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 杜甫诗的流水对法一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 杜甫诗的流水对法一 单列主语法
主讲  辽宁舰
杜甫是大量使用“流水对”的诗人。他虽然不是“流水对”的首创者,但由于他在诗中大量使用流水对,并将流水对仗推向艺术极至的诗人。他制作的“流水对”取得了对仗艺术表现上的巨大成功。
有专家从全部杜甫诗(1458首)中检出268副“流水对”,对它们进行比较,加以分类,总结出杜甫制作“流水对”的主要方法有两种:拆分单句为流水对和用复句形式制作流水对。
我们都知道,根据对仗两句话句意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把对仗分为三种:
一、【正对】:对仗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句意相近,相辅相成,对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描绘和表达。如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运用通感修辞手法,赞美拂水山庄之美的
浅深流水琴中听,
远近青山画里看。
《拂水山庄》【清】柳如是
二、【反对】:对仗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句意相反,相反相成,对同一主题从反面角度进行描绘和表达。如表达歌颂爱国英雄,蔑视卖国奸臣的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墓阙楹联》佚名
三、【流水对】:上下句单独看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要两句话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
流水对有两种形式:
1、单句形式:
【单句】:一句话中只有一层主谓关系的句子。
简单单句:
杜甫 写 诗。
主  谓 宾
复杂单句:
唐代诗人 杜甫 擅长 写 流水对仗的诗。
定     主   状  谓     定     宾
唐代诗人杜甫 写 过 很多流水对仗的 诗。
定     主  谓 补      定        宾
【流水对的单句形式】:把单句拆分为两句,并通过适当的组词、组句及修辞手法,使拆分开的两句形成对仗。(详见下表)
2、复句形式:
【复句】:由两个(或更多)分别具有主谓关系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分句间依循一定的逻辑关系,把两句合起来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详见下表)
【杜甫诗流水对法一】单列主语法:把单句从中拆开,把主语部分作为出句,把谓语(或不出现谓语)和谓语后面的成分作为对句,以构成流水对:
《江汉》【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释】: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kuí)州出三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cù)。此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借以说明漂泊流徒。
江汉:长江与汉水之间的地域,即杜甫此次出川所经之地。
乾坤:一般代表天地,阴阳。《周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
腐儒:书呆子,只知读书,不会变通,不谙人情世故。这是杜甫自嘲之语。
苏:复苏、生发之意。此处指病情好转。
老马: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长途跋涉。
引自《韩非子·说林上》: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就是成语“老马识途”。
【译文】:
长江汉水间思归故乡的游子,
只是天地间一个迂腐的老儒。
像一片白云飘浮异乡天边远
漫长夜只有月亮陪伴着孤独。
年迈如落日我雄心仍然强壮,
面对飒飒秋风病情反似复苏。
自古以来都会存养体弱老马,
并不是为了让它跋涉于长途。
【脉络及章法】
这首诗可分为三段:
首联为一段,以拆分单句的流水对形式表白作者自己的身份。
二三联为一段,作者以两副正对描述自己飘泊在外,思归不得的困境,及虽老病犹欲为国尽忠尽力的雄心。这一段是双承,即以两联共承起联。
就是说,
第二联是承“思归”即起联第一句,第三联是承“腐儒”即起联第二句。
尾联为一段,还是以拆分单句的流水对形式,表白作者欲报效国家可取的方式。两句转合集于一联,一气呵成。
三段之间的关联:
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关联,先看红箭头:用“天共远”承“思归客”;用“月同孤”承“一腐儒”;
再看绿箭头:用天上的“云”、“天”、“月”、“日”承“乾”,乾为天;用笼罩着地的“夜”、“风”承“坤”,坤为地。
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关联,看下面的红箭头:用“心犹壮”、“病欲苏”引出“老马”,是化用曹操《龟之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已”句意,以及《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成语典故。
而结尾的“长途”,又反扣了第二段的“天共远”。
【手法】
此诗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下列很多功夫。
一、巧用对仗:
诗中四联,联联对仗。第一联和第四联是流水对。第二联和第三联是正对。
律诗本来只要求二三联对仗,一四联并无对仗的要求。而杜甫不但一四联也用对仗,而且还用了两种形式的流水对。可见,杜甫把对仗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地步。
1、第一联“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其实是一句话:
【(在江汉间思归的)(游客)】  【只是】  【(天地间一个迂腐的) (老儒)】。
定语         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杜甫把全句话的主语部分划作出句“江汉思归客”,而对句“乾坤一腐儒”,则是全句话的宾语,省略了谓语“只是”。这就是我们探讨的杜甫诗流水对法的第一法。
此联还有一妙处,就是出句“思”谐音“四”,可借音为数词与对句“一”工对。这是“借音对”。
但是,此联的后三仍有瑕疵,那就是结构失对,这在对联是不允许的。但在古代以字类相对,还是可以说得过去。
江汉 思归 客,
实实 虚虚 实
乾坤 一 腐儒。
实实 半 虚实
“一”属于半虚字。
因为律诗的对仗与对联有所区别,所以,律诗的对仗,有时候与对联在宽严方面有些不一样。而且,律诗的首联一般不要求对仗,所以,此诗的首联结构上的不完全相对,应是可以接受的。
2、中间两联以两副正对来共承起联。
