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圆蛋出水来……

终于亲眼见到那个褒贬不一的大圆蛋——中国国家大剧院。

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中国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

从国家大剧院第一次立项到正式运营,经历了49年,设计方案经历了三次竞标两次修改,总造价30.67亿元。

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保罗·安德鲁生于1938年,是法国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建筑科学院的院士。安德鲁设计了雅加达机场、开罗机场、大阪关西机场以及我国的上海浦东机场广州新体育馆

保罗·安德鲁设计的方案是一座造型新颖、前卫的建筑,建成后将宛如“一滴晶莹的水珠”,而且他将大剧院向南推到人民大会堂东西中轴线的位置上,将绿地移到北边。在长安街上,要经过人民大会堂才能看到国家大剧院,是天安门和大会堂的陪衬。

(网络截图)

这个方案得到了许多业内外人士的赞同。国家大剧院建设领导小组决定将此方案连同其他两个优势方案一起向中央推荐。1999年7月22日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采用安德鲁的方案。

然而在人民大会堂西侧突然增加这样一个仿佛来自太空的现代建筑,引起很大的争议。2000年6月10日,140名院士和114名建筑师联名上书反对这个方案。

为了慎重起见,国家发改委委托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论证会对这个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对这个方案的初步设计进行论证。他们请来了40多位建筑师和技术专家参加,会上争论非常激烈。与会的建筑专家支持和反对这个方案的正好一半对一半;技术专家中大部分支持这个方案;而艺术委员会到会的专家全部支持这个方案。国家发改委再次向党中央报告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论证结果,获得了中央政治局的批准。

占地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设有歌剧院音乐、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

大剧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

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为了建设一座世界一流的剧院,完美体现设计方案,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攻克了很多技术难关:

大剧院所处的位置在长安街南侧,在北京的核心地带。按照北京的整体规划的要求,大剧院的高度不可以超过人民大会堂的高度即46米,但是大剧院的功能要求在46米的空间里头肯定是装载不下的,所以就只能向地下发展。

大剧院地下蕴藏着丰沛的地下水,这些地下水所产生的浮力可以托起重达100万吨的巨型航母,如此巨大的浮力足以托起整个国家大剧院。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将地下水不停地抽出,但这样抽取地下水的后果是,将会在大剧院一带的地下形成一个5公里范围的"地下水漏斗",导致周边地基发生沉降,甚至地面建筑可能出现裂缝。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工程技术人员经过精密调研,用混凝土从地下水最高水位直到地下60米黏土层,浇筑一道地下隔水墙。这个由地下混凝土墙体形成的巨大"水桶",可以将大剧院地基围得严严实实。水泵就在"水桶"里面将水抽走,这样,无论地基里怎么抽水,"水桶"外的地下水也不会受影响,因而周围的建筑物也就安然无恙 。

(网络截图)

6750吨钢梁架起最大穹顶。国家大剧院壳体结构由一根根弧形钢梁组成,1万8千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形成3.6万平方米的巨大天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穹顶没有使用一根柱子支撑。据说,穹顶外层涂有纳米材料,当雨水落到玻璃面上时,不会留下水渍。同时,钠米技术还大大降低了灰尘的附着力。

为防止雨滴落在面积有十个足球场大的穹顶上产生的噪音,清华大学进行了反复实验后。实验表明,若不进行有效的防噪处理,当雨水降落时整个穹顶内的声音将犹如万鼓齐鸣。而剧场与剧场之间、剧场与场外之间的防噪音问题,也因使用了一种叫“音闸”的技术,得到很好的解决 。

人工湖水冬季不结冰。国家大剧院四周围绕着人工湖。但北京的冬季气温有时会降到摄式零度以下,如何使湖水冬季不结冰,也成为一大难题。经过勘测发现,在地下80米深处,地下水温保持在摄式13度。于是,经过封闭的循环系统,将恒温的地下水注入湖面,冬季可以将人工湖的水温控制在零度以上,这一难题被攻破。

国家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

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大剧院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欲知“蛋壳”内部的秘密,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建筑,有全世界最大的穹顶,却没有一扇窗户,就坐落于北京
一睹国家大剧院风采
国家大剧院的“四节一环保”
心都醉了!看国家大剧院和大会堂同时倒映水面上
最贵的投资167亿元 细数中国十大烧钱建筑(组图)
命运多舛的国家大剧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