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中国的电影明星 (上)
       自新中国成立,到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沧海桑田!共和国建立时的中国电影人,来自五湖四海,有抗战时期党培养的文艺工作者,有国统区投奔延安的电影人,有少数民族的,有解放战争中解放过来的老电影人,有归国的海外赤子,有外国友人... ... 

延安文艺座谈会照片
       他们在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为共和国的电影事业,献力献策,剧作家、演员们哪怕是过去的大知识分子、大作家、少爷、公子、小姐出身的人,统统放下身份架子深入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工矿厂房、山寨边疆、战壕营房,与工农兵相结合,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写出了许多含金量非常高的影视剧作品,演出了许多脍炙人口、鼓舞人心的影视剧精品。

从此,文艺工作者走进工厂、农村、田间地头,开始为人民大众服务
       旧社会,
电影人深受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毒害,被视作下九流,苦难混乱的婚姻与黄色信息到处泛滥传播。是共产党、新中国给了旧社会过来的电影人以新生,他们深深地受到新社会新风尚的影响和教育,千流入海、浴火重生,和党的文艺工作者一道,把新中国文艺事业推向了璀璨的高峰。
       同时,我也为新中国电影人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我敬仰他们的人品、
艺德敬仰他们的敬业精神;敬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他(她)们在影视剧中塑造的形象永远铭刻在人民的脑海中,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共和国青年。
       下面,本编闲暇之余,从22个电影明星入手,搜寻资料,把新中国的著名电影演员做一简单汇集介绍,以褒网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957年中南海,周总理、邓颖超和女演员合影 
(前排左2丁兰、左4上官云珠、左6白杨、左7邓颖超、左8周恩来、左9王丹凤) 
       1961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文化部联合主办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电影故事片创作会议。周恩来邀请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电影局局长陈荒煤以及各电影制片厂的厂长、编剧、导演和演员共30余人,到中南海西花厅小聚。周总理叮嘱主管电影工作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要把中国自己的明星选出来,挂上去。
 
 
周总理和于兰(左2)、
金迪(左3)、于洋 (右1)、田华(右2)、秦怡(右3)等电影工作者在一起。

       按什么标准选拔“22大明星,据中国电影资料馆刘澍的文章《流光溢彩的22大明星》介绍,是根据周恩来的意见,按照各个厂的分配名额,平衡老、中、青三代演员的搭配比例,并考虑他们所演的影片的影响力,最后综合评定了名单。
 

 

       最后的名单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张瑞芳、赵丹、白杨、秦怡、王丹凤、上官云珠、孙道临;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崔嵬、谢添、陈强、张平、于洋、于蓝、谢芳;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李亚林、庞学勤、张圆、金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王心刚、田华、王晓棠。另外还有来自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刚因《红色娘子军》一片红透一时的祝希娟。

       为什么不多不少评22个影星?对此,有多种说法。一个比较广泛的说法是,这是仿照苏联的“22大人民影星得来的。

     “二十二大明星”
 
经典电影与著名影星的魅力,在一代代观众的心目中永远留存。
 



1、王心刚

 
王心刚(1932年生)

  王心刚,男,1932年1月1日出生于辽宁大连,电影表演艺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1949年,17岁的王心刚应征入伍,进入东北军工局文工团。

 
       1956年,参加故事片《寂静的山林》的拍摄,开始电影演艺生涯。

         

        
 
 故事片《寂静的山林

       1962年,被国家文化部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
当年我国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叫做“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




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剧照
       他的表演以朴素自然,又富有激情见长,善于在性格上刻画,细腻而不显雕琢痕迹,质朴中显其艺术功力。
 

 电影《勐垅沙》
       1982年,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锷的形象,荣获第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1990年,与菲利浦·博萨斯合作导演影片《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 ,该片荣获全国优秀影片奖特别奖。


电影《海鹰》
       1991年,王心刚被载入《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 
                                   

电影《红色娘子军》 
       1995年12月,获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而特设的"中国电影世纪奖",同年当选为"中华影星" 。

电影哥俩好》剧照

       2005年,获国家人事部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同年获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

电影侦察兵》剧照
       2006年,与翟俊杰导演合作,出演了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电影《我的长征


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饰反派姚伟(唯一一次饰反面人物
       2009年,获第十二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获得亚洲演艺名人"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 ; 2014年,获得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


电影伤逝》剧照
       王心刚属于军内文职,是文职少将军衔,陆军领花,其待遇是副军级,退休前为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业务副厂长。

