墨井画不下十馀轴。以侯官张文厚得盛伯羲祭酒者为甲观,杨荫北京卿雪景设色者次之。要皆晚年精诣。度越寻常,盖精品之难得,直如凤毛麟角矣。此轴为墨笔,蹊径邱壑,位置井然,气象精神兼而有之。虽无张、杨所藏二轴之精,然此为康熙丙辰年作,才四十五岁,一种大家气象、名家精神即已跃现纸上。再食三十年桃花饭,宜其超轶绝群也。质卿仁兄藏此属题,为书数行以稔世之爱读墨井画者。己巳(1929年)夏日,中舟袁励准题于恐高寒斋。钤印:中舟侍讲、跋尾书、恐高寒斋
2.宝熙(1871-1930)题:书画之道,与年俱进。每见大家中年之作,虽不能如晚岁之浑沦一气,神明于规矩准绳之外,卓然成家。然较其早岁笔墨固已有成矣。此帧为墨井四十五岁所画,意境尚未极苍浑神妙,而用笔使墨便自动与古会。超出时流万万,非后来画手所敢橅拟者也。质卿仁兄示观因题。曼殊宝熙记。钤印:宝熙之印、沈庵墨缘、御赐慈竹春晖
雨散烟峦图  手卷 设色纸本丙辰(1676年)作
题识:雨散烟峦翠万重,泉飞百转下晴空。人家住近愚公谷,不种桑麻种竹松。桃溪吴历。
元人择幽僻之境构层楼为盘礴所,晨起看四山烟云变幻,得一新境即欣然握管,大都如草书法,只写胸中逸趣耳。予鹿鹿尘坌,每舐笔和墨,辄作世外想,初不从故纸中觅生活,然安得买山资结庐大痴旧隐处乎?时康熙丙辰秋,快雨新晴,几案洒然。墨道人又识。钤印:吴历、渔山、桃溪居士、墨井草堂、毕侠君印
陈均(1779-1828)题:墨井道人天性旷达,不束礼节。晚年云游宇内,不知所终。画与石谷齐名,交亦最密。后因假去石谷所子久《陡壑密林图》久不归,遂生嫌隙。麓台司农尝语其弟子三原温纪堂曰:迩时画手唯渔山而已,其馀庶庶,不足数也。一时名重可知。此卷为同里吴丈槎客所藏,用笔清硬,命意超远,虽纯熟不及石谷,而书卷之气过之。卷首有毕侠君印,此汉铜章也。三十年前,楚人孙姓者携之过关中,毕秋帆抚军见而欲得之,偿其值不与,以珍物易之又不与,今为汀州伊墨卿太守所得,余每见之,必钤一纸以归。此卷之印与下“墨井草堂”印朱泥无异,则此章曾为渔山藏矣。百馀年来,雅玩之所属如此,附识于卷末,为同好者添一佳话。嘉庆十二年(1807)秋九月,受笙陈均借橅于十三汉镜之斋并记。同观者仁和徐鉽、秀水吴承庆、同邑苏士枢、葛南也。 钤印:受笙、陈均印、十三钟斋
从吴历传世画迹去分析,对他画风的形成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为范宽,一为王蒙。对于范宽,吴历的《墨井画跋》及传世画作中似乎都未见提及,但他山水画的雄峻伟岸气象及严密短促的点子皴与范宽却风神绝类,后先映辉。今日尚能见到的范宽传世名作《溪山行旅图》便是标准的“阳面皴”。吴历曾在老师王时敏家中见到并缩临过这张名画。至于吴历对王蒙的取法,有迹可寻的地方甚多。他的《墨井画跋》多处提到他在王时敏家、在毗陵唐氏家、在京师刘尚书家欣赏王蒙真迹时的感受,这些真迹他都曾对临和背临过。
在如今吴历存世的画迹中,以王蒙笔法所作的卷轴及自题仿王蒙的作品为数不少,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写黄鹤山樵松阴书屋图》页、(见《吴历等山水图》册),《远帆春水图》页、(见吴历《仿古山水册》)同藏北京故宫的《松壑鸣琴图》轴,还有今藏南京博物院的《静深秋晓图》轴,以及本幅《雨散烟峦图》卷等。这些画作,约略可以窥见他如何由浅入深地师法王蒙,又如何逐渐在王氏画风中融入范宽劲硬的画法而终于自创一格成就了他迥出时流的“阳面皴”的。
以作画的时序排,《写黄鹤山樵松阴书屋图》虽无纪年,但笔墨和款字都尚稚嫩,估计是三、四十岁间的作品,画笔松秀,还拘泥于王氏的形相。远不如吴历四十三岁时作的《松壑鸣琴图》轴那样成熟。后者松高岭深、气象沉雄,画笔已由嫩入苍。山石以长线密皴,层层积累,得王蒙法乳,可称入室。而作于其四十五岁时的《雨散烟峦图》卷,画法亦出王蒙,但易长线而为短线,皴笔排列亦渐见规整,不再似前二图那样纠结绵回。山石开始强调轮廓线,顿挫有力转折遒劲。树木枝干画法亦劲硬短促,与元人温和的用笔甚异。从中已隐约可见他试图参融范宽画法的尝试痕迹。而后此三年的《远帆春水图》页,则笔触更为短促而近乎范宽的点子皴了。至于那幅六十四岁时题为追写王蒙的《静深秋晓图》轴,显然已将范宽的雄峻壮伟气象成功地融入于王蒙的郁茂圆润之中。它已非王非范,完全是吴历自家面目,自家笔法。此后,他的画风不再有更大的变化,只是笔墨上日趋苍辣,日趋凝重而已。食古而化,吴历由此成为一代大家。
吴历一生,因为没有名缰利索的羁缚,很少有草草酬应之作。特别是画手卷,几乎没有不精的。作为他壮年画风转折期的《雨散烟峦图》卷,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得一新境即欣然握管”,“每舐笔和墨,辄作世外想。”而且又是作于“快雨晴窗,几案洒然”之时,其从容落笔快然自得之状是可以想见的。此卷不仅画得认真、得意,而图末题跋亦可考见吴历当时的思想状态。
     
