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桃李笑春风,无竹令人俗……

无竹令人俗……

前不久,写了三篇游记随笔《种桃,种李,种春风……》《宅中有庭院,院中有桃李,桃李笑春风……》《桃李春风邂逅魔鬼……》,没想到很受朋友欢迎、追捧。

意犹未尽,再接再厉,今天与朋友分享一组抓拍到庭院竹韵片片。

 走进汲取徽派风格、岭南建筑艺术与海南民居特色综合优势的绿城·桃李春风山庄,满目粉墙黛瓦,黑白有序相交,色调宁静幽远,宛若置身国画水墨山水之间。正感叹着,视线又被庭院中随风摇曳的竹丛吸引住了。

青青翠竹,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故素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面对竹子有感而发,托物言志,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宋代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此言一出,流传千古。

清代“扬州八怪”的郑板桥,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其题于竹画之诗丰富多彩,颇有性格。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竹石》图画眉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国的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独特,甚至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自然也对中国庭院文化、园林艺术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尚书·禹贡》的“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证明很早咱们的祖先就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

拾遗记》披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

魏晋、南北朝,文人、士大夫崇尚玄淡,寄情山水,游访名山大川成了一时之风尚,竹子随即融入了造园之中。彼时的皇家林与私家园林中的竹子造景风靡一时。如《洛阳伽蓝记》记录洛阳显宦贵族私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竹子在唐宋两代运用较为广泛,竹子造园进入全盛时期。

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亲自参与规划的寿山艮狱,即为山水宫苑以竹造景的典型。

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就评述了19座私园,对其中的归仁园、董氏西园、富郑公园、苗帅园等10座宅园作了专门的竹子景观描述。

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及竹林景观,成为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

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六大名园及扬州个园、惠州逍遥堂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为今人造园所采用。

明清园林,特别是竹子园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都对竹子造园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为后人推崇、仿效。

由庭院造景,衍生出能在屋宇内随时欣赏、掌玩的自然风景缩影——盆景。

竹子盆景出现了许多精品,如周瘦鹃先生的《竹林七贤》、《竹趣图》等,还有扬州的《潇湘流水》、《翠野图》、《竹林逸隐》、《东坡遗风》等一大批竹子盆景代表作。

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

所以,咱们种竹枝,种桃李,种春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子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渊源
禅诗欣赏——春风自有期 桃李乱深坞
用竹子打造的意境庭院
庭院竹子种什么竹合适?
中国古典园林用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