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底什么叫做辩证地看待问题?

全文约5000字

正文

 “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已经成为一些人标榜独立思考的口头禅。 

但是如果我们问他一句,什么叫做辩证地看待问题呢?

很多人就会说,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坏的一面。

 这是不是辩证地看待问题呢?当然是,但只是非常浅显的辩证。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辩证的内涵,当然,此处的辩证是唯物辩证法中的辩证。

教员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要想更好读懂他的文章,不懂一点辩证唯物主义也是不成的。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给出唯物辩证法的整体框架并进行初步的解释,今后还会对每一个概念进行详细通俗的解读(其中有些概念已经讲过了)。

可以看到,整个的唯物辩证法,或者教员常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可以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

一指的是物质统一性原理,简单的说,唯物辩证法首先得是唯物论,也就是承认物质先于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

物质的状态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对立统一。物质是绝对运动的这点比较难理解,一个苹果,放在桌上,哪里运动了?运动这个词,并不是单单指的空间上的变化,比如从这个地方跑到那个地方,而是普遍的指事物变动的状态。如果把一个苹果放在桌上三五个月,它肯定要烂掉,这种烂掉不是一瞬间发生的,而是渐渐发生的,或者说就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

但就当下而言,甚至十分钟前到现在,苹果就是苹果,外表没有变化,内部的变化也相当细微,这就是所谓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我们能够认识这个苹果的基础。

这一条原理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既然事物是绝对运动的,那么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和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时,都要按照世界此时的面目去认识世界,一切从当下实际出发,而不能过分依赖过去的经验。

二是指联系和发展的总观点。联系是指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社会学上有个叫做六度空间的理论,说的是每个人最多只要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个理论未必完全正确,但它所展现的正是一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思维。

此外,联系还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是臆想的,比如我和诸位读者的联系,就通过我的文章而客观存在着,联系是多样的,我和诸位读者的联系就是比较弱的联系,而诸位读者和自己家人的联系,就是强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假如我不写文章了,关闭了公众号,我和诸位读者的联系也就结束或者更加弱化了。世界普遍联系原理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确立开放性,整体性的思维观念,分析一个事物,不能够只盯着它本身看,还要从和它相互联系的事物来进行考察。

发展指的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以过程的形式存在,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神圣的、绝对的东西,包括辩证法本身。

以国家这个概念为例,人类以国家形态聚集起来的历史有数千年了,这看起来已经是一种恒定,永远不会变化的事,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就认为,国家这种形态,将来一定要消亡,人类将会进入没有国家区别的时代。

发展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变化、发展的过程,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从来如此,未必就是对的,也未必将来还是如此。对于事物,我们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三指的是三个规律。首先是对立统一规律,这是整个唯物辩证法最核心的规律,也是我们通常讲的矛盾分析法。这个规律我们此前已经撰文详谈过了,此处再进行简要的总结。

矛盾指的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得矛盾运动向着自己希冀的方向发展,以实现改造世界的目标。具体内容见下面的思维导图

 

矛盾特性对我们做事的两个基本启示。“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所谓两点论是指的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次要矛盾,而对某一矛盾,不仅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正如今年新冠疫情爆发时,《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这个文件就提到,防治新冠是主要任务,但也同时也要统筹经济发展。

所谓重点论就是要一个时期,对于事物的认识,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新冠期间,虽然要统筹经济,但是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当时的主要矛盾——疫情防控上。两点论和重点论本身也是对立统一的。

质变量变规律(此前已撰文谈过)。量变质变规律是事物在矛盾动力的推动下发展所呈现出的一种状态。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则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量度的关系如下:

量变质变规律告诉我们仰望星空要和脚踏实地相结合,要认识到事物在量变阶段是没有显著变化的,不要犯急性病,三五天功夫见不到效果就放弃,那是永远等不来质变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此前已撰文谈过)。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在矛盾动力推动下所呈现出的一种形式。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消亡,转化为另一事物的因素。否定的实质是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因而对任何事物,即使是教员的文章,也要批判性的吸收,不能够照搬照抄,或者说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谓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两次否定之后,呈现出和原事物某种程度上的相似,类似于数学上的负负得正,但要注意,此时的事物是经过两次否定而得到发展的新事物,和原事物在内容上是不一致的。比如鸡生蛋,蛋生鸡,虽然亲代和子代都是鸡,但它们显然不是同一只鸡了。