湖山春晓图  设色绢本 辛酉(1681年)作         云山书斋  立轴
梅雨新晴  立轴 1681年作
    
仿黄鹤山樵夏日山居图  癸亥(1683年)作             仿赵孟俯黄大痴山水  立轴
溪山闲艇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山水元无有定形,笔遂人意运幽深。排分竹柏烟云里,领略真能莹道心。墨井道人。钤印:墨井道人
吴墨井与王石谷同龄、同里、同门,又同为“清初六家”之列而名扬当代与后世,然为人耿介有节义。曾入天主教,长期修行传道,诚笃执着,故五十至七十之间,绝少有画作。此图秀润苍郁,画法已由王蒙而渐参范宽,潇洒与浑厚兼而得之,正是开始自成面目之时。估计应是五十左右所作,且保存完美,很可珍。
云泉高士图  手卷
              
临巨然山水  癸亥(1683年)作          仿梅道人松壑幽居图  丙寅(1686年)作
               
山水  立轴 设色绢本 甲子(1684年)作
       
仿唐解元溪山小隐图  丙寅(1686年)作              溪山瀑布仿宋人意
仿燕龙图冬晴钓艇图  立轴 戊辰(1688年)作
     
溪山闲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山水  立轴 绢本 1693年作                          秋林寒景图
溪山泛舟图  镜框 1693年作  (280万元,2010年6月广州嘉德)
题识:夜雨新添水半篱,小船安稳载松。高人与世无还往,醉向青山读楚骚。康熙癸酉春分三日过隐湖草堂喜晤汲古诸昆,素心晨夕风雨联床,觞咏之暇,出旧楮索画,绘抚黄鹤山人法,系一诗就正。精力向衰,自愧不逮古人,远甚矣。墨井道人吴历并识。钤印:吴历之印、渔山、延陵、墨井道人
吴历此作为其61岁时所作。于款识上,吴历记载创作此画的情景“康熙癸酉(1693)春分时节,于隐湖草堂,与几位平辈同好朝夕相处,唱和之余,平心静气摹写元朝四大家之一的黄公望山水”。临了,他自谦“精力向衰,自愧不逮古人”。这幅作品用笔沉着,皴染秀润,设色清润淡雅,风格清朗自然,视野开阔,画中树木从近到远大小长短不一,使画面纵深效果十分明显,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即既自然而又清新宁静。
   
