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注册制落地以后壳公司还有没有意义
userphoto

2023.05.31 浙江

关注

随着“注册制”政策在我国股市的全面推广,壳公司的存续意义受到了广泛关注。一方面,这种股票操作手段可以规避严格的上市公司审核程序,从而降低上市成本;但另一方面,通过壳公司上市,实现的企业往往缺乏业务实体。因此,许多投资者质疑,壳公司在注册制环境下是否还存在意义。下文将从壳公司的商业模式、政策压力、上市规则、投资风险等角度,深入探讨壳公司的存续意义。

一、壳公司的商业模式

壳公司即空壳公司,通常是指未有实质经营活动的公司,主要资产为现金、股权或自有产权所及之资产等,这种公司通过并购或其他方式收购其他公司,从而获得管理层和股东,进而实现上市目的。在原有的上市制度下,壳公司上市成本较大,制度规定也较为严格。相比之下,在“注册制”环境下,壳公司的存续意义更为广泛,其商业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上市成本的降低

“注册制”政策对企业的上市流程做出了改变,取消了IPO审批机制,强调放权和自律。通过壳公司上市,进一步降低了上市成本。据统计,2019年首批使用CDR(中国存托凭证)试点企业平均IPO费用约为2907万元,其中,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达到了465万元,这表明壳公司通过轻资产化运营节约了IPO审计费用,盈利能力更强的企业则可以通过并购等形式获取更多的资产主体,进一步降低上市成本。

2. 收购优质资产

壳公司通过收购或并购其他企业的方式来实现上市,有手握现金的壳公司则可以选择优质资产收购,通过收购资产主体的方式来快速实现上市。这种方式可以在快速实现上市计划的同时获取到更多的资产主体,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政策压力

虽然壳公司上市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期以来,壳公司也存在不少问题,对市场健康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当前市场监管趋严,壳公司面临较大的政策压力。

1. 新政策对壳公司的影响

目前的“注册制”政策对壳公司的规范相当严格。一方面,上市公司需披露业务及财务情况,而对于空壳公司的实质经营活动、真实性及资产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管。而“注册制”政策强调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对于空壳公司这种假象企业的存在显然存在较大风险。另一方面,“注册制”政策下对上市公司的股份转让做出了规定,股份转让必须按照实际股权价值进行交易,多次转让同一股权时应当披露相关信息。这些规定对于上市公司和壳公司都产生了约束作用。

2. 强化审查力度

为了缩小由壳公司上市而造成的风险,加强市场监管,证监会加强了对壳公司审核的力度。新制度下证监会要求壳公司在IPO申请结束后必须在12个月内完成重组或重大资产重组,否则将取消IPO申请或终止上市。

三、上市规则变化

在“注册制”下,壳公司要想获得上市,也需要面对更加严格的上市规则。新的规则对壳公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关注财务现状

“注册制”要求企业必须披露业务和财务情况,壳公司如何平衡资产主体与财务现状,如何加强信息披露,有待公司进行深入思考。

2. 重组要求更为严格

新规下,相比以往,证监会对壳公司的重组要求更为严格。总体来看,在新制度下,壳公司凭借股权众筹,通过收购优质业务,获得流动性,降低上市成本的优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四、投资风险

壳公司作为一种虚构企业,自身存在着重大投资风险。壳公司通过虚构业务、提高上市公司的估值,从而获取收益。但被壳公司收购的企业往往缺乏业务实体,利润虚高,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另外,壳公司的资产主要流入新经营团队的口袋,投资者自身的利益被削弱。因此,在投资壳公司时需要高度谨慎,慎挑风险。

综上所述,在“注册制”政策的推进下,壳公司的存续意义与日俱增,但政策压力与上市规则也加强了对壳公司的监管。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壳公司不再受到股份制度的风险,但作为一种比较特殊、偏离正常运作轨道的形态,其本质风险还是需要投资者一步步审慎评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IPO停滞上市公司捂壳自重
关于“借壳上市”,你知道多少?
A股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IPO|如何防范应对上市公司董监高的处罚诉讼风险?
私募调查:独角兽概念股掀起涨停潮,私募称需警惕这几大风险!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漫谈:从“借壳上市”到“重组上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