 电影南海长城
       王心刚有一儿一女,妻子杨绍采,原来是部队的演员,在电影《突破乌江》中曾扮演红军卫生员。




 

王心刚妻子杨绍采
 

电影 知音》剧照
 
电影
 知音》海报

 王心刚收山之作
我的长征
 

 

主要参演影片:
      《寂静的山林》(1957)、《海鹰》(1959)、《勐垅沙》(1960)、《红色娘子军》(1961)、《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秘密图纸》(1965)、《侦察兵》(1974)、《南海长城》(1976)、《知音》(1981)、《伤逝》(1981)、《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1987)、
我的长征》(2006) 
 

 

 2、王晓棠

 
王晓棠(1934年生)

   王晓棠,女,原籍江苏省南京市,1934年1月出生于河南开封。

          1952年,王晓棠从上海参军,先入总政京剧团,后调总政话剧团。



         王晓棠的丈夫叫言小朋,是京剧须生言菊朋的小儿子,也是八一厂的演员,于1992年病逝。他们的儿子“小群”生于1956年,1974年因肝炎不治逝世。
 

 
王晓棠的丈夫言小朋
《战上海》中饰巴队长,《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苗先生,奇袭里扮演李伪军司机
        1955年拍摄的《神秘的旅伴》一片,片中扮演一个黎族姑娘。1958年,王晓棠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了一名专业电影演员,并开始了她电影生涯中的旺盛时期。

 

       
1958年获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60年代初又成功地塑造了《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性格不同的金环、银环姐妹俩,再次显示她高超的表演技巧。王晓棠也成了那个年代的“美丽女神”,深受观众的爱慕和喜欢。
 

       还出演过的影片《碧空雄师》、《鄂尔多斯风暴》、《英雄虎胆》,其中以不多的篇幅,塑造了具有性格气质的人物,展现出她的较强的塑造力。
在电影《英雄虎胆》中,王晓棠演反角,风头竟然盖过了主角,获“中国第一女特务”的雅号
(西施、貂蝉我是没见过,王晓棠绝不逊色于她们,怎么可以长得这么美!)
       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新中国22大明星。全军影视界第一位女将军。国家一级演员,中共第十四大代表,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1984年起任导演。执导了《大转折》、《大进军》、《较量》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大片。 2001年王晓棠自编自导的《芬芳誓言》,再次荣获当年度《大众电影》 “百花奖”的“最佳影片”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

 

       多才多艺的王晓棠,在演员、导演和行政这“人生三部曲”中,给自己画上了一个最漂亮的句号,可谓:“傲视群芳,俏也争春”。




 影片
野火春风斗古城
       198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1992年9月起任厂长,后兼任党委书记,1998年8月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少将。

 

       
2005年,中国电影诞辰百年之际被评选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中国电影百年百名优秀演员”。2009年8月获得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终身成就奖。
 

共和国文职女将军,八一厂厂长,少将王晓棠。
 

主要参演影片:
      《神秘的旅伴》(1955)、《边寨烽火》(1957)、《海鹰》(1958)、《英雄虎胆》(1958)、《碧空雄师》(1961)、《鄂尔多斯风暴》(1962)、《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震》(1977)、《翔》(1982)。

 

3、王丹凤
王丹凤(1925年生)

      王丹凤,女,原名王玉凤,原籍浙江宁波,1924年8月23日出生于上海,中国著名电影演员


       王丹凤16岁被导演朱石麟看中,便让她饰演影片《龙潭虎穴》中的丫环。朱石麟为她改名王丹凤,又在影片《肉》一片中扮演角色。影片上映后,效果不错。
王丹凤与周璇
       不久又让她在《新渔光曲》一片中主演渔家女一角,一举轰动影坛,被影界称为“小周璇”,名噪一时。

(王昭君、杨玉环什么样没见到,但王丹凤长的绝对“祸国殃民”,那样的漂亮!)
        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主演《三朵花》、《丹凤朝阳》、《教师万岁》等影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泰、中电一厂、二厂主演《青春河边草》、《肠断天涯》、《无语问苍天》等影片。


 

        
1948年赴香港,在长城、南国等影片公司主演了《无语问苍天》、《琼楼恨》、《方帽子》等10几部电影。

电影《雷雨》中与上官云珠
       1951年返回上海,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1957年她以优秀的演技,又出演了《护士日记》一片,在《女理发师》一片中,又以夸张、自然、可信的喜剧手法处理女主人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美好心灵。

