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不出书 娄炳成
userphoto

2022.04.30 甘肃

关注

毫不谦虚地说,就我本人已经取得的文学创作成绩而言,早就有资格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家协会或学会、中国红学研究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了。但我还是戴着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就拥有的甘肃作家协会会员、甘肃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这两个不怎么耀眼的省级头衔,继续笔耕不辍,不再考虑那些虚名之事。在我想来,无论具有了多么响亮的头衔,终归是要具备写作实力的,作品的质量始终是第一位的,头衔标签并不重要。

因而,至今我依然没有出过一部个人文集或专著。何以如此?皆因为我考虑,古往今来,著书立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无论天文地理、文史哲经、诗词歌赋,还是雕龙宏论、雕虫小技,都得是真知灼见,真情实感,真凭实据,亲手亲笔,丝毫马虎不得。呈现给世人烂李子一背篼,不如敬献仙桃一颗。所以,我反复思考,虽在浑浊之中,我并不是一泓清流,但还是决定洁身自好,不出书。

在书法艺术界,有“书法名人”和“名人书法”之说。前者以书法的高深造诣而闻名于世,后者则以名气跻身于书法界;前者靠功力,后者靠名字。——也有个别没有名气,仅靠官阶唬人的。我在陕南张良庙(留侯祠)里观看了数百幅书法作品,许多书法名人,或达官贵人,都是直署其名,唯独有一个人是署名“少将旅长某某某”的。我想,这位少将旅长之所以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冠以军阶和职务,是很没有自信的一种表现,说明他既不是书法家,又不是名人,他只能靠与书法毫不相关的官阶来抬高自己,至于实际效果,就很难说了。

如今,书法艺术界的这种现象早已蔓延到了文学艺术界。许多名人,一旦成名,便大出特出个人文集,摇身一变,俨然成了作家文人;甚至一些“伪文人”、老板款爷、影视演员、政府官员、涂鸦之辈,也附庸风雅,以出书为乐事,为招牌,为高尚,或自费,或公款。在他们想来,著书立说,似乎是人人皆可为之的事情,就如同随地大小便一样轻松、随意、自然。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写过一篇名著,叫作《文心雕龙》,且不说这篇名著的内容如何,仅就其题目而言,“雕龙”是何等高超的技艺,何等了得的功夫!“文豪天子”曹丕也在其《论文》里,对文学的功能和价值提出了惊世骇俗旳看法,他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意思是说,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情。然而,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位三国时代的大政治家说的那些话,依然是书生之见。让他绝对想不到的是,距他一千九百余年后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他所说的那个“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章,什么也不是,甚至被人嗤之为“狗屁”!

我认识的某位女士,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曾为某剧团极为普通的演员,在许多人(也包括我)的帮助之下,写出过一些小品,在演艺圈里有了一点小名气,但其学识、文笔实在不敢恭维。然而,她也竟然出了几本书,写作了几个剧本并演出,如今竟然成了名人和剧作家,且有许多名家为其写书评剧评,不遗余力为之大力鼓噪宣传。

我还认识一位报界男士和一位企业界男士,前者也只会写些新闻报道而已,在文学创作上没有任何建树,却出版了四本书;后者自己不会写书,但可以通过关系帮人出书,便也混了个作家协会会员的头衔。现如今,什么人都可以出书,已经成了常态,出版物的鱼龙混杂,使得出版物的可读性和价值大打了折扣。呜呼!哀哉!

我是于一九九三年以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三十万余字的短篇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的成绩和履历,而加入省作协的,后来又陆续发表了二百余万字的各类文学作品,累计达六百余篇,圈内圈外许多朋友都劝我出集子,但我始终坚持己见,没有动过出集子的念头。一是我不满意自己已经发表的那些作品的质量,总想着有了更好的作品以后再说;二是我对出书热的确不屑,不愿意为出书而出书,把自己混同于赶“时髦”的出书人,给收购费书的人提供又一份小小收入的慈善者。

我们正处在一个商品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为每个人充分展示自己提供了便利条件。世俗功利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有钱买得鬼推磨已不再是夸张的调侃之语,用金钱就可以把自己打造成任何一种角色,让自己在媒体、刊物、广告,甚至大街上,像人妖一样公开表演、招摇于市,无论美丑,不管雅俗;即便是赤身裸体,也可博得喝彩捧场,把自己推向极至!媒体披露的那些花钱雇人撰写专业学术书籍、以求当上院士的贪腐官员,不也像小丑一样可笑吗?

著书立说,已由古代的文人学士,现代的专家教授、作家学者的专门职业,逐渐演变成大众化的普通技艺了,甚至连技艺都不是了。这在文化发展史上,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需要在时代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研究探讨。文化的繁荣,不可能仅仅是文章书籍数量的堆积,质量在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一个浮躁、浮夸、功利的时代,一个视出书为儿戏的时代,很难出现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我深感自己的作品质量较低,不足于去汗牛充栋,忝列书橱,故而,我委实不敢出书。

浮躁、浮夸和功利,使得很多人都想表演、展示、宣泄、感慨或叹息一番。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很难说孰是孰非。只有当尘埃落定之后,才能一见分晓吧?我很怀念唐宋时期,在那两个朝代里,有那么多的写手,灿若繁星,也留下了灿若繁星般的文学艺术作品,让我们高山仰止,赞叹不已。也许是碍于当时的条件,他们并没有结集出版自己的作品,但那些作品还是流传了下来,并且历久弥新。

我等待着尘埃落定的那一天,或许,我会将我有生之年创作的文学作品结集出版;如果那一天来得太迟,超出了我所能等待的极限,那就让尘埃淹没我的那些文字吧。我本三流文人,具有自知之明。但我还是很有胆气地说:我虽然是三流作家,但依然是作家,我绝不为出书而自费出书;而且,我会留下遗嘱,在我身后,当尘埃依然没有落定,也绝不允许我的后人结集了我的作品,去替我出书,有违我的初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书法家如何炒作自己
恶俗不堪的江湖书画大师
如何辨别江湖书画家
谢永清硬笔书法字帖 - 中华培训网
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有收藏价值?
汉字美:中国书法界的责任与担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