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文并茂 厚德怀仁——怀念恩师张灿玾教授


 小编导读 

2017年9月1日,首届国医大师张灿玾教授仙逝。张灿玾教授涉医60余年,医道深厚,辨证独到,精通中医又通晓文史哲理,对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成就昭彰。张老论证问题寻根溯源,分析而后言之,无证不言,孤证不立。

今天,是张教授仙逝50天的日子,悦读中医独家发表其高徒李玉清教授的缅文,向大家展示一位勤奋、严谨、饱学的中医大师……


恩师张灿玾教授于2017年9月1日驾鹤西去。直到9月3日,于济南莲花山殡仪馆告别恩师后,我仍然不敢相信,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恩师已经离去。我心中有个愿望,希望能在头七之前,写一篇怀念恩师的文章,但一提起笔,就泪眼盈盈,悲不能已,无奈几度搁笔。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罗海鹰编辑打来电话,表达她的悼念之情,并希望我写一篇纪念文章。与罗海鹰编辑结缘是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策划的系列丛书《走近中医大家》约请张老,希望能写一本关于张老一生及医学历程的著作,由我及张老之孙张鹤鸣执笔。为此,罗海鹰编辑与包艳燕编辑数度来济,与张老和我们切磋书稿,结下深厚友谊。对罗编辑的约稿,我答应下来。她的来电,促使我从悲痛中振作精神,再度提笔,将写一篇纪念恩师的文章的心愿付诸实现。

博学强识 医文并茂

因缘际会,我有幸成为张老的入室弟子。初见张老,惊讶于他的博学。他解说学术问题,运用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等知识,学问做得很深。且张老爱好很多,长于戏曲、书法、篆刻等,人称“琴棋书画老中医”。“博学强识,医文并茂”是我博士毕业之后,张老送给我的题词,恩师对我寄予莫大的期望。但这句话用来描述恩师的学问,是非常贴切的。他常笑称自己是小学毕业,以“六半三一”总结自己一生:六是六年小学,半是半部《论语》,三是三世为医,一是杏林一丁。他从只上过六年小学的乡村医生,成长为国医大师。每当青年朋友向他请教成功秘诀时,他说:“无他,读书藏书耳。书籍是我的老师。”张老确是以书为师,成长起来的。凡是见过他藏书的人,都会为之震撼,满满两大房间,从下到上,整整两面墙,所藏有经、史、子、集,共约5000种,尤以医书为多,计有3000余种。

张老出生于世医之家,其祖、父均行医。他少时即习医,更酷嗜读书。初上小学时,他为村中老人聊天时背诵诗词的优美韵律所感染,非常希望能得到一本关于诗的书。后来祖父领他赶集时,他看中了书摊上的两本书:一本是《白话注解千家诗》,另一本是《中华字典》,但因家庭经济不宽裕,不敢问老人要钱买,只能在心中惦记着。后来过年时家中给了压岁钱,他才买了下来。这件事情被小学老师知道后,给予表扬和肯定,这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张老喜购书、藏书、读书,也因工作与生活环境使然。张老生于1928年,八岁入小学读书,其间恰逢日本侵华战争,因此,断断续续上过六年小学之后即无学可上。此后至1958年调入山东中医学院,这段时间他有多重身份:一是跟随祖、父学医,并于20岁独立应诊的医生;二是先是在村中剧团任提词,后任导演,并积极参与村中社会活动;三是曾在村中当过一年的小学教师,兼教识字班。他既要学医,又要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当过小学教师,还会吹拉弹唱,又学会诗词歌赋,以他小学的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张老认为既然承担了一些社会工作,就一定要干好,就要把相关的知识学好。因此,他是根据学习和工作及爱好的需要,通过读书,广泛自学各个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要自学,就需要买大量的书。

张老青年时购书、读书并不容易,一是早年购书渠道不多,二是购书经费短缺。张老生于战乱之年,长于乡村之中,因此,购书渠道不多,大部分书籍都于市集书摊上购买。但他不放过任何阅读图书的机会。曾有一南下干部因肺结核吐血,形成气胸,回胶东老家休养,经张老治愈。他带回一本《新名词词典》,是介绍国际政治、历史、经济、地理、社会、哲学、科学、文艺、人物等有关的新术语、新名词的工具书,张老在书中读到诸多新知识,有颇觉耳目一新,因此爱不释手,每次到患者家中,诊病之余都要翻阅。患者看出张老非常喜欢,就将此书题名相赠,以作纪念。又如张老发现一个卖染料的摊上摆着一本完好的线装影印书,并带有书函,书名是《周秦诸子斠注十种》,这是清代一些名家对周秦诸子的选句校释。张老看到后非常高兴,问他是如何得到此书的,摊主说是从书摊上论斤买的,用来包染料。张老觉得太可惜了,于是跟摊主商量买下此书。摊主见张老如此喜欢此书,又是熟人,便将书送给了张老。张老从中学到了通假字等古文知识,为以后阅读研究中医古籍打下了基础。