       在主演古装片《桃花扇》中饰演才气横溢的俏丽多情名妓李香君。以后又在《玉色蝴蝶》一片中,从少女演到老年,角色跨度之大又成为她演员生涯中一次新尝试。

 
古装片《桃花扇》
       王丹凤曾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 她是1962年新中国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明星"之一。

 
       90年代初移居香港。王丹凤一生中扮演过各种不同生活背景的女性角色,而每一个角色她都表演的真实,可信。这与她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底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负于角色新的生命,新的内涵,是我国影坛上不可多得一位优秀女演员。       
王丹凤与丈夫柳和清
        如今,深居简出的王丹凤在上海陕南村的家中安度晚年,与丈夫柳和清一起,享受着属于两人的晚晴岁月。


主要参演影片:
      《民族的火花》(1946)、《青青河草边》(1947)、《琼楼恨》(1949)、《锦绣天堂》(1949)、《夜来风雨声》(1949)、《彩凤双飞》(1951)、《家》(1956)、《海魂》(1957)、《护士日记》(1957)、《春满人间》(1959)、《女理发师》(1962)、《桃花扇》(1963)、《儿子、孙子和种子》(1978)、《玉色蝴蝶》(1981)。




4、孙道临

      孙道临(1921.12.18-2007.12.28),原名孙以亮,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

 

       
194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3年起参加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国华剧社等演剧团体,受同窗挚友黄宗江的影响,1948年开始步入影坛。
 

       1949年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半个世纪以来,在近30部电影和电视剧中担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在近10部影视剧中担任导演,为《王子复仇记》等20余部外国影片配音。

       主演并获广泛好评的影片有:《雷雨》、《乌鸦与麻雀》、《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自编自演自导了《雷雨》、《非常大总统》。

与张瑞芳在影片《早春二月》中
 
影片 
《非常大总统》
       2001年,80岁的他导演的电影《詹天佑》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出版有诗歌散文集《走进阳光》、盒带《唐诗欣赏》等。
与妻子王文娟  

与王文娟在瘦西湖拍摄《孟丽君》 
        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

        2007年12月28日早上8时59分,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主要参演影片:
       《大团圆》(1948)、《乌鸦与麻雀》(1949)、《民主青年进行曲》(1950)、《渡江侦察记》(1954)、《南岛风云》(1955)、《家》(1956)、《不夜城》(1957)、《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革命家庭》(1960)、《早春二月》(1962)、《李四光》(1979)、《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2)、《雷雨》(1984)、《非常大总统》(1986)。
 



5、田华 

 
田华(1928年生)

田华,中国电影女演员。出生于河北唐县。原名刘天花,12岁参加八路军晋察冀抗敌剧社,改名田华。



 
战地记者雷烨和14岁田华合影

 田华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12岁时离开家乡,1940年参加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


       
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前线为部队演出秧歌剧《兄妹开荒》,河北梆子《血泪仇》、话剧《战斗里成长》、《大清河》等。


电影《白毛女》

电影《白毛女》

电影《白毛女》

1950年,在电影《白毛女》中扮演喜儿 。第一次走上银幕,就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勤劳、善良、纯朴又不屈不挠的农家女儿喜儿。《白毛女》在当年文化部优秀影片评奖中获得一等奖,田华还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 



电影《党的女儿》

与王心刚在影片中
 

电影秘密图纸

电影 法庭内外
       田华又先后接连主演了《花好月圆》、《党的女儿》、《江山多娇》、《秘密图纸》等多部影片,她的艺术创作逐渐走向了高峰。
田华(前排中)参加第一届人代会,左1梅兰芳,右2白杨。
       当年的文化部长茅盾曾这样评价《党的女儿》:“田华同志塑造的李玉梅的形象,是卓越的,没有她的杰出表演,这部影片不能给人以那样深刻而强烈的感染。”

   

       田华在众多的人物创造里,个性鲜明,感情逼真,不仅在演技上,逐渐成熟,也注意了她自身的气质与角色性格之间不同的再挖掘。

       以丰富的生活体验,成熟的艺术经验,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些有民族品质,有血有肉的新东方女性。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有着辉煌成就的艺术家。近些年来,仍以高昂的感情,在各类大型社会活动中,频频露面,继续一个演员的职责。

        田华德艺双馨,从艺60多年,从未接拍过一条广告和代言。


           
1996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由田华任校长、法人代表的“田华艺术学校”在北京大兴成立了。

      

          2009年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2010年获得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之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田华与丈夫苏凡
        田华的丈夫苏凡,曾经是开国大典天安门舞美设计的负责人。 