仿古山水图屏
《仿古山水图屏》分为四开,上面各有提文,第一开是「抚巨然溪山无尽」、第二开「倣黄子久富春大岭」,第三开「师李营丘陡壑丹枫」,第四开「拟赵大年荷净纳凉」。
云白山青图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图全幅以青绿重色画成,龙脉曲折蜿蜒,群峰环翠,富节奏变化。用笔皴擦钩勒,错综複杂。此帧造境入妙,浓淡佈置得宜,青绿设色尽情,却不掩墨笔的挥洒,可说突破传统力作。中年以后改信天主教,以传教为志,流传作品稀少,故此件作品更显独特与珍贵。
秋景山水图  长卷 纸本设色 1693年作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此图是作者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为汲古阁毛晋族所绘。画面重峦叠嶂,山坡树木具有明代唐寅画风;同时,画面上那种厚重的青绿、群青、赭石色彩的运用,使人产生有西洋画那种鲜艳色彩的感觉。
溪山无尽图  手卷 水墨纸本 1693年作
款识:溪山无尽,万里长江两卷,梅道人之法巨师也。笔下清雄奇富,变态无穷。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浑然天成。五墨斋备此,盖仲圭之擅场,非后学者所能措乎。癸酉三月写奉武曾先生教正,墨井道人历。
秋江览胜图  手卷 设色绫本 1698年作
款识:秋江览胜,落日衔山明,霞与湖光相盪,此图近之,康熙戊寅秋暮望前二日,偶仿痴翁笔于碧梧山房之南窗,画似伯翁老词袒壇教正,延陵吴历。钤印:吴历、渔山诗画、延陵
引首:秋江览胜图,康熙庚申秋高坵宋荦题。印、宋荦之印、和松庵、字牧仲、慢堂。
尾跋:1、相期同泛五湖舟,览遍沙汀草树幽,曲岸空白萧瑟甚,碧花红穗正凉秋。锡翁老属题,汪琬呈草。印:汪琬之印、钝翁 2、扁舟一棹放寒烟,却是江鄉九月天,两岸芦花风不定,秋山孝入好诗篆,崐山归莊题。印:归莊之印、一字玄恭 3、二人必系水云鄉,落个能离尘世间,妒然幽人闲处士,米家船上看秋山。康熙辛丑十月展观漫题,励宗万。印:衣园、石秀斋作 4、……乃六十七岁所作晚年之笔,功已增,真杰作也,不可多见,宝之宝之。六十老人袁枚跋识。印:袁枚、子李、随园皈笔
临黄鹤山樵真本  手卷 水墨纸本 1698年作
        
      
秋山凉意  水墨纸本                               仿王蒙山水  立轴 1698年作
   
   
仿黄鹤山樵万壑松风  水墨纸本 1698年作    仿梅花道人笔                   仿巨然秋溪渔艇  1699年作
静深秋晓图
气质性格和环境因素往往是养成艺术风格的厚土,吴历中年以后母逝妻亡的郁结之情,在天主教传教行为中转化为皈依的虔诚。相应地他的山水画风也由原先华润明秀的面貌转为晚年沉雄朴厚的气格。此幅《静深秋晓图》作于吴历七十一岁时,是他晚年根据回忆摹写元代王蒙同名作品的代表作。显示了其绘画功力和多种表现手法及钻研精神。这是一幅狭长的全景式水墨山水。全幅山势绵延。重峦叠嶂;乔松与溪流穿插于逶迤的岩壑之间。近景中高士跏趺,中景苍松古柏、宝塔重檐,远景江帆徐航、曲径通幽。笔法工整精细,布局饱满。浅褐色的山峰点缀着墨绿色的松柏,把深秋宁静的山中景象和盘呈现出来。吴历此幅在元代王蒙那润醇松秀、变幻多姿的笔墨基础上加以发挥,以墨、色层层积染山石,复以焦墨渴笔干擦点苔,从而达到浑厚沉郁、高旷幽远的视觉效果。
仿巨然松林夕照图  手卷 设色绢本 壬午(1702年)作
       
