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涉脉诊四部曲:《系统辨证脉学入门图解》1

本书简介:

本书是对"系统辨证脉学"的全息解构,将"系统辨证脉学"的理论、技法通过图解的方式予以解析,从基础理论、脉诊训练、核心理论、脉诊实践四方面入手,将"系统辨证脉学"以形象图、流程图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脉象爱好者,有效地促使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灵感思维的相互耦合,打破了"意会多于言传"的脉诊学习模式,突破了脉诊"指下难明"的限制,提出脉诊可以从"情景记忆"着手,进而还原诊脉过程。真正解除了脉诊"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难题,为广大脉学爱好者迅速、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脉诊技术和技法提供了方法和捷径。

作者简介:齐向华,博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系统辨证脉学创始人,从事中医脉象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积累了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获得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立项共16项,参与国家"973"项目1项,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三等奖1项,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发表论文100余篇, SCI 论文1篇。出版著作10余本。滕晶,教授,女,长期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五神辨治理论体系构建。提出五神学说创新性理论,将五神学说应用于痴呆、失眠等疾病的研究,发展了该类疾病新的病因病机理论,拓展了在精神心理紊乱行为性疾病的研究领域。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等杂志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包括 SCI 论文1篇,出版著作7部,获得专利十余项。出版著作《辨脉知病实战录》等,研制五神量化评定量表,构建起新的辨证体系,获得"中医五神要素临床辅助系统""心理紊乱状态临床辅助系统等系列专利16项。

序  言

中医学“望、闻、问、切”四诊之中,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也是直接接触患者身体的诊法,正所谓“脉中义理极微玄,一诊传心即了然”,具有中医特色。

历数古今脉学名家,“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自扁鹊始,又有东汉张仲景、华佗、唐代杜光庭以及宋代崔嘉彦等名医大家。明清两代,又以李时珍、张景岳、周学海等医家名士最享盛名。遍览古代脉学经典,自古《脉法》传世以来,又有《脉经》《难经》等经典巨著,数不胜数,星灿中华。然而,虽有上述脉学名家的名著传世,脉诊一直以来仍然“心中易了,指下难明”“旧经秘述,奥而不售”,脉诊理论的奥涩难习已成为现代医学交流、传播和普及之重大障碍。

《初涉脉诊四部曲——系统辨证脉学入门图解》一书,是对全新脉学体系——“系统辨证脉学”的全息解构,客观直接,通俗易懂。它将“系统辨证脉学”的理论、技法通过图解的方式予以解析,从基础理论、脉诊训练、核心理论、脉诊实践四方面入手,将“系统辨证脉学”以形象图、流程图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给脉诊学习者,为广大脉诊学习者迅速、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脉诊技术和技法提供了方法和捷径。

《初涉脉诊四部曲——系统辨证脉学入门图解》一书深入浅出、易学易懂,可供中医院校的医学生、中医临床医师、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以及广大“系统辨证脉学”爱好者研习使用。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各界同仁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敬请有关专家指正,请读者不吝赐教。

滕晶    二〇二一年一月七日

第一章 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基础理论

中医脉诊传承了几千年,一直被冠以“黑匣子”理论,输入信息、提取结果之间的分析过程是看不到的,但系统辨证脉学,以其科学的、物理的、量化的、客观的理论体系,打破了这一惯性的认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论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对于系统辨证脉学理论体系的认识、基础理论的掌握及熟悉无疑对脉学体系的应用至关重要。

第一节 脉学基础概念点睛

一 脉

“脉”即经脉,为气血运行提供了道路,为“血之府”,贮藏营气、血、精微物质。心主血脉,肺所主之宗气能灌心脉而助心行血,乃是血行的基本动力和辅助动力,使壅遏之营气,于经脉之中,周而复始、循而不休地运行,濡养着五脏六腑,故而五脏六腑之功能正常与否映射于“脉”。《灵枢·本神》曰:“心藏脉,脉舍神。”《脉义简摩·脉语》曰:“脉之所以神其用者,皆元神主宰其机也。”

脉中之血乃为神志活动的基础,神随血脉布散于周身,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以及精神、意识和心理、思维活动均表现于脉(图1-1)。