主要参演影片:
        《白毛女》(1950)、《花好月圆》(1958)、《党的女儿》(1958)、《风暴》(1959)、《夺印》(1963)、《秘密图纸》(1965)、《法庭内外》(1980)。

 

6、赵丹 

 
赵丹(1915-1980)

       赵丹(1915-1980),原名赵凤翱,中国著名电影演员,祖籍山东肥城,出生于江苏扬州,生长于江苏南通


        
父亲赵子超,时任北洋军阀营长,公馆在东关街,母亲黄秀芝,是当时出名的扬州美女。1933年, 赵丹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1932年进入影视界。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大量书画作品受到中国书画界的珍视。

       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孜孜以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不断探索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体系,强调趣在法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意境。


海报:与白杨在电影《十字街头》中
 


与周璇在电影《马路天使》中,曾传出两人热恋
       他的表演,主张用体验和体现的和谐统一,洒脱自如,形神兼备,意境深邃,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电影聂耳

       凭《乌鸦与麻雀》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奖。

       1936年,六和塔下六位艺人的集体婚礼(左起):叶露茜赵丹、蓝萍与唐纳、杜小鹃顾而己,主婚人沈钧儒(后排中)。傧相是郑君里和李清。

        六和塔下结婚,为的是取六位新人百年好合之意。沈钧儒的祝福也没有让他们的婚姻“山样同坚海样深”。三对夫妻的中,最短的就是蓝苹和唐纳的婚姻。婚礼才结束一个月后,他们就发生了婚变。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在战乱当中,杜小鹃病亡,赵丹和叶露茜失散,各自再有婚娶,蓝萍改名江青,随着先进青年的洪流,奔向革命圣地延安。所谓:六和塔下六不和。

赵丹与第一个妻子叶璐茜、女儿赵青。 
       1936年春,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赵丹和叶璐茜(1917-1992,广东南雄人,演员六和塔下,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婚礼。叶璐茜生了两个孩子,赵青、苗子。汉口沦陷后,赵丹取道新疆去苏联,被新疆军阀盛世才关押狱中4年,重庆传出赵丹惨死狱中假信息,叶璐茜在金山的劝说下改嫁剧作家杜宣。
 
 
《幸福狂想曲》

       1945年,赵丹回到上海拍《幸福狂想曲》,与黄宗英热恋,黄宗英与程述尧离婚,赵丹黄宗英结婚。



赵丹与妻子黄宗英。
       赵丹的妻子黄宗英(1925-) 浙江瑞安人,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演员,有过四段婚姻,第一任丈夫名叫郭元彤,艺名叫异方,是学指挥的。婚后的第18天,丈夫因病逝世。第二任丈夫名叫程述尧,山东济南人。由于性格不合和赵丹的出现,黄宗英移情别恋,最后婚姻走到了尽头。
 电影《乌鸦与麻雀》
        黄宗英与丈夫赵丹最初合作《幸福狂想曲》,在影片拍摄完成时,他们两人已经深深坠入了爱河。这年,黄宗英22岁,赵丹32岁。之后一起出演了电影《乌鸦与麻雀》和《丽人行》。赵丹是黄宗英的第三任丈夫。1980年赵丹去世,1993年,黄宗英与作家翻译家冯亦代结婚。2005年初,第四任丈夫冯亦代离世。

赵丹和黄宗英支持赵青拜吴祖光(右1,抱的是吴欢)、新凤霞(左1)为干爹干妈。
 

 
 
       赵丹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大量书画作品受到中国书画界的珍视,《赵丹书画选》相继问世。丹为人奔放、洒脱。性格坦率、爱诙谐。出言机智幽默,有时令人捧腹不已,给人以感染、以欢乐;有时又语多痛快淋漓,往往一针见血,赤诚相见。

 
毛泽东非常关怀赵丹夫妻(左1,赵丹)

 建国后,历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和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并于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

 

 电影《林则徐》

 

 电影《烈火中永生》(右1,于兰) 

 他先后主演了《为了和平》(1956)、《李时珍》(1956)、《海魂》(1957)、《林则徐》(1958)、《聂耳》(1959)、《烈火中永生》(1965)等影片,创造了李时珍、聂耳林则徐许云峰等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代表了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电影表演艺术的水平。


 
 赵丹是周恩来在电影界最知心的老朋友之一。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他们俩每年都要见面好几次,谈话推心置腹,称得上是莫逆之交。

