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维、推理和决策

因为还是思维的板块,所以再回顾一下思维的概念: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主要表现在概念的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概念和概念的形成已经讲过了,概念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种类,关于概念形成有假设检验说、样例学习说和社会实践说,假设检验认为其形成主要有四种策略,分别是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焦、同时扫描和继时扫描;概念的结构理论有柯林斯提出的层次网络模型理论和激活概念理论、波纳的特征表理论和茹什的原型模型理论。

而接下来要讲的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

首先把问题进行分类:根据明确程度,问题可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根据在问题解决时,解题者是否有对手,问题可分为对抗性问题非对抗性问题;根据问题解决时,解题者具有的相关知识多少,分为丰富的问题语义贫乏的问题

问题解决过程包含着四个连续的阶段,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者会使用各种策略。问题解决策略是指问题发生某些变化并由此提供一定信息的处理、试验和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算法策略和启发法。

  • 算法策略类似于一些公式和程序,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优点是一定能得出正确答案,但最大的缺点是很费时费力。
  • 启发法是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与算法式不同,启发式并不能保证得到答案,但优点是其容易且速度快。

常用的启发法包括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搜索法爬山法等

  1. 手段—目的分析: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可以暂时远离目标,是人们比较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它对解决复杂的问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汉诺塔问题(有这种游戏的 App)
  2. 逆向搜索: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如解几何题时经常会用到的逆推法/反推法。更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一些几何问题比较适合这一策略
  3. 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办法。与手段—目的法不同的是,运用爬山法不可以暂时远离目标。
  4. 选择性搜索:根据已知的信息和某些有关规则,选择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从突破中获得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搜素,直到解决问题。
  5. 类比迁移策略:把先前解决问题的经验应用到解决问题上,即找出先前解决过的问题与新问题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似性,运用这些相似性去解决新问题。

问题解决除受其解决问题的策略因素(选择算法策略还是启发法)影响外,还受到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动机和情绪、人际关系、知识经验、无关信息等的影响

  1. 定势:定势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陆钦斯用“量水试验”证明了定势对思维的影响。定势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效率,一方面也会使所尝试的问题解决方法固定化。
  2. 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赐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称为功能固着,如盒子是装东西的,毛笔是写字的,等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是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的需要,即灵活运用功能变通,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3. 动机和情绪:人们对活动的态度、社会责任感、认识兴趣等,都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果。动机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情绪对问题解决也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4. 人际关系: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团体内的相互协作和互相帮助,是使问题得以解决的积极因素;相反,互不信任、人际关系紧张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5. 知识经验: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大量有关专家和新手问题解决的研究表明,知识经验在问题解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专家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如数学家、医学专家等,他们比新手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要容易的多。
  6. 无关信息:在问题解决中,有些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但人们容易受到这种无关信息的影响,从而妨碍问题的解决。有效的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哪些信息是与问题解决相关的,哪些是不相关的。
  7. 背景知识:解决问题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一般来说,知识经验越多,解决问题越容易,但知识经验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充分条件。(原型启发)
  8. 个性特征:气质、性格等差异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效率。富有理想、意志坚强、情绪稳定、刻苦勤奋等优良品质都会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保持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也有利于问题解决。

此外,智力水平、动机强度、认知策略、问题表征方式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推理是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演绎推理),或者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活动归纳推理)。

学龄儿童已经发展出了归纳整理,即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总结自己过去的经验得到一般性的结论,而青少年会发展出演绎推理,即从一个一般性的、抽象的概念、假设或原理开始,进行逻辑分析推理,推导出特定的结果。

归纳推理,又称自下而上的推理,是从各种各样的具体例子中总结出一条一般性的规律;演绎推理,又叫自上而下的推理,从一般性的规律中提出各种特定的事实。

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有三段论推理、线性推理(关系推理)条件推理。

  • 三段论推理,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时,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有人认为,前提逻辑量词出现形式所造成的气氛是造成推理错误的原因(气氛效应);有人认为,三段论推理中发生的错误是由于人们错误地解释了前提(换位理论);还有人认为,推理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倾向于在前提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心理模型,而忽略创建其他可能的心理模型造成的(心理模型理论)。同时,在三段论形式推理正确的情况下,还要考虑三段论内容的正确性。

  • 线性推理又称关系推理,线性三段论。在线性推理中,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例如 A 在 B 的左边,B 在 C 的左边,所以,A 在 C 的左边。

  • 条件推理是指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在条件推理中发现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这种现象称为证实倾向。一种观点认为,证实倾向是由于材料的抽象性、人为性导致的。 


决策是指在几种备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决策可分为确定性决策和风险决策决策过程中人的理性观是决策理论与研究的基础。

  • 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者具有完全的理性能力,总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在:1、要知道解决问题和达到的目标;2、能得到所有相关的信息;3、对解决问题的方案“无所不知”;4、深知各方案实施后的结果,并能对这些结果进行评价;5、能够追求最优方案。

  • 行为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理性。决策者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个体。

  • 期望效用理论 U(X) = E[u(X)] = P1u(x1) + P2u(x2) + ... + Pnu(xn),u(x1)指的是结果1点效用,P1指的是事件X1发生的客观概率。期望效用理论采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来说明决策者对效用的偏好问题,而且该理论假设决策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 前景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而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好的。(例如,丢失 100 块时的痛苦感高于获得 100 块的快乐感)


卡尼曼认为人在决策时采用的启发法主要有代表性启发法、易得性启发法和锚定与调整启发法。

  • 代表性启发法指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征相似性程度的影响。
  • 易得性启发法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事件或者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的现象,即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是否容易提取到来做判断和决策。
  • 锚定和调整启发法是指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作出最初的估计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作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最初的估计值相当于锚定,以后的调整是在锚定基础上的微调。 

决策在管理心理学应该会再提到。接下来是能力/智力的内容。

  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批创思维导论】刘彦方 著熊明辉译|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何者重要
《批判性思维工具》
尹丽芳快速阅读 |《批判性思维工具》
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三段论
因明学研究的现代意义探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