张老祖辈并非大富之家,成年后又有一大家人须供养,因此经济上一直很拮据,直到晚年才得到缓解。虽然如此,他还是千方百计挤出钱来购买图书。先生有时带钱上街去买衣服等必需品,但却不知不觉进了书店,回来时衣服没买成,反到带着书回来了;有时为买书连饭费都几乎不能保证,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盼望发薪日以解急,更不用说荤味了。他常光顾济南古旧书店,买了《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等重要训诂书,及《千金方》《金匮要略》《伤寒论直解》等清代木刻医书。先生尤为自豪的是买到了谢观先生收藏的《春秋小学》一书,书内钤有“清季民初武进谢利恒自藏书籍”印,名章“谢观之印”“利恒”,闲章“东山后裔”“澄斋览读”“敏事慎言”。盖有如此多的印章,可知谢观先生当年多次摩挲此书,不知因何流落在外。有时因经济原因一时不能得到的书,张老会千方百计买回。如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古旧书店有石印本《百子全书》,售价12元,当时张老囊中羞涩,拟借钱次日来购,但次日此书已被买走,张老心中一直引以为憾。一直等到80年代,此书再次付印时,他以40元买到。总之,张老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一直坚持买书、读书、藏书,他的5000余种藏书,以他的经济状况来说,实属不易。

张老教育弟子,要求全面发展,“医文并茂,理用兼优”。张老认为医文并茂对一个高明的医家来说非常重要。前人留下了大量的医学文献,这些医学文献中,记载着浩瀚的医学理论和医学知识。医学所涉及内容广泛,与天文学、地理学、历法学、气象学、术数学、哲学等,均有密切关系。医和文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必须从医和文两方面入手,才能充分发掘中医药这一伟大的文化宝库。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方法很多。张老指出方法之一是买书、读书。他认为须掌握文史哲类图书,才能正确的理解古医籍。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可能有的人连古医籍也读不成句,读不懂。有时用药、用方也会出错。

总之,先生之所以能取得高水平的成就,与他博览文史哲类书籍有关。他说读书为他生平第一需要:“箪瓢陋室犹无怨,黄卷青灯足可安”。

张老用他的行动影响我们,他经常带我们一起去书店买书。张老的学生毕业之后,也都形成了买书藏书的习惯,十天半个月就去逛一次书店。如果有一段时间不去买书,就感觉像少了什么。去趟书店,都不会空手出来。

良师严师  循循善诱

张老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良师。我在张老的指导下,真正进入中医文献研究之门,不再觉得这是一门枯燥的学问,而能够乐在其中。就如王士贞在《本草纲目序》中所写:“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我能登堂入室,全赖张老指导有方。

凡是跟随张老学习过的同门,均能感受到张老是对学生非常严格的良师。在教学方面,他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张老指点我们读书,而且及时检查学习效果。他所估计的时间很精确,我们必须以全部精力投入,才能及时交出比较满意的答案,不能偷懒。他对我们很关心,有时他指导我们看的书图书馆找不到,书店也难以买到,他知道后,就从他的藏书中找出有关材料,复印给我们,让我们学习。他所指点的书,事后看来,为我们文献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既授人以渔,又授人以鱼,非常注重能力的培养。他给我上第一节课,讲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拿布袋来装知识,我这里没有这么多的知识让你装走。你在这里是学习一种能力,一种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也是我博士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不仅就研究的题目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而且学会了做学问的方法。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张老要求十分严格,须提前半年多完成初稿,再经多次修改,才能定稿。在一次次的修改中,我感受到了张老深厚的文字功底。经过他的指点,我们撰写论文及运用文字的功夫增强了。当时未有感觉,只觉得一次次修改很累。但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能明显地感觉到当时为后来打下了深厚的文字基础。现在回想一下,张老对我们的指导,不仅严格,而且是有层次、有步骤的,使让我们受益匪浅。

张老还注重我们整体素质的培养,他给我们开“文体研究”“诗词赏析”“篆刻欣赏”“奇石欣赏”等课,他说这样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整体人文素养,和科研工作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影响。

工作之后,张老也没放松对我们的要求,时时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的一位师姐说了句比较形象的话:“老师像是拿着鞭子,在后面督促你,让你不能松懈,要时时上进。”我们都有这种感觉,每次上张老家中一趟,就感觉自已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赶紧弥补。他本身就是一个高峰,一个标尺,是我们上进的目标,我有时就给张老说,我必须隔一段时间来一趟,好像进了加油站一样,给自己加了油。张老说:“文献研究来不得浮躁,必须严格、严密和严谨,才能有所得。老师手松一松,实际上是害学生。

回想2010年暑假,为了完成《走近中医大家》,我与张鹤鸣对张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访谈。室外有时骄阳似火,有时阴云密布,有时暴雨敲窗,有时清风徐来,先生将他八十余年的人生经历与我们娓娓道来,我们随着他的讲述,或喜悦,或悲伤,或感叹,心情因他的人生经历而跌宕起伏,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他经历的年代。时至今日,先生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然今恩师已逝!呜呼哀哉!

恩师一生笔耕不缀,留下了中医文献的奠基之作《中医古籍文献学》、其一生涵泳《黄帝内经》之作——《黄帝内经文献研究》及其家三世医学经验著作《三世医案》等重量级著作,为医林所推崇,先生可瞑目矣!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藏书和读书的困境
读书人的藏书
买书、藏书、读书、用书
自家的藏书你看了多少?
悟空问答
买书读书与藏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