仿巨然笔法  水墨纸本 壬午(1702年)作             写巨然遗意  水墨纸本
拟黄鹤山樵万壑松泉  立轴 设色纸本 1704年作
      
桃圃松菊图  立轴 甲申(1704年)作                    秋山渔隐  设色纸本
拟董北苑笔  立轴 水墨纸本 甲申(1704年)作
山水 手卷
       
茆亭读书图  水墨纸本                              松壑鸣泉  立轴
虞山图  立轴
      
湖山秋晓  立轴 甲申(1704年)作                     春居图  立轴 1704年作
泉声松色图  纸本墨笔 1704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题识:“泉声松色。碧嶂峙西东,泉飞认白虹。游人不可及,松翠暗朦胧。痴翁笔下意见不凡,游戏中直接造化生动。雪窗拟此,念汉昭道词宗笃好,辄以赠之。康熙甲申正月,墨井道人并题。”下钤“墨井”朱文方形印。右下角钤“延陵”朱文方形印。甲申年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吴历时年七十三岁。
湖山秋晓  手卷 水墨纸本 1704年作
款识:画就展现,而湖山佳处放意如深入也。康熙甲申年重阳日墨井道人并题。钤印:墨井道人(朱文)、吴历之印(白文)、延陵(朱文)
题跋:予秋居之暇,捡得宣纸二,喜其长而嫌之太短。乘兴漫采痴黄、黄鹤间笔法,又以己意参之,或一小卷。自谓稍稍得志,便可怀之出入,如末海岳袖中之石,但终袭稚子之事矣!虽然予龄七十加三,腕力渐衰,墨毫久秃,向後欲如今之作儿戏,恐不复得,不能不为之惕然也。十月小春,墨道人并跋。钤印:吴历(朱文)、墨井道人(白文)
引首:吟秋山净。墨井野老。钤印:吴历(朱文)、墨井道人(白文)、延陵(朱文)
画面一派“湖山”风貌:水气蒸腾,使起伏的山峦忽隐忽现;云雾萦绕,令远近的树木时有时无。岸边杨柳葱郁,水上舟楫往来。沿湖前行,即达主峰,这里山清水秀,教人留连忘返。透过崖窟,极目远眺,沙洲之外,烟霭迷茫,杳无际涯……
纵观全卷,使人不禁想到,他同一时间、同一题名的另一幅手卷。那是他“後居常熟,探阅虞山朝暮之变换、四阴霁之气运,得於心而形於笔。故所画千丘万壑,愈出愈奇;重峦叠嶂,越深越妙。”比起此卷之山水浑厚,草木华滋,当是一种抒发淡泊、宁和的情感与山水气韵和一的境界,这是第一。第二,那一幅,构图繁复,疏疏密密,开合较大。而此卷则是将繁密化为简括,显现出清虚、疏宕的韵味,正体现了他学习黄公望的“阔远”的主张。再看一下两者的用笔方法:那一幅,多用“黄鹤”的笔法,皴以“解索”、“牛毛”为主,用渴笔、破笔点苔,山水树木,苍茫茂密。此卷则偏重於“大痴”,多勾皴,少渲染,“皴染多而墨不费”,呈现出江南水乡的秀润景色。总之,此卷意境恬淡,构图开阔,用墨润洁,笔法细腻。《湖山秋晓》图卷是他晚年自娱的得意之作,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横山睛霭图卷  纸本墨笔 1706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横山晴霭。笔正写山横,烟云乱石生。破窗蕉雨过,添却砚池平。十日画成,海天雨霁,红日窗明,展卷题之。康熙丙戌年秋仲,墨井道人。钤印:墨井、延陵。
题跋:余近年作画,似勤似懒,有时不辞呵冻,忘暑忘餐,挥毫疾就;有时春暖晴窗,楮墨精良,对之瞌睡。吾不知此病之所来,或谓老之故也。然少年辈往往亦有如此。予数日前颇觉腕力笔健,漫学山樵而成小卷,虽未得其超逸,观之亦可消长夏。五月墨道人又跋。钤印:吴历之印、墨井道人、延陵。
“丙戌”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吴历时年75岁。作者在尾纸中说此图系学元代王蒙之笔,确有苍茫超逸之意。全图多用干笔勾廓,粗笔皴擦,浑朴厚实,脉络分明。由于画家早年曾寓居澳门,接触过一些西洋绘画,画中的群山呈显出阴阳向背,似有晴日当空之感,群峰层层推向远方,颇有些空间意识。吴历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最早融合西洋绘画的画家,该图十分自然妥贴地吸收了西洋绘画重明暗、讲透视的造型技巧,是为一绝。
秋林送别图
      
