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葱、姜、蒜、苹果、梨......什么是药食的偏性?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饮食,虽然很多食物的偏性比药物小很多,但饮食的量要比药物的量大很多,在生活物质水平较高的今天,药食两用的药物(如生姜、葱白、大枣、枸杞、党参、玉竹、黑豆、薏米、芡实等)已经步入寻常百姓的餐桌,如果搭配不当,饮食的偏性将与中药方剂的偏性相差无几,所以长期饮食不当就会引起明显不适甚至引起疾病,如果是病人或亚健康人群一次饮食不当就可能使症状加重

因此,对有些人来说一顿佳肴也是一剂中药,如果食物选用不当,这剂“中药”的偏性就会很大,势必影响中药方剂的功效。

由于“药食同源”所以用以指明药物性质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理论就同样适用于食物指导我们有选择地饮食。而且在中药典籍中也对大部分的食物性质作出了研究和阐述。但是饮食具有的一个根本性质就是长期服用性甚至是终生可用皆因大部分食物性质比较平和,可以久用,比如米、面、蔬菜、水果等,而除了一些特殊饮食(大多数调味品、某些肉类果蔬等)性味归经等中药理论在指导食物应用时并不是十分严格,如苹果味甘性平偏凉,久食一般不会发生像凉性药物那样的副反应,但也不乏例外者,如水果中的梨,其性寒凉,虽然远远不及大黄作用强,但是平素胃寒或胃纳不佳的人食之胃部也会略有不适甚至引起泄泻 

再如性质寒凉的白萝卜,有理气化痰,消食和胃之功,但长期大量食用或食用不当也可引起明显气虚症状;再如性质寒凉的冬瓜,有清热利尿,降脂减肥之功,但长期大量食用或食用不当可引起气阴两虚。

再如莲藕,生用甘凉,熟食甘温,有益气补阴之力,但长期大量食用或食用不当却可助生痰湿;再如性寒凉的芹菜,有清热平肝之力,但长期大量食用或食用不当却可引发疾患

例如在明朝洪武年间,朱棣尚为燕王时,因患症瘕之疾,燕王府良医正(后升院判)韩彝久治不愈,太祖朱元璋就派自己最器重的御医戴思恭前往燕京(北京)诊治。戴思恭先询问了韩彝所用的药方,又问燕王有什么饮食嗜好,朱棣答:“生芹”。戴思恭说:明白了。他一剂药下,即排出诸多寄生虫,燕王的病就好了。

药食的偏性大小是相对的,相对于中药大黄和附子,所有食物的偏性都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但相对大米和苹果来说,还有很多食物的偏性是很大的。这些偏性相对较大的食物用量过大也会影响中药方剂的功效,例如众所周知的白萝卜,素有人参忌萝卜之说,吃了人参再吃白萝卜,人参补气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补气作用,究其原因是白萝卜理气也泄气,白萝卜食用过多,补的没有泄的多。由此可见,饮食对中药方剂功效的影响之大。

俗语说:“是药三分毒”《周礼·天官》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在寒、热、温、凉和酸、甘、辛、苦、咸等方面药物又有自己突出的特性治疗疾病也正是应用了药物的这种“特性”,也就是偏性来调整有病机体的偏失状态。比如,人体寒用温热的药物为主;人体热则用寒凉的药物为主;人体寒热掺杂则寒热之药同用;人比较虚弱,则用补益的药物为主;人体水湿比较多则用逐水利尿的药物为主;人既虚弱又有很多水湿,就要同时以补益药和逐水利尿的药物为主;体寒的人既虚弱又有很多水湿,就要同时以温热的补益药和逐水利尿的药物为主。这些只是用药的一般法则,具体的病情选方用药时还要考虑的更全面。

     饮食经过了几千年的筛选,其筛选的首要标准,就是能够长期服用而不至于产生副作用或副作用极小,而一些副作用稍大的饮食如部分调味品一般家庭使用总是作为佐料是不会作为主食来用的这也是中国食文化几千年来形成的宝贵经验。但是调味品使用不当会引起明显副作用,比如,含有桂皮和花椒的调味品,桂皮和花椒均有小毒,二者一起食用热性、燥性都很大,过用或使用不当会引发疾病(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眼目干涩,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很多调味品本身就是偏性相当大的中药,过多使用调味品必然影响中药方剂的功效。

未完待续……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饮食对方剂功效的影响
中药有升降浮沉的差别,用药需顺应四季,这些知识是需要懂的
中药方剂组成分类
品味医道之廿三:一碗牛肉面 是饭还是药
中药方剂之防字类
中医:中药和方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