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家刘俊坡书法作品欣赏第一辑

书法家刘俊坡书法作品欣赏第一辑

艺术简介:

黄骅颜氏古典家具 今天 书法家刘俊坡1967年10月生于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学者、诗人、词作家、书法家。现为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研究员,简牍书法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及北京外国语大学、河北大学、渤海理工职业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级职称。所书字体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俊坡简牍体”、“俊坡隶”均列入北大方正国家字库,书法作品以插图形式编入中小学课辅教材。2017年渤海理工职业学院设立刘俊坡简牍书法艺术馆。多年来从事简牍书法艺术研究与创作,在全国各地多次举办个人展,提出中国书法的滥觞期是春秋中期至汉文帝时期,并对简牍墨迹进行分段研究,提出了“三体分段说”和“简牍母体说”,总结出书法演变的轨迹为“春秋或体”、“战国俗体”、“秦汉古隶”三个阶段,并以楚简为典范,提炼出了简牍墨迹所体现出的六种笔法——玉箸法、飘带法、蝌蚪法、柳叶法,垂露法、折股法、总结出简牍墨迹“夸张绮丽、飘逸潇洒、诡异神奇”十二字风格特征,其书法作品引苏东坡诗可以概括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其中,所著《中国简书源流典集》(十卷)是21世纪中国简牍书法研究史上集大成式的学术著作和简牍书法工具书,是中国第一部探究简牍书法源流的工具书,也是一部展现着全新的文化视角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的工具书,是当代中国文字史、书法史和学术文化的重要成果之一;所著《中国简牍书法文化》提出了简牍书法是中国书法的源头所在的新命题,对简牍文化的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填补了中国简牍研究的空白,在思维深度和体系建构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与《中国简书源流典集》成为简牍书法文化研究的第三个高峰的标志性著作;所著《中国简牍知识辞典》是一部荟萃了简牍历史、发现、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性辞书,系统阐释了简牍典型内容、简牍墨迹知识、简牍常识等三方面内容,从资料的汇集到分类梳理、从分条列目到诠释解答,深化了人们对中国简牍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是百年简牍研究的一次浓缩;《秦简书法入门指南(教材)》《刘俊坡简牍书法字帖》(五册)被中国青少年教育学院指定为青少年教育读本;《刘俊坡书法作品集》(两册)《刘俊坡隶书字帖》另有诗词集《芷兰之约》《简牍笺韵》。以及主要代表性学术论文有《从墨书简牍看墨迹书法之源》、《秦楚简牍墨迹笔法的比较》、《敦煌木简创作中的再思考》、《儒学、道学、骚学为楚简墨迹的思想基础》。代表性音乐作品有《水月花貌芙蓉姿》、《相思怨》、《谁弹琵琶为君愁》等。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著名艺术评论家王振德曾说:  古往今来成功的书法艺术家,往往是中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和践行者。记得现代学者型书法家马一浮在《对浙江大学毕业诸生的讲演词》中说,“国家生命所系,实系于文化。而文化根本则在思想。从闻见得来的是知识,由自己体究,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成立一个体系,名为思想。”受此论启示,本人认为刘俊坡可以称为是一位有思想,且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成立一个体系的书法家和学有所成的学者。他自觉将青春投入到很少有人涉足的简牍书法文化领域,从二十五岁在旧书摊儿偶然卖到银雀山《孙子兵法》影印本而与简牍书法文化结缘,直坚持研究并书写至今,不断获得妙悟与成就,可见其痴迷于执着的程度。他二十余年持续的笃实奋进又ー次印证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古训。笔者试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评述。、刘俊坡在简牍书法文化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出类拔苯。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对中国古代简牍文字一见钟情,而后到各地捜集我国自1907年以来出土的简牍墨书文字,查阅各种有关简牍的资料和著述,经过ニ十多年攻坚克难,终于将近百年发现的140余处出土的简牍文字进行了综合性梳理和研究,大致找到了中国简牍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简牍书法创作的诸多规律,陆续撰写出一批笔记与文章,也逐渐在学术界产生了影响。2009年春天,刘俊坡被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聘为研究员。2010年被北京外国大学外交专业聘为客座教授,为其研究生班进行“中国简牍书法文化”的系列讲座。2011年6月新华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刘俊坡编撰的百余万字的煌煌大著《中国简书源流典集》,分为十卷本,将简牍书法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乃至近现代名家书法,一一进行比较,每字注明出处,使古今源流和书写笔画赫然在目,使读者耳目一新,受到教益与启示。随后他乘势奋进,又完成了《中国简牍书法文化》。该书以十余万字的规模,分五章二十节论述了中国汉字创制的源头与形成过程、简牍墨书的文脉传承、秦汉简牍的时代特征、简牍墨书与东晋以降诸多书体的血肉关联,以及简牍帛书的理法概述等课题,从而首次提出“简牍墨书是后世诸体书法的母体”、“简牍墨书是有别于官方政令的流通于人与人之间的俗体(或体)文字”等真知灼见,同时也论证了东晋王羲之帖学之前从商周至东晋桓玄约一千七百年间简牍墨书广泛应用的历史事实。此外,这部著作对简牍墨书进行的概念分类及书法技法的概括与总结,也都令人心悦诚服,使读者扩展了对简牍墨书的文化视野和审美境界。  