被誉为“江北第一才子”的清朝董养性在《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说:“此篇起联便突兀,或疑中联不应全用天文字,殊不知二联自‘归客’上说,三联于‘腐儒’上说。
第二联承起联第一句,“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表作者的“思归客”困境;
第三联则承起联第二句,“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表作者处困境而心不死的“腐儒”自负之志。
两联递进,把作者的爱国忠君情操及不怨天尤人的心态更好地表达出来,同时也是对自嘲“腐儒”真意的诠释。
像《江汉》这样的三段式,在杜诗中不多见。杜甫的律诗,大多以“两段式”(即前二句为一段,后二句为一段)或“四段式”(即一联一段)的布局为多:
如:《房兵曹胡马诗》【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成。
峻,风入四蹄轻。
无空阔,真堪托。
有,万里可横行。
这是两段式,前二联描写胡马的形态;后两联赞誉胡马的品格。
又如:《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未解忆长安。
云鬟湿,清辉寒。
何时倚,双照泪痕乾。
这是四段式,每联一段:起联写妻远在鄜州独看月;颔联写作者自己怜惜儿女少不懂事;颈联再写妻夜深不眠,寒露沾衣;尾联又回到作者自己盼望团圆的心情。
但是,《江汉》中间两联,犯了“四平头”和节奏单一的毛病。
片云    天    共远,(2,1,2节奏)
永夜    月    同孤。(2,1,2节奏)
落日    心    犹壮,(2,1,2节奏)
秋风    病    欲苏。(2,1,2节奏)
名词偏正 名词 动词偏正
【四平头】:指四句诗句开头(尤其是律诗对仗的中间二联)都是同样的词性(字类),结构也相同。如《江汉》的这两联开头二字都是名词性偏正结构。
“平头”的概念是清朝学者借用南朝“四声八病”的“平头”一词。但“四声八病”原指声律方面的毛病,清人把“平头”挪用到词性和结构上,认为“四平头”会造成语意结构呆板。
【节奏单一】指诗句(尤其是律诗的中间对仗两联)都是同一个语意节奏,如《江汉》这两联都是“2,1,2”节奏。这会使语意停顿的位置句句相同,读起来缺乏变化。
3、第四联“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的方法把宾语拆分为两段,宾语主体归入出句,而把宾语的情状归到对句。下一讲再跟大家讨论这种方法。
此联的妙处在于善用典故。
二、善用典故:
第四联“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化用了两个典故:
1、曹操的《短歌行》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化用的目的,是表明作者虽年老多病,报效国家的壮志未酬,于心不甘。
2、“老马识途”的成语典故:
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化用此典的用意,在于表明自己虽无体力长途征战,但自己的智慧足以为国奉献。并借以解说首联的“腐儒”并非真实的自己,只不过是谦词而已。
三、妙用比喻:
此联有两处用了比喻:
1、首联把自己比作“腐儒”。
《唐诗鉴赏辞典》:“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
“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明末清初的黄生在《杜诗说》中就“腐儒”解读为:“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
愚意以为,黄生的解读,就是杜甫式的“自负”。
2、尾联又把自己比作“老马”。
元代方回编选的《瀛奎律髓》评论这一联:“公之意自比于“老马”,虽不能取“长途”,而犹可以知道释惑也。”
愚意以为,方回所说“释惑”,就是对首联作者自比之“腐儒”释惑。此“腐儒”,实乃“壮心不已”而又“识途”之“老马”也。
清代学者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指出:《江汉》诗云:“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怨而不怒。”
愚意以为,吴乔所论,正是晚年杜甫的心态。
首尾联的两个比喻,用反衬充分表达出杜甫一如既往,至死不渝的爱国忧民情操。
四、精选意象:
《瀛奎律髓》评论《江汉》诗:
(余)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
这四组物象,都是用以借代作者自己:“云天”借代飘泊;“夜月”借代“孤独”;“落日”借代年老;“秋分”借代多病。
但是,四组物象被作者分为两大组:“云天”、“夜月”,用于表述“自鄙”的“腐儒”;“落日”、“秋风”却用于表述自负的“腐儒”。
如此的对比,跟首联和尾联的“腐儒”、“老马”的比喻,相辅相成,一个真实的、鲜活的老杜,跃然纸上。
四组物象与四组情语相融而对,在杜诗中也是少见的。元朝赵汸的《杜诗详注》曰:中四句,情景混合入化。……他诗多以景对景,情对情;其以情对景者已鲜。若此之虚实一贯,不可分别,效之者尤鲜。
有人质疑,既有“夜月”,复有“落日”,于理不通。对此,清朝纪昀在《瀛奎律髓汇评》中说:“‘落日’二字乃景迫桑榆之意,借对‘秋风’,非实事也。”
愚意以为,纪昀是说,“落日”是借代“桑榆晚景”,属虚指,而非实指夕阳。所以与“夜月”并不矛盾。
杜甫用此法创作的律诗还有:
小园》
由来巫峡水,本自楚人家。
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
秋庭风落果,瀼岸雨颓沙。
问俗营寒事,将诗待物华。
首联本应为单句,有谓语:
由来  巫峡水  本自  楚人家。
状语  主语    谓语   补语
《长江二首  其二》
浩浩终不息,乃知临。
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色借潇湘阔,声驱滟滪深。
未辞添雾雨,接上遇衣襟。
颔联也是单句,省略了谓语:
众流归海(之)意  (是)  万国奉君(之)心。
定语        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社日  其二》
陈平亦分肉,太史竟论功。
今日江南老,渭北童。
欢娱看绝塞,涕泪落秋风。
鸳鹭回金阙,谁怜病峡中。
颔联也是单句拆分,省略了谓语:
今日江南  老  (是)  渭北  童。
定语   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陪郑游何十首其二》
风潭上,千重夏木清。
卑枝低,接叶暗巢莺。
鲜鲫脍,。
翻疑底,越。
颈联是单句,省略了谓语:
鲜鲫脍(加入) (就是) 。
主语                  谓语    宾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水对
安君康书法: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肆说唐诗
开心国学院联班基础知识第13讲:对联分类(1)
如何克服律诗对仗雷同的毛病(三)
绝句第三四句的单句、复句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