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草问答评注》1
​​目录
第一章 药理
一问:药理
二问:解剖实验
三问:实验
四问:药理与药性(琥珀、磁石、阳起石、蛇、蜈蚣、蟾蜍)
第二章 药性
五问:人参
六问:人参、朱砂、二气砂
七问:黄芪
八问:肉桂、桂枝
九问:大蒜、辣椒、苡仁、泽泻、百合、旋覆花、钟乳石、蛤蚧、麦冬、天冬、龙骨、茯苓、当归、川芎、红花、丹皮、祧仁、萏草
十问;肉桂、桂枝、远志、马通、酸枣仁
十一问:生地、阿胶
十二问:青礞石、化红皮、荔枝核、川贝母、生石膏、桑白皮、李东根、石榴、侧柏叶、地黄、山药
十三问:白术、甘草
十四问:夏枯草、款冬花、冬虫夏草、麦冬、天冬、忍冬、冬青、半夏
十五问:甘草、黄精、山药、白术、苍术、黄苠、荠苨、莲米、芡实、苡仁、茯苓、赤石脂、禹余粮、龙眼、使君子、牛肉、羊肉、猪肉、人乳、甘松、木香、大枣、梨、荔枝
十六问:黄连、栀子、选翘、莲子、莲心、黄芩、龙胆草、胡黄连、大黄
十七问:花粉、元参、丹皮、青黛、苍术、干姜、黄连、白芍、生地、石膏、黄芩
十八问;艾叶、故纸、巴戟、远志
十九问:薄荷、年夷、荆芥、羌活、独活、细辛、防风、紫苏、苏梗、荔枝、苏子、桂枝、肉桂、附子、吴萸、小茴、故纸、韭子
二十问:五味子、五倍子、罌壳、白芍、山茱萸、乌梅、山楂
二十一问:酸味生津之理
二十二问:酸之极主吐
二十三问:旋复花、泽泻、昆布、海藻、寒水石、芒硝、火硝、食盐、肉苁蓉、秋石、童便
二十四问:升降浮沉
二十五问:薄荷、辛夷、麻黄、荆芥、桂枝、生姜、葱白、羌活、独活、葛根、柴头翁、升麻、紫苏芷、炉甘石、海石、菊花、连翘、银苍耳子、青蒿、蔓荆子
二十六问:酒
二十七问:饴糖
二十八问:芒硝、大黄、白芍
二十九问:黄连、大黄
三  十问:巴豆、蓖麻子、庥仁、葶苈、杏仁
三十一问:葶苈、杏仁、枳壳、厚朴
三十二问:陈皮、槟榔、沉香、茄楠香、降香、牛膝、三棱、莪术、姜黄、郁金
三十三问:赭石、槟榔、葶苈、杏仁、射干、厚朴花、川贝母、旋复花、陈皮、木香、桔核、楂核、荔枝核、大黄、巴豆、牛膝
三十四问:根升、实降、茎和、枝叶散
三十五问:升麻、葛根、黄芪
三十六问:,升麻、黄芪、葛根
三十七问:牛膝、威灵仙、茜草
三十八问:草木之实主降
三十九问:苍耳子、蔓荆子、花椒,桔红、椒目、桔核、牵牛子、车前子、荔枝核、山楂核、白蔻仁、西砂仁、柏子仁、酸枣仁、杏仁、桃仁
四  十问:藿香梗、苏梗、竹茹、松节、通草、苇茎、荷粳、葱白、木通、苏木、秦皮、棕皮、血竭、乳香、杜仲
四十一问:花主散
四十二问:芙蓉花、旋复花、枇把叶、甘菊花、金银花、辛夷花、密蒙花、竹叶、菊叶、豨签草、荷叶、桃叶、苏叶、桂技、八角风、苍耳叶、巡骨风、苏技、桂枝、桑枝、桃枝
四十三问:麻黄、麻黄根、常山、商陆、当归、地榆、松节、辛膝、藕节、麦茅、谷芽、赤小豆芽、皂刺、白棘刺、钩藤勾、红毛五加皮、白蒺藜、姜皮、茯苓皮、桔皮、桑皮、槟榔皮、桂心、茯神木、莲子心、竹叶心、姜汁、竹沥、藕汁、桃胶、续断、秦艽、杜仲、竹茹、桔络、瓜萎
四十四问:三七、三棱、八角茴、六神曲、两头尖、人参、五加皮