图1-1 循环中的脉

现代研究认为,“脉”为一个密闭的循环管道系统,与心脏直接相连,在心脏有节律的搏动下,脉管有规律地舒缩,使血液在脉管内形成定向的血流,运行周身,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代谢活动。生理状态下,血液主要由血细胞、凝血因子、水、无机盐、白蛋白、球蛋白等组成;而在病理状态下,异常物质释放入血,如肿瘤细胞释放的癌胚抗原、炎症细胞、结核杆菌、病毒等(图1-2)。

图1-2 脉管内的物质

二 脉搏

万物皆动,脉亦如此。营气、血、精微物质在经络之中循环不休地运行,进而产生搏动,其运动形式表现为进退、来去、高深、敛散、疾缓等,由此而获得的信息是广泛的(图1-3)。

图1-3 脉搏

现代研究发现,随着心脏节律性地收缩和舒张,其搏动对动脉血管造成有规律的扰动,脉搏可直观地反映心脏的功能。扰动沿血管方向传导,并与血流、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相互作用形成脉搏波。脉搏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心脏的振动沿动脉血管和血流向外周传播而形成的前进波。

三 脉诊

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时代,古人通过触按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波动(遍身诊法),以体察机体内在的疾病。自《难经》之后,确立了“独取寸口”之法。脉诊是一门精湛的诊断技术,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脉诊的操作首先依靠手指(指目或指腹)的感觉,诊察寸口脉血管壁的压力、张力,血流的温度、速度、黏稠度,脉形,脉势等,再运用大脑中的“知觉”对脉象要素及其关联度进行分析,这就形成一次完整的脉诊心理认知过程(图1-4)。

图1-4 脉诊

四 脉象

1.脉象的概念

脉象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各脏腑及全身组织、形神、官窍可遍见于寸口,通过诊察脉象可了解人体生理、病理状况,亦可以推断阴阳的盛衰(图1-5)。

2.脉象的获取

脉象的获取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关于脉象的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概念和推理等步骤。所以,脉象的获取应具备手指感觉系统的灵敏性、精确性及大脑知觉系统的经验丰富性(图1-6)。

图1-6 脉诊认知过程

3.脉象的定位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最早概括了脉象的定位,经后世医家进一步细化形成了左、右手三部脉的脏腑定位规律(图1-7、1-8),并结合脉象的各种态势,阐明机体内部的不同功能活动。现代微观脉诊对西医脏器的定位因各家脉法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如“金氏脉学”的脏器定位(表1-1)、许跃远脉法的脏器定位(图1-9)。

图1-7 左手寸口

图1-8 右手寸口

表1-1 金氏脉学脉点与脏腑定位表(源自《金氏脉学》)

图1-9 许跃远脉诊脏腑定位图及脉人图(源自《中华脉神》)

五 脉诊的功能

脉诊是机体信息集合体,通过脉诊可以了解机体诸多信息,不管在临床还是在社会实践方面都能起到指导作用。脉诊的功能可分为三大部分:指导辨证论治、养生调摄和指导社会活动(图1-10)。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中,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论治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进行的。“切而知之谓之巧”,通过脉象能够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每一个环节和机制,为疾病的辨证提供客观而准确的依据。

在养生调摄方面,脉诊更能发挥其独到的优势,脉象能准确地判断人体体质和个性的属性,再根据不同体质和个性分别采取不同的养生调摄方法。

人们由于各自的潜质能力不同,在社会实践中都有适当和胜任的角色,这时就需要一种客观的方法来评定,脉象可以对人体进行全面综合地判定,进而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

图1-10 脉诊的功能

第二节 系统辨证脉学简介

一 系统辨证脉学的基本概念

“系统辨证脉学”是笔者在融合古今脉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运用中医学、认知心理学、现代信息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的具有独到见解的、容纳多学科、涵盖多层面的全新脉学体系(图1-11)。

图1-11 系统辨证脉学

脉象是一个复杂系统,在这个复杂模式系统的知觉过程中,要将其降解为各种物理特征来感受,通过手指单因素感觉所感觉到的各种单因素物理信息,我们称之为“脉象要素”。这些脉象要素分别来自于脉体、脉管壁、脉搏波和血流,根据信息的分类和来源不同,进一步分化出25对脉象要素(图1-12)。