仿黄鹤山人笔  立轴 1707年作                           松泉书屋图  立轴
茅斋论道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707年作  (418万元,2005年7月中贸圣佳)
款识:茅斋论道图。浦转桥通三径长,茅斋松竹晚风凉。客来论道茶初熟,炉暖常焚西海香。青印尊兄,久不扪虱,绝谈世务,清心向“天学”学道。兹属于予,漫拟巨然《茅斋论道图》并题以赠。康熙丁亥年小春墨井道人。
这幅画是吴历应一位叫青印的道友之约而画的。所谓“天学”是明末清初时,对天主教的一种别称。依山傍水,在山石的簇拥中、在苍松的掩映下,隐隐一座庭院,竹篱围的修篁繁茂有致,深邃幽静之中,让人感觉神秘莫测。透过树丛,窥见堂上有二人对话--“论道”。大门里,均有人走动,大概都是来访者。
《茅斋论道图》题明是模仿巨然的画。巨然山水,笔墨润秀,善为烟岚气象,于山峦林麓间多做卵石、松柏、茂竹、蔓草等,而幽溪小径、篱笆茅舍、断桥危栈,真若山间之野景,至晚年则意趣更高。吴历画学王蒙,而王蒙又师董、巨,因此这幅《茅斋论道图》原也是自家之所擅。环绕的大山以披麻皴为主,反复渲染,把整个山的蓬勃气势和节奏韵味充分的表现了出来。然而这些几乎占满画面的近石远山,都是为中景的松林做陪衬,松是这幅画的主体,作者用重笔浓墨极其细致的描绘它们的长势、动态,甚至松涛之声。而就在这拔地参天的大树下面,修竹掩映的庭园又成为这个主体中的中心,笔墨虽然不多,但很容易把视线吸引过去。进而,屋中两位谈道的道友才是这个“中心”的主人!它以层次分明、变化丰富、高远与平远相结合的全景式布局,成功的、巧妙的借磅礴的山势、葱郁的树木和空灵的溪水,完成了“论道”这一主题思想,真可谓匠心独运。
吴历的书法,从颜真卿入,专心致力于苏东坡。他曾对苏书《醉翁亭记》朝夕揣摸,临习不辍,最终把苏字的丰腴浑朴、平和自然和天真烂漫的趣味表现的淋漓尽致,其高超的驾驭笔墨的能力,一眼就可以看出苏书的特点,几乎达到了乱真的程度。
      
溪山积雪  立轴 设色纸本 1709年作                 仿巨然溪树云烟图  水墨绢本 1710年作
行旅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710年作
仿北苑秋山亭子图  立轴 1710年作
仿宋元山水  册页 设色纸本
溪山深秀  册页 设色绢本
松山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杂树小品  立轴
风簧钓叟图  镜心 纸本
潇湘竹影  立轴 甲申(1704年)作
竹石图  立轴 1703年作
    