四十五问:鳖甲、穿山甲、水蛭、虻虫、金箔、朱砂、龙骨、白银、赤石脂、禹余粮、铜、自然铜、猎、牛、鸭、鸡、羊、鹿茸、龟板、虎骨
第三章 炮制
四十六问:炙甘草、生甘草、炮姜、干姜、炮附子、制附子、生附子、炒葶苈、炒苏子、炒白芥子、制半夏、制南星、煅礞石、甲珠、炒鸡内金、煅古铜钱、煅花蕊石、朱砂、地黄、秋石、熟地、银花炭、槐花炭、酒大黄、清宁丸、咖啡茶、乌金膏
第四章 相反
四十七问:十八反、十七忌、十九畏
第五章 引经
四十八问:引经报使
第六章 六气
四十九问:六气
五  十问:风生之由
五十一问:风(羚羊角)
五十二问:温性入肝;热性入肾
五十三问:寒(硫磺)
五十四问:上热下寒;外热内寒之治法
五十五问:内热外寒;下热上寒之治法
五十六问:湿
五十七问:水火合化为湿之物验
五十八问:燥
五十九问:火、热
六  十问:火、热
六十一问:木、火
六十二问:牛黄
第七章 七
六十三问:七情之病不离乎六经气化
六十四问:血、气、痰、郁
六十五问:血
六十六问:血余
六十七问;茯苓
六十八问:气
六十九问:痰
七  十问:痰
七十一问:郁
第八章  药品
七十二问:本书特长
第九章  药书
七十三问:评诸药书名著得失

《本草问答》补遗
气之发
卷 上
第一章  药理
□ 药理
一问曰:药者,昆虫土石,草根树皮等物,与人异类而能治人之病者,何也?
答曰:天地只此阴阳二气,流行而成五运金木水火土为五运,对待而为六气风寒湿燥火热是也。人生本天亲地,即乘天地之五运六气以生五脏六腑。凡物虽与人异,然莫不本天地之一气所生,特物得一气之偏,人得天地之全耳。设人身之气偏胜偏衰,则生疾病。又借药物一气之偏,以调吾身之盛衰,而使归于和平,则无病矣!盖假物之阴阳以变化人身之阴阳也。故神农以药治病。
评注:此问论药物所以能治病之理由。天地初分之后,只分阴阳二气,则天为阳气,地为阴气,阴阳之气相互流行,而成金木水火土五运,五运在天亦在地。阴阳二气对待则分火、热、燥三阳气、风、寒、湿三阴气,共成六气。人生在天地之间,本一小天地,则天地之阴阳运气反映在人身上,阴阳二气则生男女,并得五运而生五脏,六气而生六腑。其余之万物虽与人异类,总之,皆本天地之一气所生,阴阳之气,分则为二合则一也。人与万物不同之处,人得天地纯全之气;物仅得天地一偏之气,故物不如人之处在于此。假如人身之气,即五脏六腑之气,有偏盛偏衰之处,则衰处受盛处克制,失掉平衡制约,就会产生疾病。则可选择药物一气之偏,以调整人身气之盛衰,使归于平衡协调,达到人身之气和平则康复无病。一言以敞之,即假物之阴阳以变化人身之阴阳。先民神农氏族以药治病之理即在于此。
此问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上虽曾提及,但不如唐氏将源流一并托出,源于阴阳五运六气,使药物与治疗疾病密切结合起来,立药物所以能治病之根本大法,较诸家本草格高一筹,真可谓探源握道奧之论,为以后诸问之总纲,药物学中登堂入室之金科玉律。
□ 解剖实验
二问曰:神农尝药,以天地五运六气配人身五脏六腑,审别性味,以治百病,可谓精且详矣。乃近出西洋医法,全凭剖视,谓中国人来见脏腑,托空用药,不足为凭,然欤?