图1-12 脉象要素分类

二 系统辨证脉学的创新

系统辨证脉学的创新内容如图1-13。

图1-13 系统辨证脉学创新内容

~~~~~~~~~~~~~~~~~~~~~~~~

第二章 开发训练,练就巧手——脉诊训练

在学习脉诊的基本概念和25对脉象要素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脉诊的操作,掌握了脉诊的操作,才能在接下来对基本概念和脉象要素的学习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与记忆。为此,我们设计了脉诊学习的训练课程,该课程分为操作训练、心理训练和感觉训练。其中操作训练分为布指训练和运指训练,心理训练包括脉诊的心理过程和脉诊心理认知培养训练,感觉训练包括脉诊常用感觉和脉诊信息的分类辨识。通过以上的训练,可以使手指的感觉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对脉象信息的感触更加敏感,最终练就一双诊脉的巧手。

第一节 操作训练

一 布指训练

诊脉时医者手指在脉位上的合理分布称为布指。

(一)传统脉诊的布指训练

医者和患者侧向而坐,用右手诊视患者左手,以左手诊视患者右手;布指要领分为三指平齐、中指定关、以指目按脉脊三步(图2-1)。

(二)三指平齐训练

诊脉者的手指指端要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约成45°为宜(图2-2)。

图2-1 布指训练

图2-2 三指平齐训练

(三)中指定关训练

医者三指平齐下指时,先以中指端按压在掌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动脉处,然后食指按下关前(远心端)定寸,无名指按下关后(近心端)定尺(图2-3)。

图2-3 中指定关训练

二 运指训练

布指完成后运用手指的感觉功能进行多层次、多部位和多点位的脉象搜寻,以获得最大信息量,即运指候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指技能的训练。

(一)指力的训练

锻炼指力的方法主要是放松手腕,并持久地按压一个有韧性的物体,逐步延长按压的时间,以能够持续稳定地诊满“五十动”时间为度(图2-4)。

图2-4 指力训练 按压时间要逐步延长,直至诊满“五十动”

(二)位置稳定性训练

训练时主要根据某层的血流的速度来确定流层的位置,并能够在这个流层位置保持“五十动”的时间,中间不可出现层位的改变(图2-5)。

(三)追踪训练

训练时要将手指保持在某个固定的血液流层,同时采用加压追踪的方法,保持与下降支的同步运动(图2-6)。

通过手指的运动,追踪脉搏上升支与下降支,使手指与脉搏的上升、下降保持同步。

图2-5 位置稳定性训练

图2-6 追踪训练

(四)反应时间训练

反应时间的训练是在脉搏波时间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分割多点反应的办法,即将整体脉搏波时间先一分为二,待到训练感觉清晰了,再进行一分为四、一分为六的训练,最终达到对整体脉搏波每一个时段都能够清楚感觉为止(图2-7)。

图2-7 反应时间训练

(五)脉象“图形—背景”认知训练

图形是指独立的、具有明确形状的部分;视野中的其余部分称为背景(图2-8)。

背景与图形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以图中“人脸”为背景时,“杯子”就是图形,反之,当“杯子”为背景时,“人脸”则为图形。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时刻注意区分大的脉象背景和局部的脉象图形;但是也有个别的情况是大的脉象特征是图形,而局部的脉象特征是背景,如或寸或尺单部脉沉、凹、涩、动而其他两部浮、凸、滑时,则单部脉的特征为背景而其他两部脉特征是图形(图2-9)。因为单部脉表现的是气机郁滞的病机,而其他两部脉表现的是气逆攻冲的病变演化。这些也要在训练中逐步认识清楚。

图2-8 背景与图形

图2-9 脉象“图形-背景”训练

寸部的“沉、凹、涩、动”反映了机体气机郁滞,关、尺部的“浮、凸、滑”表现了气逆攻冲的病变演化,在这种情况下,寸脉代表的是背景,关、尺脉代表的是图形。

(六)总按、单按训练

总按的训练要点主要是三指同时下按的力度要均衡,所到达的层面要一致(图2-10);单按则是其他二指轻轻抬起,以不脱离皮肤为准(图2-11)。

图2-10 总按训练 三指用力大小均衡,使三指所达到的血流层面一致。

图2-11 单按训练

(七)脉象知觉加工的训练

脉象知觉加工训练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如图2-12、图2-13所示。

图2-12 “自上而下”式加工训练

“自上而下”,即由整体脉象开始,到单部脉象,再到微观脉象。

图2-13 “自下而上”式加工训练

