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鉴赏辞典》第六十六首《早寒有怀》(孟浩然)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三

 【古风泊客一席谈】

  早寒有怀


     【盛唐·孟浩然·五言律诗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拼音版:

mù luò yàn nán dù ,běi fēng jiāng shàng hán 。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wǒ jiā xiāng shuǐ qǔ ,yáo gé chǔ yún duān 。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xiāng lèi kè zhōng jìn ,gū fān tiān jì kàn 。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mí jīn yù yǒu wèn ,píng hǎi xī màn màn 。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作品介绍]

《早寒江上有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此诗首联起兴,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二联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尾联写欲归不得的郁积之情。全诗透露出诗人在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中间两联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显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

[注释]

⑴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⑵首二句从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

⑶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

⑷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⑸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⑹孤:一作“归”。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⑺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⑻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漫漫:水广大貌。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著诗二百余首。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赏析

孟浩然曾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729年)至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当作于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历史评价

《王孟诗评》:读此四句,令人千万言自废(“我家”四句下)。

《唐贤三昧集笺注》:客怀凄然,何等起手!

《历代诗发》:间翔容与,绝代风规。

《唐诗别裁》:起手须得此高致(“木落”句下)。

《网师园唐诗笺》:振衣千仞(“遥隔”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先生曰:逸笔故饶爽韵,前四纯以神胜,是此家绝唱,诣不必逊他人人工也。二、四正乃悠然神往,后半弥作生态,结语紧接五、六,亦复隐承三、四。

《唐诗近体》:“早寒”起,“有怀”接,一气相承(“遥隔”句侧)。

《唐宋诗举要》:纯是思归之神,所谓超以象外也。

佚名

赏析

【创作背景】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 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赏析】

秋风乍起,树叶飘零,大雁南飞,诗人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一作《江上思归》,又作《早寒有怀》。孟浩然的五律,古意悠悠,非骈俪声病小技所能束缚者,正是大家风范。此诗格律为仄起式首句不入韵格。中二联皆宽对,不雕琢。平仄规范。首联写秋冬之交时令特征起兴;颔联叙述隐含思乡之情;颈联描写思乡之深、之久;尾联写欲归不得之郁积。称得上是一首乡情力作。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之情,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不知道到哪里去问路。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读者可以发现这里并非纯粹写实,而是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

佚名

赏析

此诗当是孟浩然漫游途中所作。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两句本鲍照“木落江渡寒”,但孟作也如行云流水,更准确地写出了深秋的景象,化用成句而自成意境,为以下的思乡之情立下了基调。

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归帆。这一种漂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身在他乡,迷于津梁,无从觅路,眼前只见傍晚宽平如海的江面无边无际的波涛。此诗的这末二句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

这首诗透露出的仍然是孟浩然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蕴藉。“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二语,写尽天下游子共有情怀。

佚名


《早寒有怀》   [盛唐·孟浩然·五律]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我家襄(xiāng)水曲(qū),遥隔楚云端。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襄水曲: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孤帆 一作:归帆)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孤:一作“归”。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漫漫:水广大貌。

《早寒有怀》,一作《早寒江上有怀》,又作《江上思归》,这是诗人在长安科举落第后赴吴地漫游时写的一首诗。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深秋十分,树叶凋零,大雁南飞。江面上北风骤起,早寒降临。

首联即是季节、气候、天气、景色、自然界的描写,点题“早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江“自然是长江,诗人身处吴地长江,然而诗人自己的家却在遥远的楚地襄水边。

一个“曲”字,既指故乡的遥远,也指道路的曲折。

衣单思故乡,叶落念归家。点题“有怀”。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异地为客常思亲,归帆徜徉当自归。

思乡欲归乡,然而诗人自己却如孤帆一样,在浩渺的长江水不知归途何在?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漫漫:水广大貌。

孤帆不知道渡口何在,诗人也无人指点迷津。出仕无望的痛苦,出世逸隐的迷茫,种种情绪全都交杂在一起。

《早寒有怀》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早寒江景的描写,写出了客居异地时对家乡的无限思念,透露出诗人科举落第之后的失意和牢骚,以及面对隐居与出仕抉择时的迷茫心情。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日历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唐诗(125)《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_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
描写思乡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孟浩然《早寒有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