 赵丹饰演周恩来的扮装,及其神似,可惜未被采取。
 赵丹产生了一个最大的愿望:要在银幕上扮演周恩来总理,让周恩来的艺术形象在电影中复活、永生。但因种种原因,赵丹的愿望没能实现。
 
赵丹与黄宗英
       1977年以后,赵丹热情地为高等学府讲授表演艺术。      


       在赵丹接受日本方邀请他出演《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时,他被检查出癌症,他不顾重病缠身,于1979年完成了《银幕形象创造》和《地狱之门》等著作。 无情的病魔夺走了他生命,赵丹在临终之际有个遗言,赵丹说了3个问题:1.党不要管得太具体;2.给领导者以艺术欣赏的自由;3.支持建立个人风格的创作集体。
       赵丹说,他不要开追悼会,不要哀乐,要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德彪西……
       
1980年10月10日,赵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终年65岁。
       
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奖。 


主要参演影片:
      《时代的儿女》(1933)、《上海二十四小时》(1933)、《十字街头》(1937)、《马路天使》(1937)、《中华儿女》(1939)、《幸福狂想曲》(1947)、《关不住的春光》(1948)、《乌鸦与麻雀》(1949)、《丽人行》(1949)、《武训传》(1950)、《为了和平》(1956)、《李时珍》(1956)、《海魂》(1957)、《聂耳》(1959)、《林则徐》(1959)、《烈火中永生》(1965)。

 

7、白杨 

 
白杨(1920-1996)

  白杨(1920-1996),原名杨成芳,湖南省汨罗市古仑人,中国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姐姐是著名女作家杨沫,名著《青春之歌》。

       1936年与明星影片公司签约,与赵丹主演《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一举成名。作为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中国女演员,白杨也得到了国际传媒的瞩目,英国《泰晤士报》称其是中国的"葛丽泰·嘉宝"。

       白杨1931年考入联华公司,处女作《故宫新怨》。1936年以《十字街头》成名。抗战期间随上海影人在内陆演出话剧,被誉为四大名旦之一。其后拍摄了多部电影。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
       1947年主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和1957年主演的《祝福》使其艺术成就达到了顶峰。1957年她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捷克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祝福》一片获特别奖。

       白杨的表演风格质朴、优美、自然、含蓄,长于表现东方女性神韵,一生扮演过20多个银幕形象,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54个人物,60年代被评选为22大明星之一。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她还著有表演艺术专著《电影表演技艺漫笔》、《电影表演探索》及诗文集《落入满天霞》。


         80年代还在电视剧《洒向人间都是爱》中塑造了宋庆龄的形象。成为中国影坛上负有盛名,卓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于1996年9月18日去世,享年76岁。

主要参演影片:
      《十字街头》(1937)、《社会之花》(1937)、《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还乡日记》(1947)、《乘龙快婿》(1947)、《新闺怨》(1948)、《山河泪》(1948)、《火葬》(1948)、《团结起来到明天》(1951)、《祝福》(1956)、《为了和平》(1956)、《金玉姬》(1959)、《春满人间》(1959)、《冬梅》(1961)。

 

8、张瑞芳

 张瑞芳(1918年生)
        张瑞芳1918.6.15-2012.6.28,著名表演艺术家。原籍北京,生于河北保定。父亲张基,曾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中将炮兵总指挥。母亲投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位意志坚定的老共产党员;姐姐投身革命,影响她年少时就走上革命道路。
张瑞芳(右1)一家
       193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西洋画系学习,并参加戏剧表演活动,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
       1938年至重庆,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怒吼剧社、中华剧艺社等剧团任演员,在二十余部话剧中扮演主要角色,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棠棣之花》、《屈原》、《家》、《北京人》等。

       
1940年在重庆参加拍摄影片《火的洗礼》。


       
1946年任长春电影制片厂特约演员,在影片《松花江上》中以质朴的表演塑造了村姑妞儿的形象。
       1949年后相继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上影演员剧团团长。是全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五、六届委员,全国妇联第四届执行委员。因主演影片《李双双》,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张瑞芳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影片《李双双》剧照 
       主演的其他影片有《母亲》、《家》 、《凤凰之歌》、《三八河边》、《大河奔流》、《泉水叮咚》等,并在《南征北战》、《聂耳》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表演质朴感人,富于激情。


 影片《南征北战》照片
       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
       2003年获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获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第一任丈夫余克稷
       张瑞芳一生经历了三段婚姻,第一任丈夫余克稷,两人是在拍话剧《心病者》时生情相恋的。当时男友是该片的导演。只可惜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五年,因彼此性格不合和金山的插足而分手离异。
 