“自下而上”,即由显现出的微观脉象特征开始,到单部脉象,再到整体脉象。

第二节 心理训练

一 脉诊的心理过程

脉诊的心理过程如图2-14。

图2-14 脉诊心理过程示意图

二 脉诊心理认知培养训练

脉诊心理认知培养训练是一种长期心理培养,主要目的是为了纠正、改善各种心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确保最佳的心理品质。心理认知培养训练常见的内容包括注意品质的训练、“模式识别”培养、思维品质的训练、脉诊意识的培养这四个方面。

(一)注意品质培养

注意的中枢过程如图2-15和2-16。

图2-15 注意的中枢过程示意图一

图2-16 注意的中枢过程示意图二

1.“虚静为保”状态培养

首先放松全身,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呼吸的节奏是吸气5~10秒,呼气的时间是吸气的两倍。把注意力集中在吸气和呼气上,尽量不要去想其他事情。进入“虚静为保”的状态,以保持对脉象特征的“注意”功能。

2.定向和集中各种感觉培养

定向与集中感觉培训过程如图2-17。

图2-17 定向与集中感觉培训过程示意图

3.各种感觉进行合理分配培养

各种手指感觉要同时进行培养训练,以达到脉诊中合理地分配各种感觉的“注意”能力,保证脉象完整物理信息的提取。避免过分单一的训练某种感觉,造成对其他感觉开放的抑制,形成脉诊中习惯性感觉分配的不合理,遗漏脉象特征。

4.各种感觉稳定持续时间培养

感觉稳定持续时间培养如图2-18。

图2-18 感觉稳定持续时间培养

5.脉象特征之间顺利切换培养

脉象特征切换如图2-19。

图2-19 脉象特征切换示意图

(二)“模式识别”培养

1.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如图2-20。

2.脉诊的“模式识别”过程

脉诊模式识别过程如图2-21。

3.思维品质培养

(1)思维过程

人体的思维过程就如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一样,在“苹果落地”这一刺激下,通过人体的感觉传导通路直至大脑,与已有的知识记忆相互作用,进行推理分析,最终得出人体感官所不能揭示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这是一种更复杂、更高级的活动(图2-22)。

图2-20 模式识别示意图

图2-21 脉诊模式识别过程示意图

图2-22 人体思维过程

(2)脉象的中医思维

脉象的中医思维过程如图2-23。

图2-23 脉象的中医思维过程

(三)思维品质培养训练

思维品质要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进行,首先应具备扎实、坚固的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和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充分掌握脉象特征采集技术的基础上,把中医理论知识自然、灵活地运用于辨证分析脉象表征意义的过程中,这样才能熟练运用脉诊技能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1.脉诊培训初级阶段

将中医基础理论贯穿于脉诊操作的始终,用中医思维来指导此项技能。

2.脉诊培训高级阶段

图2-24 脉诊培训高级阶段

所谓脉诊培训的高级阶段是指将形态、性质迥异的脉象要素进行辨别提取,进而分析这些脉象要素所代表的临床意义,最终确定治疗用药(图2-24)。

(四)脉诊意识培养

脉诊意识是指学习者在脉诊过程中经过大脑的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脉诊技术的技能和能力,是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的心理和生理技能的反射性行动的总称。

脉诊意识包括知识体系、心智活动能力和实践经验三部分。

1.知识体系

脉诊意识培养——知识体系如图2-25。

图2-25 脉诊意识培养—知识体系

2.心智活动能力

脉诊意识培养—心智活动能力如图2-26。

图2-26 脉诊意识培养—心智活动能力

3.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即多诊识脉。

第三节 感觉训练

一 脉诊常用感觉

(一)触压觉

触觉和压觉在性质上类似,统称为触压觉。脉诊中侧重应用压力觉,测定压力辨识(图2-27,2-28)。

图2-27 皮肤感觉传导过程示意图

图2-28 触压觉

(二)振动觉

一个振动着的物体接触皮肤时产生的感觉叫振动觉。脉诊中运用手指的振动觉可以感知脉搏的起伏程度、脉搏搏动的谐振波等(图2-29)。

图2-29 振动觉

(三)运动觉与位置觉

