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仲师“对照条文”举隅(五)
userphoto

2023.07.05 辽宁

关注

    今天继续为大家解读仲师“对照条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 三两 甘草 二两 生姜 三两 大枣 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将息如前法。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 三两 芍药 六两 甘草 二两 大枣 十二枚 生姜 三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这两个条文从用药上非常相似,可以说就是“一药之差”!

   首先,第21条描述的是患了“太阳病”的患者,我们知道治疗“太阳病”在表证未罢的时候仍应该寻求“表解”,而医生却错误的用了“下法”,这就是“误治”,而患者在“下后”的反应上脉象是“脉促”,“促”的本意是加快脚步走路的意思,也就是小步快走,而我们说“促脉”不仅仅指脉的速度很快,而更富有深意的是指患者体内阳气被“下法”激发后的一种应激反应!因为下法最伤里阳,而我们人体内在的阳气为了缓解“下后”引发的虚寒就会“自救式”的暂时亢进,在脉象上体现就是“促”脉!
    与此同时,患者“下后”在症状又出现了“胸满”,我们知道引发“胸满”的原因有很多,这里我们参考“结胸证”的成因(第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可以推断:医师用了“下法”后患者的里阳是很虚弱的,这就给形成“痰饮”等病理物质提供了客观条件,而“痰饮”等病理物质上乘阳位(心胸处)使胸中阳气不能正常的输布,就会出现类似“胸满”的症状!

   综上所述,患者在“下后”里阳虚弱进而产生类似“痰饮”阻塞了胸中阳气运行就出现了“胸满”,此时体内阳气在“下后”暂时亢进以图缓解里阳虚弱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在脉象上表现为“促”脉!此时的根本矛盾很明显就是要恢复里阳,恢复“痰饮”引发的阳气不伸的影响,所以,仲景在治疗上指导我们用“桂枝去芍药汤”,也就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去除了性质“阴柔”且具有补力的芍药,用“姜、枣、草”温中益气,而“桂枝”外温阳化饮的同时也可以辅助暂时亢进的阳气帮助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对于另一条的解释:同样是患了“太阳病”的患者,医师同样错误的使用了“下”法,而患者在“下后”的表现却与第21条大为不同!

   患者在“下后”出现了“腹满而时痛”,而仲师也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这时的患者已经转入“太阴病”范畴!根据第273条所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太阴病”的实质其实是里阳虚湿不得运,“腹满”是里阳虚弱不能运湿引发的,而“时腹自痛”可以理解为湿阻所滞,“湿”能通过利下排除就不痛,反而就“痛”!此时的主要矛盾在于里阳虚并湿不得运,仲景告诉我们用“桂枝加芍药汤”,也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使“芍药”用量加倍,对于此方的理解可以直接根据仲景用药习惯,患者在出现腹痛的时候,仲景往往会加“芍药”以来缓急止痛,比如小柴胡汤加减、通脉四逆汤加减、防己黄芪汤加减等!
   从两个方剂上对比,我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把“桂枝汤”当成一个基准线,那么如果你想让方药的力量偏于“解表”、“温散”,那就去掉比较“阴柔”的“芍药”,以防止它阻碍其它诸药“向上”、“趋表”的“药势”,相反,如果你想让方药的力量偏于“温里”,那就加重“阴柔”的“芍药”的用量,把“桂枝”的“温力”引入太阴!如此用药规矩非常精妙,同样的用法还有很多,还有待大家共同研究!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个人微信yangzhengtang1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本是问答体,我们看的是节略本
桂枝汤证共七条,其中三条要“勒马听风”,医圣叫着“禁之”
伤寒第29条说疑
国医大师王琦:浅谈经方应用的几点体会
《伤寒论》中医疗事故
经方讲解----桂枝汤及其变法(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