张瑞芳与第二任丈夫金山 
       第二任丈夫金山,比她年长七岁,证婚人杜月笙他是中国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导演,也是杜月笙的义子。曾主演《狂欢之夜》和《夜半歌声》等。他们的结识缘于在重庆排演《屈原》,两人分别扮演屈原和婵娟。夫妇俩曾合作多部剧的拍摄,有《松花江上》,《家》和《芳草天涯》等。
导演孙维世
       1950年,张瑞芳参加了苏联话剧《保尔·柯察金》的演出。这个剧的导演是孙维世。金山在剧中扮演保尔·柯察金,张瑞芳扮演冬妮娅。

 周恩来夫妇与养女孙维世
  导演孙维世是革命烈士的女儿,她的父亲孙炳文是周恩来的战友。她是周恩来的养女。在排演过程中,金山和孙维世相爱了。张瑞芳是个刚强而又理智的人,既然金山和孙维世相爱了,她便和金山办理了离婚手续。张瑞芳毅然离开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上了电影演员。
 
       第三任丈夫严励两人相识于1952年。当时34岁的她只身前往上海电影制片厂,开始了电影艺术生涯。但同时也收获了爱情。
第三任丈夫严励
       夫妇俩携手经历风雨,一起走过了48年的幸福日子,可眼看就要到达金婚的时候,1999年,严励因胃癌去世。瑞芳老师没生育过,领养的孩子现定居澳洲。
 
       她是1962年新中国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明星"之一。 
       2012年6月28日,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主要参演影片:
        《东亚之光》(1940)、《火的洗礼》(1940)、《松花江上》(1947)、《南征北战》(1952)、《母亲》(1956)、《家》(1956)、《凤凰之歌》(1957)、《三八河边》(1958)、《聂耳》(1959)、《万紫千红总是春》(1959)、《李双双》(1962)、《大河奔流(上、下集)》(1979)、《泉水叮咚》(1982)。

 

9、上官云珠
 上官云珠(1922-1968)

  上官云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女,江苏江阴长泾镇人。原名韦均[luò],字超群,家中排行第五,小名亚弟,又名韦亚君。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影协会员上海影协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和第三、四届常务委员。


       父亲韦亚樵(教师),母亲金贵凤。1936年,16岁的上官怀上了当地富家二少爷张大炎(张大烈之弟)的孩子,张家上门提亲,韦家则痛快将上官嫁入张家做了少奶奶。两人的孩子也很快出生了。名叫张其坚。

上官云珠与第一任丈夫张大炎的结婚照

 
 第二任丈夫姚克
        第二任丈夫是姚克,姚克是浙江余杭人,1905年出生在名门世家,祖父姚鼐是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横溢的姚克,洋气十足,在十里洋场的上海被人称为“洋场恶少”。在姚克的推举下,上官得以在演艺圈内站住脚,上官与姚克秘密同居,在多次归劝无果的情况下,张大炎选择了离婚。1943年5月,上官与姚克在北京结婚。与姚克生一女姚耀。三年后,姚克另结新欢,上官与姚克在曾经密谋过抛弃张大炎的咖啡馆中协议离婚。
 上官云珠与蓝马
       
1946年与昆仑影片公司《天堂春梦》男主演蓝马同居。她的演艺事业迎来了真正的高峰。1947年到1949年中,上官云珠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这短短的三年,她一共拍摄了9部影片。

  上官云珠第三任丈夫程述尧
       在激清退去的时候,磨擦则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上官常常受到蓝马的冷嘲热讽。此时,又一个令上官云珠心仪的男人出现了。风度儒雅的剧院经理程述尧。蓝马在剧场后台,以一记响亮的耳光,结束了与上官的感情。 风流才子程述尧之前曾与著名演员黄宗英结婚。黄宗英后来移情别恋,追求赵丹。后来与赵结合。上官与程述尧1950年婚后,育有一子名韦然
       1952年,“三反”运动热火朝天地开展——程述尧被人举报贪污,接受调查。程述尧居然用钱贿赂查办人员,结果被两罪具罚。作为程述尧的妻子,上官云珠也不可避免地被牵连了,被人说成资本主义贪污分子的同谋。名利场上滚过来的上官云珠,断然与程述尧离婚! 