运动觉是由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终末器官所调制的一种感觉,反映自己身体各部分运动和位置状态(图2-30)。脉诊中运用手指的运动觉可以感知桡动脉脉搏的轴向、周向扩张和血液流动的状态等(图2-31)。

位置觉属于深感觉的范围,不借助于视觉和触觉等而感受,用于判断身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身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或诱发姿势反射的本体感受性感觉。

图2-30 运动觉

图2-31 脉诊运动觉

(四)实体觉

实体觉是在非视觉条件下以手摸或举起物体来感觉或感知物体性质(如形状、重量)的能力。脉诊运用手指的实体觉感知脉象的整体、局部乃至微观的形状特征(图2-32)。

图2-32 实体觉的感知

(五)温度觉

温度觉是由冷觉与热觉两种感受不同温度范围的感受器感受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感觉。运用温度觉可以感知脉象的整体和某一局部和微观部位的温度特点(图2-33)。

图2-33 温度觉的感知

(六)定位觉

定位觉属于复合感觉中的一种,它是外界给予人体一个刺激,人体通过反射活动判断出刺激作用于机体某部位的能力。运用手指的位置觉和定位觉可以感知脉象在寸口部显现出的空间位置和脉象特征所处的层面、时段等(图2-34)。

图2-34 定位觉示意图

(七)两点辨别觉

两点辨别觉是区别一个或两个刺激的能力,它反映了测试手指辨别两点距离的灵敏性。两点辨别觉通常用两点阈值来进行测量。用于多个脉象特征出现的时段差异的判断(图2-35)。

图2-35 两点辨别觉

皮肤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触觉感受性,人体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如上图所示,用圆规的两脚接触皮肤,人在闭目的情况下可判断出皮肤受刺激的位置及其距离。

(八)图形觉

图形觉是机体感觉并辨别几何线条和几何符号等反映事物各类特征和变化规律的能力。脉搏搏动时其振动波均匀地向管壁外播散,运用手指的图形觉可以感知随着脉搏搏动管壁外是否存在着皱起或塌陷以及脉象特征的空间形态等(图2-36)。

图2-36 图形觉的感知过程

(九)精细感觉

精细感觉能辨别物体形状和性质,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用于脉诊过程中感受血液的流利度、浓度等。

(十)重量识别觉

重量识别觉是机体具有辨别在地心引力作用下物体所具有的向下的力的大小的能力(图2-37)。

(十一)质地识别觉

质地识别觉是分别将棉、毛、丝、橡皮等不同质地的物质放入手中时,分辨其质地的能力。运用手指的质地识别觉可以感知血液及某些脉象特征的质地特性,如软、硬等(图2-38)。

图2-37 重量觉的感知过程

图2-38 质地识别觉的感知过程 

机体在非视觉状态下可以通过手指上的皮肤感触不同质地的物体。

(十二)速度觉

速度觉是对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进行分辨的感觉。运用手指的速度觉可以感知脉搏搏动在桡动脉管壁上的传导速度和血液在流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图2-39)。

图2-39 速度

二 脉诊信息的分类辨识

在了解了手指的各种感觉的基础上,初学者要进一步运用各种感觉感受脉象中所存在的各种物理特性,逐步理清脉象中所存在的脉象信息的分类,为脉象要素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形象辨识

形象是指在脉搏搏动过程中显现出的整体和局部乃至微观的形态特征,即脉之象在空间所表现出的形状。这类特征的识别是运用手指的实体觉和图形觉(图2-40)。

图2-40 脉象在空间位置的表现1

以上各图仅列举了部分脉体形象,因临床上脉体形象千变万化,不能一一列举。各图所示脉管仅作示意,便于理解,并非真实人体中脉管的形状。

(二)位置辨识

位置是指脉象特征在寸口部所显现出的空间位置及某些脉象出现的血液层流和脉搏波搏动的时段。这类特征的识别是运用手指的位置觉和定位觉(图2-41)。

图2-41 脉象在空间位置的表现2

以上各图表述方法同图2-40,仅作示意性描述,非人体正常结构形状。

(三)率律辨识

率律是指脉象搏动快慢和节律的均衡性。这类特征的识别是运用手指的振动觉。

正常情况下脉搏搏动的频率是60~90次/分,且节律规整;频率过快或过慢或节律不规整都具有病理意义,包括传统的数、迟、结、代脉(图2-42)。

图2-42 脉搏波动频率

(四)压力辨识

压力是指脉搏搏动时内部压力大小。这种特征的获取是运用手指的触压觉。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当手指给桡动脉一定的压力时,桡动脉也会给手指相同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的大小即为力度特征(图2-43)。