       鉴于刘俊坡《中国简书源流典集》与《中国简牍书法文化》两部著作的出版,人们有理由认定他是站在当代简牍书法研究领域高端的专家学者。纵观简牍文字出土以后的百年研究历史,大致出现过三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应该是1930年由罗振玉、王国维合作编写的在日本出版的《流沙坠简》。该书以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发现并盗运至英国的789枚汉简为依据,进行了精心整理的考释,为世人了解汉简打开了眼界。第二个高峰应该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创作形态呈现于世人的成果应推沈増植融入简牍的行草书法作品和独树一帜的钱君匋汉隶简书。以著作形态呈现于世人的成果当为执教于厦门大学的吴孙权先生撰写的楚简研究方面的论述,虽是从文字学角度阐述的,却代表了上世纪中期研究简牍文化的学术水平。第三个高峰是本世纪近十多年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与刘俊坡这两部顺具研究质量和卷帙可观的专著相比,或偏于介绍,或只是报导,或资料叙述,或学习笔记,大多是零篇散幅、系统性的学术性研究探讨寥寥无几。因此,何香久先生称其《中国简书源流典集》是一部“具有拓荒意义的煌煌大书”,而此部《中国简牍书法文化》在研究深度与体系建构等方面较前部又是一个发展的跨越。毋庸置疑,刘俊坡这两部著作已经成为简牍书法文化研究的第三个高峰的标志。 

        一般说,一个民族的文明史,是从文化史开端的,而文化史又通常以文字史开端的。我们常说中国有五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这是否说的短了一些?1987年12月《光明日报》公布河南省舞阳城北二十ニ公里的沙河故道,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相当于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原始社会聚落遗址,出土了几片带有契刻符号的龟板浮甲。经过C14测定,这几片甲骨契刻符号文字距今已八千多年了。比山东省莒县发现的五千年前的陶文还要早上三千年。不言而喻,墨书与竹简木牍的文字较甲骨难于传世,此乃书写或契刻的材料使然,所以简牍文字较甲骨文字的发现为晚。试想中华始祖伏羲氏作“八卦”时的第一笔,所谓“一画开天”,到底写在何种材料上?写在竹木上总比刻于甲骨容易,也比写在泥陶再去烧制容易。我们通过刘俊坡的研究成果,得知在陶文、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等契刻文字行世的同时,还有大量的简牍帛墨书文字并行于世。由此推断,先民用简牍帛书的历史有可能比一千七百年更长。《尚书》云“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即说明商汤的祖先(也就是生活于夏朝的商国始祖)就已经使用简牍典册了。简牍墨书使用的历史到底有多长?刘俊坡的研究成果留给世人以广阔的思考空间。他对简牍墨写文化的探讨,在中国文字史、书法史和文化史上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对其研究成果进行高度评价永远不会过分,这也是深化中华民族国学研究的必然途径之ー。  