答曰:不然!西人初创医法,故必剖割方知脏。中国古圣定出五脏六腑诸名目,皎然朗若,何必今日再用剖视之法。当神农时,创立医药,或经剖视,或果洞见脏腑,均不必论。然定出五脏六腑诸名目,而实有其物,非亲见脏腑者不能。安得谓古之圣人,未曾亲见脏腑耶!《灵枢经》云:“五脏六腑,可剖而视也”。据此经文,则知古圣已剖视过来。且西洋剖视,只知层次,而不知经脉;只知形迹,而不知气化。与中国近医,互有优劣,若与古圣《内经》、《本经》较之,则西洋远不及也。
评注:此问论中医用药是否经过解剖实验。原论已详,不必经过一一注释。中医之发展亦由解剖而来;用药亦由实验而来,再上升到理论,复由理论指导实践。惟自晋唐以来,医学著作,汗牛充栋,后之学者如学历史,历史事迹,不必经过实验,故造成由理论到理论者多矣。所以医学水平提高放慢,治疗效果往往不如古人,这是中医传授之缺憾,不能讳过。近代虽有王清任力主剖视;张寿甫力主用药须先经过实验,积习较深,所以影响不大。《内经》《本经》是由群医经解剖实验而来,所以造诣深远,有很多论述超过西洋,如经络、气化等等,西洋迄今仍属不知。所以要求振兴中医的有志之士,须学古圣经过解剖实验,验之确实,再提高到理论,用以指导实践。至于古人所遗留下来的丰富宝贵医学遗产,也应好好学习吸收,吸收不能代替自身之实践、创造、发明,两者应紧密结合起来,才是研究医学之正道。但唐氏已觉察到自己的论据不周,故最后说:“若与古圣《内经》、《本经》较之,则西洋远不及矣”。惜未作进一步之发挥。
□ 实验
三问曰:西人谓彼用药,全凭试验,中国但分气味以配脏腑,未能试验,不如西法试验之为得也,其说然欤?
答曰:中国经神农尝药,定出形色气味,主治脏腑百病,丝毫不差,所谓尝药,即试验也,历数圣人审定,盖已详矣,岂待今日,始言试验哉!
评注:此问专论药物实验。唐氏仍主古人经过实验,用之不差,今人不必再实验之意。盖古人之实验固可贵,不能代替今人之实验,况药物因时因地不同,气味形色主治亦有变迁,故今人用古方治今病,有效有不效,当然其中含有论证用药是否恰当的因素,就证药切合而论,亦有不效之时,可能药有伪劣者,又可能因时因地有别,所临之五运六气不同,以成之形色气味有差。总之,未经亲身多次实验,不能得其究竟。所以说药物须经亲自栽培、采制,得其地道药材,还要经过临床多次实验,结合《本经》之原义考察,才能得出结论。关于这个关键问题,余在书后附有专论,请参阅。在这个问题上,唐氏之主张,不过是吃现成饭之意。
□药理与药性
四问曰:辨药之法,以形色气味,分别五行,配合脏腑,主治百病,是诚药理之大瑞矣。而物理相感,又有不在形色气味上论者,譬如琥珀拾芥;磁石引针,阳起石能飞升,蛇畏蜈蚣!蜈蚣畏蟾蜍,蟾蜍畏蛇,均不在形色气味上论,又何故也?
答日: 答曰∶此以其性为治者也,夫辨药之形色气味,正以考其性也,果得其性,而形色气味之理已赅。故凡辨药,先须辨性。
有如磁石,久则化成铁,是铁之母也。其引针者,同气相求,子来就母也,以药性论之,石属金而铁属水,磁石秉金水之性,而归于肾,故其主治能从肾中吸肺金之气,以归于根。
琥珀乃松脂入地所化,松为阳木,其脂乃阳汁也。性能粘合,久则化为凝吸之性。盖其汁外凝,其阳内敛。擦之使热,则阳气外发而其体粘。停擦使冷,则阳气内返而其性收吸。故遇芥则能粘吸也。人身之魂阳也,而藏于肝血阴分之中,与琥珀之阳气敛藏于阴魄之中,更无以异,是以琥珀有安魂定魄之功。西西西西西西西洋化学谓磁石、琥珀内有电气,其能吸引者,皆是电气发力,能收引之也。有阴电,有阳电。凡物中含阳电者,遇有阴电之物即吸;含阴电者,遇有阳电之物即吸。若阴电遇阴电之物即相推,阳电遇阳电之物亦相推,其论甚悉!琥珀能拾芥而不能吸铁,磁石能吸铁而不能拾芥,以所含之电气不同也。然西人单以气论,犹不如中国兼以质论,则其理尤为显然。磁石之质类铁,故以类相从而吸铁。琥珀之质能粘,故以质为用而抬芥。辨药性者,所贵体、用兼论也。
阳起石生于泰山山谷,为云母石之根。其山冬不积雪,夏则生云,积阳上升。故或乘火气而上飞,或随日气而升腾也。凡人病阳气下陷,阳物不举者,用以升举阳气,亦以阳助阳之义而已矣!