图2-43 压力辨识

(五)张力辨识

张力是指桡动脉管壁张力的大小。该类特征主要运用手指的触压觉获得(图2-44、2-45)。

图2-44 张力的产生

图2-45 脉管壁张力识别

手指作用于脉管壁时,会对脉管壁产生一个向下的力,即压力。此时脉管壁发生了形变,在沿脉管壁的方向上产生的力则为张力,该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脉管壁产生的张力的位置不局限,可以出现在桡侧,也可出现在尺侧,不同位置的张力代表了不同的病理变化。平时可用拉长的橡皮筋进行张力识别的训练。

(六)流利度辨识

流利度是指脉管内血液运行的滑利程度。该类特征运用手指的精细触觉获得。传统脉象中称为滑脉和涩脉(图2-46)。

图2-46 流利度识别

(七)黏稠度辨识

黏稠度是指脉管中血液的黏稠程度。该类特征主要运用手指的精细触觉获得。健康人体的血液黏稠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血液中有形成分的增加或减少,血液中水分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影响到血液的密度,导致血液黏稠度的改变,密度增高则出现稠脉,密度降低则出现稀脉(图2-47)。

图2-47 黏稠度识别

(八)脉势辨识

脉势是指在脉搏形态基础上显现出的运动态势,包括了脉搏向各个方向搏动的加速度变化。脉势的辨识主要运用手指的振动觉和运动觉。

脉势特征的识别属于高层次脉诊技术,包括轴向、径向和横向等方位的脉搏收缩、舒张速度变化。脉势是构成传统脉象动脉、疾脉、紧脉的重要因素(图2-48)。

图2-48 脉势识别

(九)枯润辨识

枯润是指随着脉内容物量的变化而出现脉内的干枯或润泽程度的变化。该特征是运用手指的精细触觉获得。

脉象枯润程度取决于机体津液的多少,津液充足则脉荣,亏虚则脉枯(图2-49)。

图2-49 枯润识别

(十)温度辨识

温度是指脉的整体或某一局部的温度。主要运用手指的温度觉来获得。

脉象温度变化可以出现在整体、单部或微观部位。脉象整体的寒热多表示机体体质的寒热属性,而单部和微观脉象的寒热则代表相应脏腑或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情况(图2-50)。

图2-50 温度识别

(十一)速度辨识

速度是指脉搏波传导和血液流动的速度,主要运用手指的速度觉来获得。一般来讲,脉搏搏动在桡动脉管壁上的传导速度,要快于血流速度,一般认为,桡动脉脉搏波的传导速度为7~10米/秒。在静息状态下血流保持自身特定的速度流动,若出现快慢的变化都表示疾病的发生,一般见于整体脉象(图2-51)。

图2-51 速度识别

(十二)均衡度辨识

均衡度是指脉搏搏动在桡动脉管壁和血液流动过程中速度的均衡程度。主要运用手指的运动觉来获得(图2-52)。

图2-52 均衡度识别

此处仅以血流的均衡度为代表,脉搏波的均衡度与此相似,不再赘述。

(十三)质地辨识

质地是关于脉象特征物理性状的心理感受,主要用手指的实体和细腻感觉获得(图2-53)。

图2-53 质地识别

正常的脉象质地感受是一种半流体的物质,性质均匀,如果出现整体形状的改变,如变得厚重,或局部、微观脉象出现如同触摸自然界某些物质的质地感受,如沙石、气囊、水囊,都预示着疾病的发生。可见于整体、局部和微观脉象之中。

(十四)附脉辨识

附脉是指随着桡动脉的搏动出现在脉管之外时隐时现的搏动,主要运用手指的实体觉和图形觉来获得。

正常情况下,脉搏搏动的振动波均匀地向管壁外播散,如果随着脉搏搏动管壁外出现条线状的皱起(非双歧脉),则表示有疾病的存在。附脉可以存在于局部,也可延长在三部脉中(图2-54)。

图2-54 附脉识别

脉象特征的辨识是进行脉象诊断的基础。这些脉象特征是从脉搏搏动和传导过程中被提取出来的,是脉中包含的信息所分化出来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机体某一空间或时间状态的脉象。脉象特征的正确辨识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医者才能在头脑中对所搜集到的信息形成一定的“象”记忆,也才能克服“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难题。

20230701xz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里有一份中医把脉秘籍送给你,拿好不谢!
诊脉
姚梅龄脉诊42脉(整理)
【收藏】最全的动态脉诊图,学脉诊这篇文章就够了
中医四诊学习之 闻诊 问诊 脉诊(李氏全息汤创始人:李芳祥 主讲)
诊脉方法:举、按、寻,诊脉的时候到底要诊些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