    
竹石迎风图  水墨纸本 1706年作                      寒岩竹柯图  镜心水墨纸本 丙午(1666年)作
竹石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拟坡仙乔松竹石图  立轴 水墨纸本
        
秋篁古石图  立轴 水墨纸本
竹石图  立轴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中以焦墨干笔画石,皴笔细致,淡墨晕染。以浓墨写竹叶,上下各一枝,竹叶纵横交错,疏密有致,气韵生动。款题为七言诗,并署“诗画寄赠子膺先生”
古木竹石  册页 (十开)    (2240万元,2010年6月北京匡时)
款识:△键户即深岩,有竹便清境。昏晓鸟声多,高人高枕听。清和上澣,墨井戏写。△慈竹霜柯,予自幼爱写。笔法用元季,其淡古处终不能得。渔山子。△萧萧疎疎,木落草枯。非用冷元人笔不相入耳。墨井生。△春风纔到墨池开,宣纸临窗手自裁。拟写两三嘉树木,且无花信误催来。墨道人戏墨作。△乔柯写半未成林,磅礴含毫正苦心。顾却点苔添竹叶,不知窗外日西沉。墨井道人擬古。△霜天月小竹林高,坐对吟残夜寂寥。三鸟并棲寒不语,一枝叶上自萧骚。墨道人夜坐吟成,次晚书之。△古槎乱蓧冷。元人画法也。其荒远澄淡之致,追拟茫然。延陵历写。△山水元无有定形,笔随人意运幽深。排分竹柏烟云里,领略真能莹道心。墨井雨中戏作。△春暖临窗兴不禁,小山竹树写秋阴。曲條如乙笔淡淡,垂叶分令墨深深。墨井道人在东楼画。△晓来薄有秋气,颇为清爽。涤砚写枯條竹叶,可以残暑亦消。墨井历。钤印:渔山(5次)、延陵(5次)、吴历(6次)、渔山、墨井(3次)
本册从山石的画法上有“阳面皴”一望可知为吴历1702年以后的作品,此画法是吴历绝无仅有的。从画面内容、所用形式技法、所透露出的画家境界进行分析,可知此册是吴历晚年的佳作。
吴历的画具有“山林气”,显示出傲世兀立不俯仰权势的气度,而他的画往往又渗入了他内在的真挚感情,有着崇高的画品。吴历以山水画驰名于世,擅于山石的各种皴法,晚年(1702-1718年)特别喜用“阳面皴”。一般画家为了突出山石的阴阳面,惯于在把皴笔集中于背光处,受光处则不加皴笔甚至留白。吴历不仅在背光处用上皴,在受光处也加以清劲的淡线条皴,以减弱光暗间的差异,有利于笔墨的自然衔接,增强山石的浑厚质感,在清初只有吴历这样画,绝无仅有。吴历又擅用枯墨、积墨;画中往往积墨层层,多次皴染,造成郁郁苍苍之气。用笔方面也是谨严厚朴,不管是长线条或是短皴,都是笔触沉着,绝无轻浮飘忽之处。
纵观吴历的绘画作品,早中期青绿作品很多,晚期作品用笔苍劲纯熟,墨色丰富,气韵沉郁醇厚为大幅卷轴作品的主要特征,在册页上的作品,虽清新很多,但仍以重空间表达的山水作品为主,此图为吴历少见的晚年仿倪瓒的古木竹石作品的册页,但无论从笔墨的运用,到心境意象的表达都已超脱了古人的藩篱,在明末清初的画坛当中,以其高深的精神境界形成了其独立的绘画风格。如果说吴历一生的思想精神境界是以佛、道、儒、天主教,四个教义的融合贯通,而达到的中西思想交融后的和谐境界,那么在此册作品中反映出的吴历,是参透世间百味,在孤傲淡泊的人本气质下,道归自然的自由之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墨润飞香】—— 明 经之墨
清初画家吴历作品赏析
龙年 精美剪纸艺术欣赏
《童丽演唱专辑》150首 (请您欣赏)
[转载]展一卷书墨?淡一世心境
清代龚贤山水画赏析(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