蛇形长,是秉木气。行则曲折,是秉水气。在辰属已,在象居北,在星象苍龙。总观于天,知蛇只是水木二气之所生也。蜈蚣生于南方干燥土中,而味大辛,是秉燥金之气所生。蛇畏蜈蚣者,金能制木也。蜈蚣畏蟾蜍者,以蟾蜍秉水月之精生于湿地,是秉湿土之气所生,湿能胜燥,故蜈蚣畏蟾蜍也。蟾蜍畏蛇,则又是风能胜湿,木能克土之义。趁此以求,则凡相畏相使相反之理皆可类推。
评注:此问论药物能治病之理即于物性之中。答词甚明朗,无须一一注释。凡辨药物之形色气味质时地等等,正是考其能治病之理也,能治病之理,正是药物之性能,即体用结合。若能真明药性,用以救人身阴阳之偏颇,无不效如桴鼓,立起沉疴。但唐氏论琥珀拾芥、磁石吸铁,从气与质入手,通则通矣,不无谬误。
盖琥珀能拾芥,而玻璃、塑料、胶木等等擦热之后,均能拾芥,且其质皆粘,其气皆内返,但不能起安魂定魄之功。推其能否治病之理,其质不在粘合上,而在琥珀之原质不同上,其质为松脂,松脂为松之精华所在,其性能治风寒湿三阴邪,入地年久,又得土气长期蒸炼、炼成红玉之象。人身之魂魄为精气神所凝聚,琥珀具金刚之性,故能入肺定魄,且又为阳木之精华,故能入肝安魂,色红入血祛瘀,肺为水之上源;肝主条达疏泄,肝肺足则流畅三焦膀胱之气化,故又能通调小便。以上诸物皆能拾芥者,乃摩擦生电,感应芥亦生电,如被摩擦物生阳电,则感应芥物近端为阴电,他端为阳电,异性相吸,故能抬芥也,反之亦然。
磁石吸铁,则非电子原理,所以不能拾芥只能吸铁。磁石中有磁场,产生磁力线,铁与磁石本为同类金属,而五行中又分五行,铁与磁石皆为黑色,黑属水,故同秉金水之性。磁石吸铁,并非子来就母,乃铁被磁感,亦可带磁性,成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磁石受到震荡使磁力线排列素乱,亦可丧失磁性而变成铁矿石,两者均可互变。盖磁力线排列齐整后即有磁性,若一端成阳极,另端则成阴极,同类相感,则铁内排列素乱之磁力线受感应而排列整齐起来,近磁石之端则与磁石之极相反,阴阳相吸,故能吸铁。唐氏认为是西洋化学之理,不对,应说为西洋物理。磁石与铁皆质重色黑,故能降痰水以镇怯,金克木,又能平肝木以息风。细论之,磁石有磁场产生磁力线,人身亦有生物磁场产生磁力线,人身之生物磁场窝于两肾间即命门中,磁石粉末服后,以类相从,故引入命门以补之助之,以吸引人身血液中所含之铁元素,使血不外渗下泄,故可治损伤、吐、衄、崩漏;肺属金,又可吸引金气归根,而宁喘息。至于铁则补血之功居多,两者正可相须为用。电与磁皆分阴阳,但性不同,电阻以绝缘体则不流,作用消失;磁阻以绝缘体照样相吸或相斥,但电场可以产生磁场,磁场可以产生电场,既电可生磁,磁可生电,两者互为母子关系。为时代和条件所限制,所以唐氏论之不透彻,今代为补论之,用以完美此书。
阳起石《本经》云:色白,故又名“白石”,今有色黑者、黄者、杂色等,以放于雪上,雪化者为真。若冬不积雪,夏则生云,云乃水受热腾空之气,不一定为云母之脚,今云母之脚未见此物,乃独产于山东阳起山。凡病阳气下陷、阳物不举,宫寒不孕,用之皆有奇效,因其能补阳升阳,服之故可转化人身之阴阳也。
蛇是水木二气所生,但以木气为主,故可祛风,治疗瘫痪、疮癣诸病。
蜈蚣是燥气所生,燥属金,金性制木,故可治肝风内动外扰之抽搐,金克木,故蛇畏蜈蚣。
蟾蜍 [chán chú癞蛤蟆,也借指月亮]生湿地,且为月魄,燥气盛则湿可制之,凡疮肿结核而干燥者,蟾蜍均可润而治之。湿胜燥,所以蜈蚣畏蟾蜍。风能胜湿,湿物风吹则干,且木克土,故蟾蜍又畏蛇。此正五行相克相生之理,明乎此,则凡药物相畏、相使、相反、相恶、相杀之理,均可类而推之,而且极为快速准确。
评论(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者
五运六气资料
《伤寒论》的气化学说
跟师李可老中医学医心得:
梅花拳秘谱
本草问答评注(校对 书签).pdf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