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公共艺术的杰作:未来之门

近日,432米,103层的广州第一高楼“西塔”出席大健康产业高端研讨会,在西塔旁的广场上,见到了一个金色怪物。

这个金色怪物自诞生以来,就引发社会公众“哈姆雷特”式的欣赏思考及争论。

这个金色怪物15米,高10米其实是一组大型城市公共艺术雕塑,名称为:未来之门。

雕塑未来之门两组铿锵有力的线条空中交汇,构成一个空间,六个孩童围绕四周,或仰望,或攀爬,线条上方,一只硕大的蝉停在其上,雕塑全部使用黄金箔覆盖,掩映在周遭银灰色高楼之下,显得熠熠发光。

莎士比亚名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为其对传世经典《哈姆雷特》的最聪明诠释,这也正是《哈姆雷特》艺术魅力之所在。雕塑未来之门亦然:

有人认为,两组有力的线条像榕树根,缠绕入地,生生不息;

有人认为,两组线条像凝结在一起的数股绳索,代表力量与团结;

有人认为,有纹理的线条似肌肉,交融着男性与女性之魅力……

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是非美丑,由观者去评判,因每人性格与背景、知识结构、经历阅历,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不同,解读的结果当然千差万别。

如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未来之门”,这正是其艺术魅力所在。作者曾振伟称,这就是他想要的公共艺术的效果。

曾振伟为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中国区会长、亚洲景观设计学会中国区主席、城市公共艺术家、暨南大学教授,被誉为中国当代公共艺术有深远影响力的艺术家”。

曾振伟是日本九州大学艺术工学博士,在日本二十余年的学习与工作经历,使其具有了严谨的思维,颇具创新性的现代意识,同时,仍旧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其代表作未来之门便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文化构成。

据媒体报道,曾教授如是解读:我这个作品放置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即西塔),它是世界十大最高建筑之一,这个广州具有中心地位和巨大辐射力的珠江新城,是代表着广州这些年蓬勃发展的现代之城,具有最鲜明的区域代表性,有着很强的向心力和辐射效应。因此,在构思时,我就给我的作品定了基调,它需要能代表广州的历史和未来。

曾教授阐释道,我的这个作品叫做未来之门,为什么呢?门其实就是一个窗口,是广州从过去走向未来的窗口,珠江新城实际上就是广州的一个大窗口。你们看到的这两组交汇的线条,描绘的是扭动的肌肉纹理,采用后现代主义手法,展现了强劲与动感,健康与活力,我把它比喻成巨人拱门


光有这个门、仅有力量尚不能代表广州全部,还必须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我又在雕塑中加入了儿童捉蝉的细节。捉蝉是我们孩提时代最淘气的记忆,它很有童趣、很乡土,但也需要一点冒险精神。而敢于冒险,正是广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在巨人拱门顶上放置一只巨大的金蝉,让人们在被雕塑主体本身震撼的同时,也能唤起童年的美好回忆,从而更准确地展现出这座城市的活力和展现广州人历来就具备勇敢挑战精神的特征。

这是曾教授原本对“未来之门”的构想与解读,但他也表示,这并不妨碍大家的多元化想象,只要能整体上领悟到那种强劲动感向上的力量,感受到人成长的趣味与追求,感受广州的历史底蕴与未来动力,各种延伸的理解,也都是可以的。

曾教授还向公众揭秘了未来之门的创作、制作过程。

第一步是画手稿,一种是素描稿,一种是电脑三维稿,已经将设计理念和要表达的思想都融入了进去。


然后是制作泥稿。泥稿中分两种,一种是泥巴小稿,做小稿目的是通过它展示出整体效果,一种是与最终成品等比例的标准泥稿,标准泥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最终作品的好坏。

  标准泥稿定稿后,就进入专门的雕塑工厂的铸铜工艺程序。这个作品的整体非常大,所以都是分段铸造,最终通过焊接完成一个整体。

金灿灿的效果,实际上是贴了金箔,整体造型如此大,全部贴金箔,代表是高昂的。

雕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建筑的过程,无论是前期的造型制作,还是后期的安装,都是如此;安装的时候都搭了钢架,工程不小。

  雕塑的结构图非常重要,雕塑是一个综合学科,这里面不光有艺术学科的内容,还需要考虑结构与力学等工学和物理学科的内容,还有建筑学等方面的内容。过程比较复杂。未来之门的结构图显示,里面都有钢架支撑和地下基石构筑,这些都是保证其立放、不变形和不出现沉降的前提,保证永久安全。

  雕塑的过程是复杂的,艺术家不仅要付出智力思考,还需要干不少体力活,如雕饰泥稿、安装跟进等等。所以,当我们去欣赏城市的雕塑作品时,希望能理解与尊重艺术家的辛苦劳动。

国内许多建筑物前都有雕塑,并且以夸张搞笑吸引眼球的风格居多,与建筑物本身以及周边的环境、人文等关联性并不大。

  曾教授特意强调,雕塑无论大小,它一旦长期摆放在公开的场合,就需要与周边环境契合,因为建筑物是没有表情的,艺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这样,它才形成了事实上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与思想,历史与未来。在国外,公共艺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艺术家不会像国内很多从业者那样,随意把公共艺术雕塑当做一个工程项目来做。

     至于如何欣赏公共艺术雕塑,雕塑家赖斌指出:

  首先是作品的视觉形象。即作品的第一感觉,是否震撼,是否大气,美不美,可否让人在习惯性的场景中,感到眼前一亮,停下来,欣赏琢磨一下。视觉形象的好坏,是视觉艺术的决定性因素。像未来之门,四周高楼,突然一个金光闪闪的作品出现,两组线条动感有力,有孩童朝金蝉爬去,其余仰望鼓劲,如此视觉场景,让人想起无忧之童年时光,打开思绪之门。这些都是视觉形象带给观众的一种冲击。

其次是欣赏其艺术风格与表达思想。艺术作品在风格上,有具象和抽象之分,如未来之门,作者把抽象和具象都用上了,两组肌肉线条是抽象的,在这里面,我们读到了强劲与动感,通过与周围静止建筑的鲜明对比,使得我们心理空间得到延伸;

而具象化的孩童与金蝉,描述的是岭南民俗“儿童捕蝉”,这唤醒了我们的童趣,也唤醒了我们的梦想

然后是作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度。既然是公共艺术,放置在公共空间,就必然会存在周边环境,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是公共艺术作品的一个前提。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不会破坏周边环境的整体效果,反而会用艺术的空间感,弥补周边环境的欠缺,提升到整体形象。

如未来之门就是如此,它用动感和力量,弥补高楼的冷漠;用金色与银灰色的幕墙对比,让观者感觉尊贵与温情;用童趣与感性,弥补都市快节奏生活的枯燥和无趣。如果用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公共艺术与周边环境应该是相生相合的关系。

  再次是是否具有良好的公众的参与性。没有与公众互动的艺术作品不能称为公共艺术,而这样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上。以未来之门为例,它建立在一个广场上,广场有1400平方米,其中水体以内用于放置雕塑基座的面积只有260平方米,能让观赏者与雕塑互动的广场面积只有1200平方米。

    而心理空间上,主要是作品所带来的想象空间,能否引起共鸣。未来之门的肌肉造型和儿童捕蝉的场景,都能打开公众的心理空间。

突然想到,像这样优秀的公共艺术雕塑,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省会城市的海口,为何至今没有一例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术家Richard Hudson雕塑作品赏析
“云门”里的芝加哥
『雕塑头条』宋伟光专栏 | 罗丹美术馆
公共艺术雕塑
公共艺术-城市雕塑B2【39】
公共艺术.城市雕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