         在与程述尧离婚后的第二年,她跟贺路名正言顺地住到了一起。成为上官云珠最后一次婚姻。
 

 
       民国30年(1941年)开始演艺生涯,首演话剧《雷雨》(饰丫鬟四凤)获得成功,后进入电影行业,主演的代表作有《天堂春梦》《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香飘万里》《枯木逢春》《血碑》《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而蜚声影坛。上官云珠,几乎走遍上海滩大大小小的演出团体,即使没有报酬也要参加演出。

       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优秀电影评比中,《乌鸦与麻雀》获金质奖,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曾获得个人一等奖。上官云珠于1962年入选"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1995年获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


1956年1月10日,毛泽东接见上海电影演员 
       1956年,上官云珠因受丈夫程述尧的牵连,也被翻来覆去查个没完,心情很是苦闷和压抑。1月10日,受到了到上海视察工作的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上官云珠向毛泽东说出了个人委屈和遭遇,得到毛泽东主席的同情与理解,在随后的反右中得到保护。 

       
上官云珠在拍片之余,积极参加"四清"工作队,经常到外地和深入工厂、学校、农村演出,参加农活劳动,以至于累得吐血。不久她被查出"乳腺癌"和"脑癌"。虽然正值文革到来,她仍被按排手术,并得到很好的治疗。手术后,上官云珠日复一日在练习着因"脑癌"导致的语言障碍,以便重登银幕。
 
       没想到她的女儿“姚姚”[与姚克生],公开了她以往靡烂的生活方式和混乱不堪的感情生活。并声称“因为有这样的母亲而耻辱”!随后上官受到红卫兵的批斗。从她个人婚姻开始,再到她主演"坏电影"的"放毒",开始批判她。

         
不堪批判受辱癌症病痛折磨万念俱灰的上官云珠于1968年11月23日凌晨,从她寓所所处的四楼阳台跳楼自杀。终年48岁。
 

主要参演影片:
      《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天堂春梦》(1947)、《太太万岁》(1947)、《万家灯火》(1948)、《群魔》(1948)、《希望在人间》(1949)、《乌鸦与麻雀》(1949)、《丽人行》(1949)、《南岛风云》(1955)、《枯木逢春》(1961)、《早春二月》(1963)、《舞台姐妹》(1965)。

 

10、于洋

 
于洋(1930年生)
        于洋,1930年10月4日,祖籍山东黄县,原名于延江。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团长,表演艺术家。演员、导演。
满影时小演员
       六岁那年,闯关东的父亲病死关外,母亲带着他流落到东北。饱尝过流浪街头的凄苦1941年一1944年曾在满映任儿童演员。

       1945年他在八路军中工作多年的哥哥随部队来到长春,找到了他,并引导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十五岁的于洋参加革命队伍后,当过公安战线上的侦察员,参加过土改运动,以后又作为解放军的文化干事,参加过四平保卫战、长春围歼战,并在某部炮兵团获得过四野颁发的渡江战役纪念章。

          
1947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在《留下他打老蒋》、《桥》、《中华女儿》等影片中饰演角色。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

          
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学习。


电影英雄虎胆

与王晓棠在电影英雄虎胆》中

电影暴风骤雨

 电影暴风骤雨》,后戴眼镜者是演员葛存壮。

           
1957年毕业后主演《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暴风骤雨》、《大浪淘沙》等影片。
电影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定妆照;左起刘冠雄 林岚 于洋 王蓓 史进 郭艺文 吴慧明 于尤 简瑞超 杜雄文
 

       
文革中,演出《火红的年代》、《第二个春天》、《侦察兵》、《反击》等影片。

电影《火红的年代》
 
与王心刚在电影《侦察兵》中

        他是1962年新中国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明星"之一。
 

       
1977年转任导演,拍摄《戴手铐的“旅客”》、《大海在呼唤》等影片,并导演《哪儿是我的家》等电视连续剧。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

       
1989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第19届金鸡百花节获得“终身成就奖”。“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之一、“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于洋与妻子杨静
于洋夫妻与儿女

于洋夫妇 
       他的夫人杨静,在电影界身兼主演、导演、编剧,是集能力、才华、美丽于一身的知名才女,蒙古族名字“德勒格尔玛”。
 

        
2003年于洋出演电影《惊涛骇浪》之后,便处于隐退状态。

        
2010年, 再度出山,在《天堂秀》中饰演一个德高望重、“泰山北斗”级的老艺术家。 
 

主要参演影片:
      《留下他打老蒋》(1947)、《桥》(1949)、《卫国保家》(1950)、《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英雄虎胆》(1958)、《生活的浪花》(1958)、《青春之歌》(1959)、《水上春秋》(1959)、《暴风骤雨》(1961)、《侦察兵》(1974)、《火红的年代》(1974)、《大浪淘沙》(1977)、《戴手铐的“旅客”》(1980)。
 