       二、刘俊坡在简牍书法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坚持不解,成就斐然,是当之无愧的擅长简牍书体的学者型书法家。刘俊坡在研究简牍墨书之前,就已经具备相当扎实的文化功底和书法功力了。受父辈和师长影响、他从十多岁染翰临池,先后临写过四十多种碑帖,对隶书用功尤勤。他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一名会员书法家,无论从学术建树上,还是艺术创作上,都已是名副其实、不负众望了。众所周知,自1907年简牍墨书文字在敦煌面世的百余年间,许多书法名家都从简牍墨写中汲取营养,并进行了各自的成功的创作,如罗振玉、王国维、沈曾植、邓散木、商承祚、来楚生、钱君匋、孙其峰、王颂余、赵伯光、刘正成等人,莫不如此。但上述名家的书法创作,均是在其原先擅长的书体基础上,添加了简牍帛书的一些元素(主要是勾撤捺的特征),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简书创作。刘俊坡则别开天地,在完全意义上的简书意味上大做文章、大搞创作。他从古代简牍帛书的天地中寻觅创作灵感,从简牍典册文献中体味笔画、结体、变通的风格与趣味,从各地古代简牍文字的对比中进行颇具自己个性的遴选与组创,这与单纯模仿古代简牍文字的作品不可同日而语。其简书创作的内容是书写自己喜欢的诗词文章或名言佳句,其书体以结字稍长而伸展自如的楚简为根基,同时融入敦煌、居延、银雀山等地汉简及马王堆帛书中的活泼灵动等元素,注重抒写自我的情性意趣和整幅作品的气势贯通。他以玉箸法的中锋用笔为主导,在书写中依据不同文字需要,酌用飘带、蝌蚪、柳叶等简书笔法。抑或是各种简书笔法的混搭并用,使创作达到纵横自如、随心所欲的自由境界,正如作家何香久为其《中国简书源流典集》作序时所说:“他对简牍书体笔法的研究之精细深入,是当代书法家中为数不多的人之ー。化众简为我用,再以我法而化众简,从而形成了他那种活泼率意的简书风格。他的简牍书法用笔强而具文韵,务于简易而富于变化,结字厚朴而不失灵动。他习惯用中锋,以锋摄墨,以墨裹锋,意多于法,既保持了简书特有的拙朴,又开张有致,显得天真烂漫,古朴自然。”刘俊坡为楚简墨书总结的“夸张绮丽、飖逸潇洒、诡异神奇”的十二字风格,不仅对规范和弘扬当代简牍书风有现实作用,也是他自己创作的“夫子自道”和努力方向。在欣赏刘俊坡简书创作时观者们都会感到“书如其人”,其作品明显透出一种清新刚正之气。其气象若出水芙蓉、长空皓月、幽云出谷、清风拂窗,而无矫揉造作的媚俗之弊。其笔力似壮士之臂,力举千钧,钢筋铁骨,挥舞裕如,毫无软弱轻浮之态。其韵度宛如苏轼所说“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跌宕有致且风情万种。其境界亚赛李白所说“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开阔疏朗而又幽静诡奇。著名学者和书画大师启功评价其“书法极具オ情,有灵气,整体形式感好,具有金文汉隶情趣。悟性高,有潜力,在年轻人中是不多见的”。 

       性格决定命运,道路关系前程,学识充实内涵,修炼制约格调。愿刘俊坡再接再厉,更上层楼,永远成为当代中国简牍书法文化的继承者、守护者、践行者、创造者和弘扬者,不断为中国简牍书法的研究与创作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王振德 癸已年春月于天津美术学院积学轩

责任编辑:王红雷             ●投稿或订购作品:请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湖散人‖中国简牍文化研究第三个高峰的标志 ——记简牍学者、书法家刘俊坡
刘俊坡的书法主要得益于对先秦篆书和楚简的深刻领悟
书法要怎么玩?
文房用具对两晋书法的影响
「翰墨名家」书法家何中东简牍帛墨迹书法欣赏
“十二届国展”书法家 | 徐帆:行稳致远,尽得风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