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节气诗画:风清露冷秋期半,真是美得彻骨!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①23日10时29分将迎来“秋分”节气,这一天,太阳达到黄经180°,昼夜平分,之后北半球昼短夜长;


②“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从秋分开始,天气一天比一天变冷。


今日,我们便借着一套唯美的节气插画和经典诗词,重拾二十四节气之美。



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立春》

唐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雨水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惊蛰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


《拟古 仲春遘时雨》

东晋 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分

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暖花开,莺飞草长。


《春分》

七绝·苏醒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清明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有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谷雨

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



《牡丹图》

明 唐寅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立夏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立夏》

宋 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小满

“小满三候”:第一候苦菜秀,第二候靡草死,第三候小暑至。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宋 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芒种

表示夏收夏种大忙季节,水稻秧苗嫩绿,一派生机.



《芒种後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宋 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夏至

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夏至避暑北池》

唐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小暑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六月节》

唐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大暑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


《和王定国二首一》

宋 晁补之

可怜好月如好人,我欲招之入窗户。

人言明日当大暑,君看繁星如万炷。

想君映月读书时,清似列仙臞不肥。

我正甘眠愁日出,朝骑一马暮还归。

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


《立秋》

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处暑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长江二首》

宋 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白露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药堂秋暮》

唐 钱起

隐来未得道,岁去愧云松。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浓。

唯怜石苔色,不染世人踪。潭静宜孤鹤,山深绝远钟。

有时丹灶上,数点彩霞重。勉事壶公术,仙期待赤龙。




秋分

从秋分开始白天比晚上短。


《点绛唇》

宋 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寒露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 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霜降

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季秋已寒节令颇正喜而有赋》

宋 陆游

霜降今年已薄霜,菊花开亦及重阳。

四时气正无愆伏,比屋年丰有盖藏。

风色萧萧生麦陇,车声碌碌满鱼塘。

老夫亦与人同乐,醉倒何妨卧道傍。

立冬

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小雪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虹藏不见》

唐 徐敞

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玉气徒成象,星精不散光。

美人初比色,飞鸟罢呈祥。石涧收晴影,天津失彩梁。

霏霏空暮雨,杳杳映残阳。舒卷应时令,因知圣历长。

大雪

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夜雪》

唐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冬至

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寒

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食舟中作

唐代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大寒

表示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


《大寒》

宋 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二十四首古诗词,感二十四节气之美
24节气--芒种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中国诗词
二十四节气色卡美图,每个节气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属配色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唤醒对大自然的礼敬!
24首节气诗词,24幅节气诗画,春去冬来,美醉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