 

11、秦怡

 
秦怡(1922年生)

        秦怡,中国影视、话剧女演员,表演艺术家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艺术委员会顾问,19595月入党。解放前有“黑牡丹”之称。

 
       1922
24日出生于上海市的一个封建大家庭,祖籍江苏省高邮市,自幼就对文艺产生浓厚的兴趣,秦怡就曾参加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她16岁离家奔赴抗日前线。参加"中万"剧团

 

       1938
年进入
中国电影制片厂担任话剧演员,1941年成为中华剧艺社演员。在话剧《草木皆兵》、《离离草》、《桃花扇》、《戏剧春秋》、《结婚进行曲》等都有出色的表演,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当时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
 

       秦怡的第一任丈夫叫陈天国
1912--1967),是安徽人,生于沈阳,比秦怡年长约十岁。国民党员,在上海跟金焰、刘琼等是哥们儿
 

 
秦怡的第一任丈夫陈天国
     陈天国话剧演得很好{解放后参拍《翠岗红旗》(敌团长)、《伟大的起点》(厂长)、《天罗地网》(侦察员)三部影片},但他整天醉酒,从早喝到晚,永远是个醉人,根本无法共同生活。生个女儿斐斐
 

 
秦怡的第二任丈夫金焰
       秦怡的第二任丈夫是有电影皇帝之称的金焰,原名金德麟(1910年-1983年),今韩国首尔人,后加入中国籍。中国第一代影帝,老上海电影明星之一。

金焰和王人美(前妻,号称野玫瑰)
       他是朝鲜爱国志士的后代,与日寇做过不屈的斗争,且多才多艺,戏好人俊。1933年金焰和王人美在孙瑜导演的主持下举行了婚礼。日本投降后,两人劳燕分飞。
 

       秦怡和金焰在抗战后的上海相识,
二人的婚礼在香港举行,由吴祖光操办,郭沫若是证婚人。婚后生个儿子叫金捷,70年代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秦怡一家(左起:丈夫金焰、儿子金捷、秦怡、女儿斐斐
       1958年金焰患了胃溃疡1962年手术后虽然保住了性命,东西都不能吃,只能卧床在家,"电影皇帝"就此与孤灯、病榻相伴一生。1983年12月27日病逝。
 

       1946年凭借在影片《遥远的爱》中的演出成名。


       建国后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50年代因主演《马兰花开》被中国观众所熟知。
       先后拍摄了《女篮5》、《浪涛滚滚》、《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林则徐》、《 倔强的女人》等。




 
      1976年得了肠癌,她仍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主演了《征途》《风浪》、《海外赤子》、《千里寻梦》等佳作。


铁道游击队》中饰芳林嫂 
       1983凭借电视剧《上海屋檐下》获得第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2004年被授予上海市慈善之星称号。
       2005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2008年获选第7届中国十大女杰。


 

       
2009年获得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及第18金鸡百花电影节终生成就奖。


主要参演影片:
     《忠义之家》(1946)、《遥远的爱》(1947)、《铁道游击队》(1956)、《马兰花开》(1956)、《女篮5号》(1957)、《林则徐》(1959)、《青春之歌》(1959)、《摩雅傣》(1960)、《北国江南》(1963)、《浪涛滚滚》(1965)、《海外赤子》(1979)、《雷雨》(1984)、《千里寻梦》(1991)、《梦非梦》(1993)。
 

                              


1994年2月,22影星30年后再聚首,共16位,去世5位。
       (后排左起:谢芳、王心刚、张园、王晓棠、庞学勤、于洋、孙道临;中排左起:谢添、秦怡、张瑞芳、白杨、于蓝、陈强;前排左起:金迪、田华、祝希娟。王丹凤在香港未到;去世5位是:上官云珠1968、崔嵬1979、赵丹1980、张平1986、李亚林1988.) 
 再聚首,满头华发,老树发新芽!

请续看中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影剧团70年 海量珍贵老照片曝光 秦怡优雅 黄宗英清丽 张瑞芳真朴实
60年过去了当初22大电影明星(下)
60位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赵丹、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冯喆
“22大电影明星”照片曾遍布电影院,你还记得他们吗?
回忆上海电影制片厂已故老演员 赵丹 白杨 秦怡 王丹凤都是好演员
文化部评选的22名 “新中国人民演员”你还记得几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