四种辩证思维指的是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

归纳和演绎指的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过程。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蕴含着归纳和演绎的辩证思维。从道到万物,是演绎,从万物都道,就是归纳。

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把认识的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门别类的研究。综合则是把各个部分、要素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实践论》中有这么一段论述:

原来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例如有些外面的人们到延安来考察,头一二天,他们看到了延安的地形、街道、屋宇,接触了许多的人,参加了宴会、晚会和群众大会,听到了各种说话,看到了各种文件,这些就是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这些事物的外部联系。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也就是延安这些各别的事物作用于考察团先生们的感官,引起了他们的感觉,在他们的脑子中生起了许多的印象,以及这些印象间的大概的外部的联系,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过程讲的是感性认识的形成过程,其中已经涉及到分析和综合,延安的方方面面各有其特点,将之综合起来,也就形成可大概的外部的联系。当然,这些认识还都是比较浅显的,如何进一步深入呢?这就涉及到我们的下一种思维方式——抽象与具体。

抽象与具体指的是人类思维从具体事务的表象抽象到事物本质方面认识,又使抽象的本质认识在思维的具体中再现出来的过程。同样在实践论中:

外来的考察团先生们在他们集合了各种材料,加上他们“想了一想”之后,他们就能够作出“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这样一个判断了

世界上并没有一个什么实物化的统一战线可以供考察团考察,有的只是一些具体的人和事,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延安的方方面面,正是从这些方方面面中,抽象出了“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本质认识,在这个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再去探讨共产党的政策是不是符合统一战线的,这就是从抽象再回到具体。

逻辑与历史。逻辑指的是理性思维或者理性抽象,它以理论的形态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历史指的是客观的现实世界。历史是逻辑在现实世界的复现,逻辑是历史在思维中的再现。就以《持久战》这篇文章为例,这盘文章用矛盾分析法论证了日本必败以及如何败的历史逻辑,但这种逻辑具体以什么样的历史事实展开,是谁都没法子知道的,只能留待现实世界来逐步呈现。但无论具体的现实如何,它一定会围绕着日本必败这一逻辑展开,这就是逻辑和历史的关系。

五个基本范畴是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的五个基本角度,包括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

内容与形式。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综合,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这告诉我们,既要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形式的积极作用。比如传播观点,写成文章是一种形式,做成视频也是一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都需要内容本身有吸引力才行。

本质与现象。本质是构成事物诸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决定现象,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着本质。这告诉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不能只满足于看到现象,还应当从现象入手,去分析其背后的本质,才能深化对事物的认识。比如996福报这种现象,它背后就一定代表着某些bx的本质,bx的本质也正是透过这些文化的现象,及至一些经济上的现象,比如强迫加班,表现出来。

原因与结果。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任何结果都必然由一些原因引起。分析事物的因果逻辑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可能的不同结果,可以增强对生活的预测性和调控性。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必然与偶然。必然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偶然是指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必然通过偶然表现出来,而在似乎是偶然起支配作用的地方,实际上仍旧是是必然其决定性作用。在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时,也要注重偶然性的作用,实际上,偶然有时候能够加速必然的来临。人固有一死,这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必然是通过某种偶然来实现的,有的人正常老死,有的人病死,有的人意外身亡等等等。

现实与可能。现实是指互相联系着的实际存在的事物的综合,可能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中蕴藏着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会不断产生新的可能,可能包含着发展成为现实的因素和根据,一旦主客观条件成熟,可能就会转化为现实。我们要立足现实,展望未来,逐一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把好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同时规避坏的可能性。

以上便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现在我们反过来看看开头讲的,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属于辩证法里的哪一块呢?这其实就是对立统一观点的粗浅运用,因为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那就必然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在文章的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联系,那么辩证法本身就应该是互相联系的,否则逻辑上就难以自洽。所以虽然我们用“一二三四五”来罗列辩证法,但是一二三四五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用对立统一规律来串联,这个串联的关系我在另一篇文章大体上也讲过了,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ps:近期公众号的推送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再完全按照时间先后来推送文章,如果不想错过本公众号的文章,可以将公众号设成星标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哲学与生活哲学与情趣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各是什么?
陈吉平 | 探解唯物辩证法主要内容及结构的内在逻辑
如何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
辩证法的五对范畴算不算五对矛盾?
唐宋哲理名言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