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皮的药用法

​陈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橘皮",是芸香科柑橘属多种植物的成熟果皮。因新鲜的橘皮味较辛辣,入药以陈久而保存香气者为好,故称陈皮。

本品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

临证应用[配用简说]

1.陈皮以理气为专长,治脾虚气滞,脘腹胀满,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可配党参、白术以健脾理气;

属湿阻中焦,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可配苍术、厚朴以燥湿理气。

陈皮配枳壳、柴胡,又可用于胸中气塞或肝气郁滞;

配杏仁、桃仁,又可用于气滞便秘。

2.陈皮功能调中降逆,亦常用于呕吐、呃逆之症,每与半夏配伍。

偏寒加干姜、肉桂,

偏热加竹茹、黄连。

3.陈皮有燥湿化痰的作用,主要适用于痰湿咳嗽,咳吐白痰,常配合半夏、茯苓、杏仁等同用。

如配合清热药,也可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色黄之症。

4.陈皮是开胃消食的良药,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与谷芽、麦芽、山楂、神曲等同用,效果更佳。

5.在应用补益药(如生地、熟地、党参、黄芪、白术)时,配用陈皮,可避免胃脘胀满、食欲减退,能使补益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般用法]

入煎剂3~10克。

阴虚燥咳及吐血者慎服。 

治疗脾虚发热

治脾虚发热:人参、桔梗各半两,陈皮3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方见《普济方》卷153引《指南方》【参桔丸】。

治热从腹起,上循胸腋,绕颈额,初微而渐至大热,发无时,遇饥则剧,中脘不利,善食而瘦,其色苍黄,肌肉不泽,口唇干燥。由脾气素弱,曾因他病,误服热药入于脾,脾热则消谷引饮,善消肌肉,其脉糯弱而疾。药用:橘皮(洗)3两,麦门冬(去心)、人参(去芦)各1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方见《全生指迷方》卷2【参橘丸】

[陈皮治脾虚发热,须配健脾益气药同用。《神农本草经》谓陈皮主"胸中瘕热"。所谓"瘕热",是指胸中有瘕块,因瘕而发热。《诸病源候论》对瘕病的描述是:"瘕病者,由寒温不适,饮食不消,与脏气相搏,积在腹内,结块瘕痛,随气移动是也。言其虚假不牢,故谓之为瘕也。"陈皮有理气降逆、和胃消食的作用,故能治之。]

论治备参

1.陈皮,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乃元气之母,乃摄气之籥,故陈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

一说陈皮,同补气药则益气,同泄气药则破气,同消痰药则能去痰,同消食药则能化食,各从其类以为用

2.陈皮,同白术(一说同人参、白术)则补脾胃;同甘草(一说同人参、甘草)则补肺;同白术、半夏,则渗湿而健胃;同白术、甘草,则补脾而益胃

3.陈皮,同竹茹、芩、连,治因热之呃逆;同干姜、桂、附,治因寒之呃逆。【补中】用之以益气,【二陈】用之以除痰,【干葛】用之以清胃解酲,【平胃】用之以消食去湿。

4.陈皮,同杏仁治大肠气秘,同桃仁治大肠血秘,皆取其通滞之力。

5.陈皮,辛温而苦,能利水谷,为脾肺之散药、泄药;

生姜,辛而微温、为肺胃之散药、升药。

二物有相须之益,故常并用。6.凡补药、涩药,必用陈皮以利气。

7.陈皮,利气虽有类于青皮,但此气味辛温,则入脾、肺而宣壅;

青皮,专入肝疏泄,而无入脾燥湿、入肺理气之功。

8.中气虚,气不归原者,陈皮忌与耗气药同用

胃虚有火呕吐,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

阴虚咳嗽生痰,不宜与半夏、南星等同用。

9.陈皮30~60克,配甘草10~15克,水煎,入食盐少许服,治胃失和降的习惯性便秘

应用陈皮指征:素有胃病,消化不良,腹时胀闷者

2023.01.20.醒真.据陶御风《临证本草》校对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味药,痰消了,气也顺了!治脾又治肺,源于古籍,请你学习
三 益气健脾剂-- 四君子汤
仅2味药,健脾和胃常用药对,相须为用,力拨千斤
中医理气方剂 大全
脾生痰,肺储痰!痰特别多,到底怎么回事?
分享治冠心病、胸闷的方子!脾湿一去,胸气全开,请你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